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如何进行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发布时间:2019-03-21 00:28:05
浅谈如何进行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三稿)
秀山电大分校2013秋汉语言文学专业 杨琴凤
内容提要: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一直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和头痛的课题,也是农村小学生不愿完成的功课。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小学生不喜欢写作,一提起作文就很厌烦,提不起兴趣,总觉得“无米下锅”的现象。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工作的实际,以小学作文教学目标为依据,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在“怎样写”和“写什么”两段教学进行初步尝试,并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提出四点小学作文教学的看法。
关键词: 小学作文 教学 “怎样写” “写什么”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掌握拼音、字、词、句、段等汉语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作文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所以,作文必须从小学生开始就要抓紧抓实。客观上,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相对落后于城市,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难,作文教学更是难上加难,“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现实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作文教学,影响作文教学质量之提高。笔者对小学作文教学的主要环节进行了初步分析,作文教学除了作文本身难之外,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少,课外活动少,课外实践少;个别农村教师或多或少要做些农活,农村家务事繁重,不能够很好的研究小学作文教学及指导学生作文的方法,加上家长文化素质不高,促成学生放学不读书,没人指导学习等现象,导致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的人数随年级升高而不断增加。为此,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怎么写”和“写什么”等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究。
一、吃透教纲教材,明确“教什么”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要把作文教学抓紧、抓实,思想上重视很重要。但思想上重视绝不仅仅停留在口头,那样往往会导致教学盲目和无效。重视的一个重要落脚点,是教师要认真领会教学课标、教纲,吃透教材,抓住了纲,则纲举目方长,教学目标才能很明确。新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作文大纲与以往大纲相比,新大纲对小学作文的习作性、练笔性的定位是基本相同的,但在总体目标上,却有一字之改,就是把“会写简短的记叙文和应用文”改成了“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和常用的应用文。”这一字之改,明显地降低了要求。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也只要做到能够把真实、具体的事按语句通顺、有中心、有顺序,工整地写出来就行,并做到不写错别字,常用标点符号表达正确。这个教学目标,要求明确,操作性很强。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要随意拔高学生作文要求,遵循认知规律,明确在实际教学中“教什么”,盲目提高作文要求,只会给学生误导,增加学生思想压力,使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从而产生反面效应。
二、遵循教学规律,做到“怎样写”
湖南师范大学陈果安教授指出:一个人的写作能力大致包括三个阶段:无法阶段、入法阶段和出法阶段。首先是无知或知之甚少,接着是有知而知之甚多,最后则是“出”,把它积淀在心灵深处达到不假思索也能灵活自如地运用。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深入推行,小学作文教学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之“先说后写,连句成段;仿导结合,循序渐进;从段到篇,从易到难”的作文教学方法。这套方法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作文有“序”可循,使学到的知识技能不断地对新的知识技能起到促进作用,排除了干扰和消极影响。
(一)先说后写,连句成段
“儿童心理发展之研究表明,一般三岁至八岁期间是儿童之智力和语言发展之最佳期”。小学 一、二年级正是最佳期的两个年龄段。在这个时期,小学生的智慧潜力和语言潜力很大。农村小学生也不列外,低年级学生经常表现出多嘴多舌,问长问短,爱看爱听的特征。根据儿童这种心理特点,作为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说话写话训练,把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和口头语言放在首位,充分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并促使其尽快地过渡到书面表达。一、二年级的学生说话往往说不完整,需要在实际教学和生活中进行说话训练。说话课就是要以发展思维和 语言为中心,以观察为基础,着重训练智力技能,培养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说话训练要做到:说话要有具体内容,说话要有次序。在一、二年级的具体叫学长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说话训练内容,运用教材中现成的图画扩展训练范围,让小学生从模仿说话、听话说话、看图说话到学会说话,从用词造句到连句成段有一个量和质的变化。例如,在一次“说说自己经历的故事”活动中,就有个学生说:“今天下午,我在小河里捉了好多小蝌蚪,放在一个大罐头瓶里。爸爸看见了说:‘赶快都放了!’爸爸那么厉害,我什么也没说,转身回到河边,把小蝌蚪全放了”。这句话把自己捉、放小蝌蚪的经过说得很清楚,发展了学生的口头语言,为过渡到书面语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仿导结合,循序渐进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学生的说话和作文模仿能力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从模仿开始到独立说话和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之过程,也是一个心理发展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自然引起一种内在之动因,使儿童在说文水平上不断引起“逐级而上”新的需要,促进儿童作文的心理发展。小学生开始习作时,往往不知道怎样用书面语来表达自己想说的话,而我们教师也常常指导学生先学会模仿,比如:学生学习了春,就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顺序来写春夏秋冬。
