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初中作文区

高中作文区

 

当前位置: > 作文 > 初中优秀作文 >
【温馨提示】
微信扫描顶部二维码
回复4位数:1010
1011~1016
切实提高作文水平
优秀作文:校服不能成为个性的载体 发布时间:2019-05-22 21:01:28

题目: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60分)
  某报社记者发现中学生在校服上的涂画现象较为突出,下面是他的采访记录。
                 学校门口  
  记者:同学,你校服上画了机器猫,为什么又用涂改液涂掉? 
  学生:班主任让我全部洗掉,洗不掉就得用白色涂改液盖住。 
                    商场 
  记者:同学,你校服上有歌星张靓颖的签名,是真迹吗?
  学生:百分百真迹。 
                  文具店
  记者:哇,你怎么直接在校服上试笔?洗不干净的!
  学生:校服很便宜呀。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800字左右。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校服不能成为个性的载体
  
中国中小学生的校服,经常作为附属品,在人们炮轰中国教育时连带着成为国人口诛笔伐的对象,理由有二,非常简明:一是丑,二是毫无个性。
这也可以为那一件件包裹着青春躁动的校服涂画得惨不忍睹作出解释吧!在本就个性张扬的年代,怎么能让自己被校服包裹得平淡无奇?
如此说法,我不同意。
对于校服应有的尊重自不必说,而校服在校门外带给学生的自豪感与归属感也应是不言自明的。但问题的症结并不在此,而在于学生因不愿“无个性”而在校服上挥毫作机器猫、让明星在校服上签名。
这不是真正的个性。曾在菜根谭中读到一句话:“文章写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平淡;个性展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本真”。真切的个性并不在于一个人校服上的花花绿绿、姹紫嫣红,而在于灵魂中的人格魅力,在于挺拔的姿态,在于或温润或雷厉风行的性格。
民国名仕黄侃,在高校教书时从不拘泥于穿着,其他教师西装领带,一副“派头”,唯黄侃麻布长衫,用油纸裹着课本步行到学校上课。他不在意穿着,不在西装领带上与人争奇斗艳,最后被称赞“有个性”的却是他,因为学术与做人上均有超人之处。
再说说另一名先生吧。他是我父亲的高中同学,一名成功的企业家。第一次见面时,我便悄悄感叹他衣着品位之高。诚然,他一身行头价格不菲,但他总是笑笑说:“质量好,能穿很多年啊。”从头到脚不过黑白米灰四种颜色,无有他奇,只有本真。
同样的,中国很长一段时间里看不到除黑白灰深蓝外的其他颜色,下至每个街道下棋有怪癖的大爷,个性是自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啊!
其实在没有被奇装异服与攀比之风包裹的校园中,个性才是最容易展现出来的。比起在校服上涂画机器猫与明星的名字,随口吟出的一首古词,随手生出的一幅妙笔,不是更加个性吗?马克笔应该勾画的地方,不应是校服而应该是自己的灵魂。这样才不需要用校服上的涂鸦展个性而个性自己便已展到极处了。
 
教师点评:文章观点鲜明,文章首先对“校服压抑个性”进行批驳,用菜根谭的话突出了个性的张扬在于人格的魅力,并以黄侃为例证明个性魅力在内在的精神,进而以父亲的朋友为例去肯定了本真就是个性所在,回扣“校服”不需要“涂画”就是个性。文章结构完整,语言朴实客观。(广州执信中学语文教师 雷永东)
 
