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小学音乐课程如何体现艺术教育综合化理念 发布时间:2019-08-11 10:05:51
浅谈小学音乐课程如何体现艺术教育综合化理念
樊祺
【内容提要】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跨学科教育理论引领下,艺术教育领域寻求融合的发展趋势。艺术教育综合化的教育理念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代表了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对于过于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统做法提出了挑战。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程 综合 艺术教育
引言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指出,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基础教育中过于强调每个学科的专业知识,音乐科和美术科一直都处于分科教育,毫无关系的状态,导致了儿童获得的仅仅是零碎、孤立的知识。从2001年新课程标准改革以来,全国各地都积极倡导艺术教育生活化,强调学科间的整合,追求艺术教育的综合化。艺术教育综合化不仅反映在课程组织方式方面,更重要的是从深层次改变了教育价值观。它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旨在促进学生的艺术综合能力。综合音乐课堂应该强调情境学习,将各学科领域所掌握的艺术能力和知识综合起来,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和分析艺术课综合化这个理念:“综合”概念的具体含义,它形成的历史背景,它的原则,课堂实施的做法,和教育样式。
一、我国艺术课程标准中“综合”的含义
了解综合艺术课的多层含义是我们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基础。为此,本节将分析 “综合”这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根据我国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和艺术课程标准解读(2002),本课程提倡的“综合”特征,表现在下面3个层面:
1、从教学内容来看,艺术课强调的是把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多种艺术连接或综合起来,从而形成内容上的相互补充。此外,艺术课应该与个人成长环境、情感、文化、历史、科学等元素相结合,发展综合艺术审美能力。这种能力具体而言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即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
2、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学,从认知领域来看,“综合”这个概念体现的是感知、创造、反思等多种艺术能力相互支持和相互生成的理念。以评价为例,综合艺术课采用了评价研究界的成果,鼓励教师通过使用“艺术档案夹”的模式(Black, 2002; Boston,2002)来促进教与学的结合,并进一步促进感知,创造和反思三个认知领域的结合。这种评价模式要求学生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转变成语言记录下来,从而形成自己对音乐的感知和创造过程的反思。
3、“艺术课程为“全人教育”服务。“全人教育“指的是人的发展应该涵盖智力,身体,情感,精神,社交等各个层面的综合发展(Standish,1995)。综合艺术课体现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是通过探究和创造活动,最终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二、综合艺术教育的历史背景
新课程倡导的综合艺术课模式不是空中楼阁,它是在国内外跨学科教育理论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本节以音乐教学为例,分析两种较有影响的综合艺术教育思想。根据前文提到的龙亚君的论文音乐新课程教学论(2007)以及王娜的论文论融合外国经典体系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模式构建(2012),当前艺术综合科主要体现了以下两种典型模式。
1、奥尔夫模式:奥尔夫教育体系十分注重各艺术门类之间的融合,它实际上是艺术综合教育理念的的雏形。奥尔夫说,音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动作、舞蹈、语言同时存在的。因此,综合性艺术教学是奥尔夫学院中最显著的特点。奥尔夫的综合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注重音乐与其他艺术的综合。二是注重每门音乐专业课程本身的综合,例如声乐与器乐的综合。
2、达尔克罗兹模式:其创始人达尔克罗兹尤其注重音乐与体态律动之间的联系。律动就是人随着音乐的节奏,通过身体动作来感受音乐要素和表现情感,实际上就是把音乐和舞蹈高度地融合了起来。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正是采用节奏性的动作,伴之以声乐、打击乐或钢琴即兴伴奏,以身体的运动来反映音乐的要素和情绪。因此,他创立了“体态律动学”。
三、音乐课堂体现艺术综合化的原则
课程标准实验稿试行期间,出现过一些不准确的理解和不恰当的做法。例如,为综合而综合,胡拼乱凑,本末倒置等等。为避免掉进这种误读课程的陷阱,我们应该认真了解艺术综合课的一些重要的原则。下面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2012), 我就分析两点主要的原则。
