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区
高中作文区
|
当前位置: 主页 > 作文 > 高中优秀作文 >
【温馨提示】
微信扫描顶部二维码
回复4位数:1010
1011~1016
切实提高作文水平
|
|
|
|
|
|
|
|
|
|
|
|
高考满分作文:他们,终将成为我们 发布时间:2019-05-24 15:13:55
【十年高考,精选作文】高考满分作文:他们,终将成为我们
【题目再现】【满分作文】
他们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情境描写,排比引入】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标明主人公身份,作者要写的“他们”,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用词精妙,用具有乡土气息的“抽穗拔节”形容孩子的成长,符合情境】。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借“风”过渡,自然巧妙】,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对比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细节生动,如见如闻。小作者是城里人,写出如此细腻感受,真真难为他了】。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此段描写第一个情境:初到城市】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情境二:求学之路】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情境三:放学之后】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过渡】。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春晚节目也顺手拈来】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情境四:正在成长】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前面叙述,此段议论。“虽然……但是”,大有深意】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照应开头,水到渠成,浑然一体】。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结尾议论抒情,内涵丰富】【阅卷感言】
这篇文章表现出的深刻思想、清新语言、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社会责任意识,赢得所有阅卷老师的赞赏,获得了满分,并于高考后发表在文汇报上,获得一片喝彩声。
文章将农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很真实地描绘出来,每一段写一个镜头,概述了农民工子女从农村到城市的经历,从进入大城市的不适应,到心态的逐渐成熟,再到社会的关爱包融,细节真实生动,可见小作者是个“有心人”。
语言流畅、清新、生动,文风与主题极为匹配,如“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的描写,“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的议论,真让人怀疑这作品出自人民日报哪位名记之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