校服“艺术”,可爱不可“爱”
                     广东实验中学高三   李鹏程
“艺术无处不在。”艺术家们如是说。放眼校园,不,放眼校服就够了,“艺术”亦俯首皆是。背上画座巴黎铁塔,胸上涂上几颗星,袖子上再签上几个笔力刚健、龙飞凤舞的签名——当然,总有人,譬如德育处主任,“不懂艺术”,一见此种校服,立马怒不可遏。“真是令人生厌”。
若我之见,主任们大可不必如此劳神动气,记者们亦无须忙着口诛笔伐。一来校服本属商品,学生们自购买之日起自然得其处分权,不管是拿来穿、拿来秀,抑或是用来题诗作画,乃至拧成一团作拔河之用——从法理上讲与人无关。对此横加干涉,非有侵权扰民之罪,亦有多管闲事之嫌了。二来这些涂涂画画,也并非俱无艺术之功底。倘若不分青红皂白予以打压不留“活口”,岂非有可能扼杀了某个未来的毕加索?
当然,话虽如此说,人情事理还是明摆在那里的:校服不得涂画,违者予以惩罚。“艺术”固然可爱,但制服一旦能够被随意涂画,亦不成为制服了。我给校服增色,你给校服添彩,众人群起而仿之,最后便连其原本模样也忘得一干二净,白费了当初设计者的一片苦心。况且若是对校服亦无珍惜爱护之心,如何能够自尊自爱,又如何能够做到推己及人,尊重他人,爱护自然?
比起标榜个性来,比起展现自己的“艺术”天分来,学会珍惜与爱护显然更加充满裨益。当你学会不在校服上乱涂乱画时,你其实是学会了珍惜自己;当你为落在校服上的墨迹油渍而心疼不已时,你其实是学会了爱护自己,而当一个人已习惯于穿着白净的校服行走在校园中时,他或她的心中一定充满着爱。他爱自己,爱自己拥有的一切;他爱别人,爱惜每一份友情、亲情与爱情;更重要的是,他爱生活,因为不忍心破坏生活中每一份纯真与美好。
我并不反对孩子们出于爱在校服上画些什么、写些什么,因为这时他们显得可爱;但如果这样的喜爱转变为了习惯,那当然就不宜提倡了。因为爱升华到一定境界,就应当不允许所爱之物遭受玷污。正如此,所以校服上的“艺术”,才可爱而不能喜爱。
你爱自己的校服吗?
 
教师点评:本文紧紧围绕“校服涂画”现象,在“调侃”学校管理者不必视“校服涂画”为洪水猛兽的同时,提醒教育者这不过是青年学生张扬个性的一种体现,内容符合题意;接下来话锋一转,从学生的角度,委婉而不失凝重地提醒青年学生在张扬个性的同时,要摆脱浅薄,懂得珍惜,热爱生活。引发各方深思的同时,又以幽默、灵动、跳脱的语言,给人以美的享受,语言上也有亮点。(评卷场教师点评)
可笑的掩盖与可悲的服从
广东广雅中学高三(9)班    范桂双  
某报社记者采访时发现有学生用涂改液盖掉校服上涂画的机器猫图案,询问得知是班主任要求洗掉图案,洗不掉就用涂改液遮盖。这实在令人哑然失笑,在校服上涂画本是一种标新立异的行为,表达自己的个性,却在老师的要求下以这样一种方式去掩盖,真像一场屈服于威权之下的闹剧。
在历史的洪流里,偶尔会溅起一两朵浪花,却转瞬被淹没于潮流之中。这朵朵浪花,一幻化作几十位发现无理数的数学家,被惧怕观念崩塌的毕达哥拉斯流派一一投入大海;二幻化作吟唱豪迈版但愿人长久的龚琳娜,被大众的唾声重重打击;三幻化作在校服上涂画的学生,被责令掩盖洗不掉的痕迹……历史的洪流并非容不得革新,反而需要这些浪花助其前进,只是大众的潮流总是强行扑灭异类,用可笑的权威、潮流去掩盖新生的思想,为什么大众还未反思单一化的弊处?害怕被新生事物吞噬的社会迟早会陷入一种重复而倒退的节奏而浑然不知。
  然而,太多人从小被教育“磨炼”得习惯于统一,统一于校服、口吻,甚至于对权威的屈服都是如此统一。人们或许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一面,但又会选择思想被埋没,源于所谓“明哲保身”的思想,这实在很可悲。龙应台曾经说过:“权威统治也许减少了我的个人创造力,但却使得我对自由的信仰更加坚定,可能也使我更加勇敢,因为我知道失去自由意味着什么。”龙应台也多次被压制,权威统治容不得她对社会的不满和说服人们勇于站起来的言论,但她没有屈服,而是用更隐晦的语言继续她的工作。尽管我们没有她的好文采,但我们拥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自我不应被埋没,个性也不应该被掩盖,服从于潮流并不是我们所推崇的。
  即使我们只是作为学生,尽管校服被誉为“学生”的标志,是该学校学生荣誉感、使命感的集中体现,它也不应成为捆绑学生的枷锁。让学生的思想自由飞翔,别让那些可笑的掩盖和可悲的服从变成一种被推崇的潮流强加于学生身上。
 
