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初中作文区

高中作文区

 

当前位置: > 作文 > 初中优秀作文 >
【温馨提示】
微信扫描顶部二维码
回复4位数:1010
1011~1016
切实提高作文水平
写作技巧:源于生活情感真挚 发布时间:2019-07-25 07:29:49
源于生活,情感真挚
——写出你的真情实感
【学习目标】
⒈学会取材于生活的真实,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⒉加强自我表达能力和对美的情感体验,学会用真挚的情感和独立的思考写出打动人的文章。
⒊掌握抒发情感的一般技巧。
【名作导引】 
  一个异乡别居的“我”,一个让“我”揪心不已的背影,一份重拾亲情的愧疚与挚爱。——背影 
  一个遭遇青春挫折叛逆、变形的“我”,一个遍布母亲寻找儿子的脚印的地坛,一份长大后懂你的忏悔与感悟。——我与地坛 
  一个久试不第落寞的“我”,一间伴“我”成长、记录悲欢的小屋,一份对逝去亲人的追忆与人生沧桑的感叹。——项脊轩志
“诗缘情。” ——陆机文赋
“文以情生,未有无情而有文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白居易
【写作指导】
一、导入新课:
文因情感而发,情感是文章的血液,是文章的生命,情与文的关系极为密切,无论哪种文体,都离不开一个“情”字。“情动于衷而形于言”,只要情感的闸门一打开,自然情到笔至,妙笔生花。
二、例文引路:
米粒、谷粒、血汗
这是他第一次到女同学家吃饭,走进她家的大门,他才知道什么叫奢华,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呀:乳白色的天花板,古铜色的墙壁,青蓝色的地毯……"喷喷,北京故宫也不过如此吧!"他在心里暗自赞叹。
上饭时,热情的主人给他盛来了满满一碗雪白的米饭,颗颗雪白的米粒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直往他的鼻孔里钻,他咽咽口水告诫自己:"千万别吃得太快,要文雅一点。"他几乎是数着米粒进口的。吃到还剩浅底的时候,他犯难了:“是吃得一粒不剩,还是故意留点底儿?”父亲送他上车时的叮嘱又在耳边回响了: "娃儿,城里人一辈子也没碰过泥土,他们不知道种田的辛苦,不知道米粒的珍贵,你以后吃饭要故意留点底儿,别让人家把咱看扁了,以后吃完之后千万别再舔碗了。"其实,他早就养成舔碗的习惯了,每次吃饭时,父亲总要看着他把米粒吃得干干净净才让他离开。可现在究竟是吃得干干净净还是留点底儿呢?他偷偷抬眼想从主人的碗里得到一点启示,却发现主人早已吃完,正坐在对面的沙发上看着他,碗筷也不知什么时候撤走了。他现在感到自己仿佛是一个正在舞台上表演吃饭的小丑。以前父亲盯着他吃饭,心里是一怀的亲切,可是现在?他也说不出那种奇怪的感觉。
无助的他用筷子无助地在碗里捣腾着,突然那雪白的米饭迸出了一点黄色,那是一粒谷,和父亲那古铜的脸有着一样的颜色。他的心颤抖起来,小时候给父亲送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那是一个炎夏的正午,父亲坐在田垄上吃着他送的饭,也是吃到浅底的时候,几粒黄色的谷露了出来,"扔掉吧,阿爸。""胡扯!"父亲像豹子一样吼了一声,他一辈子也没见父亲如此愤怒过,接下的情形更让他终身难忘:父亲将筷子插在田城上,用那满是泥巴的手将谷粒一粒一粒地拈起来放进嘴里,锁着眉头,然后是艰难的一咽……"孩子,那是咱农家的血汗呀!"父亲对满腹委屈的他说。
"是的,这是咱农家的血汗。"他夹起一块豆腐,想将那米粒连同那颗黄色的血汗一同咽下,"也不知怎么搞的,现在米价怎么这么低。"主人有意无意地说了--句。
“农家的血汗不容亵渎。”他心里说着,将碗里的东西畅快地吞了下去。
【点评】对比中见真情,对比中出真知。文章通篇采用了对比手法,在对比中彰显“情感”,在对比中体现“真知”。文章描写了一次“他”到女同学家中吃饭的过程,一件小事却写出了大波折,文章始终是在对比中展开的,有“他”和女同学家庭的对比,有“他”在家吃饭的方式与在别人家中做客吃饭方式的对比,有“他”对待一粒谷粒的态度与父亲对待一粒谷粒态度的对比,有“他”在吃饭过程中思想变化的对比,在一层一层的对比中,人物思想性格不断变化,对“粮食”这一事物的认知也随着“他的感情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从而有力地突出了“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不同”这一论题。
三、知识梳理:
(一)有个性的亲情
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讨论交流:这段文字是否做到了感情真挚?为什么?
