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现实意义背景 发布时间:2019-03-20 16:24:5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现实意义背景
李定柱
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要实现这一转变,关键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提出,要改革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要把“乐于探究”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强调课程结构要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出教材要“有利于学生探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课程改革应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此,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势在必行。
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与实践,谈谈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和体会。
一、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要素
(一)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探究性学习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施瓦布教授在“教育现代化运动”中倡导的。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以“科学家”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
从广义上理解,探究性学习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它不受时空、形式、内容的限制。在时空上可以有很大的跨越性,在形式上可以有很大的灵活性,在内容上可以有很大的选择性,所要探究的问题内部可以有相关的结构性。
从狭义上理解,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1·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探究性学习突破了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动态、开放、生动的学习环境中,要求整个过程完全由学生自主地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应具有较强的操作实践性,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开放的。
2·学习方式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一是客观上存在着地区条件、环境支持的差异,这就要求除了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外,学习形式要更加生动活泼。二是探究性学习破除了以往的“传承”式教学中“一刀切,齐步走”所造成的学生“吃不了或吃不饱”的弊端,而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学习伙伴,进行合作式、探讨式和开放式的研究。三是由于参与探究学习的内容和选题不拘一格,因而其视野更为开阔,方式更为灵活多样。
3·学习结果的综合性和体验性
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信息,自己动手实验、分析,自己归纳总结,其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对文化知识的体验过程。这种学习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是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和完善人格,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整体提升。
(三)探究性学习应遵循的原则
1·活动性原则。在一定的认知活动过程中进行学习,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
2·团队原则。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适应现代生活。
3·自主性原则。学习活动是学生自主、自愿进行的,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保持兴趣盎然的前提。
4·综合性原则。在学习形式上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参与,在学习内容上是有内在联系的有结构的内容。
二、探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
(一)创设情境,激活探究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善于提出一些既让学生有熟悉感,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将学生置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境地,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从而诱发探究意识,激活探究思维。
1·创设认知矛盾的情境
语文教材中常有看似矛盾实是精彩之笔的描写。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这些矛盾,加以质疑,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学生初读课文后,我启发学生回忆自己平时等车而久久不见车来时的心情,有的学生说会因不耐烦而闷闷不乐,有的学生说干脆打“的士”得啦……然后,我问学生:“为什么老奶奶内心焦急,却又耐心地等待呢?”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
2·创设认知冲突的情境
教师提供可选择的几种答案,使学生感到不知道该选择哪一种答案才对,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例如教学白杨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读题,再说说课文是写什么的?有的学生说是写人的,有的学生说是写物的。这时我出示了四个答案: a·专门写人; b·专门写物; c·既写人也写物; d·表面写物实际写人。使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我趁机引导学生探究,到课文中找答案,并要求找到根据。
(二)自由选择,激发探究兴趣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习最好的激发乃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当学生产生兴趣时,求知欲就旺盛,思维就灵活、敏捷。叶圣陶先生也有句名言:“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情境中,全体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的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探求问题的解决办法。在这样的学习中,教师要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1·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
一篇课文值得探究的内容很多,教师可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内容进行探究。如学习丰碑一文时,有的学生喜欢朗读,就去探究本文该怎么读,怎样才能读出情、读出神;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体会句子蕴含的意思,就去探究
2·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伙伴
在课堂上,探究同一内容的学生可以组成临时探究小组,共同合作。这样,每堂课的伙伴会不同,就有了多元的优势互补;课外的探究,学生更愿意和自己喜欢的同伴共同探讨大家都感兴趣的课题。因此,教师应尽量满足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伙伴。
(三)开放课堂,营造探究环境
开放课堂,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要为学生准备充分的材料,并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要注意倾听、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随时加以引导,保证他们都能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开放课堂应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课内外和谐衔接。例如在教学迷人的张家界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收集有关张家界风景区的图片,了解一下张家界的风俗。学生有的带来了图片,有的上网浏览和下载了信息……上课伊始,学生相互欣赏图片。教师通过课前准备,把张家界的秀丽景色做成课件展示出来,迷人的景色配上美妙的音乐,让学生目不暇接,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整堂课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究,有的学生妙笔生花,把张家界的山画了下来;有的学生灵感来啦,把它写成了小诗;有的学生还当起了导游……课堂气氛十分的活跃。课后,学生还不断地修改,真是意犹未尽。
(四)放手练习,留足探究空间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解,学生记笔记。这种教学方法是把教师的分析、结论强加给学生,缺乏学生的参与、思考、想象与创造。在写作教学(写一物品)中,我改变了这种教法。先引导学生观察,并让学生小组交流,然后放手让学生尝试练习。在练习中,教师巡回辅导并了解学生的难点,针对难点讲解,读范文以后再让学生修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能有的会抓住一些细节而忽视整体,有的会写出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而忽视客观存在,但他们毕竟有了自己的体验和探索,并在探索中有感受、有发现,增长了技能。在练习中,应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提倡组内同学间或小组间相互帮助,从而在探索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
(五)优化评价,保护探究热情
探究性学习将学生从抽象的课本、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给学生以感受自然、社会和进行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产生对知识、对学习的爱。
教师对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关注的不应是成果和水平的高低,而应以学生的现实表现作为判定的依据,如参与程度、认真态度、自主创新精神、规范操作程序和信息资料的处理能力等。评价应做到即时、即地、即兴;重学习过程而不仅是研究成果;重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仅是掌握知识的数量;重主动参与而不仅是一般地接受别人的经验;重非智力因素的成长而不仅是智力因素的增长;重学生全员参与而不仅是少数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评价要兼顾个人的活动情况和集体的活动情况,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形式,使语文评价“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评价”(见篇末附表)。通过评价,保护学生的探究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对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一)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
探究性学习是一次教育的创新,是一场学习的革命它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促使教师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掌握指导学习的技能和方法。
(二)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强调让学生自己发现、回答他们自己提出的疑问,探究解决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因而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不等于教师可以完全放任学生自流,放弃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学习内容的选择到学习形式的设计和学习活动的开展,教师都必须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既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要保证学生能学到知识。(2)做好教学组织安排。教师必须做到既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又有基本要求规范学生的探究过程。(3)加强教学评估。
(三)加强学校、社会、家庭间的合作,拓宽信息收集渠道
探究性学习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其活动内容已经突破了课本的限制,活动的时间、空间已实现向全社会开放。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学校,加强学校、社会、家庭间的合作,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拓宽信息收集渠道,保证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马厂完小
2011年12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