教师点评:本文作者从第一个场景思考入文,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用涂改液遮住机器猫是个性屈服于权威的表现。紧接着引用了几个个性屈服于权威的事例,对权威力量掩盖新生思想的行为进行了抨击,并明确指出,这种的行为会令社会退步。龙应台的例子,让作者的思想火花闪亮,作者再次表达了我们的个性不应被掩盖,不能服从于潮流的观点。文章的结尾,回扣材料,升华主题:学生也应让思想自由飞翔,不要让可笑的掩盖和可悲的服从成为潮流。文章思想深刻,语言犀利,中心明确,论证严谨,是难得的一篇考场佳作。(广东广雅中学语文教师 刘文岩)
 
集体荣誉感,从校服开始
                  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三(16)班     郭婉婷
  小校服,大情怀。 
  曾几何时,一度崭新的校服成了角落里皱巴巴的“咸菜干”;曾几何时,曾经亮丽的校服沾满了笔墨的油污,变得肮脏、另类,备受嫌弃?校服的失落折射出一代青年学生对校园文化的漠视与缺乏尊重,映射其中的,是集体荣誉感的式微。 
  校服是一个学校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之一,一个对自己学校有集体荣誉感的学生,应当首先学会尊重身上的校服。漂洋过海,学者熊培云在法国无意间听到自己母校南开大学校歌的熟悉旋律,心中顿时百感交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黄埔军校的毕业生们一直把母校的校训铭记脑海,时时警勉自己。无论是校歌,校训,还是校服,它们存在的意义早已远远超出了物质本身,而上升为一所学校精魂的展现;对待它们的态度,恰恰折射出一名学子是否拥有应有的人文素养:尊重,感恩,集体荣誉感。一个涂画校服的学生,在人格的考场他应是不及格的,只因他缺失了在社会中立本的一个根基:对集体的尊重与荣誉感。 
  所以我认为,青年学子的集体荣誉感,应从小小的校服抓起。小校服背后蕴藏着大情怀:那是对母校的眷恋与不舍,那是对先生之风的高山仰止,那是对自己在校园中曾经的求学历程、快乐生活的一段纪念与收藏,“忘记过去的人是没有未来的”。而校服恰恰承载着一个学校、一个学生的一段历史、一段生命历程,它是不应被漠视、被看低的。学校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不应光靠口头的说教,而应引导他们切实从身边小事做起,为集体做贡献,把自己的生命与集体联结——比如,给沾了污垢的校服洗个“澡”。 
  然而,有时我们不能只看到学生的粗心与漠然,学校工作者、教育家也应反省自身:是什么让学生把身上的衣服当作画布、草稿纸?千篇一律的校服样式是一个原因,死板严格的穿校服规定也是一个原因。之前上海某初中发生的“毒校服”事件更是值得人们的警醒。如果一个学校对校服粗制滥造,或者随意设计、漠视文化内核,如何能指望学生尊重校服,发扬集体荣誉感呢?也许,学校应给学生更多空间使他们发扬创意、解放个性,如此,才不至于使无辜的校服沦为缺乏集体荣誉感的“炮灰”。培养集体荣誉感,从校服抓起。这不仅是关乎学生的,更关乎教育者们。 
“我们留什么样的世界给后代,关键看我们留什么样的后代给世界。”通过教育培养学子的集体荣誉感是关乎全民族复兴的大事,不如就从小小的校服抓起。
教师点评:文章紧扣中学生“涂画校服”这一事件,小校服,大情怀,因为校服蕴含学校文化,是集体荣誉的象征,是学校精魂的展现,这样解读校服的内涵,顺势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不能涂画校服。然后作者思考如何解决涂画校服现象:培养集体荣誉感。最后,作者也大胆地谈了中学生为何涂画校服,分析得合情合理。文章思路清晰,文笔朴实。(广州市第二中学语文教师 刘细细)
标新立异的“涂画”
                  广州市花都区第二中学高三(7)班  许嘉茵
  标新立异作何解?从没有中给自己树立一个专有的标志,标新立异不是不可以追求,标新立异不是不可以创造,标新立异不是让你在人群中为了让别人对你印象深刻而做特殊的事情。
  正确的标新立异能让我们走在进步的道路上,并不是让我们无知地去做一些自认为是标新立异的事情,就像在校服上画上一只风靡全球的机器猫,是的,校服上的机器猫,可能是很抢眼,很醒目。可是令我们深思的是,这样子的标新立异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我们何妨不将自己独特拥有的标新立异用在该用的地方呢?他拥有了他的标新立异,只属于他的标新立异,他创造了只属于他的印记——他,就是雷军。小米手机的创始人,他用他独特的标新立异的“涂画”画在一张张手机设计图纸上,他创立了他的“王国”,他创立了他的“城堡”。他在他宏伟的蓝图里“涂画”了他的“王国”,“涂画”了他的城堡,这些的基础都是源于他独特的标新立异。他的小米手机一改以往所有销售商的做法,只通过网络的渠道销售,他用他的“涂画”与国外著名品牌“三星”、“苹果”来竞争,他用他的标新立异的做法创造出至今最辉煌的业绩——在开始销售当天就销售出十万台的小米手机,创造了他独一无二的国产手机品牌。
  这样的标新立异难道不是我们所需求的吗?我们所要的就是这种标新立异。而在校服上画上机器猫,这种“标新立异”无疑是我们应该杜绝的,就像是不该拥有的事情让我们拥有了,是不值得拥有的。
  就像是苏州的城管一样,他们希望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给每户居民都印刷了一本“绿色存折”。每当当地居民分类投放垃圾的时候,就会在“存折”上画上一笔,当居民累积到一定程度,城管就会以相当的生活用品赠送,这样子居民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可以享受到“以物换物”的乐趣。
  苏州城管的做法无疑又是一笔标新立异的“涂画”,他们开创了全国各个政府从未采用过的方法,既能成为居民提供生活用品,又能督使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标新立异的“涂画”不是不好,只是用在合适的方面会令“涂画”变得更美的。
 