片段一:晚自习后,我独自走在那通向家门的幽深黑暗的小胡同里。抬头仰望,一盏属于我的灯不知疲倦地亮着,那盏灯在我眼里,总是那样明亮而温暖, 夜空的星月相比之下顿显失色。回到家,桌上照例摆着一只削得平滑完美的苹果和一杯飘着浓香的奶茶。我舒服地陷在沙发里, 品味那清脆的香甜和浓郁的醇美,沉醉其中,久久不愿醒来。
病因分析:初看语言还不错,但对照陈情表、项脊轩志等几篇文章之后,发现文中少一个“真我”,体现出的是学生在感悟亲情时内心的空洞。类似的情况还不少,无论是写母爱的细腻,还是写父爱的厚重, 多数同学都写得较平淡、肤浅,细腻不足,厚重不够。
片段二:自己家离校很远,常到同学家写作业。每当看到同学的妈妈站在家门口迎接自己的孩子或是在同学的头上、 脸上抚摸两下, 心中便好生羡慕——她真幸福呀!我的妈妈是名营业员,工作很忙,每天回到家便往床上一躺,累得起不来, 根本没有精力过问我和哥哥。每次我放学路过她的商店,她都在帮别人抬货,身上又是灰又是泥的。我亲热地叫上一声“妈妈”,多希望她能像同学的妈妈那样把我搂进怀里问寒问暖。可她只能抱歉地向我示意“手脏”,让我赶紧回家,注意安全。她眼神里写满了关切和歉意,我便如得到了补偿一般, 满足地踏上归途。别人的妈妈用手抚摸着自己的孩子, 我的妈妈却是用她深情的目光抚摸着我, 令我同样感到温暖。”
点评:片段中不仅写出了母爱的共性, 更展现出自己对母爱独特的观察和感悟(母亲的爱在深情的眼光中)。例文将亲情中最珍贵的东西充分展现出来, 写出的作文有个性,有深度,因而引起别人注意。
(二)有载体的情感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有了“情”后如何让学生把这种无形的虚体展现出来, 至关重要。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大多与一定的人、事、物相关,特别是某种强烈情感的爆发, 往往有其特定“触发点”或“动情物”,它可能是一个人或物, 也可能是一句话或一个动作等等。作者要善于抓住这些触发情感波澜的“点”与“物”。如背影中父亲的“背影”,项脊轩志中的“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我与地坛中母亲的“呼唤”。以“之”为媒,不仅可以掀起文章的情感波涛, 而且可以在读者内心留下深刻的印迹。以下一段学生的描写就比较成功。 
  1、阅读下面两个片段文字,讨论交流:这两个片段文字是否做到了感情真挚?为什么?