(三)从段到篇,从易到难
连句成段是对低年级说话训练的要求,这是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基础。连段成篇则是作文教 学的目的,也是高年级作文的主要任务。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多,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作文知识的丰富和视野不断扩大,认知领域不断拓宽,学生从简单的连句成段到连段成篇的心理能力逐渐成熟,从低年级对事物简单认识的口述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的作文能力也逐渐成熟。教师要根据农村小学生的特点、兴趣,选择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美、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并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使学生的视野不断扩大。要求学生用笔标记书中要点,要在书眉上写出自己的想法,要摘录书中精彩的地方。学生应从字,到词到句再到段,有丰富的积累,这样在写作时就不会感到词语的匮乏,就不会感到找找不到适当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说话、写话到写完整的作文是一个从易到难之全程训练。如果从全程来分析难易,应该是“说”容易 “作”难。具体到说话教学,用词造句容易,连句成段难;作文教学,连句成段容易,连段成篇难。万丈高楼是由一个块块砖垒起来的,一篇文章是由一句话一句话组成的。因此,教师在具体指导学生作文时,不能急功近利,要善于引导学生说好一句话,说好一件事,继而发展到用几句话、一段话说一件事或一个人,然后要求学生写某一事物片断或一个人的某方面,最后使学生写成篇之文章。
三、注重观察积累,实践“写什么”
一位前辈说:“生活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作文既是学生思维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又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要多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接触自然社会,有所见闻;在课文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注意启迪学生的悟性。
(一)留心观察,激发兴趣
作文既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再现过程,又是学生知识创新的过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论再现和创新,都必须以输入为基础,而实践和观察创新是知识输入的重要手段。丰富的学生生活为小学观察社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如果教师不去细心引导,学生就不知道如何去留意身边的事,那么趣事也会无味,作文素材就会溜走,写起作文就会咬笔头叫难。再说传统作文教学存在许多弊端,生活是写作的泉源,已成为众人的共识。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在分数这根指挥棒的淫威下,学生们个个埋头于书山题海之中,又如何去接触生活,体验生活!
新课程提出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关心生活,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总目标,这无疑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指明了方向,也为广大语文教师消除了应试教育时代留下的一些顾虑。于是我一方面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野游,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大自然的一景一物,审视社会的种种现象,体察各行各业实情,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做个有新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例如:我班有一小作者写出下列这段话:“解散”刘老师一声口令,同学们一下都像出笼的鸡一样飞跑起来。几个同学从刘老师身旁跑过去,直奔乒乓球台。我刚跑了两步被斜插过来奔跑的同学的挡住了。只见刘老师身旁地面上,上课时才用过的跳绳堆了一地。一个个同学从躺在地上的跳绳上面踩过去。这时站在旁边的黄婷婷弯下腰来,俯身去捡地上的跳绳,她一根根捡起来,又一根根理顺。我再也不想什么打乒乓球了,走过去帮黄婷婷捡跳绳。黄婷婷抬起头,看了我一眼,笑了,我也笑了。”这种发现好人好事的能力,是与小作者平时经常留心周围的事物分不开的。只有留心观察生活,发现事物的特点,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美的所在,才能培养学生敏锐的感悟能力,写出蕴含丰富的文章。
(二)课文示范,理清思路
作文好像一个人走路一样,从什么地方开始,经过哪里,到什么地方结束。应该有个清晰的思考,这就是思路。学生有生活情感,要把自己所做、所见、所思、所闻的东西用作文表达出来,但到底从哪里入手,如何步步深入,写得有条理,这是初学写作时很需要引导的学。我的做法是每讲一篇课文,都吧忘记向学生强调此篇课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最后得出什么结果,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学生观察自然,实践社会。引导学生将读书与作文挂钩,如果有哪个学生在作文中有效地模仿了课文,就在讲评中加以表扬,有吸引群体,让大家的心动起来。经常启发学生无论是学习、劳动都要养成有条理的习惯。组织学生观看健康有益的电影、电视时,也常常提一些思路的问题让学生回答。长期坚持下来,学生作文的思路日渐清晰,杂乱无章的文章一次比一次减少。
(三)利用课外阅读,积累写作材料
“凡作文,须要胸中有万卷书的跟柢”。综观古今中外文学大师,能在文章中纵横捭阖,广征博引,显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博览、勤读。大文豪鲁迅说得好:“文章怎么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新课程要求广泛阅读各类读物,并加以量化:“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书读多了,胸中列书万卷,视野随之开阔,在写作时,就会构思,就会遣词造句,语言就会如“万斛泉水,滔滔汩汩,不择而出”。例如: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我让每个学生学年初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并及时进行督促和指导;我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学会精读、略读、浏览、诵读;鼓励学生多记,记下名言佳句、精彩片段;指导学生多写,写自己的读书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疑问。
针对学生书籍少的现状,我在班级搞了一个图书箱,让每位同学献出自己喜爱的书与大家共同分享。我也拿出自己收藏的书。我还通过向学校图书室借等方式,把图书箱搞得小有规模,把读书活动搞得红红火火。
(四)发挥想象,促进发展