教师点评:强大的逻辑力量以及对“标新立异”恰到好处的分寸感拿捏,这是本文的最大亮点,也是很多同学在考场行文中所缺乏的。文章以一再地设问、一再地反问以及否定之否定来凸显真正意义的标新立异与乱涂乱画的本质区别,而不在校服本身做过多纠缠,较好完成了类似芭蕾的“大跳”。以小米手机、苏州城管的成功案例,实证标新立异并不等于任意妄为的涂画涂鸦,既不脱离材料的意义内涵,又有自己的充分拓展。整个行文语言干净简洁,无丝毫的拖泥带水是第二处闪光。(广州市花都区第二中学语文教师 颜晗)
为什么大家要涂校服
                 广州市真光中学高三(15)班   杨千
在现代,我们惊奇地发现,每一个中学生都像毕加索,个性永远位于价值金字塔的顶端。
于是,可预料地,校服成了他们最为青睐的画布。这一切,是为什么?——为何目的?因何缘由?
为独立!英文单词“制服”(uniform)一词由“联合”与“形式”两词相组合,意为一种使人们团结起来的形式。然而,诚如英哲罗素所言,自由与团结有时简直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作为青年中的青年——中学生,在这个普遍要求穿校服的古老国度,对校服进行“修改”是唯一“显异”之途。于是有了机器猫,和悲剧般存在的涂改液。
为传达!在这里,校服成为了展示个人在艺术上、思想上的取向的传达工具。在当今时代,各类通讯工具(包括群体互动的新工具),几近“恒河沙数”。然而,恰恰是由于信息在这些工具中的“爆炸”(传输急速),从而导致各条信息皆显廉价,此时原始的布告栏式宣传成为了一种“新古典主义”。于是各歌星的真迹跃然于各校服之上。
再有的,不能言“为”了,只可说“因”,因校服在价格意义上的廉价。21世纪的中学生实在不能谓之以“一个爱好思想的群体”,他们的确无法明白校服在校园政治中的重大意义。在他们看来,校服成了彻底物化的客体,而失去了一切被赋予的、精神上的象征意义。所以,就有了“因校服便宜便在其上试笔”的雷人雷语。
但以上这些,都是因为——我们的世纪,是个性的世纪。
怎么办?
校服制度,是必须加以改易的。人们对这种改革的需求,虽不如“断发易服,废止缠足”那般热烈,但仍是有着持久的、遥望的期盼。我们固然知道,一夜之间全国中学生不再穿校服未免荒谬,但光荣革命式的妥协将带来幸福。
然而制服终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那便是构造一种文化,一种认同。诚如一位希腊先哲所言,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并不阻碍一个人世界公民身份的实现。同样的,校服也可使人的生活更为丰富。
未来如镜,将证潮流。
教师点评:本文先从根源谈起,指出学生涂画校服的原因在于:出于独立的意识、展示个人在艺术上、思想上的取向和价格意义上的廉价。然后以“怎么办”一语,带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既要改革校服制度,也要认同其文化价值。本文最出色的地方在于议论的简练和犀利,语言的机敏与老练。如,考生在剖析“涂画校服”的各种原因时,“悲剧般存在的涂改液”、“原始的布告栏式宣传成为了一‘新古典主义’”、“光荣革命式的妥协将带来幸福”等语句褒贬自如,幽默风趣,充分体现了考生的阅读素养和写作能力。(广州市真光中学语文教师 刘伟斯)
“三不三想”才能写出原创作文
“高考作文不要玩深邃复杂,写清楚就行了!”离高考只剩下两个月,作文能否获得高分很关键。12日下午,来自广州市的1000多名高三语文尖子生齐聚广州市第六中学,聆听校园达人“堂上作文”现场会,为冲刺高考作文高分“取经”。
