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初中作文区

高中作文区

 

当前位置: > 作文 > 读后感 >
【温馨提示】
微信扫描顶部二维码
回复4位数:1010
1011~1016
切实提高作文水平
浅析黑格尔美学 发布时间:2019-06-07 00:23:18
篇一:浅析黑格尔美学
  浅析黑格尔美学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的美学(即艺术哲学)是他的哲学体系圆圈上的一段弧,它就是一个以“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为中心的美学体系。正是这个“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中心命题,在客观唯心主义的绝对理念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把理性与感性,内容与形式,主体与客体,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了。黑格尔充分地吸收前人的美学研究成果,并以他丰厚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为基础,经过严密而辩证的论述,最后精辟地总结出他的美学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简明又完整的概括,证明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深化了对于美的本质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时代的高峰,具有科学的里程碑意义。尽管黑格尔的美学体系同他的哲学体系一样,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可是他在论证美的本质问题时,却能坚持以人为核心的理论界定,深刻地揭示出人与对象、主体与客体、理性与感性、内容与形式等等之间辩证而统一的关系,为我们认识什么是美、怎样去创造美,提供了巨大的启示空间。
 黑格尔浓缩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定义,虽说看似简单的一个判断,可是它里面却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具有很高价值的思想和智慧,同时又显示了它的内容根基特别深厚。认清
这一问题首先应对黑格尔的理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黑格尔指出:“一般说来,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在,以及这二者的统一。”黑格尔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先于它而存在的概念生发出来的,事物的存在是概念显现 自身于事物的活动,是概念的自我实现。当概念出现于实在里并且与实在结成统一体时概念就成为了理念。黑格尔的理念是具体的概念与实在的统一,是主观理解的,同时也是客观存在的。黑格尔这一定义的三个来源首先,这一定义来自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黑格尔认为由概念生发出外在的自然界,而自然界是概念的异化。理念才是概念与实在的统一。理念是绝对精神,绝对精神的初级阶段就是艺术,就是美。因此,黑格尔的美其实就是他哲学体系的一个发展阶段。其次,这一定义来自于黑格尔对于艺术的研究,是他 经验的积累。虽然黑格尔不是一个艺术家,没有直接从事艺术实践活动,但他对于艺术问题进行了哲学思考、研究,把艺术的特点归纳以后总结出美的定义。第三,这一定义也来源于黑格尔以前的或同时代的德国古典美学。黑格尔的理论受到了康德、席勒、谢林的很大影响。
 黑格尔美的概念的全部含义,概言之就是理念的感性 化,感性形式的心灵化。(艺术)美是多种矛盾对立面的统 一体,具有十分丰富的辩证法内容。第一,美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美的本质只是在感性形态下作为一个事物而出现
