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发布时间:2019-03-30 18:18:39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钦北区那蒙镇中心小学  农成贵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教学非常重视。每个学段的阅读部分都率先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教学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朗读教学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应积极采取各种策略,指导学生朗读,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朗读教学;存在问题; 策略;指导;提高;朗读能力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当前,语文界对小学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工具性,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既然是工具,就要让学生获得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技能。这种技能的获得需要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在所有的语言实践中,朗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读书,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教育任务的重要基本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也是教学实践中常常被老师忽视的一个方面,因此,以下本人就从当前朗读教学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小学朗读教学的策略两个方面谈谈从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点滴经验。
一、当前朗读教学在小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东林党人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上联中道出了窗外风潇潇、雨濛濛,窗内书声朗朗、其乐融融的情景。那声声入耳的读书声,引起了多少人对神圣学堂的向往。但不知曾几何时,我们的校园却越来越静,朗朗的读书声越来越离我们远去。在这种情况下,使得当前学生的语文能力越来越差,写作能力没有得到相应提高,且不说让学生演讲、辩论,连当众读一篇文章也会结结巴巴,不要说读出感情,读出抑扬顿挫,就是基本的断句、节奏也无法掌握。这些应算是当前语文教学,乃至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失误。究其原因,表现如下:
1.缺乏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只要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他们自然会进入学习的境界中,进行自觉、自主地学习。有了兴趣作伴,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就会无限高涨,学习激情就会被充分点燃,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享受学习的过程,享受学习的快乐的。 然而,在现实的学习中,我们的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再浓厚,学习的热情不再高涨。他们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更多的,他们只是完成学习的任务。
2.素质不高,朗读指导不到位。
心理学告诉我们,少年儿童具有极强模仿性和易于受暗示性。他们会认真模仿老师一言一行,以老师的言行举止为自己的榜样。但遗憾的是我们老师当中有些不能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还常常带学生唱读,甚至干脆用方言上课。
当然部分老师普通话素质还是挺高的,但工作起来又不够负责任,朗读教学指导不到位,充满课堂的不是“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就是“把某某语气读出来”。究竟同学们读得有感情没有,语气读对了吗?学生不懂,老师不去理会,尤其是朗读的习惯,如学生唱读,对于朗读能力参差不齐的班级,教师认为唱读读得比较整齐,朗读反而乱糟糟一团,如果要纠正得花好多时间。又想着自己还有其他教学任务,所以没有及时指导纠正,朗读的坏习惯就这样形成了。
3.朗读时间安排不合理
在课堂上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朗读课文的效果是不错的,可是教师在时间安排方面却比较紧,当把课文朗读完成后已占了课堂的部分时间,那么对课文内容理解的时间就少了。在此,我觉得有效安排课堂上的朗读时间是必要的。虽然很多专家学者都建议阅读文应以“读”为主,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但是真正在课堂教学上,朗读课文方面一定要选择适当的朗读方法,例如,可以根据需要读句,读段,或者某部分章节内容,不一定每次都要读全文,这样就节省了很多时间。当然,又不要太过于节省朗读时间,正像有些教师,充斥于语文教学课堂的仍是满堂灌,这样掳走了学生许多的读书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往往不到5分钟。课堂上,老师出示本课课标让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一半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老师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就“啪-啪-”拍掌示意学生停下,匆匆转入下一环节,朗读成了一个好像不可缺少的形式而已。
二、提高小学朗读教学的策略
鉴于上述情况,怎样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乐趣?让昔日的朗朗书声又重新回到课堂中来呢,相信学生有了兴趣就不再无精打采。教师有了责任,学生的进步就不断提高了。
1.创设情境,诱发孩子高涨的朗读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激发起学生高涨的朗读热情。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挂图、视频录像和老师的体态语言等创设课堂情境,学生容易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1.1.如我在教学赶海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赶海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下载了人们赶海的视频在堂上播放。当学生们观看赶海的视频时,都被沙滩上美丽的贝壳和海中各种鱼儿吸引住了。当一幅幅美丽的图片展现在同学们面前时,大家再次深深地被海滩上,大海里的各种动植物吸引住了。美丽的贝壳,横行的螃蟹,威武的大虾,成群结队的鱼都活生生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同学们如同进入了赶海这么热闹的趣事里,一个个手舞足蹈,争着读课文,仿佛自己就是海里威武的大虾,横行的螃蟹,各种各样的鱼儿……因为有了浓厚的兴趣,课文不再需要老师的过多讲解,学生就进入了课文的意境,激发了学生的朗读欲望,整堂课学生都处在一种很兴奋的求知状态。
1.2.在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我了解到很多学生从没有见过瀑布,这种认知缺失对诗歌的学习是一种制约。于是我让学生先观看有关瀑布的视频:在烈日的照射下,从山顶上飞泻而下的庐山瀑布,水珠四溅、雾气缭绕的壮美景象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通过对视频的观看,学生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运用夸张手法写成的诗句有了感性的理解。这种视频语汇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的描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因为视频的感性形象而变得隽永。学生边吟读边想象边记忆,很快地在理解中把整首诗背下来了。