片段三:我看见父亲指间的香烟在漆黑的卧室中忽明忽暗, 借着微弱的星光,我能看到的,只有父亲那如雕塑般的背影。
我倒了杯茶,走到父亲身边,低着头轻声说道:“我以后会努力学习的,您别再生我的气了!”父亲依旧抽着他那廉价的黄果树牌香烟。我依旧低着头,扯着自己的衣角,默不作声。
沉默良久,父亲叹了口长气,说:“考得不好不要紧, 关键是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
我只低声道:“下次不会这样了。”
黑暗中,父亲又长长地抽了一口香烟, 借着渐次亮起的火光,我看到的,分明是父亲那日渐憔悴和苍老的容颜。
  点评:此段在描述父亲时抓住了“香烟”这个载体,借助“廉价的黄果树牌香烟”, 我们了解到父亲生活的俭朴和艰辛;借助“渐次亮起的火光” 我们感受到父亲的深沉和希望。
片段四:爸爸非常爱我。他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了我百般呵护,他深深地爱着我,在他心中,只有我最重要。可以说,爸爸把全部的爱都给了我。爸爸呀,我最亲爱的爸爸,您深爱着我,我也永远深爱着您。
病因分析:这是一段写父爱的文字,语言通顺,中心明确,但是,父亲怎样爱我们?父亲对我们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些方面都没有具体的描写出来,可以说,这段文字内容空洞,空喊口号,父亲的爱没有具体表现出来,因此,没有抒写出真情实感,并不能真正打动读者。那么,如何表达出真情实感呢?那就要“化虚为实”,即把无形的父爱化为有形的生活小事,在叙事中做到情物交融、情事交融、情人交融。这样,让人通过对文字的阅读感受到要表达的情。当然,表达的情也可以化为物或人,做到情物交融、情人交融。
    升格训练:爸爸,今天看到窗前临风摇曳的竹,我便想起了你对我的爱。不能忘记,几回回,您用宽实的肩膀把我高高地托起,在遍地的花草间奔跑;不能忘记,为了养育我们,您在暑天里四处奔走,收酒瓶,收破烂,归来时您是满身的灰尘,满身的汗水,深深的皱纹里藏着辛劳和艰难;不能忘记,在我深夜生病时,你不顾一天的劳累,不顾外边风狂雨骤,背着我深一脚浅一脚奔向卫生院。不能忘记,我康复出院时,您喜极而涕的憔悴的面容。爸爸啊,每次看您,我都抑制不住伤感的泪水,不顾心痛的泪珠串串地落在您的双肩,向您诉说着日思夜想的牵挂。(06辽宁高考满分作文肩膀)
    范文点拨:把升格前后的文段比较,我们很容易发现,第二段文字要比第一段文字更感人、感情更真挚,因为它没有空喊口号,而是通过三件事表现爸爸对我们的爱。这样,抽象的情就化为了具体可感的事,做到了融情于事,真挚感人。
  
3、写作训练:下面这段文字,赞颂的母爱有点抽象。请你运用化虚为实的方法,在原文基础上添加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把母爱表现得更加形象,感情表达的更加真挚。
片段五:妈妈,你的爱博大精深,纯洁无私,永远照亮着我们,伴随我们一生。你是这样的爱我们,你柔弱的肩膀担起我们姊妹的成长,你无私的慈爱啊,如涓涓细流。怎能忘记,在季节的轮回中你执着的坚守家园,默默为我撑起爱的浓荫。妈妈啊,我知道,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美好、最温暖、最芳香、最坚强的同义词。
升格训练:妈妈,你的爱博大精深,纯洁无私,永远照亮着我们,伴随我们一生。仍然记得,寂静夜,油灯下,您飞针走线,细细地缝补着孩子们因顽皮弄破的衣裤。灯影下,依稀可见,苦难磨砺了本该白润、娇柔的双手,风雨雪霜使双手变得干枯、龟裂,岁月的沧桑刻满额头,银丝早发。你柔弱的肩膀担起我们姊妹的成长,无私的慈爱啊,如涓涓细流。仍然记得,那年隆冬,体弱的我午夜高烧不退,几近昏迷。您二话不说,备上爬犁,扯上被褥,紧紧包裹着我,和哥哥一起连夜用爬犁把我拉出深山、送入医院,一直守候七天七夜。妈妈啊,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您用博大的母爱为我们保驾护航。在季节的轮回中你执着的坚守家园,默默为我撑起爱的浓荫。妈妈啊,我知道,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美好、最温暖、最芳香、最坚强的同义词。(07年安徽高考满分作文提篮春光看妈妈)
教师总结:这段文字,与第一段相比,增加了妈妈油灯下缝补孩子们衣裤的情节和妈妈送我去医院的情节,这样,妈妈爱的无私、爱的伟大就形象的表现了出来。
(三)有细节的表达
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效果。要使学生的作文打动读者的心, 细节描写这样的亮点显得尤为重要。如:项脊轩志通过选取生活中的琐事, 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深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
