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学论文:浅谈后进生转化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9-03-31 16:11:10
教学论文:浅谈后进生转化的方法
浅谈后进生转化的方法
摘 要:
在林林总总的大千世界,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不管是哪一级,或者说哪一类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后进生,随之而来的后进生的转化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能否及时有效地转化后进生更是成为能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转化后进生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为全面加强转化后进生工作,规范转化后进生工作管理,教师做好后进生工作,不但关系到全班的合格率,而且关系到一个班良好学习气氛的形成,而如何转化后进生工作,摆在我们面前的最突出、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本文从后进生定义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后进生的类型特征,形成的原因,并且结合实际对后进生的转化提出了一些方法。
关键词:后进生 转化 方法 社会因素 家庭因素 简单粗暴。
最近我们做了一项数据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
从表格中我们能清晰看到绝大多数的学生在乎别人的评价,所以帮助后进生转化成好学生是我们老师面临的艰巨的任务和巨大的挑战。
另外一个调查图片如下:
从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得知对差生的关注度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关系着孩子的前途,我们应该人性,理智地面对这些所谓的后进生,那么接下来我们会总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开展这项工作。
后进生的定义:
在教育词典中对“后进生”是这样定义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错误的学生。” “后进生”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也称为“问题儿童”。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习惯上说的“差生”。一般指中、小学生中学习成绩在60分以下的学生,而对那些不仅学习差,而且品德也差的学生又称双差生。双差生最难教育,最容易引起教师、家长的反感和烦恼。1986年我国正式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以来,接受教育成为学龄儿童的权利和义务,教育工作者不允许对“差”,特别是“双差生”采取厌弃态度,所以又把差生改称后进生,意思是差生是可以进步的学生,只不过比其它学生进步慢一些罢了。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虽然这不是绝对的,但是从侧面告诫我们为人师表的老师,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
“后进生”问题是什么呢?笔者经过细致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考究,现就后进生的相关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后进生的分类
“后进生”一般指思想品德和学习上进步较慢的学生,常表现以下几类:
第一:学习成绩差,学习吃力,理解领悟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均比较差。学习不努力,学习精力不集中,贪玩,会厌学逃课,总之是志不在学习。
第二:学习很努力,很用功,但是就是考不好。
第三:不学习,惹事生非,顶撞老师,而且“品质差”的学生。
当然,后进生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还有许多类型。
二、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第一:自身素质
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性格特点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距 。这些因素大部分是来自遗传和本身的发育情况而导致的。俗话说:“十个手指还不一般齐”,所以,学生个体总会有不同程度差距。苏霍姆林斯基笔下有个叫彼嘉的学生在学习上可以说是纯粹的“后进生”,但在对探索大自然奥秘上确有浓厚的兴趣,最后成为著名的园艺师,这证明了学生对待不同的事物时认知能力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有很大的差距的。再者,不同的学生性格上也有很大差异,比如有的学生缺乏是非观念,分不清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的界限;有的情感容易冲动,兴奋、暴躁、激动,进攻意识较强,重“哥们义气”,他们往往成为学校、班级的“危险分子”;还有的学生自制力较差,意志薄弱,活泼多动,或者性格内向,缺乏与人交流等等,所有的这些都在制约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成为问题学生的助推剂。
第二:学校教育
在当代学校教育中存在着很大的竞争,不管教育部如何强调“素质教育”,但是到头来学生更多体会到他们面临的是“升学”的压力。“升学率”是大多数学校追求的目标。这样的结果导致有些教育者教育思想不端正,教育方法不当,再加上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人为的把学生分为优劣两类,甚至把学习差、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看成“害群之马”,对他们或者不闻不问或者简单粗暴,从而使他们对学习、未来丧失信心,至使其在生活上表现为得过且过,破罐子破摔,对任何事物充满了憎恨,逆反心理极强。在班级中,教学过程中极少有他们参与的身影,名次上他们永远独占班级的后几名,思想评定上他们永远的徘徊在及格与不及格的边缘,教师很少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关注他们,甚至认为只要你们不给班级抹灰就行了,或者说“不惹事”即可,久而久之,使他们在对自己失落与放纵中终沦为后进生。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说:“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是教学失误积累所致。”当然,这并不是后进生形成的唯一原因。
第三: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示范作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家庭的氛围、家庭成员的道德素质、文化修养以及交际等都对孩子的道德取向、心理健康、人际交往、价值观念等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庭氛围不良。有的家庭中家庭成员性情暴躁,经常地吵架,无端的辱骂别人,毫无民主可言;有的家庭是单亲家庭,父爱或者母爱的缺失也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有的家庭父母工作忙而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忽视了良好家庭氛围的营造。有这样的一个案例:学生的父母都是个体经商的成功人士,两人忙于赚钱从来没有开过家长会甚至从来没有主动与老师接触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每次家访该家长总是说:“我们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再说,他成绩这么差,有什么希望呢?”家长失衡的教育观念。有的家长对孩子娇惯溺爱,任何事总是迁就、依顺着孩子,有时甚至不讲原则、不讲道理。孩子做错事后,总是偏袒、纵容,久而久之,使子女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感情用事、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等等;有的家长过分的溺爱孩子,俗话说,“爱之愈深,恨之愈深”,当子女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或拳脚相向,或恶语伤人,简单粗暴,这样往往使子女逆反心理增强,处事简单易冲动,愤世嫉俗,心理扭曲等。
家长的不良行为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有些家长染有恶习种种,如赌博、盗窃、受贿、家庭交往复杂等,子女在这种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受影响,从模仿到实干,久而久之使其过早的走向了人生的不归路。据调查,有赌博行为的学生中,有80%的家庭成员经常赌博。所以,古语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家长应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孩子,当好这人生的第一任教师。
第四:社会影响
社会文化中,影视、网络、游戏、书刊中所宣扬的暴力、色情严重的毒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会上的一些腐朽思想、落后、颓废理论、还有社会上犯罪团伙、帮派等影响。 曾有人在50人的教学班中做过调查,接触过电脑游戏的占80%,沉迷于其中的则占30%。
三、后进生转化的方法
(一)用爱来感化,与后进生成为知心朋友
“教育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已经成为古今中外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高尔基曾说:“爱孩子们,这是母鸡都会的。但是要善于教育他们,却是需要才能和广博生活知识的。”任何教育都伴随着感情,真诚是打动人的最有力的情感力量。因此,教师要深入学生的内心,特别是要特别深入后进生的内心,用真诚的爱去改变后进生,经常给学生做做思想工作,在心里上消除师生的鸿沟。只有在这个时候,师生才能做到心平气和,教师的鼓励和批评,学生都容易接受,而且教师必须保持真挚坦诚的态度,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爱学生,重在了解学生,激励学生,要平等地对待,以爱育爱。然而,有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里的“差生”和“怪生”通常都因为感到教师“对待不公”使他们的心灵受到冷落,也封闭了自己的爱心。陶行知先生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爱的教育不是干巴巴的训话,也不是冷冰冰的说教,而是应该充满感情的宣传。每一个教师,都应该为孩子创造爱的环境,尤其对后进生应倾注更多的爱。在接触时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在关心他,爱护他,是他的知心朋友。我们的工作犹如琴师弹琴一样,只要和谐地拔动学生的“心弦”,刺激之、抚慰之、鼓励之、爱护之,后进生同样能够引向健康成长的大道.
