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浅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发布时间:2019-03-21 12:07:25
浅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教师教育系、初等教育专业、10级
中文摘要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将识字作为汉语教学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识字教学要满足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和满足认字的要求,小学阶段虽然是学生学习起点和萌芽的时期,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学习知识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识字量大,大约要认识3000个汉字,其中低年级段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根据课程标准对识字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点,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我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遵循识字教学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生字,探索运用了多种识字方法,它是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对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拓展识字途径、提高识字效率、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都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识字教学;现状;对策
 
 
 

 
 
目   录
 
1引言...................................................................... 1
2小学识字教学的基本现状及分析.............................................. 1
2.1教师方面.................................................................2
2.2学生方面.................................................................2
2.3家长方面.................................................................2
3 解决识字问题的对策........................................................2
3.1教师方面.................................................................3
3.2学生方面.................................................................5
3.3家长方面.................................................................5
结论........................................................................6
致谢........................................................................7
参考文献....................................................................8
 

 

1 引言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度到书面语言的桥梁。所以,识字教学质量关系到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一直以来,小学教育都沿用“教师讲,学生学”的传统方式,而新课程却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学生死记硬背、被动学习的现状,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的能力。我们应根据课程改革精神,集百家之长,综合应用、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彻底改变单调乏味的识字教学现状。
2 小学识字教学的基本现状、分析
2.1教师方面
2.1.1教师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重点不突出
当走进课堂时,我们发现不少教师一节课下来,学生往往收益很少。老师有的教学目标设定过多、过大,重点不突出,对于识字教学一扫而过,写字教学点到为止,教学对话变成师生对答,合作学习有形式却没有效果。表现为:在教学生字时,虽然注重多种形式的认读,但是忽视了分析字形和理解字义,生字识记时间短,教学不深入,随后便进行阅读教学,把重点放在品词析句、理解分析课文上,造成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2.1.2识字教学方法机械单一
在识字教学中,识字原则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降低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的识字过程使学生学习生字时显得枯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也不够透彻。长此下去,学生就会对识字教学提不起兴趣,生字的积累量过少,继而造成识字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
2.1.3教学“学”“用”分离
许多教师在教学生字时把目光只盯在了分析字形上,认为只要把这个字教会就行了,而其他的却没有过多考虑。长期以来,学生对一些读音相近的字不能正确分辨,写话时便错别字连篇。教师在识字教学时,应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将识字和生活、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引导学生养成在生活中注意留心观察汉字的意识和习惯,并学以致用。
2.2学生方面
2.2.1儿童的认知发展和年龄特点对识字教学的制约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认为小学生低年级的学生的认知发展程度主要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特征主要表现在:“掌握了一定的逻辑运算能力,但运算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儿童的思维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学龄儿童初期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思维中的理性成分虽然有所增加,但还没掌握“概念”。违背规律的提早学习,表面上看达到了一定效果,其实却给孩子带来了“认知混乱”,阻碍其他正常认知行为的进行。
2.2.2识字能力欠缺
学生独立识字的方法不多,识字的方法不够多样化,能力不强,学生的思维只局限于几种简单的识字方法,比如:加部首、去部首、换部首,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比较单一。有些教师教学中过分重视对每个字的教学过程,但缺乏对识字方法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比较呆板,从而导致学生识字能力不强。
2.2.3学生负担过重
第一学段中语文教材要求孩子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这样大的识字量,学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在抄写过程中还会出现错别字的现象。采用机械抽象的教学方法,加大了儿童的学习负担,提不起他们识字的兴趣,导致识字效率低下。
2.3家长方面
2.3.1家校配合力度不够
教育绝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是一个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合作的产物。大部分家长由于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有精力再去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教师又观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也很难看到孩子在校的表现。好学生都是家校共育的结果,需要的是家校双方的配合。
2.3.2学生识字无门,家长教学无法
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中,学生不认识的字,向家长进行“求救”。对于一些学历不是很高的家长,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汉字规范学习,教给孩子有可能会出现差错,家长不能辅导孩子,使学生走了不少弯路,这样就降低识字的学习效率了。
3 解决识字教学问题的对策及其方法
3.1教师方面
3.1.1创设契机,提高识字兴趣