1.3.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两句创设情境朗读,要求学生在老师描述的情境中,把自己当作孟郊,有感情地诵读出这两句诗句,我创设如下情景:
夜深了,在灯下,母亲一针一线缝制衣服,望着母亲那专注的神情,我们会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天亮了,在门口,母亲深情地为你披上衣服,望着母亲那苍老脸庞,我们会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远行了,母亲久久驻立,凝望着你远去的背影,我们会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通过回旋反复的朗读,学生充分领悟到了诗句的强烈情感。
2.示范朗读,动情学读。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时候,教师的示范朗读尤为重要。教师必须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感情,先受到感染和教育,然后再以声情并茂的用标准的普通话范读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感受其中的感情,准确传达作品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这样,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加上学生的模仿性极强,学生就能以听助读,在模仿中纠正自己的发音、语气等方面错误,掌握朗读方法,提高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力。如,在教学第5课梦圆飞天时,我利用身穿宇航服的杨伟利向地球发回了问候的插图,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我朗读。我激动、自豪的读书声,给学生形成了一种情感的氛围,学生的情感在老师的范读者中得到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感染,学生仿佛置身于梦圆飞天那一刻,情不自禁欢呼出:“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成真了!”可见,老师的朗读,以声传声,以情激情,引发的是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体会了激荡于语言文字之间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像夕阳真美这篇课文,一般我就先读一遍给学生听,既是欣赏,又是学生朗读的模仿,一举两得。,
教师可以抓住以下教学时机进行范读:
2.1.导入课题后,范读全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能整体感知课文。不过教师在范读之前一定要认真“备读”,反复研究朗读的语气、语调,发挥出最佳的水平,让学生听了以后,产生强烈的想读好的欲望,达到以读促读的目的。
如放飞蜻蜓这篇课文,我特别喜欢。课前我特意精心地朗读了这篇课文,并且加上了一些表情和动作。教学中,导入新课后,我就先范读课文。学生听了我的朗读,兴趣高涨,当我读到“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时,好几位同学跟着张开双手将蜻蜓往上送。当然接下来学生的朗读就特别有味儿了。
2.2.在学生读得不到位的时候,通过范读起纠正作用,引导学生读出恰当的感情和语气。教师的范读能让学生较快地掌握朗读的语气,并进行模仿。。俗话说:说十遍不如做一遍。当学生对课文理解不到位时,教师范读一下要现实的多,有效的多。
3.保证有充足的朗读时间
“朗读”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是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获得语文能力和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孰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便是证明。试问,没有充足的时间怎么能做到“会吟诗”、“如有神”?朗读也是一项技能,只看、只听、只分析,不反复实践是不能形成朗读的技能的。因此教师必须依据不同年级、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朗读时间,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朗读。让繁琐冗长的“讲、问、答”让位于朗读。预习时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让学生读准、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情趣,还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朗读,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读读—想想—品品。这样,通过足量的时间,多样的方式,加强了朗读的训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4.适时机智评价学生的朗读
读后要留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以评促读。
4.1. 巧妙、机智地评价学生
低年级孩子的语感、朗读节奏都有待培养,孩子在朗读中出现的小错误,诸如很长一段漏个字、加个字什么的也是难免的。可有时孩子们的朗读错误百出,或是对朗读材料明显处理不当。我们老师应当善于巧妙、机智地诱导评价学生,做到引而不发。我在上美丽的丹顶鹤,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丹顶鹤的美丽。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我说:“你读得很响亮,可老师还没欣赏到美丽的丹顶鹤呢!”第二个学生有进步了,我评道:“呀,这个,我看到美丽的丹顶鹤啦!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丹顶鹤很逗人喜爱!” 特意把最能表现丹顶鹤美丽的语句依着学生的样子重复朗读一次,像是模仿又像是示范,实际在强化朗读要领。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诱导下,每个学生都能心领意会,读得趣味盎然。
4.2.提倡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受时间、空间的制约,每一个体被评价的机会有限。因而我们要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除了老师、同学外,还可以是学生本人、家长等。课堂上我们不妨多让学生作自我评价,自信的学生会说自己读得不错,那就让他再道道理由,这样学生势必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果认为自己读得不好,就给他机会再读,或是在合作小组中读,互相评一评、议一议朗读。有听众、有评价,在这样轻松、自由的能表现自我,能够与同伴们交流的空间里,学生的朗读兴趣会越来越浓厚。学生评价他人,被他人评价的机会增多,受评价的空间增大,多读多悟无疑会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总之,语文离不开语言,而语言实践离不开朗读。让我们语文教师共同在语文教学中一起重视起朗读教学,逐步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吧!
 
参考文献:
  1.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      2011年版
  2. 丁朝蓬 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8
  3. 赵令英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2年第15期
  4. 张小莲 让朗读真正走进课堂      小学教学参考 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