现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高考作文评卷组组长陈妙云,广州市执信中学语文组组长曾湖仙,羊城晚报首席评论员何龙三位专家从不同角度为学生送上堂上作文拿高分的锦囊妙招。
  陈妙云:记住六句话写好高考作文
  陈妙云对高考作文的指导被业界称为“精准狠”,的确,她在现场会对学生们作文的点拨句句切中要害。
  今年广州高考“一模”作文题是关于校服的话题,但很多考生却因为无话可说而失分,导致全市的平均分比往年明显下降。陈妙云说,这带来的最大警醒就是考生必须关注社会,养成思考的好习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考作文无话可说的问题。“两耳不闻窗外事,埋头只读作文书,这是写不出高分作文的。”
  陈妙云提醒,如果写作文一味地套材料,那肯定会死,且不是安乐死,是痛苦地死。
  高考新材料作文已走过四个年头,但是还有学生对此类作文审题不够重视。“我们在阅卷时发现欠缺三个内功,第一是理解、第二是把握、第三是角度。”陈妙云说,有些考生理解主题时已经想着套用材料,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制造盲人摸象的笑话了,“摸到什么就写什么。”
  陈妙云指出,新材料作文首先要把握的就是找准能够涵盖所有角度的话语背景,其次对材料内容的把握一定要注意准确无误,最后就是选角度的功夫,由于只有800字的空间,所以选取的角度一定要单一,包括内容和含义。
  “写高考作文时一定要做到三不三想!”陈妙云说,“三不”就是不想口袋的题材,不想熟悉的文章,不想模式套路。“只有把这三个不想做到,你才心无旁骛地写出原创。”
  “三想”就是想清楚你想说什么,想好怎么说,还有想定用什么题材说。“考场上把这三个一个接一个想清楚了,肯定就是原创作文了,而且是高分的原创作文。
  陈妙云表示,高考作文在阅卷场评分基本上有三个评判的原则。首先是看学生的审题能力,判断是一类还是二类作文;之后要看这个学生是不是原创作文,如果是原创就在二类上打分,不是就在二类下考虑;第三是看学生的作文写得怎么样。
  有些学生说在考场上很慌忙,不知该写什么。对此,陈妙云支招,要解决说什么问题要选定一个角度,选定角度之后说什么,开始的时候可能立意很混乱,要把很乱的思绪能够排除的慢慢排除,然后慢慢清晰表达出来,这样立意就成功了。“高考作文不要玩深邃复杂,写清楚就行了。”
  最后,陈妙云请考生记住写好高考作文的六句话:关注社会,独立思考,积累思想,积累材料,自信原创,放弃套作。
  曾湖仙:写作要回归到自己的生活
  执信中学语文老师曾湖仙说发现一个现象,有些学生高一还有自己的东西,到了高二高三开始高考作文训练,就会越走越远,忘记了自己思考,只能去借用别人的事例去证明观点,有些人甚至走火入魔,去套用别人的观点。他呼吁,应该让写作回归到自己的生活中来。
  怎么写好高考作文,他有几个建议,一是多看高考推荐的佳作;二是修改或重写较好题目的作文;三是同学合作剖析若干作文材料。曾湖仙说,我们不仅要有宽度,还要有深度,这个深度是你的思考,是你的生活。他建议要认真解剖七八篇好的文章,用最好的状态去迎接高考。
  有学生问作文言辞华丽是否很重要?曾湖仙表示,阅卷评分标准有内容分,有表达分,假如表达的生动,在语言分里是有优势的,但是那种只注重华丽辞藻没有内容的,也是不会给高分的。
何龙:写作文不要为引用而引用
“写作文不要为引用而引用。”羊城晚报首席评论员何龙,从媒体人的角度也为学生们带来写作上的建议。
何龙说,很多学生作文中出现最大的问题就是背诵典故和名言,好像不引用典故和名言就丢了神一样,这样的作文是模式化的作文。何龙表示,没有必要任何观点都要引用别人的话,作为议论文最重要的是有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包括观点是不是非常独到。
 
