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运用多媒体 展现语文艺术美
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毡铺寄宿制小学 王振福
摘要:《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语文世界是一个美的世界,如何充分展现语文的艺术美,让学生体会语文的艺术美,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呢?我认为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地帮助语文教学展现语文的艺术美,激发学生的情感,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愉快中学文,在意境里赏美,在兴趣中生情。
关键词:新课标、多媒体、语文、艺术美、展现
语文教学活动是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活动。课文中、课堂上、无处不存在着美:语文文字的美、图音形式的美、思想感情的美、互动共生的美、、、、、、语文课上,教师就要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情境,用心去感受美。那么,如何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呢?《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更新陈旧的传统教学观念,突破平板沉寂的教学局面,向一个多维的空间立体层次拓开,采用既适应课文体系,又适应中学生认知能力的有效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提高。我以为恰当运用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对语文艺术美的展现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及的效果。下面我就此问题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运用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一、展现艺术美是语文教学的客观选择
大千世界,万物琳琅满目,千姿百态,美总是事物的客观存在。而文学作品则是万千世界的自然美、生活的情趣美、物态的形象美和人物的情操美、理想美的艺术语言的总结和作家情感的凝铸。因为文学作品是作家用审美的观点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抓住生活的美点,捕捉生活的珍珠,用形象思维、用炽热的情感对社会生活的真切写照,或是对未来理想追求的形象描写。而且文学作品揭示社会生活的美就像三棱镜的七色光谱那样多层次、多角度,光怪陆离,耀人眼目。因而语文世界便成了一个琳琅满目的美学世界。而人们阅读文学作品,甚至浏览消遣,总免不了受文学作品艺术美的熏陶,总渗透着潜移默化的艺术思想的感染,总伴随着审美欣赏时再创造思维心理活动的展开。作为语文教师不能不正视这一学科的特殊性,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展现语文的艺术美。
从教育的目的看,同样要注重语文艺术美的展现。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以各种知识,尤其重要的在于启发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衷心乐意向热爱美、创造美的道路昂首前进。”语文教学除了在德育、智育等方面培养学生外,还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生动优美的文学形式引起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使自己从“境”中见到“形”,从“形”中领略“美”,从“美”中产生“情”,再以自己的精湛的教学艺术,作为学生审美的对象,激起学生的审美的情趣,把科学美与艺术美有机结合,并熔语言、造型、视听于一炉,以作品为媒介,在学生心中架起感受生活美、享受艺术美的桥梁。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非常注重美育,从彩页插图、页面设计到选文内容都体现了美感;选文也包容了美的各个领域、各种形态。无论千古名著还是当代新作,无论文学作品还是科技文章,从优美的语言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从扣人心弦的情节到挖掘深邃的内涵,无一不使人感受到美。比如《山中访友》中自然的美,《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中朴素的情感美,《 紫藤萝瀑布》中含蓄隽永的美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都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好材料;自然的美、情感的美、人格的美都能引起美的感受。因此,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展现语文的艺术美。
总之,在教育面向现代化的大潮中,语文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完成语文所肩负的重任,就必须重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展现语文的艺术美。
二、多媒体技术的普遍使用为展现语文教学艺术美创造了客观条件
教育手段是实施教育内容的物质基础,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教育手段的先进与落后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与否、教育水平、国民素质高低的标志,是衡量一个学校教育能力高低,重视教育程度与否的标志,也是评价教师素质高低的一个方面。现在,我们所处的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要使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光靠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口、一块黑板这样古老的教学方式已满足不了知识更新的要求。新的教学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教育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幻灯、电影、录音录像设备、电子计算机、卫星传输等现代技术正在引入教育过程,这样就使得教育理论、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都面临着一次重大的革命,把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这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尝试,无论利弊多少,无论成功与否,它都代表着教育发展的方向。
多媒体进入课堂的实践已有多年,期间争议颇多,褒贬不一。任何一项技术的使用,总是利弊相伴,关键是看使用者如何正确使用使弊减少到最小。随着多媒体实践的深入,正越来越向人们证明,运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手段辅助教学,明显地节约了教学时间,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增加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质量。运用多媒体课件,老师不需要当堂在黑板上写板书,不需要临时张贴挂图,不需要带录音机和盒式磁带,不需要带录像机和录像带,电脑极为听话的替老师做了各种该做的事,这样就扩大了一节课给学生的信息量。多种信息载体的配合使用,加上老师的必要讲解,学生上课时注意力非常集中,思维活动非常活跃,讲课要点突出,一节课至少讲了平时一节半课的内容。又因为有图像、文字(有计划出现的板书)、声音(音乐及配乐朗读)等多角度的刺激,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很深,因而深受学生的欢迎。而且多媒体的运用使教师的主动性也越来越大,教师可以自己动手,根据教材的内容,制作出不同风格,与课堂活动密切相关的课件等等。所以,现代化的多媒体广泛地进入课堂是大势所趋。
