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不动笔墨不读书——批注使阅读教学更高效    发布时间:2019-03-29 00:10:39
不动笔墨不读书——批注使阅读教学更高效
 
目前一些阅读教学课堂充满了“动感活力”:课堂上书声琅琅,讨论声此起彼伏,小品、课本剧、表演唱轮番上场……细观这生动的课堂会感觉到学生的“动”只注重形式:一方面参与活动的对象只是几个优等生,大部分只充当陪客听众而已;另一方面学生思考的不深刻,往往问题一提出就举手发言,但说的都是对文本浅尝辄止的理解……究其原因,我认为是课堂上“动”有余而“静”不足,课堂应该是“动”与“静”的和谐统一,把多一些时间、空间还给学生。眼下许多教师已经意识到这些,注重“不动笔墨不读书”,但课堂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感悟更是有限的,让所有学生有机会感悟更是困难的。怎样让每一个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来动笔读书呢?怎样让课堂上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叶澜教授曾说过:“我们的语文,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因而,我们的阅读课堂,应该赋予学生感知文本的契机,给予学生触摸文本的空间,鼓励学生倾听文本的声音,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才能使学生在不断与文本的思想碰撞、情感交流、智慧共享、心灵互动中迸射创新的火花,绽放生命的灵性。“批注式阅读”是实现学生个性解读文本,自能思考,自主表达,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所谓“批注式阅读”,就是将传统的批注阅读法引入到语文教学中,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用上一些简明的符号和简洁的语言在原文的字里行间和四周的空白处作上批注,或提出问题,或写下自己的感想,以引起阅读的专注,促进阅读的深入。它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读中思,在思中悟,悟中再读,做到鲁迅所说的“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批注式阅读的突出特点是“意(批注)随文(文本)生”,符合汉语言文字重感悟的特点,它强调阅读者对文本的直接领悟,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等理念。
如何有效开展“批注式阅读”,笔者在实践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找准“生长点”,点石成金
在批注式阅读的初学阶段,要教给学生方法,寻找批注的切入点。帮助学生找准与文本对话的“生长点”,学生的笔就会“力透纸背、点石成金”。让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一个“支点”,他将撑起一个“地球”。
批注式阅读必须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以课文的问题为中心,通过对文本的探究,形成自己的观点。如果脱离了一定的问题中心,学生在“细枝末节”上打转转,在文章重点、难点外兜圈圈,就会造成学生阅读目标的偏颇,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荒废,课堂教学效率的降低。因此,确立批注式阅读的中心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在中心问题的确立上,要结合课文的中心和重难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确立:
(一)文本理解的疑惑点
从学生疑难处寻找进行批注阅读的专题。如蒙蒙细雨一课,学生提出:乍看这个题目以为是写雨的,读了文章发现其实是写人的,为什么赞扬妈妈的课文,却要以“蒙蒙细雨”为题目呢?把来自学生的问题作为研读的中心,阅读教学才真正体现了学生意识。
(二)文本内容的矛盾点
从课文中的矛盾点确立探究的主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教学鸟的天堂,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发现是不一样的,第一次发现“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第二次却发出这样的赞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三)文意蕴含的丰富点
课文中有许多语意双关或者涵义深刻的词语、句子,这也是很好的切入点。万年牢一课“万年牢”一词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每一次所表达的寓意是不一样的,引导学生以此为切入点进行研读、批注,能串联统领全文,对课文的理解也事半功倍。
(四)人物情感的抒发点
从作者情感波澜处寻找专题。例如养花,作者的字里行间都透着对花草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这句话是这篇文章的一条情感线索。于是我引导孩子抓住这句话开展批注式阅读。
(五)文本留有的空白点
文本中有许多空白点留给读者想象拓展。如田忌赛马一文,发现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而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则是一个空白,让学生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批注人物内心世界。
另外,还可以从课文的题目、重点词句、插图等入手确立专题。总之,教者可以根据文本的类型不同,抓住一两个能引领全文的中心问题,开展批注式阅读,就能有的放矢,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阅读真谛,提高阅读的效率。
二、创新批注形式,百花争艳
批注从内容上来讲,可以是预习时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不懂内容的标注,可以是学习中对精彩句段的感悟和评价,可以是由课文内容引发的联想或文本的延伸,可以是对文章中人物的评价,写作方法的总结,甚至可以对文中某个标点、某个字眼的思考,内容不拘一格,形式异彩纷呈,可谓百花争艳。
(一)由课堂向两极延伸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来动笔,批注还应该向两极延伸:
1.课前预习性批注
课前预习,是学生与文本进行的第一重对话。此时他们的想法、感受、疑问最多,涉及面也最广。诸如课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达方法、写作特色、精彩语句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自主批注就是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感受,是阅读原生态的展示,可以让教师获得预习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案。简言之,预习性批注要做到“注音”、“注义”、“注疑”、“注思”、“注得”。
2.课中启发探究式批注
在课堂上让学生边读书、边交流,同时边动笔画画、记记、写写。课堂中适时地动笔有利于调节课堂节奏,使课堂张弛有度,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还能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可谓一举多得。
3.课后总结提升式批注
阅读是一种由浅入深的理解,正如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所说:“读了一遍文章,就有一种理解;读两遍文章,就有两种答案。课上阅读有课上的理解,课后阅读有课后的感受,长大后再读会有更深刻的体验。”课后的批注,是学生再次与文本倾情对话,这时的对话,由于学生的思维、情感、体验有了质的飞跃,是理性的,深层的,有见地的。
(二)因文而异、创新形式
1.抒情式批注
一篇好的文章,总让学生在感受语文材料、感悟语文底蕴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如搭石一文的第二自然段中:“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回去。”有学生就圈点出“直”字,并在空白处批注道:“这样的执着多么善良啊!”
