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孩子自己去实践 发布时间:2019-03-23 20:32:53
让孩子自己去实践
【内容摘要】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多元化课堂,为孩子实践铺设道路;转变观念,使孩子敢实践;创设情景,激发情趣,让孩子能实践。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音乐学科应有的作用,让孩子们真正完美的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三把钥匙,即数学、文学、音符。
【关键词】 音乐教学 实践
音乐本身不是我们应该追寻的最终目标,音乐是人的精神的产物,它只是用于表达、探讨精神境界的一种手段和工具。音乐是脱离物质世界、属于精神世界的。音乐活动是人类最自然、最原始的行为。人们有感于物、有动于心,便会情不自禁地歌舞起来,用叫喊、动作、敲击等种种行为来宣泄情感,求取刺激,达到身心的平衡,这是人类的自发需要。音乐教育必须唤起这种人人生来具有的音乐本能。
儿童对音乐有天生的好奇感,当前教学中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启迪、诱导,尽量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知识,发展他们眼、耳、脑、口、手、脚并用能力,从多种感官同时刺激以得到良好而深刻的印象。正如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我们都有同样的感觉:乐队队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对乐曲的记忆能力,比一般的同学要强;而舞蹈队员的节奏感,韵律感及体态语超过一般学生水平,这就是参与了音乐能力实践的结果。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
孩子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老师心里想的,首先应该是孩子,其次才是音乐,孩子比音乐更重要。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去实践,按照他们自己的想象、利用他们自己的各种可能性去安排。老师给他们一个任务,每个孩子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去做他愿意做的事。教学的活动,主要是孩子的活动;教学的最终结果,要从孩子身上体现出来。那么让孩子自己去实践,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多元化课堂,为孩子实践铺设道路
1、表演进课堂学生天生爱表演,也善于表演,尤其是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当学生理解和熟悉一首新歌时,我总试着让学生在自由放松的气氛中,用身段、手势、表情、眼神自我表演,边唱边舞。学生自由发挥,教师择优鼓励。或者,在教完一首歌曲时,让学生担当相应的角色,可以是童话角色,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角色。如学完歌曲小鸭小鸡后,请同学分别戴上小鸭和小鸡的头饰,扮演小鸭、小鸡进行即兴表演。比一比,哪个小朋友表演得最像,最富有新意。这种即兴表演不但能使学生更快、更独立地记住歌词,而且对音乐的情绪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总之,只要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只要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表演形式,都可以引入课堂。
2、创编进课堂“鼓励音乐创造”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新理念,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中,我做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刚学到的知识进行大胆迁移。低中年级学生进行自编歌词,自编动作表演等,中高年级学生进行节奏、旋律设计,或者简易词曲创作。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个个兴趣盎然,连平时怕羞、胆小的学生也变得积极了。尽管课在学生的喜悦中划上了句号,但学生的创作欲望还会在课后得到延伸和发展,我也在组织和参与中分享学生的成功和快乐。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在没有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得到了发挥。例如,在欣赏彼得与狼一曲时,我先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述与音乐剧中各个角色的代表乐器的音乐演奏中,想象“彼得、小鸟、鸭子、老爷爷、狼”的形象。然后初步感知音乐,再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小组讨论编写一个讲聪明的少先队员彼得和凶恶的大灰狼的童话故事。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故事出现好几个版本,而且个个都编得不错。教师都予以热情的鼓励,“你们的想象力比老师可丰富多了!这不老师也编了一个,你们听听。……”丰富的想象造就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使小朋友们沉浸在故事的角色中,再给学生听觉上的印象——放彼得与狼的音乐,让学生从音乐中去区分代表彼得和狼的音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有基础的班级,可让学生再想象、交流、合作,编排音乐剧彼得与狼。借音乐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有关事物的联想,让学生尽情畅想大森林独特的自然美和彼得与狼斗智的境遇美,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在这音乐教育中,通过广泛的师生间、同学间的交往合作,有效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培养了的音乐敏感性和悟性,也提高了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3、图画进课堂音乐和绘画是姐妹艺术,正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当我作曲时,心里总是描绘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有许多难以用文字表达清楚的意思,可以用图画表达;许多让学生难以想象的事物,可以靠图画再现。外面的景致多么好这首歌曲调虽简单,但要真正唱出西藏民族曲调的风格却很难,这时,可以利用一些描绘西藏风光的图片或录象,特别是大草原和成群牛羊的画面,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西藏的辽阔,然后体会这首歌的长音该怎样唱。这样学生就能发自内心地唱好这首歌,并把歌曲的广阔表达出来,而不是“依葫芦画瓢”,数着拍子唱歌曲中长音。如此教学,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感受力与表现力。又如学唱歌曲愉快的梦后,请同学把自己的想象画出来,比一比谁的想象力最丰富,谁画的最漂亮等。
