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中小学音乐让音符在对比中更加跳跃-新课程教学有感    发布时间:2019-04-07 16:45:31
中小学音乐让音符在对比中更加跳跃
――新课程教学有感
【内容摘要】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也曾用到过,用对比的方法来加深教学效果和强化音乐印象,但却从未像在新课程中所用到的对比那样的大胆和鲜明。新课程教材从第一册一开篇就直接出现二拍子和三拍子的强烈对比,其它音的强弱、音的长短等则借助歌曲、欣赏、打击乐器等载体不断的重复、再现,不断冲击学生的感官世界。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龄儿童的求异思维比求同思维更早发展,因此适时把握音乐中的对比因素,积极调动学生的求异思维,会让音乐课变得更生动,更具推动力,跳动的音符在对比的催化剂中也会更加跳跃。
 
【关键词】
对比   感受   表现    聆听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也曾用到过,用对比的方法来加深教学效果和强化音乐印象,但却从未像在新课程中所用到的对比那样的大胆和鲜明。新课程教材从第一册一开篇就直接出现二拍子和三拍子的强烈对比,其它音的强弱、音的长短等则借助歌曲、欣赏、打击乐器等载体不断的重复、再现,不断冲击学生的感官世界。那么怎样合理利用新课程提供给我们的素材,充分运用对比的手段来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鉴赏力和表演创造能力呢?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启发下,我有了以下的实践和感悟。
 
同一课时中出现两首或两首以上具有对比性质的歌曲,有利于加强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多年的教学中,我总是习惯于一节课教一首歌,从中主导我这样做的思想是突出重点的思想原则,总觉得一节课着重教一首新歌容易让学生掌握,不会产生混淆。就这样,一首歌在不断的重复唱曲谱、唱歌词、表演唱……直到熟练无臾,最后唱会的是学生的嗓音而不是心灵。新课程重视的是学生感知音乐,领悟音乐的能力,在它的启发下,我开始尝试在一节课中安排两首或两首以上的歌曲教学,首先是第一册第一单元的你的名字叫什么?拉勾勾。我认为你的名字叫什么?这首歌曲严格来讲它并不能称之为歌曲,它只是相当于我们音乐课中的师生问好而已,一节课都来学习它会让整节课显得单薄,因此在课的后半节加入拉勾勾正合适,使学生渐渐失去的兴趣重新被吊了起来,但是一年级的新生还不会安静聆听,很容易把三拍子的拉勾勾唱成二拍子,因此在学唱之前,老师还要营造安静的适合聆听的课堂气氛,慢慢引导学生在歌唱的同时注意到钢琴的伴奏。在实际教学中,拉勾勾还起到了引导学生轻声歌唱的作用,这可能是三拍子音乐不能唱得很响的缘故。以后几个单元的歌曲我也有意识的把它组合在一起,如:国旗国旗真美丽和同唱一首歌,小宝宝睡着了和小星星?
 借助身体节奏的练习,学生更容易把握歌曲中音的长短和强弱。
有时歌唱并不局限于嗓音,人身上的全部都会歌唱,如眼神、身韵、表情等等,总是不停的用嗓既不提高兴趣又容易引起疲劳,那么适当的把歌唱中的部分因素转化为身体其它感官的“歌唱”很必要也很好玩。首先化歌曲节奏为身体节奏很简单也很有效。如:第四册的多么快乐其中的节奏比较有难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衔接转化快 (XX XX  X  X ︱XX XX  X  X ︱X  X  XX XX︱),学生演唱时老是唱错,于是我把这首歌曲的节奏编成身体节奏(点头- 点头-︱拍 拍 拍 拍 ︱),先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做身体节奏,等动作掌握后,再按着身体动作唱歌曲节奏,效果较佳。其它的歌曲如小小牵牛花、夏等歌曲在加入身体动作之后,不仅提高了歌曲的兴趣,也给歌唱活动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打击乐的加入,使节奏、音色的对比更加强烈,歌曲的演绎在打击乐器的伴随中更加完整、动人。
学生们对打击乐器的钟爱由来已久,手中拿着乐器的他仿佛成了小小演奏家,木鱼、铃鼓、碰铃、沙球、三角铁,甚至粗制的可乐瓶都可以擦出音乐的火花。可是由于打击乐的难以掌握和配备等原因,我很少给学生玩打击乐。渐渐的,我发现其实打击乐并不一定要全班、全面积的展开,一声清脆的碰铃声就能为平乏的歌声注入灵动的一笔。在泉水一课中,我让一名学生掌握碰铃,模拟泉水丁冬声,效果出奇的好,不仅使歌声在碰铃声中显现,还使学生的听觉备加敏锐,音乐感知得到了提升。同样,串铃和铃鼓模仿的大雨和小雨,钹和木鱼模仿的鸭子和母鸡也引起了学生的惊叹。偶尔在合唱之中让一小组学生组成打击乐器伴奏组,让铝板琴的余音在歌声中缭绕,让人回味无穷,深感乐器之美动人之极!
 新课程带来了新的教材、新的思想、新的理念,也为我们的教学留出了一道改革的空间,音乐课的主旨不再只限于教给学生歌曲,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感官,给他们美的感悟,在优美深邃的音乐之声中陶冶真性、真情、真知和自我。当新时代向未来的小主人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时,希望音乐能帮助带给他们心灵的和谐和成长。                           
【参考文献】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安国 吴斌主编音乐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人民音乐出版社  吴斌主编
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金亚文主编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小学音乐教学论文下载
下一篇:小学音乐论文:在“听”、“动”中激发兴趣,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