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我的学生爱上读书 发布时间:2019-03-21 00:26:38
让我的学生爱上读书
青岛宁安路小学 卢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从小喜欢读书是我们神圣的职责,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有时我想,如果我的学生爱读书了,那是我作为语文教师最骄傲的事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家长都深刻的认识到课外阅读给孩子带来的好处。但是如何让学生喜爱阅读,把阅读变成一种习惯,并能够将阅读内容进行分析、汇总、记忆直到运用,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通常是从以下三方面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帮助。
一、循序渐进,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阅读的内驱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学生就会挤时间读,有滋有味地读,从中吸取知识,吸取有益于人生的养料。
二、扎扎实实,进行阅读指导
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恰当的读书方法,注重其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身需求。我的作法是:
1、结合平时课内阅读教学传授读书方法。
课内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课外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因为它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效果很好。
2、介绍行之有效的课外读书方法。
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并告诉他们,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 粗看一遍再细读,你是在大致了解了作者的思路、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带着自己明确的探求目的去读的。这好比旅游,面前摆着一张道路虽崎岖而标志十分清晰的地图,自己心中十分明确要在哪里粗粗领略,在哪里逗留观赏,在哪里去追本溯源,在哪里需稍事休息……这样的游览一定是时间节省而又极有兴致、极有收获的。还有一种游览是见山登山,遇水涉河,攀树才见叶绿,披草偶见落英。这种游览虽偶尔也有“曲径通幽”的瞬间欣喜,但不知错过了多少好景致、消磨了多少宝贵时间,白走了多少冤枉路。两种游览相比,前者去掉了多少盲目性与偶然性啊!
3、班级共读,实地演练
我充分利用中午的午休时间,和学生共读一本书,并交流阅读体会,旨在给学生铺设了个性化的平台,重视个性化解读,教会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来思考,来判断。在交流中,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书中的句子作为例证,不仅张扬了个性,辨清了是非,而且还明白了,会读书的人不仅读懂了书中的趣味,更能通过思考,读出自己身边的生活,读出自己。
三、发动家长,给予阅读帮助
学生课外阅读的成功与否,直接取决家长。因此,开展课外阅读还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我充分利用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有效手段,将课外阅读的意义、作用,乃至书目等同家长广泛协商,以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并发动家长亲子共读,和孩子交流读书感受。
记得我在致家长的一封信中这样写到:阅读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他像一块敲门砖,敲开了孩子通向世界的大门。当我们的孩子拥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他就拥有了面对未来世界的基本条件。世界虽大,却可以任意翱翔。不要抱怨孩子不爱读书,不会读书。追根朔源,在于你我没有悉心指导,没有循序诱导。希望家长朋友都能躬下身,和孩子一起读书,就文章的思想性和词句的理解和孩子交流探讨。
随后,我利用我校的家长开放日,为家长上了一节亲子共读的示范课,旨在抛砖引玉,引导家长如何与孩子共读。并告诉他们,和孩子交流的形式可以多样:可以读科普书籍,做科普实验;可以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续编故事,仿写故事;可以用你来问我来答等形式。我还鼓励家长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有较大选择余地的阅读材料。并把这些阅读材料放到学生容易看到的地方,以便于学生随时阅读。并要求每个同学上学时都要带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课间还要把书放在课桌上。当学生看到这些书的时候,注意力会很自然地被吸引过来,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进入阅读状态。
四、搭建平台,展示阅读收获
教师要及时地鼓励学生,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我建立了宁安路小学三年级二班博客,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我鼓励孩子们把阅读体会和仿写的自己的小故事,发到班级博客圈中,并定期打开网站和学生一起欣赏。
总之,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并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是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