4、器乐进课堂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讲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教学中,我根据实际和学生兴趣爱好,由简单到复杂,由简易打击乐器到吹奏乐器、拉弦乐器,有层次地、循序渐进地将各类乐器引进课堂教学。如在教一年级小学生认识打击乐器时,在音乐教室的周围摆上多种打击乐器:铃鼓、双响筒、碰铃、玻璃瓶、家中摆设的风铃等,请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受,相互交流对乐器的认识,并小组合作用你喜欢的打击乐器演奏音乐。在学生触摸乐器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想象,能否用我们周围的事物制作新的打击乐器,通过集体的讨论合作,学生制作了许多我意想不到的打击乐器,如用啤酒瓶盖串起来的“串铃“等。通过简单的触摸这一小小的实践活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5、实验进课堂实验不应该成为小学自然课或者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教学的专利,音乐课同样可以进行实验教学。比如用玻璃杯盛不同刻度的水进行音阶教学实验;将乐音与噪音进行比较,让学生在不同节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中体验不同的感受……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将一些精密仪器搬进课堂,让学生通过波形的变化观察音乐。
二、转变观念,使孩子敢实践教师是“权威”,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老师说一不是二。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显然教学效果是差的。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跟学生“打成一片”,广泛与他们“交往”,及时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亲密伙伴。同时给他们留点“自由交往”时间,鼓励他们与同学、老师交往,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疑难问题,让课堂成为他们的“乐园”。只有这样学生才敢放开胆子大胆实践。其次,孩子不是音乐家,老师的教学应该十分耐心,进度不要贪快,一定要使所有的孩子都能够跟得上。任何一项教学内容,都不应该使孩子觉得困难,要使孩子们觉得始终在游戏。如果孩子们显得比较紧张,那就应该立即设法使这项内容变得简单些、短小些、容易些,或者更换另外的适合的内容。当程度好的孩子学会的时候,不要马上提出新的要求,而要继续反复练习,直到较差的学生也会了,才进入下一个内容,我们不可以抛开任何一个孩子。如果发现孩子们对这项要求完成得很好,那就应该及时地进入更难一些的练习。一项教学内容所用的教学时间长短,并不按照老师的主观设想,而是依据孩子们的兴趣来确定。我们只要从孩子的生活范围里选取适当的内容,把这种内容告诉孩子们,他们便能够理解;只要要求他们用音乐来表现这些内容,他们就能够自己去进行音乐的创造,在课上敢于参与实践活动。而这些内容可以是儿歌、童谣、谜语、神化、寓言、民间传说以及儿童自创的图画、自编的童话、寓言等等。
三、创设情景,激发情趣,让孩子能实践
1、利用器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韵律和演奏能力。
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体系中,器乐是学习音乐的重要手段。日本不但把一些乐器作为教学设备配备给学校,而且在音乐教材中就有一定比例的器乐曲,并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这部分的内容,可见器乐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起着很大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完海鸥这首歌后,除了让学生用口头演唱、用录音机听感受副旋律的作用效果外,,我还让学生用固定音高的乐器--竖笛进行演奏,这样一种实践练习,不但避免了学生在演唱两声部、副旋律时出现音准不稳现象,还培养了学生的演奏能力及音准能力。通过自己的实践,找到副旋律在歌曲中起到的作用和效果,学生既有兴趣,又明白易懂,使抽象的知识变为形象、生动的东西。
2、加强律动和歌表演,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审美素质。
低年级的律动和歌唱表演是最能表达他们的欢快心情的实践活动,是听觉和动觉训练的结合,从而达到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和谐。达尔洛兹体态律动要求学生把身体各器官作为乐器,把所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也就是强调“音乐是动的艺术。”音乐进行有线条,有起伏,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必须反映其断、连等典型特征,动作应有乐感。达尔克罗斯曾说过:“单教儿童用手指弹奏乐器是不够的,必须启发他们进入产生乐趣的激情中去,把乐曲感情化为具体动作、节奏和声音。”也就是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美的韵律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律动可以提高孩子的素质,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个性。