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传统美德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发布时间:2019-03-20 11:48:38

       传统美德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  我国有五千多年文明史,与之相应的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上应天理、下合人伦,贯穿于炎黄子孙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之中。这些具有传统色彩的道德文化内涵不仅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光辉灿烂,在当代也已经正在受到世界范围内日益众多的国家和人民的重视,同时也正是语文学科育人的精华神气所在,语文教学正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将这些优秀的文化精髓溶进下一代人的血脉之中,代代相传,铸就具有中华民族气息的龙的传人。
关键词】  重视美德教育   挖掘美德教育   渗透美德教育
我国有五千多年文明史,与之相应的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古往今来,已经融汇成一派浩瀚的巨流。上应天理、下合人伦,贯穿于炎黄子孙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之中。它的精华,诸如“仁爱”、“诚信”、“性本善”、“学而不厌”、“和而不同”、“浩然正气”、“天人合一”、“民贵君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等,这些具有传统色彩的道德文化内涵不仅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光辉灿烂,在当代也已经正在受到世界范围内日益众多的国家和人民的重视,同时也正是语文学科育人的精华神气所在,语文教学正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将这些优秀的文化精髓溶进下一代人的血脉之中,代代相传,铸就具有中华民族气息的龙的传人。所以,中华传统文化属于语文学科所载之“道”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小学语文与中华美德
1.中华美德教育的重要性
现如今青少年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在较为优越的家庭环境中,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他们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成果,却不懂成果来之不易。他们生长在一个社会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乐于接受新事物,主体意识和平等意识增强。但是在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也是十分突出的,他们注重自我、看重功利、道德取向多元化,相当一部分人集体观念和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合作意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有的学生对帮助他人和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态度冷漠。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青少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发展不正确。针对这种现状,窃以为加强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2.渗透美德教育的必要性
语文课程是实现文化传承,进行思想、道德和审美教育的重要工具。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苏教版课标教材按专题编排,就是着眼于人文,促使学生从小打好精神的底子,如人与自然的和谐、自己与他人的和谐、珍惜生命、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等。各学段的专题均有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己与他人”为基本范畴的人文专题,这样的编排把传统美德教育很自然地蕴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效且充分地运用语文课程中的这些资源,结合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美德的精髓。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而语文教学又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语文教学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是一条有利又重要的途径。不仅涉及的内容广泛,而且形式多样、角度多变,会使教育过程变得丰富多彩、有条不紊。
1.挖掘语文教材中传统美德教育的因素
新课标语文教材人文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亲和力,使学生不仅学到语言、在思想上受到启迪,而且在情感上也得到熏陶。中化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它渗透在教材中,更有利于教师的德育工作,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掘这些因素,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1)挖掘典型形象
小学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有上进的欲望。通过典型人物的榜样示范,使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受到感染和教育。在新课标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这样的典型人物。如:木兰从军这篇课文是根据北朝民歌改写而成的。全文就像连环画一样,笔法简练,画面清晰。在这个故事中,花木兰爱亲人、爱祖国、勇敢、刚毅、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我先让学生观看了动画片花木兰。在观看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人物形象上。在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爱亲人胜过了自己,展开全文的学习。这样集中力量突破一点,花木兰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变得鲜明、鲜活。学生感受到的英雄花木兰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变得有血有肉、有情有义。这位令人称赞的女英雄也有一颗平常人所不及的孝心。歌唱二小放牛郎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小英雄的爱国主义情怀,他为了集体、为了国家甘愿只身和鬼子周旋,最后英勇牺牲。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孩子感受到了当时的危急情境,感受到了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同时受到了良好的道德熏陶。
(2)抓住动人场景
传统美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伦理教育,因而特别强调情感的教育作用。用感人的故事陶冶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从而不断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如:第一次抱母亲。文章记叙了由于母亲生病住院,需要更换床单,就这样一个非常偶然的抱母亲的机会,引发了母子之间心灵的碰撞和融通。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由于当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不知不觉地溺爱,已使孩子们对父爱、母爱的认识变得淡化,我指导学生抓住“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一句中的“使劲、用力过猛、差点”等词,用心体会,感受到作者因对母亲了解不够,估计不足而引发的出乎意料,这时一种想回报母亲的情感已由作者身上传递到孩子们的心中,这时再来体会作者抱母亲这一场面,就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三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可贵的沉默,以课堂教学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为主要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孩子们在课堂上由兴奋到沉默又回到热闹的场景。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了要学会关心父母、关心别人。教师教学时可以利用课文的感人场景,使学生陷入深深的思考,课后可结合课文,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可以建议学生回家替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做一个懂事的孩子,体现出了语文课程的综合实践性。
(3)渗透古文化
新课标语文教材中安排了许多灿烂的古文化。学生接触比较多的有各类古诗: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通过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补充收集描写祖国美好景色的古诗,从不同方面了解祖国的美好,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孔子和学生中所提倡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不断学习等,这些宝贵的品质将令他们一生受益无穷。三顾茅庐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成的。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初出茅庐才华横溢/ 料事如神胆大心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独木难支回天无力)就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给我们构建了一个鲜活的多维立体的诸葛亮形象。特别是像这一类历史性题材而且是选自古典名著的美文,更应该引导学生到美的世界去探求,去创造,让知识内外沟通。这样的教学才具有可持续性。
2.结合教学实践,优化教育方法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把语文教学的特点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方法以及教育对象结合起来,并根据不同的语文教学内容,自然、合理地结合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进行渗透,选择出最佳的实施方案,努力探索最佳的方法,以便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1)树立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榜样示范,正面引导,将对学生形成良好品德起到巨大的促进和导向作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具体、生动的教学内容中悟出真谛。如针对学生中的高消费现象,可结合二年级下册的语文配套阅读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一个比自己年龄还小的孩子,为了节约花钱,面对着自己十分喜欢的玩具汽车,却对妈妈说不要。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引导他们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
(2)真情唤真情。“情贵于真”。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具体生动的材料或感人的故事,以及充满情感色彩和表现力的语言去影响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如课文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等感人的神话故事,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传统美德。课文一面五星红旗、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则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教学时可增加学生熟知的真实事件,如“神州6号的成功发射”、“已经举行的2008年奥运会”等,让学生感受祖国的伟大,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实践悟真知。实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新课标的语文教材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儿童生活,而且形式多样。如:“宽带网”,可让学生通过网络去收集更多的与课文内容相似的典型人物和感人故事,强化中华传统美德对他们的影响。“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等在训练语文能力的同时,也将课堂所学的传统美德付诸实践,使学生通过“讲、思、谈、行”四个环节,在活动中加深情绪体验,培养道德情感,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如:三下语文教材中安排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回忆、了解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可让学生向亲人、邻居了解小时候父母是怎样疼爱自己的;观察父母平时是怎样为自己操劳的;谈谈应该怎样对待父母;用各种方式向父母汇报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成果,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受感恩教育,并付诸行动。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美德教育,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都应继续认真、深入地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正确把握语文教改的方向,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充分挖掘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好素材,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