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朗读有效性探析 发布时间:2019-03-30 17:42:50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朗读有效性探析
摘要:
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是奠定学生基本学习能力与人文理解能力的基础环节,而该课程教授过程中的阅读教学是其重点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教学的大力推广,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的弊端在逐渐暴露和落后于时代。因此,教师应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增强情感朗读教学方式,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朗读;有效性分析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模式,需要教师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充满学习自主性与对知识的渴求欲望投入到阅读课程中来。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提出,各种各样的新型教学方式层出不穷。情感朗读就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常用教学方式。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简要分析情感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所具有的教学效果。
一、有效阅读教学无法实现的原因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知识信息与建立基础能力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重视教学课程的内容设计对学生能力激发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追求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以及教学效果的有效性研究也是理所当然。只有保证了教学课程的有效性才能促进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和筛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但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课程中依旧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部分,需要教师在教学课程中加以重视与注意。
(一)教师的专业水准参差不齐
面对同一篇优秀的阅读文本,不同的教师所表现出的教学效果千差万别,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性水准有差异。平庸的教师采用固定不变的教学流程,将一篇优美的课文也讲得黯然失色,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生难以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中,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专业性水准高的教师,能够突破教学环境局限性,充分调动身边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与灵活的教学手段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学能力平庸的教师则为学生实现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加上了人为的阻力。
(二)教学方式的僵化与单一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与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性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却忽略了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导致教学过程缺乏特色,阻碍教学效果的顺利推进。在教学中缺乏创新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新鲜感,难以调动学习的热情,这些因素都是导致阅读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
二、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必要性
朗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语言能力,增强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以实现良好阅读效果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对文本朗诵的过程实际上是与作品内容同化和顺化的过程,将文章的思想情感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所以朗读教学实际上就是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不断内化的过程。朗读教学的实质是引导学生将对文本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能力起步的初级阶段。而朗读这一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经常被教师所采用。在朗读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必须将文本的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可以理解的元素再将其表达出来。而将这些元素的内化过程远远超过了教师对文本讲解的刺激强度。比如,在学习荷花这篇文章时,在教师反复引导学生朗读文章的情况下,很容易让学生对荷花娇艳欲滴的形象有一个切实的感受。特别是作者运用“有的……有的……有的……”这种排比句式,既加强了对荷花的细节描写又规整了语言的表达形式。所以,朗读教学过程可以演变为学生的语言习得的过程。小学阶段的教学是学生接受能力和记忆能力最好的时期,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在对文本的诵读过程中了解语言的表达形式,并运用语言熟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就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朗读教学能增强学生的感知理解能力。朗读教学是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第一步。因此,教师必须督促学生在对文本的反复诵读中调动自己原有的语言背景与学习素材,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深层把握,从而将对文本内容的感性理解逐渐上升为理性层面。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难以持续的保持注意力,而朗读教学则是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专注度的操作方式。而且,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发声速度比认字速度要快,可在诵读的过程中反复理解,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部分文本在阅读中难以理解的含义一经学生朗读就可以顺利掌握。比如,在学习看雪这篇文章时,对文章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段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强调两岸人民希望祖国统一的愿望。对此,教师可带领学生深情朗读原文,从中体会到看雪这一日常行为中所包含这思念祖国故土的情感。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注意对原文生字词的掌握,更需要把握对文章的断句、节奏、强调等朗读技巧的重视,并帮助学生在朗读的训练中提升语言表现力。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依据文本内容的差异性有选择性地引导学生采用朗读的方式加强多文本内容的理解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诵读的教学过程也是锻炼学生思维认知能力的过程。诵读的教学方式绝不仅仅是有口无心式的表层教学,学生在对文本朗读的过程更是调动思维能力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过程。比如,在学习金色的草地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重点抓住“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作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立足点。这句话中的金色代表了草地或者自然界的生物在作者的眼中代表不一样的意义,那么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是什么?与此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也可以调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回忆自己心目中金色的草地。这样,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可以抓住文章的关键字词,从而可使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内涵。现在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在对文本内容朗读的过程中运用声音将文本形象再现,可以提升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可以运用抒情的朗读方式将学生带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以激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
三、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的注意事项
1.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应该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朗读时间。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认知基础的薄弱以及心理特征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持久的集中在课程上,再加上学生认识的字不够多,这就给学生的朗读带来了直接的隐患。面对这些教学挑战,都需要教师舍得投入时间与精力,在带领学生重复朗读的过程中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具体表现在,教师可以在初次阅读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朗读,而在第二次阅读中就需要教师依据学生不懂的知识重点和难点重复教学,在不断的反复中强化学生的记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素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承担者,而且,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身处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博采众长中提升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报,向身边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请教教学方法,不断地以更高的要求敦促自己,从而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民教师。
3.依据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
由于地域的差异性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环境都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就需要教师依据教学环境的现实情况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对于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说,个人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且家长的思想观念较为陈旧落后,这就需要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大多数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上。对于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学重点应该主要集中在训练学生掌握流利的普通话,让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得到保证。
4.处理好讲解与朗读之间的内在关系。
较为常规的教学方式大多以教师在课程上的讲解为主,但对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多少则没有明确的认识。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讲解是为学生的理解服务的。因此,教师应该处理好讲解与导读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调动主观能动性,自主地去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
四、结语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与文本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情感朗读方式是较为常见的,且能够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能力的教学方式。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思维理解能力都能够在内化作者思想情感的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因此,面对朗读教学所产生的正面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增强个人教学的专业化水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吸收文本内容的过程中建立自己的思维意识,培养个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看待问题的独特角度,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使得学生在对文本内容的深入解读中获得批判研究能力,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吕珠源 单位:广东省海丰县海城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张文学.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8).
