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区
高中作文区
|
当前位置: 主页 > 作文 > 初中优秀作文 >
【温馨提示】
微信扫描顶部二维码
回复4位数:1010
1011~1016
切实提高作文水平
|
|
|
|
|
|
|
|
|
|
|
|
中考满分作文:用宽容之心对待学生 发布时间:2019-06-04 00:42:33
教师考试作文范文
用宽容之心对待学生 (保护学生的尊严)
教育学中指出:“学生往往透过师生关系这面窗户透视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从中体 会人世间的炎凉冷暖,学习与人处世的准则,从教师那里获得炽热情感的学生,可以在他们 身上萌发出热爱人、热爱人生的积极态度,打下与人相处的良好行为基础。”对人宽容,是 做人的一种美德,而对孩子宽容,则不仅是美德,还是一种教育艺术。在工作中,我发现: 有时孩子犯错误并非是有意的。 有时是出于好奇或无知。 因为孩子不能像成年人一样控制自 己的行为, 这时老师需要从心底里宽容孩子的过错。 我以前总是要求每一个孩子做得一个样, 上课时都必须像一座钟似的坐在座位上,不准乱动,课堂上常常因为学生坐不住而发脾气。 一味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孩子进行“修剪”,这样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发展。那么怎样以宽容之心 对待学生呢?
一、包容学生的错误,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按实际情况给予宽容, 为孩子的错误行为找出合适的理由, 让孩子有台阶可下, 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为孩子的错误保 守秘密,从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二、指出学生的错误,给予正确的引导。宽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而不是置之不 理,更不是包庇纵容。所以,老师要告诉孩子错在哪里,今后怎样改正,这样孩子才会心悦 诚服地改正缺点。
三、允许孩子的行为反复,以爱已之心爱人。反复性是青少年的特点之一,是其心智发展不 成熟的反映。因此,宽容不是一次性的行为,不能以为孩子犯了错就不再宽容了。孩子的行 为有所反复, 这时就更需要老师保持一颗宽容、 善待孩子的爱心。 其实大多数学生犯了错误, 都会后悔,希望得到宽容、谅解,哪怕这个学生是教师和同学眼中的差生。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 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翰无比。”哲人之言无疑是 对宽容最生动直观的诠释。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让我们在工作上心存宽容,关爱每一个学 生吧。
如何“因材施教”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 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开发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 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学生个体的差 异是客观存在的,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与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生理、心理、社 会性和学习环境的差异。我们每一个教师要认识到这些差异并设法超越差异、缩小差异。面 对智力、能力、思维、性格、毅力等都存在差异的学生,我们的教育要“以人为本”,就要让 每个学生鲜亮的个性得到张扬, 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为此我们的教育要允许学生有选 择学习方法的权利,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进行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 素质差别入手,以学生个体为教学对象,进行个别化因人施教。
那么,怎样才能使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做到这点呢?
1.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并对其个别差异与可变因素作科学分析。 十九世纪的俄国教育思想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育学要在一切的关系上培养一个人, 它就该首先了解人的一切关系。”可见了解学生之重要,它是“因材施教”的基矗要全面深入 地了解学生,就应坚持全面和发展的观点,科学地分析其个别差异与可变因素,引导其向好 的方向发展。
2.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把“因材施教”真正地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在教学中,既要从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出发,又要考虑到个别需要。无论什么样的学生,肯 定有其特殊的一面,要“对症下药”,我们要充满热情地对待学生,对后进生更应关怀备至, 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实践已经证明:经过教和学的双方努力之后,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好地 成长为有用之材,从不同的方面对我们的国家作出贡献。
3.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特长,使其得到充分发展。 无论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那都是人为划分的,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有的长处,教 师要长所有学生的善扬所有学生的优。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他又说:“天赋为每一个正常的头脑打 下了必要的、充足的根基,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创造者。”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都 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花有花的香,树有树的美,晴有睛的丽,雨有雨的趣。学生作为被教 育的对象,更是如此。当每个教育工作者都从内心欣赏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尊重每个 学生的自然心性,那么,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浅议何谓“严中有爱,爱中要严当
“素质教育”这个名词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之际,“愉快教育”、“赏识教育”、“挫折教育”等 一系列教育模式相应地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诞生了,“惩罚”二字似乎离得越来越远。但面 对参差不起、特性各异的孩子们,究竟该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们成长,去掉身上的坏毛病,养 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于是,我想到了“严中有爱,爱中要严”。在教学中,究竟怎样才能叫做“严中有爱,爱 中要严”呢?怎样的严厉才能扭转学生的劣习呢?谈到这就不能不提及“惩罚”这个概念。
我认为“惩罚”也是一门学问。是教师的必修课。但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理解“惩罚” 的真正含义。
那么,怎样惩罚,才能体现教育的真谛呢?从一次次的教育实践中,我悟到:
首先, 不论教师想要采取何种方式惩罚学生, 都需要以爱和尊重为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说的: “一个好老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时,也要时刻记住: 不能让儿童?成为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其次,正视学生存在的错误。教师必须真正意义地理解学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个体,人非圣 贤,岂能无过?
