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初中作文区

高中作文区

 

当前位置: 主页 > 作文 > 高中优秀作文 >
【温馨提示】
微信扫描顶部二维码
回复4位数:1010
1011~1016
切实提高作文水平
高考满分作文: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 发布时间:2019-05-24 15:05:10
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
目录[隐藏]
作者简介:
作文原文
专家评论
专家点评
网络热评
注解版本
 
  这篇名为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作文因用古体诗形式书写,因而被湖北阅卷老师评为2009年高考语文“最牛满分作文”[1]。作者为湖北高考考生周海洋。
[编辑本段]
作者简介:
  周海洋,湖北武汉人,就读于武汉市汉南二中,应届高中毕业生,以题为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高考满分作文一鸣惊人,以文言文式的写作形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很多人猜测周海洋的高考作文是“早有准备”,对此他表示,自己确实早有准备,但却是长年累月的积累,而不是在考试前刻意准备范文。不少人称周海洋是“90后怪才”,可他自己却不这么认为,所谓“术业有专攻”,他只是更擅长文言文而已。凭着高考作文获得了满分,三峡大学表示愿意破格录取周海洋,但周海洋高考分数仅370分,最终在2009年9月26日,被三峡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录取。
[编辑本段]
作文原文
  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西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广州起义爆发。起义之军百二十人持枪械攻入广州督府衙门,两广总督张鸣歧闻风而逃。然义军终因寡不敌众,数百清军围之,起义军多战死。旋革命党人潘达微见而怜之,收烈士之骸,止得七十二具,葬于白云山麓之黄花岗。九十七年之后,时值腊月,会天大雪,余滞于广州,遂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陵。止于其门,百感并至,赋诗一首,诗曰:
  赤焰难明赤县天,百年群魔舞翩跹。国土已破何人见,金瓯早缺有谁怜?
  皇祚不复天威去,天朝迷梦化为烟。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
  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
  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大沽台上炮声隆,将士陈尸国门前。
  新鬼啾啾旧鬼哭,京洼难日见炊烟。宣战诏书何处寻?言说帝后西秋狝。
  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六十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空向长河咒逝川,不尽国愁在斯年。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民穷国敝割土地,偿银赔款年复年。可怜越女夜夜哭,半国殖民半封建。
  檀香山上聚义士,兴中会中复青天。烈火已燃锤与镰,今将炮火灭清廷。
  枪声惊破五羊城,英雄无惧挥宝剑。提携玉泉为国死,何得英名在人间。
  悲歌一曲从天落,壮士不再歌易水。晓见江山有炊烟,烈士之魂已沉泉。
  人生百年能几何,荒草斜阳土坯间。白云片片魂悠悠,黄花遍野使人愁。
  义军已覆化碧土,留得精神载史书。黄花岗上土一抔,埋没荒烟蔓草间。
  起事何知一死难,的卢青骢劳鞍鞯。青天白日满地红,镶开碑上覆墓间。
  行人往往悲旧事,含愤长忆孙逸仙。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换得假共和。
  皇冠已覆君前落,不见人间少帝制。百越之人总不忘,秋风秋雨湿黄花。
  愁看长江东逝去,却有青史映君前。莫悲往事愤钩沉,但看祖国焕新颜。
  沧桑浮沉忆浮生,吾辈发奋应向前。岁月如潮歌似梦,百年弹指一挥间。
  红尘梦里忆壮举,烈士陵前有愧颜。吾侪不曾历战火,无复见此漫硝烟。
  和平岁月忆往事,史海沧茫不亲见。今春南岭雪满天,雪映梅花忠魂骨。
  碧血横飞四塞惊,草木含情风云悲。只因烈士血如海,才使日月换新天。
  英雄何只黄花岗,无数忠魂红旗间。百兆国子怀先辈,万里江山动后人。
  召公甘为社稷死,感君总能多奉献。至今天下传英名,不使君没蔓草间。
  今之河山多锦绣,不复沉沦如从前。工厂遍地多铁马,信息时代在眼前。
  民众康乐少悲苦,难以再见愁容颜。吾今立于陵门口,思绪纷飞感万千。
  聊诌一诗悼君魂,勿怪字拙人不见。
  后记:今日之生活,皆先辈流血而成,今中国多烈士之陵,何止黄花岗耶?然吾平生只至黄花岗,愧矣。今年之秋,料黄花岗之黄花,应于秋风之中透香中华乎?