1、要突出音乐特点。音乐课应体现音乐的基本特点,即非语义性、无形性、和情感性。基于上述特点有学者提出用“五觉”即听觉、动觉、视觉、感觉和知觉来教学。例如我们在让学生欣赏二泉映月时,应该充分调动听觉感受,体会音乐悲凉的情绪,而不是从表面的语意去机械理解有两个泉水和一个月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听觉感受和情感体现,自由想象音乐表达的意境。
2、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换句话说,在与其他艺术融合的过程中不能过度借鉴其他艺术,使音乐课失去学科本位,变异成为其他学科的附属。相反,我们应该利用其他艺术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例如:在花城版欣赏音乐“静感和动感”一课,就可以配合静感的画面和动感的画面进行欣赏,把音乐和静感和美术画面的静感联系起来。
四、综合艺术课课堂实施的做法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如何体现教材的理念呢?其实,综合艺术课并没有生硬统一的教学模式。我们的做法是在 “逢单课”的音乐课程中,适当巧妙地运用力所能及的美术、舞蹈、戏剧等其他艺术的手段加以融合,实现课内小综合。总体而言,这种融合可以分成音乐与艺术类学科融合以及音乐与非艺术类学科融合。
1、把音乐与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例如我的课例小兔乖乖,在导入的环节,我展示了一幅大森林的剪贴画。我让学生剪小圈圈为这个大森林增加花儿,为小蘑菇增加花纹,又让几个孩子在画面上画了简笔画的小兔子和小蝴蝶等等。时间大概就在5-7分钟,在描画小兔子们美丽家园的同时,又创设了后面戏剧表演的情境。我在戏剧表演的环节加入了大房子大树等道具,这样既能让童话剧表演更加有美感,同时也是呈现了舞台美术的作品让学生欣赏。这个课当中我还结合了跳兔子舞、读儿歌、讲故事、童话剧表演等环节,使音乐与美术、舞蹈、戏剧等元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2、把音乐课程与包括语文、体育等非艺术课程适当结合起来。我们都知道,音乐与文学关系密切。我在教长江版艺术教材第三单元第二课的咏鹅这个内容时,就加入了根据歌曲伴奏有感情的朗诵唐诗这个环节。这个环节体现了音乐美和诗歌美的结合。此外,音乐与体育的广播操、韵律操等关系密切。我在学习长江版艺术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玩具兵进行曲时,就设计了让学生随着音乐速度操步的环节,同时这个课的拓展环节还增加了听着学生平时出操用的海军进行曲踏步环节。帮助孩子掌握重拍在左脚的难点,更好地解决学生在听音乐出操听重拍的问题,这就实现了音乐与体育巧妙结合。
五、综合艺术教育的样式
1、主题探究式。这是教师围绕一个人文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融合美术、戏剧等艺术门类以及其他学科,倡导儿童自主探索、创作的综合艺术教育形式。例如长江版的艺术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课第一课,我就是围绕着“好妈妈”这个主题设计教学内容,分别是学唱歌曲我的好妈妈欣赏美术作品洗澡母子图,用一个“爱妈妈的”人文主题贯穿这节课。使音乐与美术都服务于“爱妈妈”这个主题。
2、任务型学习式。综合艺术课在教学方法上借鉴和吸取了最先使用在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法”进行教学,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这种方法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各种艺术综合活动,运用已有的艺术经验,完成预设任务的学习形式。事实上,国外艺术教育中已经广泛采用了任务型教学法。我在期末考试时就设定了每个孩子要参加班级音乐会这个教学任务。表演人数和表演形式都由孩子自己定,孩子们可以自由组合,可以表演器乐类、声乐类和舞蹈、也可以加入诗朗诵等文学内容。这样通过排练和参与自己在“班级音乐会”中表演的节目,学生发挥了自己最大限度的艺术综合实践能力。显然,探索性的教学活动是促使学生艺术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后记
在音乐艺术综合,不应该牵强地综合。这种综合应该是为了更好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为音乐服务的综合。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运用等方面,都应当突出音乐艺术性,遵循音乐教学的特殊规律,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其他相关的学科的内容有机联系,深化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体悟。
参考文献
王娜 (2012)。论融合外国经典体系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模式构建,选自大众文艺:学术版17,269-270。
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200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龙亚君(2007)。
音乐新课程教学论,湖南人民出版社。
任长松(2008)。
新教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探究式学习: 18条原则,福建教育出版社。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韩店小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