的简单的理性的理念,这个美的事物除了理念外没有别的内容”。而“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个方面调合成为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黑格尔认为,美的本质,艺术美的本质,就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同时,他还要求“在美的对象里,无论是它的概念以及它的目的和灵魂,还是它的外在的定性,丰富复杂性和实在性,都显得是从它本身生发出来,而不是由外力造成的”。在这里他提出一个重要思想,艺术美的理性与感性的统一,要自然完成,任何外力的束缚和人工的雕琢,都会损害理性与感性的融贯,降低艺术的审美价值。第二,美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黑格尔发展了席勒、谢林的客观论立场,批判了美在主观说,肯定了美的客观性。他反对那种把美看成“是一种纯然主观的快感,一种完全偶然的感觉”的观点,而认为美的理念是“自在自为地必然地”存在着的客观对象。“正是概念在它的客观存在里与它本身的这种协调一致才形成美的本质。”美不是个人主观感情和臆想的结果,而是客观的理念、概念的必然结晶。但是黑格尔并不是机械的客观论者。他的理念、概念不是抽象、静止、孤立的客体,而是一个能动的创造万物的主体。它的内部差异、矛盾导致自身的分裂和外化,使自己的本质在感性对象中实现、发挥出来。因此,“感性显现”又是作为主体的理念的创造物或对象化。在这个意义上,美是主体的创造,是
主体的客观化,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第三,美是一般和特殊的统一。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中心定义出发,黑格尔大体上强调一般,认为美和艺术应该从一般的概念出发,将一般转化为个别的形象。但由于辩证法的运用,在他看来,并不存在离开特殊的一般或者离开个别的普遍。“只有在个性和普遍性的统一与交融中才有真正的独立自足性,因为正如普遍性只有通过个别事物才能获得具体的实在,个别的特殊的事物也只有在普遍性里才能找到它的现实存在的坚固基础和真正内容(意蕴)。”因此他既反对古典主义把人物写成抽象概念的化身,也反对浪漫主义离开普遍性而一味地突出人物的个性,而主张写出“这一个”,“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完满有生气的人。”
 黑格尔对于美的定义总结的重大意义在于开创了内容美学的新思路,使黑格尔美学成为内容美学。美只能在形象中现出,美必须有意蕴。这对于整个美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以往“经验派美学从经验出发,着重个别感性现象而忽视普遍概念;理性派美学从逻辑或概念分析出发,着重普遍概念而忽视个别感性现象。”黑格尔把这两种方法统一起来,因为按他的理念的看法,普遍概念必然体现于个别感性现象,个别感性现象也必然包含普遍观念。同时,黑格尔把实践引入美学的研究之中,他的美学是实践美学,是内容
美学。
 迄今为止,没有哪一位哲人的美学理论能够像黑格尔的美学那样引起人们如此广泛的注意和重视,黑格尔的美学是公认的最优秀的美学经典著作。当然,作为一个伟大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一定的局限性,但在黑格尔的理论中有些永恒的闪光的东西,我们应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尤其是对那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观点和理论。
篇二:黑格尔的悲剧美学
 黑格尔的悲剧美学
  【摘 要】:对于悲剧的研究从古至今未有断绝,而作为德国古典美学的顶峰人物的黑格尔对悲剧冲突论有独特的见解。首先黑格尔的悲剧美学思想是扎根于其哲学理论体系,体现了“美是理性的感性显现”的美学思想;其次,黑格尔的悲剧“冲突论”运用矛盾发展学说的理论揭示了戏剧是以冲突为艺术特性的叙事范式;最后,悲剧的效果不只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怜悯与恐惧, 在这两种情感之上的具有调解的感觉,这种感觉是通过揭示永恒正义所引起的一种令人欢愉和满足的感情。
 【关 键 词】:黑格尔,悲剧美学,冲突,和解
 【正 文】:黑格尔是德国古典美学的顶峰人物,程孟辉在西方悲剧学说史曾经这样评价过黑格尔对悲剧美学的卓越贡献:“他第一个把矛盾冲突的学说真正运用于悲剧学说,第一次自觉地把悲剧看成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过程。”黑格尔特别重视悲剧,因为他黑格尔认为“充满冲突的情境特别适宜于用作剧艺的对象”,“悲剧是一切艺术中最适合于表现辩证法规律的艺术”。
 在黑格尔看来,悲剧冲突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
 首先,最低级的冲突是由纯粹物理的或 自然的情况所引发的冲突,如疾病、罪孽和灾害等。这种导火索本身不具备任何意义,但是“因为自然灾害可以发展出心灵性的分裂, 作为它的结果”。所以古希腊作品往往以纯粹物理的或自然的情况引起冲突。⑤例如索福克勒斯的斐罗克特的冲突正是以肉体的灾难为基础引起了冲突。希腊人在远征特洛伊途中将被毒蛇咬伤脚的斐罗克特丢弃在勒姆诺斯岛,身体的灾难只是冲突的出发点,后来斐罗克特得到可以帮助攻城的利箭,但是他却拒绝交出此箭。他痛恨的不是疾病的苦难,而是队友在他危难时候对他的抛弃。正是由自然灾害引发的心灵分裂,引发了拒绝交箭的巨大冲突。