 
高考满分作文: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
楚天都市报报道
[编辑本段]
专家评论
  该作文共1080字(含标点符号),文首是一段170多字的文言文,介绍了该诗歌的写作背景——2008年作者参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百感并至,赋诗一首。”诗歌共51行102句,每句七言;后记约70字,也是文言文写作。
“形式和内容表现上都堪称一流。”武汉某省级示范高中阅卷老师介绍,该作文采用古诗词的形式,虽然是采用的历史题材,但表达了敬仰、向上的感情,内容并不空洞。另一位老师表示,作为中学生,能选择这种文体写作,并运用得比较成熟,说明这名学生读了很多书,有一定的古典文学功底。
  记者从多位阅卷老师处了解到,今年优秀作文篇数大大超过去年,仅满分作文就有430篇,总量是去年的8倍(去年为50余篇),相当于每1200名高考生中就有一个作文得满分。
  据悉,50分以上的高分作文比例大大提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学生们的写作能力较强,二是因为今年作文的起评分比去年略高。
  相关阅卷老师表示,今年的作文没有审题障碍,也没有给材料和提示语,写作空间很大,有利于学生发挥,因此涌现出一大批有个性、出彩的作文,有写古诗体的、有写文言文的,显示出了较深的写作功底。
[编辑本段]
专家点评
  徐晋如(当代知名青年诗人)点评
  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此非古诗所宜有之题)
  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西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括号中文字可删),广州起义暴发(文言中绝无之辞)。起义之军(义军即可)百二十人(如用新式标点,此处应加一逗号)持枪械攻入广州督府衙门(纯是白话),两广总督张鸣歧闻风而逃(又是白话)。然义军终因寡不敌众(“终以寡不胜众”即可,仍是白话文的语法),数百清军围之,起义军多战死。旋(旋的用法有误。一般旋字后面的句子的主语和前面的应一致)革命党人潘达微见而怜之(一般怜作爱讲,表示怜的意思,应该用悯),收烈士之骸,止得七十二具(此处与历史记述不侔,应该是拼成了七十二具完整的尸体,想想该如何表述吧),葬于白云山麓之黄花岗。九十七年之后(加一之字,便是白话),时值腊月,会天大雪,(会字与值字意复,应删)余滞于(“多了块于”,见周星驰食神)广州,遂至(用谒好些,又滞广州与遂至之间用一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遂”字,但这其间有因果关系吗?)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陵。止于(又“多了块于”)其门,百感并至,赋诗一首,(这里少说了一句话,意思不完整啊。)诗曰(这样重大的题材,应该用五言古诗或七言古诗写,而不该用下面的盲词体——说得好听点就是不合格的七言歌行):
  赤焰难明赤县天(首句即不通。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按照毛泽东的说法,是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英雄,当时马克思主义根本没有传入中国,何来赤焰?),百年群魔舞翩跹。国土已破何人见,金瓯早缺有谁怜?(此句像女郎诗。)皇祚不复天威去(天威去,的确,皇祚不复,不通。不妨请作者先查一下皇祚是啥意思),天朝迷梦化为烟。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现字不是平声字,诗不是词曲,不能平仄声通叶。)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什么叫无君颜?