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作文的写作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都是从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学生的想象要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接触自然,感悟生活,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指导学生不仅学好课文,而且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充分地获取作文素材,是学生想象力的主要来源。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作文的写作。 1.凭借词语,展开想象,进行片段写作。汉语中有些抽象词语学生难以理解。对此教师可以设计小练笔,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使这些抽象词语形象化。这种小练笔同样能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提高习作水平的目的。 2.阅读之后,合理想象,续写作文。不少课文的结尾言虽尽,意未穷,教师在阅读教学之后,可以及时顺着作者的思路让学生进行想象练笔,续写作文。由于这种续写是阅读之后及时进行的想象练笔,练笔内容适时迁移,学生易于接受,有话可写,乐于写。 3.利用插图,启发想象,进行练笔。 教材中有许多作文都配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情趣俱佳的精美插图,是进行想象力培养的极好媒体。如教完赠汪伦这首古诗后,让学生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并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启发想象:插图上的环境是怎样的?是什么场面?俩人的外貌、衣着怎样?各在干什么?从他们双手抱拳拱手作揖的动作想象他们会想些什么?他们还会说些什么?让学生围绕提示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进行口头叙述。然后以送别为题,让学生写一篇好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情景短文。
四、提倡适当评价,体验“我能行”
对学生作文进行适当地评价,因为小学生作文是习作,是一项练笔活动,不是文学创作,只要学生能正确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行。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把他的每一篇作文都写成小学生优秀作文。所以,在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时不要用成人的水平去对孩子的文字评头论足,更不能用文学编辑和文学评论家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作文。 在评价、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又要注重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学生作文必须“求精”,而对另一些学生的作文“求通”就行了,千万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一刀切”。批改作文时要把严格要求与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和战略的眼光对学生作文进行公正的评价。在批改作文时要学会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取得的成绩,而不是用显微镜去寻找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要努力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的进步,恰当地指出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循序渐进的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评价作文时要学会用一双孩子的眼睛,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作文。一个教师对孩子习作的赏识,绝对不是表示他的水平低,缺乏鉴赏能力,而恰恰显出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因此,我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在阅读学生习作时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在评价孩子的习作时多一些欣赏和赞美,让孩子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和亲近,使他们打开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让内心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让刚刚尝试用笔表达的孩子们在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赞美中,点燃对语文对文学的兴趣,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和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作文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从而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本届六年级学生刘阳原来一篇作文多则一百多字,少则十几个字,就像造长句,而且句子不通、错别字连篇、还经常不交。自从三年级下学期受到表扬后,不但后来 能按时交,而且对写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步获得好成绩。又如学完书信后,在写〈〈给老师一封信〉〉时,我把它当成一件作文来对待,当对一篇稿件进行讲评后,学生马上摒弃了“格式不正确、内容苍白无力”的缺点,在第二稿中便产生了质的飞跃。这不仅使我认识到讲评比作文教学中的甜头。也是学生自己体验到“我能行”的成功喜悦。
综上所述:我认为,要使小学作文教学走出“教师教后难,学生作文难”的困境,小学语文教学就必须要认真学习教纲教材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小学作文的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过程。以从说话到书写、从字句到断篇,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的进程,激发兴趣做好“怎样写”的引导,同时体现读写结合的原则,指导中尽量用课文做例子,尽量指导学生做个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事物发挥想象。做好“写什么”的引导。只有按系统性和针对性的要求精心设计作文教学活动,才能使他们在快乐中写作;只有欣赏地评价他们的作文,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点燃他们对写作的兴趣,才能在写作的海洋中寻觅创作的真谛!
参 考 书 目
1、陈果安 著现代写作学引论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2、语文课程标准2001版
3、小学语文第一册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版
4、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