 其次,中级冲突是由自然的血缘关系、等级地位等引起的。这种冲突比自然的肉体疾病、痛苦所引起的冲突更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也分为三种情况。a.由自然血缘关系相关的亲属关系和继承权产生的冲突。“与自然密切联系的权利,如亲属关系,继承权之类,正因为这种权利是与自然(或出身情况)相联系的,它就可以有杂多的自然定性,但是权利这种主要的东西,却只是单一的”。黑格尔举了王位继承权,如果指定了确定的继承人,那么谁谋取继承权则构成犯罪行为了。正是在没有任何明确的法律规定,先王的所有儿子、兄弟、近亲等都有继承王位的可能,都不能看作是违法的,但王位只有一个,所以冲突的产生就不可避免了。例如麦克白也是以继承权为冲突的悲剧。麦克白是国王亲近而且战功显赫的最年长的亲属,他理应继承王位,但国王却指定他的儿子为王位继承人,对于麦克白而言这样不公正的待遇成为他日后罪行的根据。“自然的血缘关系仅仅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决不能把血缘关系表现为天生的冲突的理由”。b.由于个人出身的高低贵贱的无法跨越而引起的冲突。黑格尔认为“按照事物的概念来说,阶级的分别当然是有理由可以辩护的,但是个人凭自由意志去决定自己属于这个或那个阶级的权利也不应被剥夺去,只有资禀、才能,适应能力和教育才应有资格在这方面作出决定”。所以,如果个人要超越他卑微的出身等级的界限的权利被社会的法律规定等硬性规定所剥夺,那么造成的冲突是“一种悲惨的不幸的冲突,因此它来自一种不公平,这种不公平不是真正自由的艺术所应敬重的”。正体现了黑格尔正如在斯汤达的红与黑中,于连的知识才能禀赋应该使他处于上流社会,但天生的血缘使他只能成为一个木匠的儿子,这样的家庭出身对他来说是一种束缚和障碍,但想突破天生的卑微地位而向上爬的野心并未因此而停息,但他却毁灭了。c.“天生性情所造成的主体情欲。最显著的例子是奥赛罗的妒忌”。这些情欲本身不造成冲突,只有在人们成为这些情欲而违反社会伦理道德原则的情况下,才引发悲剧冲突。如奥赛罗,他因为嫉妒而误杀了自己忠贞不屈的妻子,体现了行为与善良的天性的悖反和冲突,因此他的妒忌才显出对悲剧冲突的意义。
最后,较高级冲突是人物的行动导致心灵和精神的分裂而引起,这个冲突是导致悲剧的最深刻的根源,“一方面须有一种由人的某种现实行动所引起的困难、障碍和破坏另一方面须有本身合理的旨趣和力量所受到 的伤害”。⑾如果说低级冲突和中级冲突是外因引起的,那么高级冲突则是由内因引起的。其一由于“行动发生时的意识与意图和后来对这行动本身的性质的认识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冲突。人物行为的意图与结果适得其反,即人物于无意识中做了自己本不想当做的事情。索福克勒斯的俄狄甫斯王中,俄狄甫斯本想逃脱杀父娶母的宿命,但仍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做了杀父娶母的事情。其二,“意识到的而且由于这种认识和意图才产生出的破坏”的冲突。这类冲突中的人物行为是有意识的,悲剧人物完全了解自己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比如,哈姆雷特杀害叔父都是有明确意图的行为。黑格尔认为人物的行为必须是道德的,符合伦理实体的,这样当事人所犯下的罪行才是合理的。其三, “由于它所由发生的那些跟它对立矛盾的而且是意识到的关系和情境”而引起的冲突。在这种冲突中,行动本身并不产生冲突,只有当它置于一定的情境中才引发冲突。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本身并不产生冲突,但由于相爱的双方所属的家庭是世仇,因此二者的相爱行为必定导致一场爱情悲剧。
 这三类冲突存在着层次递进的关系,悲剧艺术是心灵的产物,而且最能体现心灵内容的。在导致悲剧的三类悲剧冲突中,由心灵本身的分裂和矛盾引发的冲突是导致悲剧最深刻的根源。
 黑格尔曾对悲剧下过以下的定义:“把本质的,行为的世界中分裂了的或分散了的环节更密切得结合起来,也就是表现伦理实体分裂和重新统一的过程。”即多个伦理力量的矛盾斗争构成了悲剧的冲突,而在这个矛盾斗争过程中,“冲突中对立的双方各有它那一方面的辩护理由,而同时每一方拿来作为自己所坚持的那种目的和性格的真正内容的却只能是把同样有辩护理由的对方否定掉或破坏掉因此,双方都在维护伦理理性之中而且就通过实现这种伦理理性而陷入罪过中”。虽然伦理力量的双方都有其自身斗争的合理性,但伦理力量本身所坚持的就是片面的内容,只因它们是完整的伦理实体的分裂物,其自身本来就具有不完整性。而悲剧冲突的解决,,就是要使代表片面性的伦理力量人物遭到毁灭 (或放弃自己排他的片面要求 ),使真正的理想在和解中得以实现, 显示出永恒正义(普遍意义的伦理力量 )的胜利 (使真正统一的伦理观念或伦理原则得以确立 )。
