|
|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农村小学信息技术现状浅析 发布时间:2019-04-08 19:49:57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农村小学信息技术现状浅析
在农村小学中,信息技术设备落后,现有计算机配置低、数量少,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无法满足新课程的实施和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的要求。
(一)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一方面,由于受家庭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间的水平差距非常大。小部分同学家中拥有电脑,他们能够非常熟练地操作电脑,而有相当数量的同学仅会简单的打字、画画,有的连开机都不会,甚至还有极少数同学之前从没有接触过电脑。这就导致了学生能力偏差太大。再加上农村小学计算机数量少,课时安排少,间隔周期长,课后又无法提供计算机让那些没有计算机的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许多对学习电脑知识表现出浓厚兴趣的学生,究其原因,主要是被电子游戏所吸引。在很多学生的头脑中,计算机就等于是游戏机。部分学生在上机课时就一心想着玩游戏,根本就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二)师资力量薄弱
鉴于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较强的师资进不来、留不住,形成了当前农村中小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师资严重不足,任课教师基本上是从其它学科自学兴趣较强的教师中安排兼职教学,信息技术专科专职教师有如凤毛麟角。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由于身兼多门学科教学任务,加上当前应试教育对教师教学质量、岗位目标等内容考核的影响,难以集中精力进行深层次钻研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内容,教学工作也大打折扣。
(三)人们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学校方面,由于社会对学校办学质量优劣的评价标准是基于该校考试评价成绩的好坏,这就导致学校的精力都放在语、数、英等几门学科上,从而忽视了其他学科的教育质量,这其中就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再加上人们认为信息技术课让学生学会了玩游戏、上网等,很多学生都过度的热衷于打游戏,上网, “严重影响了学生其它学科的学习”。出于对孩子沉迷电脑的担心,大部分家长不支持甚至反对自己的子女花时间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上。
即使在教师队伍内部,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认知也存在偏差。由于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各地设备情况不同,教材使用情况也不尽相同,目前仍没有统一明确的评价机制,课堂结构,教学模式等尚处于不断探索、研究中。因此在很多人的脑海中形成了这样一种印象:信息技术课可有可无。信息技术教师更多时候被当成了电脑维修工,几乎所有信息技术教师都兼任打字、计算机室管理,校园网维护等职,而真正花在教学研究上的时间是少之又少。
二、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造成我们农村信息技术课程无法全面实施,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解决的方法和思路:
(一)进一步加大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
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物质基础保证。要积极疏通资金渠道,是让农村走出信息技术教育困境,解决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首要问题。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并根据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逐步增加,为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争取更大的经费空间。同时,当地政府应结合地方实际和可能性,充分调动和运用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力量,通过人力、物力、资金、设施、资源等不同渠道,加大对信息技术教育的专项投入。
(二)充分认识学生真实的信息水平
由于地区差异性,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信息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把接触过电脑和没有接触过电脑的学生平分在一级,让他们互相带动。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分组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同时发挥游戏的积极作用,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共性,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电脑游戏的趣味性、刺激性、挑战性能开发智力,还能培养儿童的敏感性。
(三)加大农村信息技术师资力量的投入
对现有农村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定期培训、考核,对合格的教师颁发合格证书,对信息技术课程实行“执证上岗”。每年农村学校选派一定的名额,参加信息技术课程培训,对考核合格的,颁发合格证书,以扩充我国农村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同时,当地小学还应出台相关的优惠吸纳优秀的计算机人才到农村任教,以改善我国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结构。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与应用能力,是眼前我们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农村建设一支素质优良、勇于创新、富有活力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成为我国农村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任务。
(四)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地位
首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要正确。转变传统的升学教育观念,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升学率,而且还能促使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方面进行改革。加快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首先要实现观念的转变,一是要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要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二是要把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我们要把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加强信息设施和信息资源的建设,拓宽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内容,加强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其次,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为学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激励政策。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和应用氛围。
(五)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尚未成熟的学科,教材教案的内容、方法没有规范也难以统一,倾向于城市化、经济发达地区化教育模式的影子比较突出。对于处在教育及经济基础薄弱、专业师资素质偏低、配套设备不齐备的农村小学来说,制约了对这些教材教案的有效运用,简单的内容讲授、扼要的技能操作和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实现对学生信息技术素质培养需求。所以,当地的教育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根据农村学校教育的特点、客观条件,考虑地域经济发展和教学结构等情况,制定适用教学开展的培训内容的培训方式,开展适合于农村小学信息教育的方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二者整合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要加强教育科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教育观念、学习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等方面进行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现代科技化人才的培养和需求也不断增加,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广势在必行。作为农村中小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离不开经济环境支持,需要观念转变,并要求更多教育研究者的不懈努力,探索出适应于农村教学所需的资源。只有这样,促进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及时为社会生产发展和进步提供适用人才方能成为现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