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路
俗话说:“赠人以言,重于珠玉;伤人以言,重于剑戟。”生活中我们每个人若都能有一颗“让路”的心,那么我们的周围,呈现的岂不是和谐的画面?
事实确实如此,在生活中,我们身边不见了“鸡毛蒜皮”的争吵,有的只是人们见面时的点头微笑和彼此的问候。让路即宽容,抛弃狭隘的见解,让心路昭昭,欣喜为何如?
记得西方有一位哲人戴尔·卡耐基说过:“宽容是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一个人,倘若没有一颗宽容的心,那么,别人一旦对你稍有伤害,你就会怒不可遏,大发雷霆。于是愤怒和忧愁便占据了你的心灵,快乐也会悄然隐退。然而,你一旦学会了宽容,那就不仅仅是自己快乐那么简单了,而且还会给别人带来快乐。
无独有偶。清朝年间亦有“六尺巷”的故事: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人张英因才华出众,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一次,桐城老家的邻居为建房划界砌墙之事,同张英的家人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派人送信到京城,想让张英和地方官打个招呼,为家里撑腰。张英看完信,立即回诗一首劝说:“千里送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读了这首诗,深感有理,立即吩咐家人让地三尺。邻居家先是惊讶,既而感到十分惭愧,也让地三尺。这样两家之间就空出了六尺宽的地段,后人称之为“六尺巷”。
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宽容的心,一颗为别人“让路”的心,相信它会为我们增添许多温馨和欢乐,世界也会因此呈现出一片和谐的光彩。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斤斤计较,那么愤怒和忧愁便会占据我们的心灵。这样不仅仅使自己不快乐,而且还会影响周围人的情绪,自己的世界也会因此变得阴沉起来。
我们要学会让路,如果每个人都学会让路,世界将变得温馨而又和谐,何乐而不为呢? |
旁批
→开门见山,揭示“让路”的真谛是宽容。
→此段宕开一笔,引用名人名言,印证中心。
→列举“六尺巷”的故事,使主题再次得到升华。增加了说理的力度,更加可信。
→以古语归结,再次点题。
→从反面进行说理,使说理更加透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