根本不通。)水师已覆巨舰沉,(沉字位应用仄声字)黄海之水腥且咸。(咸收m尾,是闭口韵,不能和颜字通叶。一般歌行体四句、八句换韵,这里还不该换韵呢。)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签是闭口韵,出韵。此二句完全是戏词。鄙俗不堪。而且对于李鸿章的评论完全违背历史事实)大沽台上炮声隆,(隆字位应为仄声或入韵)将士陈尸国门前。新鬼啾啾旧鬼哭,京洼(何谓京洼?)难日(什么叫难日?)见炊烟。宣战诏书何处寻(寻字位应仄)?言说帝后西秋狝。(此句我完全看不懂。一般说西狩。言、说是一个意思,重复了。如果要表示西太后、光绪逃到西安,该说秋西狩。)辛丑条约庚子恨(老干体的空洞无物),落日秋风哭宝剑(剑是仄声字,而且是闭口韵,无论如何押不上韵。)。
  六十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此二句还不错)空向长河咒逝川,不尽国愁在斯年。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州和年能叶韵吗?另外,下面也说了,中国是“半国殖民半封建”,又没有彻底沦于异族,天涯何处是神州,这句不符合历史)民穷国敝割土地,偿银赔款年复年。(地方戏的戏词吧)可怜越女夜夜哭,半国殖民半封建。(建能和年叶韵吗?这一句又是老干体。)檀香山上聚义士,兴中会中复青天。烈火已燃锤与镰,(锤与镰是中共的党标。孙中山是中共党员吗?)今将炮火灭清廷(廷与天押得上吗?)。枪声惊破五羊城,英雄无惧挥宝剑(同上,剑与间不可能押韵)。提携玉泉为国死,何得英名在人间。悲歌一曲从天落,壮士不再歌易水。(这两句韵跑到爪哇国去了)晓见江山有炊烟,烈士之魂已沉泉。人生百年能几何,(何字位应为仄声)荒草斜阳土坯间。白云片片魂悠悠,黄花遍野使人愁。(此处倒是可以换韵,这两句也小有诗味,但下一联的韵又跑了)义军已覆化碧土,留得精神载史书。(韵呢,韵到哪里去了?)黄花岗上土一抔,埋没荒烟蔓草间。起事何知一死难,的卢青骢劳鞍鞯(鞯也是闭口韵,不可入韵)。青天白日满地红,(红字位应仄)镶开碑上覆墓间。行人往往悲旧事,含愤长忆孙逸仙。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换得假共和。(和字又是跑马韵)皇冠已覆君前落,不见人间少帝制。(制跟谁押韵?)百越之人总不忘,秋风秋雨湿黄花。(花跟谁押韵?)愁看长江东逝去,却有青史映君前。莫悲往事愤钩沉,但看祖国焕新颜。沧桑浮沉忆浮生,(生之位应仄或者入韵)吾辈发奋应向前。(老干啊!年纪轻轻就学老干体,真的是十八岁的少年写的吗?)岁月如潮歌似梦,百年弹指一挥间。红尘梦里忆壮举,烈士陵前有愧颜。吾侪不曾历战火,无复见此漫(漫字能这样用吗?)硝烟。(战火、硝烟,合掌)和平岁月忆往事,史海沧茫不亲见(见字是仄声,出韵)。今春南岭雪满天,雪映梅花忠魂骨。(骨和谁押韵?这两句倒一下不就行了吗?)碧血横飞四塞惊,(惊字位应仄或入韵)草木含情风云悲。(悲和谁押韵?)只因烈士血如海,才使日月换新天。(老干体的典型)英雄何只黄花岗,无数忠魂红旗间。百兆国子怀先辈,万里江山动后人。(人和谁押韵?)召公甘为社稷死,(不符合历史事实)感君总能多奉献。(哈哈。这句是诗吗?献又没有韵了)至今天下传英名,(名字位应仄)不使君没蔓草间。今之河山多锦绣,不复沉沦如从前。工厂遍地多铁马,信息时代在眼前。民众康乐少悲苦,难以再见愁容颜。吾今立于陵门口,思绪纷飞感万千。(又是老干体的诗风,语言俚俗,内容空洞)聊诌一诗(恶俗)悼君(君没有复数格)魂,勿怪字拙人不见。(见是仄声出韵)
  后记:(前已有序,现在又有後记,你当是写书吗?)今日之生活(文言有生活这个词吗?),皆先辈流血而成,(沥血有以成之,更像文言一些)今中国多烈士之陵,何止黄花岗耶?(伪文言)然吾平生只至黄花岗,愧矣。(愧矣不成辞。应该说,思之愧恧)今年之秋(为何独独是今年?),料黄花岗之黄花(料岗上黄花即可),应于秋风之中透香(透香,还是香透?)中华乎(乎之可删)?
