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音乐课,无处不“动”—谈体态律动在音乐课堂中的渗透 发布时间:2019-08-01 21:57:46
音乐课,无处不“动” ——谈体态律动在音乐课堂中的渗透
47
【内容摘要】本世纪初由瑞士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达尔克罗兹首创体态律动教学法。新课标给体态律动教学提供的空间并不大,且存在难度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在感受与欣赏、歌唱表演、音乐综合实践活动等领域以及课堂教学中导入、节奏训练、音准训练、强弱表现等环节中,巧妙地渗透体态律动,让学生在音乐课中享受音乐的动感美及快乐地参与。
【关键词】体态律动 领域 环节 渗透
学习表现情感、表现音乐,就是“以身体为乐器”,用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感受,从而表现儿童对音乐的体会。体态律动是瑞士音乐家达尔克罗兹创立的音乐教育体系中的核心。他认为:“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在人的身体中包括发展感受和分析音乐与情感的各种能力。因此,音乐学习的起点不是钢琴、长笛等乐器,而是人的体态活动”。 动作与音乐协调地结合,使学生可以用心灵去触摸音符的跳动,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
体态律动教学是从身心两方面同时入手训练学生的,然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总是不如人意,其主要原因是体态律动在新课程标准中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而存在,然而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无一不借助体态律动,
一、在不同领域中渗透体态律动
(一)在感受与欣赏中“动”起来
那就是在音乐活动中来欣赏音乐,把固定不变的听音乐,放到一些音乐活动中去,也就是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动”起来,这种音乐欣赏形式,会更让学生喜欢,不再是在座位上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听,而是一种娱乐性的参与。在欣赏的过程中,配合音乐做律动、表演是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种艺术整合的体现。凡是标题音乐、音乐故事或是歌剧都是现成的教材。在此渗透体态律动,无论是鉴赏作品的节奏特点还是歌唱教学中的节奏难点,都可以通过体态律动迎刃而解。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音乐触手可及,不再是机械地学习音乐,而是在“玩”音乐,兴趣大了,效果好了,不知不觉乐感也增强了,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也提高了,领悟性也变强了。
例如匈牙利舞曲(第五号)管弦乐这一类似的音乐作品经常会让老师非常困扰。如此抽象的音乐,改如何引导去聆听欣赏呢?于是将律动巧妙地与音乐作品结合便给了老师们很大的灵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匈牙利人们最喜欢的芭蕾舞为导入,先用布娃娃舞动一段优美的芭蕾舞(背景音乐即是这首作品),之后通过分段聆听,每一个主题音乐都是非常抽象的,一下便是其中一主题音乐,教师如何将抽象的音乐与律动巧妙结合、形象表现的小片段:
第一主题音乐欣赏
听,这是小女孩开始出场时的音乐,听后告诉我,有什么感受呢?(节奏、速度上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看,(出示曲谱)这么多的圆滑线,让人有一气呵成的感觉,还有再看,这条旋律谱什么节奏特别多?(附点)恩,是的,让我们再次聆听感受一下,这些圆滑线、附点节奏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恩,大家的感觉非常灵敏,音乐像波浪一样层层递进,有种推动感觉,在后面的十六分节奏的地方,好像舞蹈演员在台上亮相的感觉!
我们也来学学舞蹈演员,随着这段音乐舒展地做做动作,在最后十六分节奏地方加上一个亮相。(两臂交叉,抱怀,再打开,最后双手立过头顶。)注意,随着音乐,我们的情绪也会有变化的,都把他表现出来。
我们已经体验过了,现在能不能看着图形谱来选一选呢?你选哪一条?为什么?