 
 
 
 
 
“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中的“内容”指什么?
——对高考材料作文审题之困惑
 
为了研究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问题,笔者阅读了2007年至2009年各地高考作文题。却对新材料作文题目中“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一句中“内容”一词的含义产生了疑问。现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恳请网友帮忙解惑。
近三年高考新材料作文题中常常出现“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要求。根据各地颁布的高考优秀作文或评分细则和标杆卷来分析,出题者和阅卷者对于“内容”一词的理解有两种。
一、“内容”指文字材料所叙述的具体事件或者图画材料所画的人物事件。即题目对考生作文的题材范围作了限制。
【例一】2007年全国卷一“看图作文”: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800字的文章。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笔者从网上阅读了这一作文题的作文评分标杆卷,四类标杆卷全部都对题目所给漫画做了叙写介绍,而后引出议论,基本按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材料作文“引——议——联——结”的模式作文。其中一、二类标杆卷围绕优化孩子成长环境辩立意,三类标杆卷以关心他人不能光光停留在嘴上,而应该热情地伸手“拉一把”跌倒的人立意。提倡“伸出我们的双手来,构造出一个美丽和谐的社会!”四类标杆卷从随地扔瓜皮谈起,谈环保问题。
【例二】08年全国I卷高考作文: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抵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会聚灾区,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送进灾区。
一位中学教师趴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5天只睡了7个小时,幸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
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
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鲜血、义演、关注……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以下是全国卷(1)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细则)中作文评分“补充细则”有关立意的说明:
1从给出的多个方面的材料中加以归纳、提炼得出一个明确的立意。例样卷1自豪,我的祖国。若写提炼出升华出“大爱无疆”样卷孩子,别哭等。
2从给出的多个方面选取一个角度,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曲记叙、论述也可。例从党政对灾民的关心。样卷鸽子,捎去我的信吧。也可写全国人民的援助,歌颂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从媒体、哀悼日写国家对民生、人文的关注、关怀;也可写灾区人民的不屈、写民族的伟大等。
3从材料或材料中的含义为一个出发点,引出一个问题,然后围绕材料立意将问题深化、细致化。例如在文中例举中华民族历次(多次)磨难,然后归结为中华精神等。
以上三类为一类文章。
 
4有些文章完全不涉及材料本身,不直接涉及材料,但其文章很明显地从材料引申出主题,例样卷8-9,若写得好也可正常打分。
5若题目既不涉及材料,内容有不是从材料中而来,只是抽象、孤立地谈自己的观点,这样就偏了,或视为跑题,例样卷10。
6若题目看似一个方面,但文章写得夹杂,胡子眉毛一把抓,谈而不透(文不对题),这样也很危险。
以上以二类三类判分。
 
以下是选自2008年高考河北省作文标杆卷点评(九篇)(来源:绕水知音的新浪博客)的一篇不及格的作文:
 