[2]孙艳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4):1.
[3]陆云峰.素读:多维文化冲突中的根性觉醒———对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审视与本质探寻[J].江苏教育研究,2008(6).
[4]邱旭红.入文境感文情知文律———阅读教学感悟语言的三个层次[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9(10).
第五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对策浅议
摘要:
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不可不提的一项内容。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知识面比较狭窄,缺乏一定的学习能力,而阅读教学是为学生更好地输入知识的途径,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渠道,因此其地位尤其重要。然而,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大大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率。为此,本文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展开研究,并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对策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对策
引言:
阅读是知识的输入阶段,只有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不断输入知识,扩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为此,小学阶段教师就应该注重阅读教学,着眼于阅读教学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从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阅读技巧不足、缺乏读写意识、阅读习惯不良等问题,影响了阅读水平的提高,亟待引起重视。
1.1阅读技巧不足:
阅读需要讲求技巧,技巧是弥补学生阅读理解的重要砝码。然而,由于刚刚接触阅读的时间不长,很多小学生缺乏阅读技巧,而教师也较少传授阅读的技巧,导致小学生在阅读方面事倍功半,逐渐丧失了阅读的信心。
1.2缺乏读写意识:
听、说、读、写四项能力中,听和说是相辅相成的,读和写是互补共进的,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如果具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意识,那么不仅可以大大提高阅读的效率,还能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然而当前的小学生以及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并没有树立良好的读写意识,以致阅读效率也难以提升。
1.3阅读习惯不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尤为重要的。但是小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阅读时坐姿不正确,句子读不通顺、不当返读、指读、逐字阅读等,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影响到了学生的阅读效率,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尤其需要引起重视。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对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传授学生科学有效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读写意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多措并举促进阅读教学的实施。
2.1传授学生阅读技巧:
小学生缺乏阅读经验,所以在阅读技巧方面存在欠缺,为此教师应该注重传授学生阅读技巧,教给学生一些小策略。比如:在阅读过程中,从题目入手,重点阅读文章每段的第一句话,阅读结尾,因为这些句子都是能体现文章主旨的语句;抓经常出现的关键词,这是文章的文眼;读问题,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画出本课生字词,并注上音……这些技巧都可以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阅读经验更丰富,使其阅读效率得以提升。
2.2培养学生读写意识:
读和写之间存在着互补的关系,理清这个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齐头并进。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对课文内容理解,有意识地带领学生理解课文的表现情况,理解语言的形式,并融入最基本的写作知识,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么样立意、选材、安顿层次结构和遣词造句的。可是教学中一定要将有关知识用最浅显的、适应小学生认知本领的语言来表述。假设,不妨将“立意”说成是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或中心意思,将“选材”表明为针对主要意思所要写的内容等等。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写作知识了解了阅读教学中的重点,通过阅读技巧又了解了写作的要点。读写结合,大大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2.3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阅读不仅需要阅读技巧,更需要良好的阅读习惯,因为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为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以下几种阅读习惯:(1)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阅读坐姿:阅读坐姿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视力,还影响到了学生的脊柱发育。为此,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保持良好的阅读坐姿,对不良的坐姿进行督促和提醒,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恰当使用工具书,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阅读辅助方法。为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教学生在预习、朗读、自学的过程中适时使用工具书,利用工具书及时解决疑惑,加深印象。(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阅读卫生,就是阅读过程中爱护书籍,不在书本上乱涂乱画,勾画重点时要整齐、美观。(4)培养学生边读边记的阅读习惯:很多时候,学生阅读过后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如此阅读就会低效甚至无效。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边读边记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字词,抄写优美的句子等,以加深印象。(5)培养学生专心阅读的习惯:所谓专心,就是身心合一,聚精会神。为此,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安静的阅读环境,阅读时应尽力避免干扰,做到安静,空气清新,光线适度;保证学生作息合理,因为作息不定时是分散注意的主要因素,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有利于专心阅读习惯的养成;保证学生的学习地点的固定,学习场所单纯固定,可以控制心理倾向;还要培养学生形成默读的习惯,因为默读能提高阅读速度,提高阅读专注度。做到这些,就能逐渐使学生养成专心阅读的好习惯。
3结语
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是一项重点,也是一项难点。由多年教学经验可以得知,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需要从一点一滴出发,教授学生阅读技巧,使学生掌握技巧,游刃有余;培养学生读写意识,使学生的阅读同写作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使学生在良好的阅读习惯中受益终身。当然,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创新阅读形式、加强课外阅读等,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得出更完善、更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
作者:田云友 单位:湖北省来凤县翔凤镇小学
参考文献
[1]李振国.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17).
