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发布时间:2019-03-23 20:18:39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认识规律,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个体发展,注重人文精神的体现,鼓励音乐创造。音乐教学中的歌唱、器乐、律动、欣赏、创作等无不体现了鲜明、创新意识和独特的创造行为,因此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
怎样把全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 、创新氛围
心理学研究证明:在极其轻松自如的环境下,人的自主探索和体验生命本体的状态最富有创造性和开拓性。也就是说,只有当课堂充满生动活泼的心理氛围时,学生的精神才会饱满,情绪才会高涨,兴趣才会浓厚,思维才会活跃,接受能力才会增强,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1 、和孩子一起看世界,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和孩子一起看世界,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真可爱、真奇妙,和孩子一起学,一起跳,一起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也变得年轻、天真、快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皮尔逊说过:“为了得到教师的爱,学生可以去做各种教师所喜爱的事。”可见,师生之间建立友好的情感需要是制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前提。当学生爱教师时,他们就会爱这门课,教师的一举手,一颦笑都会牵动学生的每一根神经。他们会被学生当作心目中的偶像一样崇拜。学生对教师有了认同感、亲近感,才能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才能放飞心灵、张扬个性,才能感想、敢说、敢做。教师满腔热情地投入,使师生间关系融洽,学习氛围也因此变得宽松、和谐、愉悦。
2 、把赏识教育带到课堂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在课堂上常用“请!”、“你能行”、“ 你真棒”等语言,让学生知道老师是在信任、尊重、宽容、激励他,从而让他们的生命状态得以舒展,使内在的潜能得到发展,使教育成为让孩子天天快乐,老师日日赞叹的教育。
二 、创新激情
1 、以兴趣为先导,师生共同参与
音乐教学是通过师生的情感投入、心灵的感悟来达成教学目标的,对于学生正在参与的音乐活动,教师不应是旁观者、局外人,而应把自己置于参与的音乐活动,教师不应是旁观者、局外人,而应把自己置于参与者和服务者的地位,把一切“教”的活动,落实在“学”的活动中,有心做孩子们的引路人、合作伙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能力的幼芽,是积极性的动力。学生要对学习知识怀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求知欲望。教学中,如果把歌曲同学生的生活、游戏结合起来,使用所熟悉的语言,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开火车一课,由于歌曲简短,学生听几遍范唱就会了,但唱的没有感情,如果这时教师启发他们:你们坐过火车吗?谁能说说坐过火车时的心情?坐过火车的同学可能会说:去过北京、上海、南京……然后教师可以带大家去旅行。分别由学生扮演司机、乘客,在教室里开“火车”来,边玩边唱,同学们一定是情绪饱满,异常兴奋,歌曲中充满了情感,洋溢着美的色彩。
2.结合教学,升华创造性想象。
由于音乐的抽象性与通感性,因而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展开卢象和联想,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脑海里的情与景在不断地变幻,人的想象也不断地升化,无论是学唱歌曲还是欣赏音乐作品,都要引导学生往广处想,如在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时,先简要介绍其创作背景,初步提示其思想意义,播放VCD,让学生在感观上受到冲击,然后从音乐的曲调开始,由浅入深地进行分析、欣赏。那一声声时而低沉,时而雄壮的音乐,像一声声愤怒的吼声,那如诉如泣的音调,仿佛是对日本侵略者的控诉……,随着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的展现,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知觉欣赏转入感情欣赏,再发展升华到理性的审美想象。学生们说:“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不仅表现了中国人民无所畏惧、力挽狂澜的英雄气概,而且还表现了中国人民为保卫祖国与侵略者拆死决战的英雄气概……”,这些既有听觉转化为视觉的通感,更有创造性想象的升华。获得音乐所容纳的深远意蕴,造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对音乐引发了更深层次的兴趣。
三、提高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决不是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素养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音乐教学活动要注重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走进音乐中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和创造意识。
1 、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造性。美国教育家弗雷塔科有一句话:“只有教师拥有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独特方式寻找自己的道路的时候,教育才有可能成为艺术,才会有高质量。”
在教学中,应努力去发现学生的“突发奇想”和“智慧火花”,及时地进行“引思”和“助燃”,如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一歌,学生热烈讨论后,编出符合时代特点的新歌词;还有编创旋律的练习,学生都会积极地思考,反复推敲,创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2 、丰富合作方式,发挥个性优势,培养个人和集体创造精神。
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从原有的排排坐到现在把学习分成四个小组,围成圈坐,从而扩大学生相互交流的范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最后确定正确的观点,使他们懂得“一滴水,只有汇入大海才能掀起骇浪;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能真正体现个人才华”的道理。
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都会有所不同,在教学中,应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如在学习歌曲后,要求学生根据歌曲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表演方式进行表演,这样一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发挥了自己的创造能力,同时也受到别人创造力的启发,体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充分领略了创造的快乐。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肩上的担子很重,新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育内容要求我们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要能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充实、完善自我,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快乐。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培养成为善于创造、勇于创新的开拓型人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