2.体验式批注
  如果一个人用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想。为了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我们首先给予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时间,然后要求学生在读了文章之后,围绕确定的研究专题在动情处写下自己的感想。即学生在阅读中遇见有所启示、有所收获、感同身受的语言文字时可做批注。如和时间赛跑课文中有两句名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学生深有感触地作批注:“时间匆匆流逝,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有的学生还引用名人名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还有学生写上“生命短暂,珍惜生命”8个大字。通过批注,学生明白了珍惜时间的真谛,更明白了珍惜生命的意义。
3.评价式批注
学生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作品中人物形象、语言文字、遣词造句、写作特点文章结构等进行评价。如学生在感悟邱少云这一人物形象,当读到邱少云在烈火中一动也不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时,有同学满怀着对英雄的崇敬在插图旁写下了这样的批注:烈火疯狂地烧着,浓烟不断冒出,而邱少云犹如一尊雕像一般,不但没动,而且一声不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浮现在人们心中的是一个伟大的军魂,是咱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了不起的炎黄子孙,朝鲜人民感谢他,全国人民敬佩他,全世界为他感动。
4.联想式批注
一篇文章往往有让读者产生共鸣的点,这样的点通常能唤起读者原有的一些生活经验。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让他们能够由此及彼,能够自觉的由文本迁移到文外。这种阅读方法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收集、迁移、信息的归类整合。如母鸡这篇课文中有一句“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许多学生由母鸡想到了麻雀、妈妈的账单中的母亲,想到自己的母亲,甚至父亲父爱……把触动心灵的那一份感受流淌于纸上。
5.反思式批注
   每一篇好的文章,它的结尾都是富有深意,引人深思的。学生在精读完文章之后,他们的情感体验与初读时相比会有新的提高。此时作批注,加深了对原文的理解,既能检验阅读的效果,又能提高阅读能力。如读完给予是快乐的学生所做的批注:给予是快乐的,生活中的我们,也许只是懂得索取吧。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学会给予,要知道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根据文本的特点,专题批注与自由批注相结合,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批注的内容。对于词语比较敏感的,着重批注重点或准确生动的字词;善于理性思考的,着重批注疑难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善于感性思考的,着重批注感人之处,将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与成功,教学氛围活跃而不失序,开放而不松散。
三、优化操作策略,精彩纷呈
(一)循序渐进、养成习惯
对学生批注的指导,应由低到高阶梯式逐步提高要求,从学生方法的掌握、兴趣自信的培养到习惯养成乃至能力的形成,要层层梯进,不可一蹴而就。初级阶段要求是梳理学生的信心,激发对批注的兴趣,由符号式过渡到文字式,逐步在思维的深度、广度、语言品质上达到更高要求,从而熟练地掌握批注这一阅读方式,最终养成“要读书必动笔墨”的习惯。
(二)尊重鼓励、互动合作
批注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师生、生生对话的情境,营造平等、民主的氛围,给足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辨、交流时间。尊重保护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地创新、个性解读。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欣赏别人的创意及成果,获得别人的赞同与理解,学会欣赏别人批注中的自己没有关注或没有深入理解的东西。要让学生在读中感,在思中悟,在辨中明,在说中得。同时教师也要“下水”批注,最后生生、师生间多元交流探讨,创设“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氛围。
(三)榜样示范、体验成功
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因而,对学生的表现要及时地肯定,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批注中的闪光点,如抓住学生批注中有价值的质疑,有见解的点评,有深度的感悟,有创新的迁移等,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课后要及时收集、汇编成册,在班级中设立“我是小小点评家”的展示台,让学生有一个自我肯定、展示成果、榜样示范的舞台。这样不但能让被表扬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更重要的是让其他同学从中受到启迪,最后,这种情绪体验内化为主动学习、积极向上的品质。
有人说好的批注能“借彼舌根,通人慧性,假人手腕,开人心胸”。虽然,我们的学生不是文艺评论家,所写的批注不必也不可能“通人慧性,开人心胸”,但却很可能“通己慧性,开己心胸”。
的确,批注是一种最真实状态下的阅读,学生在批注式阅读中找到了读书的乐趣,形成了独立的阅读个性,拥有了自主思考、表达的能力,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批注是学生与文本的心灵对话,是学生情感的流淌、灵性的涌动,是生命的轻舞飞扬。批注让阅读教学走向了自主、高效的新天地!批注让语文课堂充溢着浓郁的语文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7
[2]沈大安.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32-68.
[3]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56
[4]田泉,李晓明.启迪灵性的语文学习方式[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71
[5]沈萍. 批注式阅读法的益处及其指导步骤[J]. 甘肃教育,2007.(3):28
[6]钟真祥. 语文课堂教学上对话的层进性[J]. 现代教育科学,2008.(2):19
[7]郑志长.批注式阅读教学设计[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4):36
[8]赵秀莲.浅论批注教学与阅读创新[J].学语文,200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