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大母过余曰:“吾儿, 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吾妻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正如清代黄宗羲对项脊轩志的评价:“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同样在描写亲情时我们也应学会捕捉人物细微而又具体的情节(细微的举动、表情、语言和心理变化)。
片段六:真正感受母亲深沉的爱,是在医院醒来的那个深夜。那天夜里,我睁开眼睛,看着周围的环境,心里满是慌张。我知道,这里是医院。可是,我怎么会在医院呢?转过头,看见母亲侧趴在床边,她的手紧紧地握着我的手。心头一阵酸楚,我转过头,眼泪流下来了。
  ⑴病因分析:这段表现母爱的文字虽然没有空喊口号,有了具体内容,但是纯粹叙述,缺少具体细微的描写,所以母亲的形象不鲜活、不生动,整个文段仍然缺少打动读者的真挚感情。优秀的文学作品,甚至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常常因其中某一独特而极具个性的细节描写而令我们过目不忘。因此,在叙述中加入典型的细节描写,就可以做到感情真挚。什么是细节描写呢?简洁地说,就是指作品中那些极富个性特点的细枝末节方面的描写。它可以是一个细小动作,可以是一个细微的痕迹,可以是一处细小的景物。运用好细节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可以深化文章的主题,可以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之情动人的艺术效果。
  ⑵升格训练:真正感受母亲深沉的爱,是在医院醒来的那个深夜。那天夜里,我睁开涩涩的眼睛(肖像细节),看着陌生而令人心悸的惨白的环境(环境细节),心里满是慌张。我知道,这里是医院。可是,我怎么会在医院呢?转过头,母亲侧趴在床边,脸上写满疲惫与沧桑,眉间隐约流露着内心的焦灼与担忧(神态细节)。凌乱的头发,苍灰中夹着根根白丝,随着母亲的呼吸微微抖动(肖像细节)。那双长满老茧的手紧紧地握着我细白的手(动作细节)。心头一阵酸楚,我悄悄的转过头(动作细节),眼泪不听使唤的哗哗而下,像一场春天下的甘霖,想滋润母亲沧桑的脸庞。
  范文点拨:升格后的文段既有事件的叙述又有典型的细节描写,其中有肖像细节、环境细节、神态细节、动作细节等。例如,上面第二段文字中的细节描写,就真切的表现了母亲内心的焦急和担忧,突出了母亲的深沉的爱。但是,细节描写必须服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中心思想表达的需要。烦琐、冗长、游离文章主题的细节描写,不仅会模糊主题思想,读者看了也会枯燥乏味。
  (四)有抒议的情理
片段七:高考前的那几天学校放假,您让我到您的学校复习。您带着我去了您的学校,让我在办公室等着,自己去清理一间教室出来。我一人待在办公室里无聊,就走下楼去,走到那间教室门口。教室里您忙碌的身影晃动着。我突然意识到我很久没有好好看看您了。
我一声不响地走进去。您还在忙着。光线并不明亮,我却看到了您头上几点晃眼的光。我头一次注意到您有白头发了。您费力地搬着桌子,额头上已经闪着莹莹的光。那一刻,我突然找回了被父爱包围的感觉。(隔着代沟,我望见了您)
 ⑴病因分析:这两段文字,既有具体的事件叙述,又有动人的细节描写,但从作文题目隔着代沟,我望见了您来看,总让人觉得感情有点单薄,中心没有点透,原因就在于文中缺少抒情和议论的句子。写人叙事的记叙文,如果能在在叙述描写后适当地抒情议论,是一种极好的点染,既可以使细节得到点化,情感得到渲染,又可以使主题得到升华,可能收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当然,也可以在叙事描写的过程中穿插抒情议论。
升格训练:高考前的那几天学校放假,您让我到您的学校复习。您带着我去了您的学校,让我在办公室等着,自己去清理一间教室出来。我一人待在办公室里无聊,就走下楼去,走到那间教室门口。教室里您忙碌的身影晃动着。我突然意识到我很久没有好好看看您了。
我一声不响地走进去。您还在忙着。光线并不明亮,我却看到了您头上几点晃眼的光。我头一次注意到您有白头发了。您费力地搬着桌子,额头上已经闪着莹莹的光。
    这就是我的父亲啊,曾几何时家里重活一人包的父亲,竟也变得这样虚弱!您还是老了啊!
那一刻,我突然感觉一股冲击从心底喷薄而出,震动着我的全身。我觉得那是源自割不断的亲情,那是心底的回音。突然找回了被父爱包围的感觉,这父爱不像从前那样广博而无微不至,但它却更深沉,更能激起我内心的共鸣。我觉得我重新认识了您。亲情不断,血脉相连。感情也许会疏远,可无论这代沟有多宽,我终究会望见您的!