  总评:
  一、全首诗出韵极为严重,而韵字多重复出现。这是写诗的大忌,说明词汇量不够。只有古时盲翁作场,说唱文学,才会如此。
  二、全诗犯下了让国民党高举锤镰旗的大笑话。
  三、结构凌乱,不知道在意思转折的时候,就该换韵的道理。
  四、思想贫乏,对历史的理解完全停留在教科书的程度。
  五、全诗语言俚俗,且多生造不通。
  六、全诗没有真情实感,基本是老干体的标语口号。某位“武汉省级示范高中”的阅卷老师说,“该作文采用古诗词的形式,虽然是采用的历史题材,但表达了敬仰、向上的感情,内容并不空洞。”这话完全是不知诗者的谰言。情感是诗的惟一内容。这首诗根本就没有真正的情感。
  七、“另一位老师表示,作为中学生,能选择这种文体写作,并运用得比较成熟,说明这名学生读了很多书,有一定的古典文学功底。”我只能说,这位学生读毛泽东诗词读得非常熟,有非常精深的老干体诗词功底。
[编辑本段]
网络热评
2009年6月末,两篇新奇的高考满分作文:新概念作文——站在我家的门口、古体长诗——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都成为网络热点话题[2]
  虽然这两篇高考满分作文都引热议,但二者所获得的评论是不一样的,前者据说涉嫌抄袭新概念作文——门口那匹动物,并附有截图为证;(6月24日人民网-荆楚网)后者在广收赞叹之余,也有评弹——最牛作文“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不牛!,理由是这篇作文不是临场发挥写出来的,捡了便宜。
 
高考满分作文: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
黄花岗
【评论推荐:最牛作文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不牛!】
  笔者认为,这两篇文章带给我们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显然,涉嫌抄袭作文,无论是从灵感方面来说,还是从段落中的遣词造句和语言修辞来说,都不是自己的,至少不完全是自己的,而是临考前的意外收获——看到了同题作文,并把它记下来,“剽窃”在了考卷上而已。古体诗作文虽然是考生自己的灵感和作品,但是,该考生同样占了投机取巧的便宜,把自己的以前的一篇作文誊写在考卷上而已。
  那么,这又说明什么呢?笔者认为,不论是涉嫌抄袭作文,还是古体长诗,都说明同一个问题:这些作文都不是临场发挥写出来的作品,而是考前准备好的作文。换言之,看似非常公平的高考,实则有漏洞,有空子可钻,即存在不公平的地方。
  显然,涉嫌抄袭作文的考生并没有注重练作文功底和写作水平,而是为捞一张“大学入场券”,陷入了应对高考背范文的猜题泥潭。
  值得肯定的是,古体长诗考生的写作功底和写作水平是比较深厚的,给个高分不算什么。但这篇古体诗曾是否得到过其中文教师或其他人的指导呢?笔者认为,这一点值得拷问。再者,把事先写好的一篇文章拿来考试,给它满分又是否公平呢?
  话再说远一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参加高考的人大抵都清楚,高考猜题是很多高级中学在努力教学之余的一个“研究课题”。因为猜中了一题,就会给一部分考生带来无限“升”机,更别说猜中了作文题目了。
  当然,也许古体诗并非猜中了题目,或许是一种巧合,是必然中的偶然。但是,有一种现象是值得深究细考的——抽调哪所学校的哪些教师出题,对该校的学生是大有裨益的。因为一个出题人会出什么题目,与其个性和教学风格有很大的关系。在这种语境下,熟知出题人个性和教学风格的人必然要占便宜。这又触及到高考公平问题。
  笔者认为,现行高考和教育制度——严考进大学方式把一部分人拒于大学门外,以“宽出”方式纵容部分大学生进大学后混文凭(冒名顶替者获大学学历),这既不符合大学之大的精神,又严重影响社会公平。
  一方面,一部分高中生因拿不到相应的高分,无法享受高考教育;另一方面,又“鼓励”一部分人投机取巧考上大学,同时,更多地促使一部分人进了大学后偷懒,混文凭。因此,笔者认为,两篇高考满分作文所曝露出来的问题,说明改革现行高考制度、大学教学与管理制度已经迫在眉睫。
[编辑本段]
注解版本
  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起义之军百二十人持枪械攻入广州督府衙门,两广总督张鸣歧闻风而逃。然义军终因寡不敌众,数百清军围之,起义军多战死。旋革命党人潘达微见而怜之,收烈士之骸,止得七十二具,葬于白云山麓之黄花岗。九十七年之后,时值腊月,会天大雪,余滞于广州,遂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陵。止于其门,百感并至,赋诗一首,诗曰: 赤焰难明赤县天,百年群魔舞翩跹。
  (化用毛泽东“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蹁跹”。)
  国土已破何人见,金瓯早缺有谁怜?