细数行囊中的爱
 
爱如花,把芳香撒于世界,爱如光,把希望带给大地;爱如肥,把营养奉献给大地。
细数我行囊中的爱:它们是土,是水,是火,是金,还是水。
妈妈的爱是一把黄黄的家乡土,它质朴,温暖。
在我小时候,她告诉我土是可以种庄稼的,是可以种庄稼的,是可以让我像大哥哥大姐姐那样背着书包去上学的,我似懂非懂。长大后,他陪着我去上学,给我缝衣服,看我入睡,他怕我钱不够用,硬把一把皱皱的沾着汗水的零钱塞到我手里,却从不说一句“女儿,妈妈爱你。”
爸爸的爱是一块冰,他寒冷、光亮。
小时候,他大大的手掌是我最畏惧的“刑具”。记得他教我写“a”时,一次又一次挥着大手掌飞向我的后脑勺,然而我成了班里写“a”写得最好最优秀的一个。长大后他总是用严厉的目光告诫我要好好学习,不可骄傲自大,但是他从未对我说一句“女儿,爸爸爱你”。
外婆的爱是一把熊熊燃烧的火,它猛烈暖和。小时候她常常抱着我,即使我早已会走,会跑,他喜欢给我讲故事,讲“兄弟分家”、讲“大灰狼”……她会的故事可多了。长大后她常常偷偷往我口袋里塞钱,常常在假期坐几个小时的车来我家看我。虽然她从未对我说过一句话“外婆很爱你”。
爷爷奶奶的爱是一小块金子,它很小,很容易丢。我和他们之间几乎没有小时候的回忆,长大后,我也不常和他们在一起,偶尔他们会来看看几个星期才回家一次的我,给我带些好吃的。偶尔我也会在妈妈的要求下去看他们,那是总能看到他们开心的脸庞,我更开心。如果听到他们的一句“孙女,爷爷奶奶爱你”,我想,我的泪会决堤的。
姐姐、弟弟的爱是一条源源不断的溪水。它快活、自由、清新、甘甜。姐姐高中未毕业就不上了,为了让我和弟弟继续读书。她早早走入社会,屡次受伤,却从不跟我说她的委屈,只是每次都给我带回新衣服和好吃的。弟弟调皮,捣蛋,却会在他哭时跑来给我擦眼泪,逗我笑。他常常把爸爸给他买的糖果放一块在我嘴里,可是她们也未说一句“我爱你”。
仔细数着行囊中的各种各样的爱,我笑了,却微笑着,因为我是幸福的。那土养育了我,那冰照亮了我,那火温暖了我,那金子富裕了我,那水洗净了我。
行囊中土、冰、火、金、水都是我一生中的珍宝,就算山穷水尽,无力站立我仍要背着你的,因为你是我的至爱,虽然你们从未言爱。
今天,我要站在最高端,大声说出那句:我爱你!
 
得分:8+13+10=31
考务组点评:文章悉数生活中的亲情之爱,以金、木、水、火、土喻指亲人对自己的关爱,但是全文没有揭示出原材料的实质,没有扣住“灾难面前,人类体现的真善美的精神”这一基本内容。属于偏离题意,但文章尚能围绕自我选定的中心展开抒情描写,结构完整,首尾呼应,表达有缺陷,但有一定个性特征,特别是几个比喻段落。发展等级受内容项的影响,虽有一定特点,但只能列三类上。(本文内容项得分组成是:偏离题意,四类;中心明确,二类;内容较丰富,三类。综合评定:内容项为三类中,即8分)
另有一篇标杆作文带上希望上路,文章的中心是:“希望对人生的积极意义和影响”。考务中心组认为,其中心略微偏离题意,但是文章所选论据能扣住灾难(困难、艰难)中的伟大精神分析,属于基本符合题意,内容项中关于中心这一点为三类,
由此可见,考官是严格按照“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来评分的。学生必须围绕抗震救灾或面对灾难的问题立意才行。
 
二、允许学生根据材料“内容的含义”引起的联想立意,即题目对考生作文的题材范围不作限制。
【例一】2008全国卷II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做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种考题,如果考生写议论文,或者可以着重评说故事内容,真正做到“不脱离材料内容”;如果写记叙文呢?那么要“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就只能扩写材料了。但从学生所作的优秀卷来看,很多都是根据寓意作议论联想或者写故事了。那么,根据寓意写记叙文或者议论文,究竟是“不脱离材料的内容”,还是 “不脱离材料的含意”?
 