[2]蔡银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之初探[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05).
[3]谢启华.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教学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
第六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漫谈
哈维兰曾经说过:良好的阅读对于心灵就如良好的眼镜对于眼睛一样,它带你遍及于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我看来良好的阅读不仅可以让小朋友看到生活当中的细微之处,还能让小朋友建立好的价值观,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我认为新时代的阅读应该有明确的阅读理念,激发阅读兴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应该扮演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
1明确阅读理念,以读为本
著名文学家王登峰说道:吟诵是我们中华民族、中华儿女引以自豪的留给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它会带给我们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成果以更真切的了解,已经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要有中国心、中国情。爱国首先就是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吟诵对提高国人的综合素质、文化修养,改善整个社会风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生阅读的时候一定要着重培养他们读的能力,在慢慢吟诵的过程中了解作者的情感,慢慢感受,慢慢领会,直到自己能理解。例如在课文东郭先生和狼一文中,狼伸伸腰,舔舔嘴,对东郭先生说:“我现在饿得很,先生,如果找不到东西吃,我一定会饿死的。先生既然救了我,就把好事做到底,让我吃了你吧!”说着,就向东郭先生扑过去。在读这一句时有些小朋友读出了狼的狡黠和奸诈,而有些小朋友的语气却很拼平淡,没有当时那种场面的感觉……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发挥每个孩子的潜能。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做什么都没那么吃力和无奈了,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一定要有耐心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到我的伯父鲁迅许多同学都遇到了困难,自信心顿时没有了,我提出一个问题:伯父的鼻子为什么又塌又平呢?有针对性的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学生很快的能进入情境,独立思考这个问题,并乐于去发现问题,并解决这个问题。兴趣是学生阅读的源泉和动力。
3把主动阅读的权利交给孩子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都是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很明显孩子没有主动学习的权利,都是老师的满堂灌,但是自从美国学者杜威提出了新三中心说:以学生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给了我们重重的一击,其实在阅读方面也是如此,孩子才是阅读的主体,而且他们也有自己观点和意见,他们想要主动去阅读,老师就应该给他们机会,主动阅读习惯的培养,孩子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还能培养表达方面的能力,对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帮助。
4抓住契机,适时引导学生
在课程标准里有提到,老师应该作为孩子的支持者,帮助者,和引导者,提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引导。在孩子阅读出现误区或者困难的时候老师不应该直接就告诉他们答案,这样没有意义,也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著名教学家苏格拉底也比较提倡“产婆术”即启发法,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一步一步进行引导和启发,让他们自己探索出最后的结果,这样才能让小朋友在学习中成长和进步,老师也可以以同伴者或者阅读中的角色介入来帮助他们。作为老师要抓住时机,适时介入。
5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学贵有疑”,知识往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阅读也不例外。能抓住重点,抓住关键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阅读中要提出自己的疑问,要探讨疑难问题。阅读应是开放性的,阅读不仅在课堂,也在课外,如图书馆、网络等。阅读应是挑战性的,要敢于探究未知的,要张扬个性,要有创新。阅读还应是实践性的,要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方法进行综合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6注重积累,培养语感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所以丰富的积累、良好的语感,全部通过阅读来实现。首先要加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有益读物。另外还要注意在阅读中的积累,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的篇段,通过阅读积累形象材料、情感材料、思维材料以及佳词好句,以此来增强语感,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7重视阅读感受的体验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阅读又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在阅读中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要充分尊重学生鲜活的生命存在,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过程中要落实“对话”的理念,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是阅读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以读为主,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流中,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阅读,去理解词句。学生有自己的心得,有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有自己的评价,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让阅读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快乐的精神体验的过程。
8结语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平台,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适时引导,老师的协助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配合,相互合作,最终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目的。老师也不能故步自封,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创新的作用,让课堂充满吸引力和魅力。