 黑格尔曾经对安提戈涅进行了分析,因为这部戏剧完整的体现了黑格尔关于“冲突论”、“和解说”的悲剧理论。这部戏剧讲的是:在俄底浦斯自我流放后, 国家暂时由克瑞翁摄政。然而俄底浦斯两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而自相残杀, 波吕涅克斯为篡夺王位,勾结别国攻打自己国家,兄弟俩在斗争中同归于尽。克瑞翁以舅父身份继承了王位, 他宣布波吕涅克斯为叛徒, 不准任何人埋葬他的尸体。安提戈涅是本剧女主角,波吕涅克斯的妹妹,她为了使哥哥的灵魂安息便想尽办法去掩埋尸体, 于是悲剧的矛盾冲突得以产生。由于公然违反王法,安提戈涅被克瑞翁判处了死刑,并在石牢自杀而死, 而克瑞翁的儿子海蒙正是安提戈涅的未婚夫, 追随安提戈涅自杀殉情而死。而海蒙的母亲在儿子自杀后也自杀而死 。一夜之内, 新国王克瑞翁为了履行他的国法而妻死子亡, 最后只剩下克瑞翁一人孤苦寂寞地空守着王位。 在这里,冲突的双方都有自己的辩护理由, 城邦统治者克瑞翁出于维护城邦的利益, 不许他人掩埋安提戈涅哥哥的尸体, 这代表着一种国家的国法与威严。但伦理力量本身所坚持的就是片面的内容,他没有顾及亲情,违反了宗教和家庭的伦理, 但同时安提戈涅出于原始的家庭血缘之爱以及家庭伦理,要掩埋她哥哥的尸体, 却忽略了国家利益,没有从大局考虑。由于冲突的双方所坚持的是伦理实体的分裂物——伦理力量——而各自具有片面性, 导致双方发生了无法调和的冲突, 造成了悲惨的结局。在黑格尔看来, 既然冲突的双方都各执一端, 陷于片面性, 那么, 唯有通过他们的毁灭才能否定他们各自的片面性, 使冲突得以解除, 从而体现出永恒正义( 普遍意义的伦理力量 )的胜利。
总而言之,黑格尔将悲剧的根源归结于矛盾冲突,是他的辩证法思想最突出的表现,辩证法认为事物是运动发展的,而矛盾冲突正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且和解也显现出矛盾双方斗争后的发展进步作用。但同时黑格尔的理论也不免受到他本身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影响而产生一些片面的看法,但是,黑格尔依然是西方悲剧美学史上两位理论巨攀之一,一位是亚里士多德,另一位则是黑格尔。前者开悲剧美学理论学说之先河,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悲剧理论,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后者则是悲剧美学理论的集大成者,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作出了自己独到的贡献。
篇三:黑格尔美学
  黑格尔美学
  黑格尔(Hegel1770-1831)是德国古典哲学、美学的集大成者。主要著述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历史哲学、宗教哲学、美学等。
 (一)哲学思想:
 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核心是“绝对理念”(绝对精神)。它是超自然、超人类的一种“宇宙精神”,是整个宇宙的,而非个人、非人类的,在人与自然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它是宇宙之源,自然、人类及人的各种思维现象都是由它派生出来的--也就是说它是先于自然和社会而独立存在的客观普遍的思维,它是世界之源,又是世界的主宰。世界的历史就是宇宙精神自我生成、自我运动的历史。
 这个“宇宙精神”(绝对精神、理念)经历三个发展阶段:逻辑阶段:绝对精神以抽象纯粹的逻辑概念存在。自然阶段:绝对精神以自然形式、外在的物质形式存在。精神阶段:“绝对理念”以人类精神的形式存在。黑格尔又进一步把人类精神分为: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三个层次。
 主观精神:人的内在精神、个人意识。
 客观精神:人的内在精神的外化,体现为各种制度、法
律、道德、伦理等普遍力量。
 绝对精神: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统一,宇宙精神的最高发展阶段,回复到自身,这时它才是自由的、独立自足的。绝对精神包括:艺术、宗教、哲学。艺术以直观的形式体现绝对精神。宗教以想象象征的形式体现绝对精神。哲学以思想的形式、自由思考的形式体现绝对精神。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体系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假设了超自然的宇宙理念的存在,并将其作为世界之源,颠倒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但他的哲学包含着辩证法的合理内容。
 (二)美学的基本内容:
 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美学的正当名称是“艺术哲学”,或确切说是“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研究范围就是艺术、美的艺术。
