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音乐论文:让学生参与课堂让课堂洋溢快乐 发布时间:2019-04-07 16:14:07
小学音乐论文:让学生参与课堂让课堂洋溢快乐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品德与生活课程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学生实施良好的品德教育。课程的设置针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弊端,注重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解放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解放”起来
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进行“教学”。“寓教于乐”是最有效、最吸引孩子的教学方法,它强调的是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品德与生活也正是这样,课堂上有多种教学活动形式,有实地采访调查,快乐的教学游戏,合作学习的小组讨论,还有生动形象的情景表演。种种的活动都为老师提供教育的机会。老师的任务就是让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那么,课堂活动情境的创设就很重要了。孩子们是充满童趣的,平时老师们在设计活动情境时不妨设计吸引孩子们的活动。我在上萝卜白菜我都爱这课时,就做得很好。一年级的小朋友,如果老师只对他们说要多吃这个,少吃那个,给他们分析食物的营养价值,学生一时是不能接受的。而我巧妙设计就在于创设了“小陈自助餐厅”的情景,让学生自由选择食物,之后通过课件直观地展示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所在,再一次地让孩子们对自己的菜谱进行修改,达到合理饮食的目的。活动中,学生既玩到,又学到,是“润物细无声”的最佳体现。
二、 提供足够时间,激起学生乐学的情绪
儿童的生活是连续的、发展的过程,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提高、经验的积累也是连续的过程。因此,他们的活动也应该是连续的过程。不同的时令、节气、环境和活动主题,决定了活动时间长短的不同。因此它不应该局限在一节课中,更不应终止于一次活动。它应不断地延续、深化下去,从而提高活动实效。所以,我们要灵活安排活动计划,对活动时间长的内容及早做出安排。如我在上我的手儿巧这课时,给学生很长的时间,去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参与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手、脑、耳、目、口并用,尽情地动起来。如动手拆、装、剪……;动脑想、猜、算……;动嘴讲、读、唱……;动笔写、描、画……;表演、比赛、游戏、实验……。一切让学生动起来的方法都可以引用、借鉴,为我所用。不过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选准“动”点,设计“动”法,精心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动”中学。教师在课堂上适时地组织学生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悟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大大地激发学生乐学的兴趣。
三、愉悦体验,使学生增进自主参与意识
发扬教育民主,把“微笑带进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视学生为朋友,对学生和蔼可亲、热爱尊重,对学生理解关怀、支持奖励,设法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结合教学各环节鼓励学生全程自主参与活动。上课前布置准备活动,形式可以是调查、收集和访问等。教学中设计明理活动,形式可以是表演、情节再现(运用媒体)、故事讲述等。授课完毕安排巩固活动,形式可以是课中小品、课中情景表演、课中故事的延续。还有服务教学的随机活动,群众性全员活动等等。
著名教育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使自己趋向更道德的自我实现的潜能。处在世纪之交的思想品德课,要善于借助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开发他们的道德潜能,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这是作为学生品德指导者的我们所肩负的重任。
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教师应充分树立科学的学生观,与学生共同开展的学习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构建主体性活动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去关注生活,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