【例二】2008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与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个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磁味。”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请看下面的满分作文:
一蓑烟草任江平
时间的流逝,淡涤旧迹,仅留下微漠的平淡与悲哀。濮水边,你翩然而去,仅留下楚使的瞠目与叹息。
或喜甜甘之味,或爱亦苦亦甜的刺激,谁人如你——庄子,淡泊一切,与道合而为一,只偏执著那淡淡的清白。
当一种美,美得让人无所适从,也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当一种平淡,淡得让人无从品味,也只好叹之惜之,赞之赏之。
你甘于淡泊,乐于平淡,自得于平淡,只愿在梦中化蝶而逍遥,只愿随那盘旋而上的鹏者浮游于天地,不愿累于国事,不愿牵绊于尘世,你就如同那甘之如饴的淡淡而香的矿泉之水,给人以绝境逢生,给人以宁静致远,给人以超脱外物,我想要触及你的衣襟,却在指尖碰触到清而澈、凉而柔的泉水,原是这般滋味。
无奈我摆脱不了那甜的诱惑,忘却不了那或苦或甜的香醇,只好在我无路可走之时,望见你那平静如水的双眸,澄澈至极,悠悠远远,望断天涯路。
我以为你是孤独的,你却告诉我“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谊,惠子的离去并未换来你的嗥啕此类,原来你早已看透了生死,望穿了红尘。何必赞美你的平淡,我早已词穷。
念往昔,繁华竞逐。你依旧逍遥游于世外,参透自然的无穷。世界不过是你的主观产物,你甚至了解了河鱼之乐,蝶舞之愉,螳螂之负,摇曳而去,穿梭于泥潭之中,何必在乎那权势之争,谁言非要承受那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氤氲之间,明月可掇,你在清风夜唳之中独自守望那明月,以至于在人们高枕无忧之时那皓白之月不会迷失——只因你这颗平淡的心相追逐。世人笑你疯癫,你淡漠的眼神却慑人无语,恍然大悟你淡淡的泉水般的哲理如此深邃,你却早已悠然飘远。
对你唯有惊鸿一瞥,却窥见了一种平淡致远的处世态度,淡罢,淡罢,绝不为万物所主宰,我独逍遥于濯浊之外,蝉蜕去拖累,只愿抱明月而长终。江边一蓑烟草,一片缟素。   
教我如何追寻你的步伐,那美至无所适从的精髓;教我如何触及你的衣襟,那平淡而超然的态度。
这便是你吧,淡淡如泉水,你偏执的追逐,泉边那飘扬的一片缟素,是为你而起的缥缈之歌。
笔者非常佩服这位考生的胆识。他不仅能够在紧张的考场上思接千载,笔揽古今,与先哲交流,并以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而且敢于摆脱材料中关于选择饮料的“内容”之束缚,直接谈起人的价值取向问题,谈起人生观乃至审美观问题。他在这场“博弈”中终于赢得考官的赏识!这就令许多小心翼翼地用较多篇幅谈口味的不同选择再作引申议论的人自叹不如了。无怪乎评卷老师要慨叹思路如此开阔的考生真是凤毛麟角了。但是试问一下:这种写法是“不脱离材料的内容”,还是根据材料的“含义”,或者说是根据“比喻义”来构思文章呢?
最后,笔者提一点建议:
 
为了让更多考生敢于打开思路,尽情展示自己的才气,不再担心“材料的内容”究竟指什么,担心自己所写是否离题,建议考官出题目的要求写得更明白些。比如,上述第二类作文题目,如果把“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改成“请根据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含义展开联想后作文”是否更好些?毕竟高考作文是世界第一大题,这一大题的得分与否,牵动着百万学生与家长忐忑不安的心啊!其实在此之前的作文考题中就有与此类似的写作要求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例如北京2008年高考作文题目在给出材料之后,要求学生“根据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这种提法,文字明白,没有歧义,难道不是我们值得借鉴的吗?
 
所说意见当否,还请名师高人赐教。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作文素材】

上一篇:北京中考满分作文:这里有属于我的世界-750字
下一篇:初中优秀作文:我与蔷薇再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