对语文教学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赐的良机,因为语文在运用多媒体开创新天地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传统的电教媒体中,幻灯投影有像无声,录音机有声无像,录像电视虽然声像俱全,但制作需要专门的设备。而利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以很容易地做到图文声像并茂,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能调动各种感官功能,增加教学的艺术魅力,其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上的教学效果非传统教学手段所能企及,而在展现语文艺术美的层面上的一些效果更是传统教学手段所办不到的,可以毫不含糊地说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普遍应用,正为展现语文艺术美创造了客观条件。
三、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将语文艺术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的推广,人们也渐渐地熟悉这一新奇而有生命力的事物。多媒体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创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利于知识的传递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等等作用已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了。与此同时,广大的语文教学者正在有意识无意识的朝展现语文艺术美的方向发展,对语文教学来说,这才是真正应该走的路。那么,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语文艺术美的展现具体的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认为最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个大方面:
(一)转换学生的角色
让局外人去体会局内人所体会到的东西是很困难的,而让局内人自己去品味一切却是很容易的事情。学生对于作品而言,就是一个局外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就是转换学生的角色,使其由局外人变为局内人。传统的语文教学把这一重任寄托于导语的设计上,事实证明,导语在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上尚能勇担重任,而在转换学生的角色上却是力不从心的。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却能非常容易地办到这一点。如我在上《再塑生命》这一课时,考虑到作者海伦·凯勒是一个特殊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渴求光明并不懈追求而创造出奇迹的盲人,我就设置了这样一个开头来转换学生的角色:利用一张图片,内容是海边太阳将出未出时的情景,色调是淡淡的棕褐色,最近处有一排椅子。在海边的上空,我利用Flash动画设计题目《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这几个散发七彩光芒的大字在那里不停地但比较缓慢地放缩,同时配上著名盲艺人瞎子阿炳那凄凉、哀怨的《二泉映月》。这样,学生在形、声、色的共同作用下,马上会产生联想和幻觉,似乎自己就是那个渴求光明的海伦,之后再引导学生去看海伦笔下的世界,就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海伦美的内心世界。而这个转换的过程同样是语文艺术美的显现,多媒体手段在此显示了特有的优势。
(二)创造具体的情境
这种利用多媒体创造情境的做法,在语文教学中起着突出的作用,尤其是诗歌教学。我们知道诗歌是一种纯文学,它最注重的就是感受,诗人把自己的感受凝铸成优美的诗篇,而读者是要透过诗篇去再次体味诗人的感受,把握诗人的内心世界,这就要求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去重新构建诗人所处的情境,惟有如此,方能真正体会到诗歌的妙处,达到在诗的世界里翱翔,但是这样的品诗之路对学生来说是个高要求,有些学生是很难走通此路的,如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类似的或与此相连的情境,让其“身临其境”,就能容易地达到目的。我在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时,我将与课文有关的画面制成TV形式,再与配乐的朗读相结合,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的情境,上下来效果不错。有位学生在谈体会时说:“随着这悲壮的乐曲的响起,我的心也一下子被这种场景拉近了,听着这慷慨激昂,抑扬顿挫、满含激情的朗诵,感受着诗人悲惨的处境和博大的胸襟,我似乎看见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那临风而歌的高大形象。”而我要说这正是艺术美对人的震撼。只有入其境方解其中味,创造具体的情境能更好的让学生体味到其中味,能使其成为顺理成章的事的就是现代化的多媒体。
(三)演绎内容,在形象感知中体味美
这是与多媒体创造具体情境相类似,但更多的是基于课文内容的一个方面。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时候语言的表达会显得异常苍白无力,不管怎样表述总是很难充分地展现文中所蕴涵的美。我在讲解《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时就碰到这样的尴尬局面。但是运用多媒体手段却能容易地如愿以尝。我为学生播放了这样的一组镜头:
(中景,渐进):周瑜都督军营。营内,帅营布置。周瑜,英气勃勃,脸上挂着胸有成竹的自信。诸葛亮,羽扇纶巾,从容不迫。各自执笔在手掌心写字。(近景):两人伸出拳头,摊开,相视哈哈大笑。(特写):手掌中的“火”字。放大,竖起,变形成象形字,变颜色,冒烟,起火。(中景、近景交替):曹军水寨一片火光,延及岸上,一片混乱……
看到这里老师不用讲一句话,学生已很好的体味到了这几句诗的美。这样演绎内容所传达出来的美是用口授的方法办不到的。几句诗是如此,一首诗更是如此;讲诗歌如此,讲授其他文学作品也是如此。演绎内容是多媒体为语文教学增添的另一支展现艺术美的翅膀。
总之,成功地运用多媒体能真正达到多种艺术在语文课堂中的交汇,为语文课堂营造一个美的殿堂,使学生能在美的世界中得到美的熏陶,享受艺术的魅力。
四、应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几点
多媒体计算机这种新型的教学媒体,在它诞生之日起就已经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事实证明,成功地运用多媒体能为教学开创一片崭新的天地,尤其是语文。虽然制作多媒体课件是一个繁琐的过程,我们不可能也不必每课都做,而且使用多媒体教学确实会带来教学环节死板等不足之处,但是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确实起到了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展现语文艺术美方面。因此,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以成功的运用来评判它的好坏。同时在应用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多媒体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切不可滥用;要有选择地实施。
2. 要选好恰当的切入点配合教学,教师依然是主导,学生也还是主体。
3.要更新观念,善于打破传统的旧格式,旧格局,要善于探索、勤于实践;要根据课堂需要灵活变通。
4. 要注意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要在教师中普及计算机知识,逐步掌握多媒体技术。
5. 注意软件的研制,组织开发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软件,切实做好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教材资料的收集与积累。
总而言之,我认为正确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地帮助语文教学展现语文的艺术美,激发学生的情感,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愉快中学文,在意境里赏美,在兴趣中生情。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教学参考》杂志
《语文教学通讯》杂志 《中国电化教育》 杂志
《电化教育研究》 杂志 《教育技术基础》 任榜坤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