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生日常文明礼仪行为养成习惯养成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21 00:38:57
小学生日常文明礼仪行为养成习惯养成的研究
有时我总是这样问自己:“我应该如何去教好我的学生呢?”用语言来播种、用粉笔来耕耘、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让学生的每一堂课都充满爱。为学生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学生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并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境界。
因此,我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棱直射进来,轻柔的音乐流淌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孩子们陆续走进教室,井然有序地开始一天的学习。想一想,这该是一个多么和谐的氛围啊!但,这必须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保证。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他们的良好行为是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它包括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礼貌修养,乃至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简言之,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
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注重校园环境布置 ,让校园内处处渗透礼仪教育内容。
环境影响人,环境教育人,好的教育氛围可以塑造一个好的人才。“孟母三迁”,这个典型的故事,也是鲜为人知,古往今来有许多教育学者,都是特别强调环境的熏陶作用。我们在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是这样做的:
(1)在楼梯口,食堂等设置“礼貌用语”警示牌,设置“礼仪教育”专用橱窗,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讲话等宣传阵地,宣讲礼仪知识,营造礼仪教育氛围。
(2)组织学生在教室的墙报、黑板报中出示一些有关文明礼仪的宣传画、短文、诗歌、谚语、名言等,让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有意无意地读读看看,逐步让学生知道“礼仪”是展示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3)设置校园礼仪岗、礼仪监督员:上学、放学时,在校门口、楼梯口、设置礼仪岗,主动向老师或同学问好,打招呼,敬队礼,说问候语(“老师,你好!”“同学们好”“老师再见!”“同学再见!”等),由督查学生对学生在校的礼仪行为表现进行监督和教育,并作好记录,每周学校和各班将分别给予总结。
二、教师带头树榜样,培养礼仪习惯。
我们的老师也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低年级学生上课比较好动,想让学生上课做端正,我们老师就要做好示范。
三、从“坐、立、行”起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活动,离不开“坐、立、行”这些最基本的行为动作。虽然每个学生的行为动作都不一样,但是“坐、立、行”的姿势总有个规范。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要通过长期的训练,逐步使之内化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其实,一个人“坐、立、行”的姿态很重要,它不仅反映了人的教养、气质,而且直接影响着别人对这个人的评价与看法。当然,对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是有影响的。
四、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入手,培养文明的礼仪。
学生的文明习惯可以体现在文明的交往中。小学生在家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都是文明交往的表现。文明礼貌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而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又是一个小学生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应当从很具体的见到老师、父母主动称呼,帮助父母和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小事、小节做起,逐渐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这也是社会文明交往的重要根基。
五、从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爱家乡开始,培养高尚的爱国情怀。
小学生对爱国主义这个概念还很难理解。因此,在教育中,我们应坚持低起点、重实际的做法。首先,引导学生关心自己身边的人。在学校,要主动地关心和帮助同学,尊重和理解老师;在家里,要尊老爱幼,关心邻里。还要引导学生懂得爱护班级、爱护学校这个集体。因为,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个人只有在集体之中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既然集体为个人的成长创造了条件,那么个人作为集体的一员,就应当为集体出力、争光。再进一步,就应该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人文、风俗和家乡面貌的日新月异,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与关心,并在学生们的心中埋下一颗将来要为建设家乡流汗、出力的理想的种子。这些都是爱国的具体表现,也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所能接受和体会的。我们应当从这些“小处”着眼,萌发起同学们高尚的爱国情怀,并使之逐渐成为一种理想和信念。
六、从勤学好问,热爱劳动抓起,培养现代人应有的基本品性。
勤学好问,热爱劳动,这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也是人类发展的基本前提。小学生从踏入校门的第一天起,就应该让他们深深地懂得,人的进步与发展靠的是勤学好问、热爱劳动。读一篇课文,就应该要求学生一句一句,富有感情地读;抄写词语,就应该强调,一笔一划把字写好;扫地,就要扫得干干净净;排课桌,就应该排得整整齐齐。这就是习惯,也就是做人的基本品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