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新课标 新体验 ──从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谈新课程标准    发布时间:2019-03-20 11:45:44
新课标 新体验
──从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谈新课程标准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荥阳市从2002年9月起,进行了小学课程的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近一、两年可以说我们是处于学习和摸索阶段,不断学习走在课改前头的地区(如深圳)的教学模式、经验,探索一条创新、有效的教学的好路子。这次的小学课程改革中国和重要试点是小学一年级,无论是教材、教学方式,还是学习方式、评价方法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最能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在这两年,我正好担任了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标准的优越性也有一点点领悟、体验。
一、新教材内容创新,富有时代气息,更贴近实际生活
  新教材在内容上作了一些重新选材,少了以前一些介绍伟人、英雄的文章,多了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内容,比如说怎样做人、怎样关爱别人、如何想办法解决身边问题等,还增加了不少的环保内容。新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紧密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具有时代精神。如一年级下册中地球爷爷的手通过有趣的小故事介绍了地心引力的神奇作用;兰兰过桥介绍了目前两种新型、先进的桥:潜水桥、塑料桥;火车的故事也简述了火车机车的发展历程。这些新的知识、概念既体现了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特点,同时也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材在语言运用上注重用儿童的语言,选文大部分是优美而富有童趣的儿歌、童谣,浅显生动的童话、小故事,同时配上了色彩丰富的插图,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也体现了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一年级教材采取随课文识字的方法识字。识字、写字分两条线走,先认后写,多认少写,学生对要求写的字都能基本掌握。下册的课文以儿童生活为线索,根据内容编排成八个单元,系统有序,每单元为一个主题:如“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等,选文平实亲切,贴近儿童生活,可读性强,学生们乐学爱读。
二、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们彻彻底底打破传统教学中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在课堂中只充当一个主导者的角色。
  1、在讲授课文时,老师尽可能做到精讲,只把握住要点之处去讲,而其余的时间则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的朗读去领悟课文,当然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所引导和要求,如:第一、二遍读要读通顺、流利,第三遍读在读中理解内容或带着问题去读,第四遍读则在充分理解文意后赋予感情去朗读。课堂上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思考、感悟。
  2、教师可传授给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然后大胆放手,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自主地去学习新知识,教师从中只作点拔、评析。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获得新知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兴趣也会增强。如一年级识字教学,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笔画和偏旁后,教师可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记字方法:熟字相加、换偏旁、笔顺记字等,一段时间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根据字的结构特点,自由选择自己易于记忆的方法去记字,记忆效果理想。同时,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识字,如编顺口溜、字谜,加一笔变另一个字等方法记字,教师及时给予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创新精神。
  3、在语文学习中,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培养群体合作精神。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知识的积累、生活阅历、方法技能的种种不足,所以在学习上很需要互相补充、合作。在学习中同学互相交流所知的或搜集到的信息、资料,实现资源共享,碰到难题时互相讨论、各抒己见,发挥群体优势,撞出智慧的火花。合作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虚心好学的品质;培养帮助他人、共同进步的精神,而且采用这种方式学习讨论、研究的气氛更强烈,学习效果更好。
  4、在课堂上,学生对课本的内容不再是盲目地接受,他们可以大胆地发问,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当学生对课文整体或部分有疑问时,应及时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小组、班内合作解答。如小的问题可以是认字、识字,一次,学生认读生字“咱们俩”中“俩”字时,有的学生受方言影响,认为书本中读音印错了,应读“liǎnɡ”,不读“liǎ”,于是学生们通过查字典求证“俩”只在“伎俩”一词中读“liǎnɡ”,其它时候都读“liǎ”。大的疑问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质疑,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发表、交流自己的看法、见解,像乌鸦喝水一课学生会质疑“当乌鸦旁边没有小石子,该怎么办?”,“乌鸦的方法是最好的吗?”;学习司马光,学生可想想“除司马光的方法,还有其它更好的方法吗?”让学生大胆质疑解疑,学生把握课堂的权利大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所掌握的知识便更牢固。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课程标准在阐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中明确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这就是说要求语文教学必须立足课本,放眼社会,树立向生活开放的理念。教师应大胆地让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同步走进课堂,把课堂延伸到操场、公园、商场、工厂等地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如一年级识字教学,不再是呆板地让学生死记硬背书本中要认的字,而是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去认字记字:认认爸爸、妈妈、班上同学的名字;逛商店时,认认商场的招牌的名称,各种日用品、蔬果的名称;上街时,记记街道的名称等。在课堂中也让学生联系生活的体验去学习新知识。如学习影子一课,先把学生带到操场做“踩影子”的游戏;学习菜园里,让学生把自己认识的蔬菜带进课堂;学习要下雨了,让学生注意观察下雨前有哪些自然现象……只要我们把握好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围绕教学目标,寻找合理的切入点,就能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和体验生活,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新课程标准还注重对学生动手、动口能力的培养。教材中结合课文的内容在课后安排了一些画一画、说一说、做一做的练习。这样的练习可以说是对课文内容的一个反馈,也是一个课外的延伸,学生往往在练习中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思维和想象力,如让学生画一画:“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未来的桥会是什么样子的?”、“如何处理身边的垃圾?”不同的学生就会画出不同的画,创意无限,在轻松愉快的绘画中,手和大脑都得到了锻炼。每单元中配有“口语交际”部分,学生通过与别人交谈,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经过不断的说话练习既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协作,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知识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和延伸
  新课程标准不是要求老师仅仅传授书本的知识,而是通过教材来指导和拓展学生的阅读和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丰富学生的积累。书本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发散点,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我们应该借助语文的工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新教材一年级下册几乎每一课都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了一道课外扩展题。这些扩展题并没有固定的答案,有的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去大胆创作,如学习火车的故事后设计一下“未来的新型火车是什么样子的?”学习画家乡后画一画“自己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有的需要学生去搜集有关资料,从而增加课外知识,如学习小壁虎借尾巴后找一找“哪些小动物的尾巴还有什么作用?”,学习识字8后让学生去搜集谚语;有的则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答问题,增强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称象一课,让学生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通过不同形式的扩展题,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不受束缚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见解,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学生的个性、创造思维得到了发展。
  当然,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使用新教材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是需要我们去思考和探讨:
  1、部分的课文篇幅较长,尤其是下册的课文,有的长达两、三百字,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读起来较困难。
  2、每课书的认字量较大,下册的每课书要认10~15个字,有的字还是结构复杂的,学生未经动笔书写,单脑子记忆,认字效果并不好。
  3、对学生的学习,教师该如何去检测、评估呢?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评价时不一定看重分数,而是看重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但是评价的准则和尺度又应如何拟定呢,以致用考试来评价学生仍是主要的评价方式,咱们是否需要的是一种新的评价方式?
  教育是一门科学。教育发展的动力,就是改革,只有改革,才能促进教育本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这次进行的课程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需要教师们、研究人员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