对于学习生活中,教师必须允许学生存在错误。其一,教室,是因为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 甚至是从错误开始的。其二,教室,是因为学生们还不成熟容易出错,出错是正常的,不出 错是不正常的。其三,教室,说到底是对人的价值和精神生活的关怀和尊重,并且是一种超 然。 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就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 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
对于纠正学生不良行为,则应以说服教育为主,恰当惩罚为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帮助学生自觉改正错误。即使在实施惩罚时,也应先讲清道理,告诉学生他的错在哪儿,为 什么要对他们进行惩罚,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比单纯的惩罚效果要好
第二, 惩罚要选择时机,点到为止。注意帮助学生树立自尊与自信。
惩罚不能当成家常便饭。一定要选择好合适的时机。真正能起到促进学生内化正行的目的, 才是惩罚的真谛。 惩罚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做的是树立学生的自尊及自信。 如果脱离了这一宗 旨,我们的惩罚效果就犹如海市蜃楼,转瞬即逝。
综上所述, 教师在自我行为调控得当的基础上, 取得学生的信赖与尊重, 然后, 将“严”与“爱” 有机地融为一体,就一定能形成有效的教育,收获养成教育的硕果。“严中有爱,爱中要严” 需要我们用心来体味,来实践!
教师的使命
关于教师形象的界定很多,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还有人说,教 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有人说教师的蜡烛。
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 长的伙伴。
教师每一天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为未来和现在而工作。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他有自己的喜 怒哀乐,有自己的油盐酱醋,而后他必须作好一个人,争取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 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记住并学习的人。那么,究竟怎么样才能切实做到呢?
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知识的源泉,是活的教科书。教师的主要任务也就是对人 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知识财富加以选择和概括, 然后毫不保留得传授给求学者。 教书育人 是教师的基本任务。教书,是指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育人,是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格的 教育。怎样能够做好育人工作呢?作为教师,应该充分了解、认识教师职业,从而进一步提 升至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只有爱岗敬业,才可有育人而言
第二规范行为,以实际行动服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 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 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 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第三, 关爱每位学生倾听就是爱。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也是师魂。教师只有热 爱
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从而建立起“尊师爱生”的融洽关系。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 师的爱, 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 容易形成特别性格, 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 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 接受教育。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让学生“学会学习”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就是为了达到不教”。这是无数教育工作者穷其一生想要达到而难于 达到的境界。在未来世界,学会如何学习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时代课题,它既是打开终身 学习之门的钥匙,也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通行证。今天的课堂应致力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为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而努力。
一、学会观察 “人非生而知之”,观察又是人们获得感性认识的基本途径,只有观察世界,才能认识世界, 观察越细致,认识越深刻;观察越全面,认识越完整。 培养学生观察力,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调动各种感官,全心去观察;还要引 导学生抓住特点,有目的、有层次、有条理地进行观察,使学生能透过表面的观察,分析事 物的本质,将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索。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观察中想象,在观察 中质疑,在观察中解惑,从而增强解决问题和获取新知的能力。
二、学会体验 一位教育家说过:“学习的一个活动,最好的办法就是体验金钱买不到的财富。” 创设体验性学习, 给学生反思的时间, 让学生在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自主生成独特的感悟体验。 因为体验与创造不仅是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而且也是学习的根本和目的。 教师要树立在活动 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的教育理念,把课上到孩子的心坎上 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学会思维 二十一世纪对于人才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创新,而创新必须运用创造性思维。因而在教学中,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加强直觉思维训练,使思维突破常规,跳跃式地敏捷感知和 理解,对众多信息重新组合加工,进行创新思维的有效训练。 万代师表孔子早有言在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思与学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 关系,因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必须得会思维。可以断言:会学习的人一定是会思维的人, 会思维的人必定是会学习的人。
四、学会发现 发现是学习的基础, 也是创新的基础。 一位哲人曾说: “学习的快乐是
发现。 ”波利亚也说过: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 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执教者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尝试发现,学会发现问题、 发现猜想、发现真理、发现自己。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观察、注重体验、训练思维、促进发现是不可分割的目标体系,它贯穿 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而同一教学活动,又能促使以上几个目标获得不同程度的实现。 给学生一双“慧眼”,让他们具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和一份敏锐的思维,对知识的发现永远保持 着激情;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体验中感受,在思考中成长,在发现中进步。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新世纪人才规格的特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进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可通 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营造创新氛围,重视个性发展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同学间相互尊重、相互激励,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帮助学生 培养乐于提出新问题,养成质疑的习惯,对学生的创新成果给予适当奖励,努力保护学生创 新的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全面 发展的基础上,其个性和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 培养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调动各种感官,全心去观察;还要引导学生抓住特点,有 目的、有层次、有条理地进行观察,使学生能透过表面的观察,分析事物的本质,将感性的 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索。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观察中想象,在观察中质疑,在观察中解 惑,从而增强解决问题和获取新知的能力。
3、 引导发散思维,鼓励大胆想象 探索和创新的起点是置疑。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进而去探究问题。当有的学生发现和提出含有某种创新因素的"新奇"问题的时候,应及 时抓住机会,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打破常规,力求从其他角度解决问题;启迪学 生逆向思维,让学生从反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产生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鼓励 学生多采用求同思维,寻求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空间,多种途径解决同一个问题。
4、 增强自主意识 自主意识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要真正做到民主与 平等。老师要牢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鼓励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教师,敢于独立思 考,树立追求真理和发展真理的信心和勇气,激励学生打开思维闸门,去合理怀疑,去积极 探索,去追求真知。
5、 夯实知识基础,培养实践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扎实深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之上的, 这是提高一 个人综合素质的前提条件。要教育学生不要好高鹜远,急于求成,要刻苦学习,努力掌握" 双基"。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多给学 生动手机会,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总而言之,只有在教学中及时转变旧的教学观念,锐意创新,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 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并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