(二)扬长避短,成为后进生的伯乐
众所周知,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个性。教育的真正意义就是要发展人的个性。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用地。”学生存在的差异只是“肥沃”的程度不同,我们应该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不要因为他们的某一方面差,就全盘否定他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关心、支持他们。我相信只要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都多给后进生一点关心、支持,就一定能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的新一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成绩落后不等于能力落后,调皮捣蛋不等于道德滞后,成绩落后的学生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创造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有许多闪光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要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比如:有些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有些学生体育特棒,还有的学生劳动很积极等等,都可以让他们去参加小巧手比赛或体育比赛,
让他们为班级争光,树立起自信心和自尊感,从而慢慢地引导对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三)有效沟通,成为心灵上的导师
有过错的学生由于担心受到人们的严厉指责和嘲笑,常常主观的认为,任何人都会轻视,厌弃甚至“迫害”他。为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我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他们,信任他们。有一个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有一次该学生感冒发烧,正好家长不在,于是我就带他去医院,和他聊天,了解其生活环境,内心世界,后来该生有了巨大的变化,变得学习积极努力,越来越自信。
(四)持之以恒,坚持做后进生的指路灯
后进生在进步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反复,这是一种合乎规律的正常现象。因此,当后进生出现反复时,一定要正确对待,做到不急躁,不厌弃,不灰心;要深入了解和分析他们反复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耐心细致地作好反复教育工作。比如我班上有一些后进生的学习情绪很不稳定,兴趣来了后他们会很认真、很努力地学习,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学习期间会出现“卡壳”的现象,于是对于他们来说学习又成为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这时再有什么好玩的事就会分散他们学习的注意力,导致他们的思想出现偏差。在了解到后进生的这些情况后,我就经常找他们谈心,并用鼓励的话语激励他们,而且还在班上对他们的一点小的成绩予以肯定,通过班队的各种活动让他们自信心增强,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从而使他们在学习的路上走得更远。
(五)善于用赏识性评语,增强后进生的自信。
教师评语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传统的操行评定忽视了教育民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教师无形中将学生分为“好”与“差”,无形中使好学生更好,差生更差。为此,我在工作中尝试将传统的操行评定改为正面引导的赏识性评语,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信,受到激励。写评语的时间不必局限于期末,也不必拘泥于“学生手册”,可以灵活掌握。如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有意在批改完之后加上一两句饱含感情的评语:“你真棒!”“加油!”“你进步了!”“老师赞赏你的好学精神!”“你是好样的!”等等。这样做,不仅是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肯定,而且也是对他们的鼓励和促进。特别是后进生,他们会为此而兴奋的,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勇气。
(六)家校密切合作,同步教育
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结合,发挥各自的特长,互补不足,形成合力,同步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由于学生的自我控制、自我意识差,他们一般不可能自觉地形成自我教育的习惯,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可能成为决定性的力量,假如教师不注重学校与家庭的配合,不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那么很可能失去学校教育的优势,不能实现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要做到同步教育,必须经常与家长互相交流思想,交换有关该学生各方面情况的信息,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在校的表现及变化,以求得步调一致,共同教育。
小结:
最近读了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的著作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是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的结果。在今天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制造着大量的差生,而这只不过是我们教师给他们贴上的标签而已。这些可怜的孩子带着“差生”的标签在学习生涯中艰难跋涉,而这一切都是我们造成的。因此我们新时代的教育者,应该平等对待后进生,针对他们的不足,多给予关心、指导,尊重、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表扬、激励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扬长避短。
参考文献:
1.教育的智慧 李镇西(著) 青岛出版社
2.优秀教师的8种心理素质 雷玲/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译 者:蔡汀王义高祖晶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
4.教育的经济价值【美】舒尔茨著教育的经济价值,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影响现代比较教育类理论]
5.明日之学校(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
6、民主主义与教育(写于1916),[美]杜威,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1版
7、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杨汉麟译,作者:(英)伯特兰"罗素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1年6月
此论文2014年获得樟木头优秀教学论文三等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