好,让我们用“lu”来唱唱这条主题旋律,(激动、连贯,再来一遍)注意,四二拍,强拍落在哪个音,大家唱准确,也要唱出像波浪一样,层层推进的感觉。
由此,一首较为抽象的管弦乐曲被老师通过律动的表现,将每一段主题都表现得恰到好处。可见,欣赏课通过体态律动的加入,让老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快乐。
(二)在歌唱表演中“动”起来
歌唱是音乐教学中感受体验审美情感最直接的手段。新课标中要求低年级的学生要积累一定数量的歌曲,如果让这么小的孩子枯燥无味的背诵歌曲,一定是既吃力又没效果。然而根据歌词大意编排简单的律动,学生背唱歌曲的速度明显加快。如在教唱打花巴掌时,编排成表演唱,调动学生的情绪边做边唱。这样,歌曲学完后,学生牢牢记住,只要老师唱其中的一句旋律,学生就能够载歌载舞的表演起来。学习过程中加入一些体态律动,不仅提高学生对歌曲的兴趣,能主动的学习歌曲,还能形象的记住歌词。
而对于高段学生来说,记住歌词演唱歌曲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但是一首作品,只是会唱了,还不足以将内心的情感表现出来,这时教师就可以设计体态律动来让学生抒发内心的情感。通过律动,将歌曲的不同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在音乐综合实践中“动”起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之一是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音乐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律动,让孩子能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让课堂充满音乐性,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最大作用都发挥出来。
二、在不同环节中渗透体态律动
(一)在导入环节中“动”起来
小学音乐教学课程较少,如果直接开始上课,学生很难进入状态,不利于教学。在课前的导入环节设计律动,一开始就创造了非常浓厚的音乐气氛,为上课内容做好铺垫。通常在导入加入律动,所用的背景音乐都是本节课所要聆听或演唱的乐曲。教师结合乐曲所包含的情感或体现的风格设计律动,让学生直观地去用肢体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从而走进音乐。如在歌曲小纸船的梦导入中,教师将伴奏音乐作为导入律动的背景音乐,学生则在律动中不仅熟悉了歌曲的整体情绪、旋律等,同时也熟悉了三拍子的特点。为后面的歌唱教学做好了巧妙地铺垫。
(二)在节奏训练中“动”起来
律动教学是从音乐入手,先让学生聆听音乐,引导学生通过肢体的运动接触音乐的各个要素。此种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节奏韵律的直觉本能,以及对音乐情绪的表现感觉,对于运动平衡的感觉,以及培养有规律的肢体协调感与运动神经、训练成具有节奏的心理。音乐课中节奏时值的掌握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是一个难点,在具体的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的教育元素进行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感受了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的时值并在具体的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运用。达尔克罗滋认为:节奏运动与儿童的天性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身体运动、音乐与儿童的游戏活动最易与结合。
例如在春天举行音乐会教学中,教学以表演游戏的形式进行,老师首先用语言引起学生兴趣:“同学们,森林里要举行音乐会了,看看都有谁来参加。”教师课件依次出示春雨、春风、春雷、春水的形象及节奏型,学生在加入动作的模仿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歌曲的节奏难点。在以上这一活动中,首先学习音乐的载体是与学生的生活相关并且是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同时,要将枯燥的节奏训练变得趣味性、形象化,从而进一步唤醒儿童的音乐意识和音乐本能。另一方面,老师在宽松的活动秩序和气氛中,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气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感觉自己是一个表演者而不是一个被指导者,这样对提高学习兴趣是非常有利的。
(三)在音准训练中“动”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训练正确掌握音高音准是一个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学生很难理解音与音之间的相互联系,采用达尔克罗滋的体态律动原理,运用学生自己的身体位置感受音的高低,是最易让孩子接受的方法。让音的高低与身体的各部位构成有效的联系,在不断的身体运动中,达到训练音高音位的目的。同时,在游戏过程中还加入了各种节奏的模仿动作,与听音活动交替进行。
例如在培养学生音准概念的教学活动中,体态律动同样也能在教学过程中找到恰当的切入点,如在教学生唱准音阶的过程中,让学生运用身体不同部位的高低帮助学生理解音的不同高低,do蹲下,re摸膝盖,mi做在座位上, fa手插腰,sol两手放肩膀,la双手摸头,si双手高举,do’踮起脚尖。用这样简单并且易记的方法,让学生将音高与身体活动自然而然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控制和运动的同时积极的掌握音高音准的概念。基于达尔克罗滋的以不同的教学媒体体验音乐,将音乐能力的发展和迁移应用逐步深化的原则,学生在利用自己的身体活动初步掌握音高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节奏的音乐进行模仿动作与听音活动形成一个动态的变化,从客观上进一步增加了听音训练的难度,使学生达到巩固和提高的过程,构成一个螺旋式的课程结构。
(四)在强弱表现中“动”起来
在这类活动中达尔克罗滋特别提出,无论多大年龄的孩子,开始学习音乐时往往对双数的节拍比较容易掌握,单数的节拍感觉比较困难。原因是人的本能很容易体会双数节拍,而体会三拍子就不是自然本能,所以在教学中对三拍子的体验、感受应给以特别的注意。要让学生能准确快速的对各种拍号的音乐作出反应,最佳的方法还是通过身体与律动的有机结合,不断体验和感受,在反复的比较,分辨中体会音乐节拍的不同所表现的音乐形象的不同,从中引导孩子们体会音乐的形态、表现特征,体会音乐的流动和情感。
围绕教学内容开展体态律动,让学生们更加喜爱音乐教育活动了,甚至在课外活动时间经常能看到三五成群的孩子们自觉地又跳又唱、又拍节奏。他们还有效地进行小组表演,分工明确,形式多样。从而可以发现音乐已深深地渗透在孩子们的心里,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已经能够很自然地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由此可见通过体态律动,让学生全身心的感受音乐,培养和训练了孩子音乐的节奏感和听觉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集中思维、反应灵敏的能力,有力地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暴羽.“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9):10-11.
[3] 文苑小学技能组,体态律动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EB/OL].
http://www.hzwsjyjt.com/Components/NewsShow.aspx?newsid=15848,2009-5-26.
[4] 陈朝晖. 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探索性研究[EB/OL].
http://teacher.czedu.gov.cn/blog/u/%E6%9C%B1%E8%8E%B9/Blog/archive/2009/12/18/2479.aspx,2009-12-1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