⑵写作训练:
片段八:“守望”是母亲默默无私的奉献。我的母亲很平凡,和大多数农村妇女一样俭朴勤劳。这是她们可贵的品质。她从十几岁就开始下地,如今虽已年近四十,却依然踏踏实实地“脸朝黄土,背朝天”地生活着。端详母亲,几缕花白的发丝无言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凝重,也见证着母亲几十年辛苦的历程。母亲用自己的血泪哺育了我,使我茁壮成长。母亲身为一个乡下妇女,虽然没有受过多大的教育,但是直白的话语中却孕育着对我的浓浓的关爱和对儿子深深期待。她们不图回报,只是竭尽自己的力量去为我们默默操劳。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无论家里还是田间,她永远那样埋着头劳作,似乎永远也不劳累。
升格训练:“守望”是母亲默默无私的奉献。我的母亲很平凡,和大多数农村妇女一样俭朴勤劳。这是她们可贵的品质。她从十几岁就开始下地,如今虽已年近四十,却依然踏踏实实地“脸朝黄土,背朝天”地生活着。端详母亲,几缕花白的发丝无言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凝重,也见证着母亲几十年辛苦的历程。母亲用自己的血泪哺育了我,使我茁壮成长。母亲身为一个乡下妇女,虽然没有受过多大的教育,但是直白的话语中却孕育着对我的浓浓的关爱和对儿子深深期待。她们不图回报,只是竭尽自己的力量去为我们默默操劳。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无论家里还是田间,她永远那样埋着头劳作,似乎永远也不劳累。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我的心再也难以平静――那是母亲用血汗奉献着自己最无私的爱,那是母亲用生命守候着自己最关爱的人的成长。这就是母亲,她用自己朴实的期待,奏响了自己人生的歌。
四、课堂巩固:
以下是两个学生的写作片段, 请结合本文所讲内容进行比较,评评哪一个更好。
片段一:
中考后,因为我的不争气,我的成绩考得很差, 上不到好的高中,父母四处求人,就是想让我进好的学校,特别是我的爸爸,一吃完饭就出去找学校, 安排我上学的事。
终于,一所学校肯收我了,但是要额外交许多钱,爸爸知道后,一句话都没有说, 到银行取完钱就带着我去报名了。
烈日当空, 爸爸骑着电瓶车带着我,依然很吃力,过了半个多小时,到了学校,爸爸跑进跑出,可是因为我是花钱进来的, 所以报名处的人都先给那些考进来的学生报名,把我和爸爸晾在一边。
看着爸爸满头的汗水, 我心里很难受。
终于报完了名, 回家的路上竟下起了大暴雨, 爸爸把外套脱下来盖在我的身上,他淋着雨,还要开车带着我, 爸爸浑身都湿透了,可却一句怨言都没有。
那一刻, 我想说的只有:爸爸,对不起,谢谢你,还有,我爱你!
片段二:
刚刚走进第一中学的那天,天空中下着濛濛细雨, 来学校报名的学生很多, 家长挤满了老师的办公室。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后,爸爸手上拿着领书本和生活用品的单据,让我站在教学楼里等着,外面下着雨,爸爸冲进雨里,学校里渐渐变得寂静下来,家长们都回家了,学生在宿舍里收拾, 偌大的一栋教学楼里, 只剩下我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那里。 等了好久好久, 一个身影往我这边跑了过来,是爸爸,他用左手撑伞,右手捧了一堆书!走近时,我发现爸爸的眼镜片上都是雨水, 蒙上了一层“雾”。 右手中的书都没湿,可他身上的衣服已经湿了一大片,衣角在不断地渗着水。我接过爸爸手中的伞时, 一不小心触到爸爸的手,好冰冷,好粗糙的一双大手,而这一双大手却撑起了这个家。我抬起头时, 爸爸的脸上也不断有水往下滴,不知是雨水还是汗水。但我很清楚的是:我的眼里是泪水。
  
点评:片段一: 该生对于父亲的爱已经有所感触, 只是由于方法不当,没能充分表达出来,以致叙述平淡, 缺少能够让人记住的一些情感载体和感人细节。 
  片段二: 此生善于表达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感悟: 一方面,“迷蒙”的镜片和“冰冷“的大手这些物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一方面,文章中“天空中下着濛濛细雨”“学校里渐渐变得寂静下来”这些细微的环境描写默默传递出父亲深沉的“爱”。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作文素材】

上一篇:有关桂花糕的优秀作文
下一篇:月考之后的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