  (金瓯:喻国土。)
  皇祚不复天威去,天朝迷梦化为烟。
  (皇祚:帝统,皇位)
  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
  (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失利,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割让香港岛,开放五口通商。)
  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
  (1894年至1895年甲午战争,清军失利。)
  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
  (1895年李鸿章赴日于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
  大沽台上炮声隆,将士陈尸国门前。
  (1900年八国联军军舰炮击大沽口,清军近千将士殉国。)
  新鬼啾啾旧鬼哭,京洼难日见炊烟。
  (化用杜甫兵车行“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宣战诏书何处寻?言说帝后西秋狝。
  (秋狝冬狩,均指帝王打猎,也是帝王逃难的隐晦说法,此指庚子西狩,即1900年慈禧光绪仓皇西逃。)
  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1901年李鸿章出面签订辛丑条约,后一句化自李鸿章临终诗“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征旗大将坛”,指李鸿章之无奈。)
  六十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化用李鸿章临终诗“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国步:国家的命运。)
  空向长河咒逝川,不尽国愁在斯年。
  (化用毛泽东“别梦依稀咒逝川”。)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引用谭嗣同为马关条约所作有感诗。)
  民穷国敝割土地,偿银赔款年复年。
  可怜越女夜夜哭,半国殖民半封建。
  (引自九鼎歌“九鼎翻倾山河碎,可怜越女夜夜哭”。越女哭,指亡国之恨,典出吴越春秋。)
  檀香山上聚义士,兴中会中复青天。
  (孙中山1894年在檀香山创办兴中会。)
  烈火已燃锤与镰,今将炮火灭清廷。
  (布尔什维克1905年成立苏维埃,领导革命向帝制宣战。)
  枪声惊破五羊城,英雄无惧挥宝剑。
  (1911年黄花岗起义,五羊城指广州。)
  提携玉泉为国死,何得英名在人间。
  (化用李贺雁门太守行“提携玉龙为君死”。玉龙、玉泉,均指宝剑。)
  悲歌一曲从天落,壮士不再歌易水。
  (前句化用毛泽东蝶恋花“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后句化用荆轲刺秦典故。)
  晓见江山有炊烟,烈士之魂已沉泉。
  人生百年能几何,荒草斜阳土坯间。
  白云片片魂悠悠,黄花遍野使人愁。
  (化用崔颢黄鹤楼“白云千载空悠悠...烟波江上使人愁”。黄花遍野,则指黄花岗。)
  义军已覆化碧土,留得精神载史书。
  黄花岗上土一抔,埋没荒烟蔓草间。
  (化用孙中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黄花岗上一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
  起事何知一死难,的卢青骢劳鞍鞯。
  (化用李鸿章临终诗“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的卢、青骢,均系宝马。)
  青天白日满地红,镶开碑上覆墓间。
  (“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民党党旗名称。黄花岗陵园建于民国时期,碑亭上有国民党党徽。)
  行人往往悲旧事,含愤长忆孙逸仙。
  (孙逸仙即孙中山)
  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换得假共和。
  (引自蔡济民书愤,指辛亥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窃取。)
  皇冠已覆君前落,不见人间少帝制。
  百越之人总不忘,秋风秋雨湿黄花。
  (注:为推翻帝制牺牲的秋瑾在绍兴临刑时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
  愁看长江东逝去,却有青史映君前。
  莫悲往事愤钩沉,但看祖国焕新颜。
  沧桑浮沉忆浮生,吾辈发奋应向前。
  岁月如潮歌似梦,百年弹指一挥间。
  红尘梦里忆壮举,烈士陵前有愧颜。
  吾侪不曾历战火,无复见此漫硝烟。
  和平岁月忆往事,史海沧茫不亲见。
  今春南岭雪满天,雪映梅花忠魂骨。
  碧血横飞四塞惊,草木含情风云悲。
  (化用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只因烈士血如海,才使日月换新天。
  (化用毛泽东七律·到韶山:“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英雄何只黄花岗,无数忠魂红旗间。
  百兆国子怀先辈,万里江山动后人。
  召公甘为社稷死,感君总能多奉献。
  至今天下传英名,不使君没蔓草间。
  今之河山多锦绣,不复沉沦如从前。
  工厂遍地多铁马,信息时代在眼前。
  民众康乐少悲苦,难以再见愁容颜。
  吾今立于陵门口,思绪纷飞感万千。
  聊诌一诗悼君魂,勿怪字拙人不见。
  后记:今日之生活,皆先辈流血而成,今中国多烈士之陵,何止黄花岗耶?然吾平生只至黄花岗,愧矣。今年之秋,料黄花岗之黄花,应于秋风之中透香中华乎?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作文素材】

上一篇:“唯分数论”之殇
下一篇:高考满分作文:成绩如叶,勿一叶障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