对刚入学的的儿童来说,他们活泼好动,汉字与他们周围的事物一样都充满了好奇心。在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兴趣,结合教材实例,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让学生在玩中识字。如欢乐对对碰的游戏法。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例如:在巩固生字的阶段,教师出示“亻”让同桌进行这个游戏,在这过程中,把部首和汉字组成新的汉字,同桌互相拍手同时还要喊出游戏的口号,比如“欢乐对对碰,我来碰一碰,“亻”和“也“一碰,碰出一个“他”。同桌两人进行比赛,组得越多的一方获胜。借助这样的形式,增加识字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
3.1.2重视指导,教会学生识字方法
3.1.2.1顺口溜识字法
顺口溜识字法是根据汉字的结构,先分析部件或笔画的特点,然后编成顺口溜以帮助学生记忆字形的一种识字方法。这种方法以其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小学生喜爱。让人记忆犹新。实践证明,顺口溜识字法确实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学习和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顺口溜识字法的难点在于顺口溜的编写。根据我的实践和体会,识字顺口溜的编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首先依据字形进行分析性编写。这种编法是:先分析汉字的形体由哪些部件构成,然后将这些部件编进顺口溜。例如:
    美: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
    蒜:二小二小,头上长草。
    第二根据形象编写。汉字的笔画部件往往具有某种形象性,利用这一特点,可以编出不少识字顺口溜。例如:
    回:四四方方两座城,小城藏在大城中。
    噩:二楼四间一栋房,左右无墙却有窗。
    第三依据形声字的特点进行归类性编写。将具有相同声旁的形声字集中起来,根据形旁的不同编出顺口溜。例如以“青”为声旁的字:
     有水方说清,有言去邀请;
     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意浓;
     丽人留倩影,日出天气晴;
3.1.2.2找规律识字法
汉字本身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体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汉字是以表意为主要特点的立体型块体文字,“因义赋形”是造字的基本准则。每个汉字都是由一些零部件按一定的组合规律构成的,相当数量的汉字在楷化简化之后仍能体现象形、会意、特别是形声规律。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汉字的特点,把汉字的结构与汉字的构造结合起来分析,据形释义,形义联想,加强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同时注意总结形声字的造字特点,教给学生基本的认知结构,简化识字的思维过程,减轻记忆强度,使识字教学化难为易,形成良好的学习迁移,促进学习策略的发展。
在分散识字中,也可以根据形声规律,适当补充常见的纯形声字,让学生利用声旁归类法类推字音,利用形旁归类法联想字义,简单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识字量,为自学生字、提前阅读作准备。
3.1.2.3形似部件辨析法
形似部件辨析法是在形旁、声旁归类的基础上,对容易混淆的形近字、音近字进行归类辨析,存大同,求小异,帮助儿童巩固识字效果。儿童的认识特点是好奇心强,准确性差,识字记得快,忘得也快,尤其是形近字、音近字容易混淆。同音字的特点是音同形异,如“做、坐、作”;音近字的特点是音近形异,如“真、正”;形近字有的音同形近,如“暮、慕”;有的音近形近,如“狼、娘”;有的音异形近,如“己、已、巳”,等等。随着学生识字量的扩大,逐渐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字体的形态结构,学会联系音义来区别字形,从而发展儿童观察力和对汉字的精细辨别能力,巩固对汉字的记忆能力。可以利用声旁读音
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发出,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3.1.2.4表演识字
在教学中遇到含有感情色彩的脸部表情或肢体动作的动词时,就可以请学生上台表演。如教到“捧腹大笑”这个词,就叫学生表演捧腹的姿势,带动学生哈哈大笑,动作、表情要适当夸张,才能加深学生识记。吃东西识字:在吃东西的时候孩子往往是最开心的,这时的识字兴趣也会提高些,如吃棒棒糖时教“棒”,适时解释其意思,引导发现和你真棒的“棒”同字,学会从生活中巩固识字加深印象。另外还可以用看图拼音识字、猜谜语的方式,抓住字形特点,适时地选择运用各种游戏,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识字教学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境地。
3.2学生方面
3.2.1让学生自主识字、主动识字、创造性识字
调动各种感官认识汉字,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培养识字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生字时,努力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些生字,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能很快地进入识字状态,积极地去思考,从而体现了他们在识字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如教学三年级下册装满昆虫的口袋一课中,联系关于含有“虫”字旁昆虫的生字,让学生自主探究,运用抢答的方式,之后再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认识的字,看谁说得又快又准。同时还可以进行拓展,让学生举一反三,想一想还有哪些字带有“虫”的形声字,然后进行交流。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有很多识字方法,如:拆字法、比较法、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熟字加一笔、减一笔、动作演示法等。都可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促进识记效率的提高。
3.2.2遵循儿童识字认知规律进行教学
儿童识字认知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是感知字形,二是分析字形,三是记忆字形,从而建立音、形、义的联系。心理学的研究早已证明,6 岁左右是儿童书面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我国儿童6岁入学,已经进入这一时期,这就要求我们遵循儿童识字的认知规律,抓住时机,把识字教学作为重点,为儿童学习书面语言打好基础。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学习能力还处于低级阶段,对字形的分辨都有点困难,所以应降低识记难度,采用在熟字基础上进行识字教学。
3.3家长方面
3.3.1加强与教师联系,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家长应主动与教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真实情况,抽空关心孩子的学习,指导孩子,才不会出现学生在学校记得牢而回到家中就遗忘的现象。
3.3.2家长学生共同学习
在学生有识字困难的时候,家长要学会及时查阅字典,教给汉字正确的读音字形和意义。家长要坚持说普通话,在家里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哪句话说得不标准,哪个字发音不准,看新闻,听主持人怎样播新闻,给他们找错误,这样可以养成孩子认真对待每个字的发音、声调,遇到自己拿不准或不会的字就查字典的习惯。

结论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在教学中将会产生更多的困惑。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注重在语境中理解字义,注重识字方法的交流与创新,使学生能自主地选择合适自己的识字方法,产生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和热情,培养自主识字,主动识字,创造性识字的能力,采用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来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从而在兴趣盎然的识字过程中开发智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致  谢

在本次论文设计的过程中,感谢白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学习中,白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诲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这三年中还得到众多老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感谢所有授我以业的老师们。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4月
    [3]周谦.学习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4]乔建中.课堂教学心理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新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