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内容摘要】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综合学习”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学会进行终身学习的本领。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素养、综合学习、学习效果
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过程中一种理想的认知工具,在教学活动中被广泛应用,成为满足信息社会教育需要的最佳有效的现代教学手段。它以逼真的形象、多彩的画面、富有感染力的音响以及它所具有的交互性,在中小学各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因此,探究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陈至立部长在2000年10月25日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陈至立部长精辟的讲话,诠释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真谛。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将信息技术既作为观念又作为技术和内容融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其根本宗旨是培养学习者能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学会进行终身学习的本领。
一、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教学活动,包括网上讲授、演示、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协作学习、实践等环节,将语文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即把课程内容编制成电子文稿、教学软件,把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与学科内容融入一起,让学习者阅读、评议、分析、讨论;同时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等数字化工具对学科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对知识进行有效地再创造。利用多媒体网络课件启发学生进行交互学习,达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合作的方式自主学习,获得新知识,并利用相关的资源开拓视野,自主探究,不断发展的教学效果。
(1)、利用信息技术的图、文、声、像、动,为学习者创设情境。
信息技术在此方面的优势尤其适于体现在文辞兼美、内容生动、蕴意深刻的课文中。与网络相连的图、文、声、像、动所创设的情境让学习者如鱼得水,畅游其中,得其神韵,悟其精髓,感受祖国文字的感染力,领悟课文深刻的思想内涵。如《海上的日出》、《夕照》、《可爱的草塘》、《草原》等。
(2)、运用信息技术将文字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传统教学中,大部分都满足于师生间的纸上谈兵,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中心,将教材比作图纸,力求把学生加工成“标准件”,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状态,不易掌握重难点,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动态为静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学生可在学习过程中借助专门设计的课件及网络提供的知识自主学习,通过网络获得个别化指导,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较快较好地把握课文重点,理解难点,进而进行语言、思维训练。如《田忌赛马》一课,利用信息技术再现赛马的过程,学生观看了第一次比赛和第二次比赛的场面,很快就突破了“孙膑是怎样取胜的”这一难点。
通过教师语言点拨,学生上机操作,以谈话法、自学法、讨论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超级链接与相关网站链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获取信息的空间。这样能使教学中的重难点得以顺利突破,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开辟了“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的天地。
多媒体教学网络具备大量储存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能使资源共享,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创新“综合学习”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
1、激发兴趣,全方位调动学习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情景导入的方法很多,如情景引入,悬念引入,设问引入,图画引入,音乐引入,表演引入等。我在上《可爱的草塘》这一课时,采用了悬念引入的方法。屏幕出现草塘的美丽景色,然后问:“你们认识这么美丽的地方吗?想去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这样的情景和提问引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想马上知道到底如何的学习动机,为学好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运用网络技术,让学生自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语文素养。
借助上网查寻资料、交流信息、网上聊天等形式自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借助网络的信息功能,搜寻到丰富的原始资料扩充课文所不及之处,学习难点为此迎刃而解;通过设置师生共享的文件夹,将每位学生搜寻的资料,教师提供的信息,各人完成的研究报告分门别类地陈列于其中,大家可以方便地共享资源,交流信息,互动互学;聊天室的运用则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发言的均等机会,同时为同学间提供了一个交流观点看法的信息平台;控制台可以让教师方便地了解每位学生的掌握情况,不动声色地进行个别辅导,调阅典型信息于全班展示。
3、运用网络技术,巩固学生收编资料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通过简单的文字叙述,巩固收编资料的能力,并学会综合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学生有了信息课上掌握的技能在教师设置的专题性活动中很快就搜集到所需信息,加之在小组、全班交流中获得的信息就相当丰富了。但面对着众多的信息如何处理呢?如《可爱的草塘》一课,我让学生查找资料深入了解北大荒,同学们能对众多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甄别选取有用信息写出自己对北大荒的感受。这正是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能力的一种尝试。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了学习目标,创新了教学模式,提高了学习效率,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真正实现了教育为“终身”服务的目标。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此种教学方式改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突破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读、写写、想想、练练”的传统学习方式,使整个课堂教学贯穿于“团结合作、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使学生能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查找、取舍、收集、交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 李克东
2、《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研究》 潘克明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4、《走进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