 1、美的本质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艺术的任务在于用感性形象来表现理念,以供直接观照,而不是用思想和纯粹心灵性的形式来表现。因为艺术表现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理念和形象两个方面的协调和统一,所以艺术去符合艺术概念的实际作品中所达到的高度和优点,就要取决于理念与形象能互相融合而成为统一体的程度。”黑格尔由此得出结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定义包括两种因素、一层关系:
 一是理念,这是内容、目的、意蕴、内在精神(主要因
素)
 二是表现,内容的外观、表现形式、外在表现三是两者的关系:融会贯通的关系
 ①理念是美的内核、美的本质。黑格尔的理念不是抽象的,而是抽象概念与具体实在的统一,只有出现在实在里面而且与这实在结成统一体的概念才是理念。这里的“理念”不同于柏拉图的理念。柏拉图的理念是抽象的不要求任何实在性。黑格尔的理念既有抽象性,又要求实在性。柏拉图的理念是永恒的、不变的(不生不灭),黑格尔的理念是运动、发展变化的。
 艺术的理念与哲学中的概念不同(美与真不同),理念不等于概念,艺术美与哲学逻辑中的真都可视作理念,真作为理念,作为事物的本质、普遍性存在,不呈现于意识;美作为理念,要有指定的存在形式,要在外在世界中实现自己,直接呈现于意识。哲学的真可以作为抽象概念存在,艺术美则不能,只能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再高明的艺术家也不能离开具体形象单凭概念去进行艺术创造。理念不等于客观实在。理念的感性显现,更接近概念所体现的本质,“是从一大堆个别偶然的东西中捡回来的现实”。
 ②“感性显现”是美的形式、美的外观(指理念的感性化、具体化)。美是理念的外观、放射,只有当理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样式时,艺术美才得以实现。“感性显现”
同感性事物相联系。理念完满地贯通于感性形象,感性形象无处不表现理念,达到水乳交融的一致。
 ③“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命题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个方面调和成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它的深刻性在于论述了艺术的辩证统一关系,充满辩证的艺术思维。
 艺术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艺术作品一方面作为感性形象,可以见闻感知的;一方面作为理性内容,要诉之于心灵。二者是统一的。
 “在艺术里,这些感性的形状和声音之所以显现出来,并不是为着他们本身或是它们直接现于感官的那种形状、模样;而是为着要用那种模样去满足更高的心灵的旨趣,因为它们有力量从人的心灵深处唤起反应和回响。这样,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显现出来。”
 艺术是个别与普遍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艺术作品所提供的观照(思考)的内容,不应只以普遍性出现,这普遍性必须经过明晰的个性化,化成个别的、感性的东西。”
 一件艺术作品,我们能接触到、见到的是它直接显现给
我们的样子,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蕴或内容。前者是形式、外在因素。它之所以对我们有价值,不是它直接显现的形态,而是指引我们进入内在的意蕴。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命题,包涵着理性的辩证的艺术思维,强调理念与感性显现的统一,内容与形式、主体与客体、个别与一般的统一,是西方文论史上对艺术本质、美的本质探讨的总结。它克服了经验派只重个别感性事物而忽视理性、理性派只注意普遍概念而忽视个别感性事物的弱点,强调二者的统一,在美的本质的探讨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值得注意的是在统一中,黑格尔注重的仍是理念的作用,理念是美的基础。“美的事物除了理念外,没有别的内容。”在美的本质的认识上,黑格尔颠倒了物质与精神、感性与理性的关系,犯了首足颠倒的错误。
 2、自然美与艺术美
 (1)自然美:
 黑格尔认为,自然是纯感性物质的、自在的,无美可言,谈不上精神理念。出现了人,生命才有美可言。自然美是因人而美,只有在自然形象附合某种概念(精神),体现出精神的灌注与精神相统一时才显出美。
 “有生命的自然物之所以美,既不是为了它本身,也不是由于它本身为了要显现美创造出来的。自然美只是为其他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作文素材】

上一篇:荷塘月色读后感
下一篇:黑骏马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