作者:帅瑜 单位:江西南昌市洪都小学
第七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摘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因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发生许多颠覆性变化,师生之间要适应并切实贯彻新课改后新教学理念,运用生动、民主、引导探讨的阅读学习方式。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现状,阐述了其教学过程中的缺陷,并对其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所助益。
关键词:
阅读教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方式
阅读是增加阅历、获得知识、扩散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有效途径。同时,阅读还影响着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精神文明的形成。小学教学模式在新课程理念的推动下,由传统机械“填鸭式”教育方式逐步向启发探讨型教学方式转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体由老师转变为学生,授课模式由植入变为导学。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也应当与时俱进。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1基础知识不牢:
基础知识是任何课程的学习前提。以前,部分语文教师将冗繁的课堂或家庭作业当作基础知识训练的唯一手段,学生被动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质量大打折扣。学生的知识量少,知识面窄,知识基础不牢,致使学生课本乃至学生生涯的学习能力都备受影响。对此,加强对学生在阅读基础方面的能力,成为当前加强阅读的重要的方式。
1.2教学课程枯燥乏味:
目前我国小学学生学习时间分配主要在课堂,语文课程教学中长期由教师领导教学为主,单一的由教师领读或点名学生阅读等语文阅读学习模式,让学生哈欠连连,索然寡味。学生没有参与感、没有情感交流,无法真正达到阅读教学的预期目的。
1.3不重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皮亚杰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知识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然而在我国升学机制影响下,教育机构注重学生学科成绩,长期强调升学率,对学生植入式教育,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得不到培养,甚至被生生浇灭。
1.4阅读教学模式死板:
语文学习是艰苦而复杂的脑力劳动,语文学习目的的实现需要长久持续的努力。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习惯是思维定势和行为定势。其中思维定势由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来决定。作为授业者,不能固守传统教学模式,这对开发学生自主学习思维能力形成严重阻碍。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模式单一、死板,如在教学中仅仅通过教师的讲授,忽视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因此,加强在阅读教学中合作、探究、讨论等方法的应用,成为提高学生阅读教学的重要的方式和方法。
2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2.1牢固语文阅读知识基础:
阅读知识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体系的基础,这一要素在阅读过程中不可缺失,否则无法开展往后的阅读学习活动。阅读的整个思想构架和阅读的效率以及课堂的精彩性很大程度决定于小学生阅读知识的丰富量。鉴于阅读知识教学与其知识教学的区别,要牢固学生阅读知识基础,教师应使用各种有效工具及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趣味性的对基础知识进行练习加固。这样才能提高学生阅读中的理解能力,增加阅读的全面性。为学生整体阅读能力和语文学科学习能力提供帮助。
2.2设立合理阅读教学流程:
阅读课设计应先划分大板块,在建立大框架后,根据每一课具体内容进行填充重组。就小学阅读教学而言,课程中的情境设置非常实用,其通过创立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此外,根据文章语言特色,还应设立语言情境,加深学生阅读理解。通过这些步骤,真正让学生沉浸在阅读中,沉浸在作者文章的思想感情中。
2.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个体而言并非一成不变的,就群体来看也并非如出一辙的。学生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和不同的学习阶段其阅读兴趣表现出极大差异性。群体阅读兴趣间则因性别、性格的不同各有所好。小学语文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认同学生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根据学生求知欲特性,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个性化、多角度的阅读兴趣。在兴趣的牵引下,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发展,学习的主动性和执着性也能被调动起来。
2.4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洛克威尔说过:“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善于思考,多有疑问,可以保持思维发散状态,发展思维维度。小学阶段学生好奇心、好问性、求知欲都处于高度活跃时期,教师应抓住机会因材施教,积极诱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运用动脑、动手、动口的方式为自己的问释疑佐证,再通过课堂课外与同学或家长的争辩讨论、观察试验达到释疑。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能定性积极思考,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学习参与感,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更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思考质疑方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水平,从而养成好的阅读、学习习惯。
3结语
新课程理念影响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具有更重要意义。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黄金时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除教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外,还应着重锻炼学生阅读质素和阅读精神。小学语文教师只有辩证科学的审视语文阅读教学,从思想上、行动上真正转变教学观念,才能充分挖掘出学生学习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让课堂焕发蓬勃的生命力。
作者:高岩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时集镇中心小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