但是律动教学也不能只重视动作技巧训练,也不能只局限于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更不能为了使动作整齐让学生机械地反复操练,而应该从素质能力培养着眼设计教学,使学生从实践中找到真知。在听音乐时学生的第一印象是旋律。而孩子们的天性是玩耍。低年级学生有蹦跳的欲望,“律支”则是满足这种欲望的最好体现。例如“飞”的律动,从文字上非常理解,且容易做,简单来说就是这么起伏连绵的上下摆臂的动作,但从培养素质能力着眼,应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去飞,一般情况下,一般孩子都会飞,由于个人能力有差异,个性有不同,他们飞的形态肯定各不相同。那么,我先启发学生对“飞”的想象,想象自己是一只快乐的小鸟,飞进了音乐的小天地里,自由自在快乐无比。只要求学生跟上音乐节奏互相之间不碰撞,别的不作任何限制。由于没有固定“飞”的模式,孩子们有的像小鸟飞;有的像蝴蝶飞;有的像老鹰在空中翱翔;有的像小白鸽上下舞动。当音乐一停,要求每个孩子摆一个造型,让老师猜猜“鸟儿们”在干什么?表演结果,孩子们为了互不碰撞能自觉注意保持空间距离,由于动作不受限制,每个人发挥了主动创造性,有个男孩勾起一只脚“金鸡独立”,我一问他,原来他想象自己站在电线上。兴趣盎然的。律动使孩子积极参与,在实践中不只是学会了飞的技能,更重要是是发挥了创造性,培养了个性和能力。
歌表演是在歌曲的演唱中配以简单形象的动作,有集体的、个人的表演。现行的音乐教材有很多歌曲或欣赏曲都适合于表演。教师一方面可教给学生一些规定的表演动作,另一方面还应鼓励学生自己大胆创编动作。例如:学习开火车这首歌,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歌词入手,通过对歌词的理解,抓住人或物的动作特征,特别是形态动词,自己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加以实践,使他们对音乐形象加深理解。同时又在感受着音乐的诸多要素,发展了大脑与身体间的协调合作,实实在在地得到一种总体协调的感觉及时间和空间距离的实体概念。它有利于孩子们体会音乐的节奏、节拍、速度及某些曲调的结构协调感。
3、利用先进的教学用具,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处于直觉感知向抽象思维过渡,他们常常只局限于看到事物的具体特点和外部联系,对揭示事物的一般特性和内部联系的能力还比较缺乏,有总分教材内容对学生来讲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如果通过先进的教学设备创设行动有趣、色彩鲜艳、动静恰当的画面,把静态知识作动态处理就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器官参与教学全过程。)如在欣赏音乐潜海姑娘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你好像来到了什么地方”?“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完后,同学们一定会纷纷举手说出了许多不同的想象。复听时,再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欣赏海底世界的录像,进一步领略音乐形象优美,抒情的艺术魅力。最后,还可以请同学说说自己第一次欣赏潜海姑娘对所想见的而在录像海底世界中却看不见的神奇景象,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学习过程中,形象地领会“想象”的创造性特点。又如,让学生欣赏一段低沉、缓慢的乐曲,让孩子们插上思维的翅膀去想象。他们听后,会认为是笨重的大象、顽皮的狗熊、懒洋洋的肥猪及慢吞吞的乌龟等。他们的想象是正确的,因为这些动物都是笨重而缓慢的。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动作,孩子们在音乐伴奏下手舞足蹈,表现各自想象的动物,教师利用录象拍摄孩子们表演的场景,而后让孩子们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观看自己的表演,享受实践的快乐。这样,不仅帮助学生进行多种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也把音乐这一时间艺术和造型、表现等空间艺术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再造性想象能力的训练,发挥他们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和个性特点。在音乐教学中,我觉得对音乐的感知莫过于全身心投入到中,教学中,加强了唱游的体态律动,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加强了教学工具的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且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音乐素质。 音乐本来就是声音的实践性艺术。学生只有在反复的演唱、演奏、律动、听辨中不断领悟,感受那些美妙的,才能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在课堂上注意教学民主,要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艺术见解,课上师生交流,注意学生在学习中的反馈、心理变化等来调整教学内容、程序、方法。使学与教、演与导、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统一协调。课堂的每一阶段,尤其是课的结束前都应让学生有较为完整的艺术形象感受,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
当教师给学生某个任务的时候,他怎么去做并不重要,尽可让他们按照各自的条件、方式、意愿去做,这样才能学得主动,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重要的只是“做”的本身,怎么做,做得好不好,那倒无关紧要,他如果不去做,那就是教学的失败。教师的主要任务,便是使孩子们乐意与自己合作,这种合作是一种导致教学结果的道路。我们不应把目光只是盯着这条道路的尽头——教学结果,而要把注意力集中于如何领着孩子一起在这条道路上一步步地向前走去。
我们教师只不过是学生攀登高峰的垫脚石,学生是教师的“老师”,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眼睛里找到无穷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作用就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1、中小学音乐教育2003年1~10期2、学科教育2003年3~9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