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初中作文区

高中作文区

 

当前位置: 主页 > 作文 > 高中优秀作文 >
【温馨提示】
微信扫描顶部二维码
回复4位数:1010
1011~1016
切实提高作文水平
高考优秀作文(江西卷):忆张先生的一堂课 发布时间:2019-05-24 15:58:41
高考优秀作文展评(江西卷)
忆张先生的一堂课
  一考生
  张先生曾任学校副校长一职,但他晚年摆脱官场,不谈政治,只倾心教学。
  这天,天气晴好,张先生依旧是一袭黑大衣,健步如飞,笑意盈盈地踏入了我班教室。正值课间,距上课还有遥遥五分钟光景。我们知道,他准是起了个大早,在操场上跑了十来圈,精力充沛,便乐悠悠在上课前和我们“联络感情”来了。先前便已听闻张先生虽家境殷实,但他偏舍弃了人们趋之若鹜的轿车,安步当车。大家送其昵称“张老爷子”,他也不恼,而是反问道:“你看我老?”此乃真性情也。
  不一会儿,上课铃响。张先生走上讲台,环顾教室一周。我摊开课本,想起张先生竟从不备课,也不带课本――不是对学生和教学不尊重,而是他已教语文三十余载,学识渊博,已入境界,无人不称其课丰富精彩。
  只见张先生转身,于黑板写下四个遒劲的碑体字:再别康桥。旋即转身,他用浑厚的嗓音朗声说道:“张某,是没有多大才学的――但是,和你们比较,还是有一点的啦。愿意先倾情朗诵一遍再别康桥。”语罢,大家兴奋不已。且看他闭目启唇,仿佛真的飞到了那烟波柳影的康桥。他读“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语气婉转柔和,扯出千般的不舍与柔情。这,这是张先生的声音吗?当我们惊讶地注视他,他却早已手之舞足之蹈了。
  随着最后一句结束,余音像康河的柔波般回旋荡漾。大家回过神来,再听他气定神闲地讲起正文来。
  他罗列了一系列再别康桥的意象,让我们仔细体味。为了加深对诗歌中蕴涵的意境美、音律美的理解,他又讲起了徐志摩的生前事迹、写作风格,以及现代诗派中鸳鸯蝴蝶派和新月派的比较。原先我一直对诗歌没感觉的,现在,竟在心中荡起了万千情思!
  接着是诗歌最重要的核心――思想感情,这真是最难把握的了。他结合古今诗文,贯通中外,信手拈来,出口成章。一会儿“醉不成欢惨将别”,一会儿“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的一幕幕,被张先生演绎得如此逸兴遄飞、文采飞扬。而张先生更如梁任公先生一般,沉醉其中,眼眶濡湿,不能自已。
  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说的不正是张先生吗?人生之乐,莫过于此。
  听罢张先生的课后,我心想:这难道不是我该崇尚的人生之乐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桃李天下,倾心育之,此人生之真乐也。
  [点评]通读此文,不由莞尔。“而张先生更如梁任公先生一般,沉醉其中,眼眶濡湿,不能自已”――这一句已道出这篇文章是有所借鉴的。借鉴对象就是必修一课文、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文开篇即是“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往下则有“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他真是手之舞足之蹈”等表述。两相比照,不难发现其渊源关系。难得这位考生,对课文不仅读得熟,而且能灵活地加以化用,能巧妙地与“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相融通。作者以小见大,通过对一堂课的演绎,充分展示张先生育人之乐;用生活化的方式进行呈现,形与神的描写生动细致,行文则凝练流畅,挥洒自如。
  乐在无愧于天地
  一考生
  “至圣先师”孔子,曾为我们留下一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确,富贵无法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快乐,一个人要想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唯有无愧天地,坦坦荡荡过一生。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被孟子视为“三乐”之一。当你的心胸能坦然地向天地敞开时,笑看云卷云舒,不亦乐哉!反之,“多行不义必自毙”,如果用不义手段牟取物质上的肤浅的快乐,而内心时时处在自我谴责中,是无法得到快乐的。这样的人生,简直就是一种煎熬。谨记孔老夫子的告诫,顶天立地生活,每日坦然地仰天俯地,即使清贫会折磨你的肉体,却无法驱逐你精神的快乐。因此,乐在无愧于天地。
  无愧天地,在快乐中树立信念。在斯诺克球坛久负盛名的希金斯,因爆出“赌球”丑闻,曾面临终身禁赛的危险。虽然事实已澄清,但他的形象却在一些球迷心中轰然倒塌。在前不久的世锦赛上,遭一个球迷辱骂时,他安之若素地完成比赛,一举夺魁。他声称他无愧于天地,他打球是为了追求一种快乐。无愧天地,为他找到了成功的信念。最终,希金斯让我们目睹了王者归来的风范,也看到了成功的信念源于无愧天地的快乐。
  无愧天地,在快乐中坚持自我。“人在做,天在看。”中国首善陈光标如是说。高调捐款使他遭受了一系列劈头而来的“箭镞”,他却依然坚持善行。他多次表明,自己的“高调”是为了唤醒更多人的爱心,为此,他坚持自我,在无愧于天地的快乐中,坚忍地承受着种种误解乃至诟骂。坚持自我的勇气,亦源自无愧于天地的快乐啊。
  无愧天地,何妨在快乐中“追名逐利”。优秀党员干部杨善洲,坦坦荡荡地“追名逐利”――“名”,在他看来是“中国共产党员”的好名声;“利”,则是为百姓们谋求的福利。他的名利观,得到了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高度肯定。无愧于天地的快乐,让你“追名逐利”时也能如此坦坦荡荡。
  乐在无愧天地――内心浸浴在坦然的快乐中,将不义之举抛之脑后,去构建心中的一方净土。
  坦荡一生,仰天,云淡风清;俯地,生机勃发。是啊,乐在无愧于天地!
  [点评]本文立论精当。作者由孔子名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入题,明确指出“一个人要想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唯有无愧天地,坦坦荡荡过一生”。接下来联系孟子所倡导的以“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为“乐”,从“在快乐中树立信念”、“在快乐中坚持自我”以及“何妨在快乐中‘追名逐利’”三个层面展开论述,其中尤以第三层见出新意。文中事实论据贴切、典型而鲜活,无论是希金斯的信念、陈光标的善行,还是杨善洲的坦荡,都颇具说服力。全文章法谨严,剖析透彻,行文凝练而有气度,句式灵活而丰富,变枯燥的说理为激情充沛、文采斐然的论辩,显示出过人一筹的写作功力。
  坦荡之乐
  一考生
  朗费罗说:“人生是一样的,都是崎岖不平,只有自己坦荡才能跨越艰险。”我想,所谓的坦荡就是问心无愧,就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仰不愧于天,是责任的要求。天是什么?是万物之法,是天理伦常。天要求我们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官员思虑民生,教师诲人不倦,学生求学若渴……天赋予我们责任,我们以承担为乐。“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革命失败后,本有机会逃到海外躲避捕杀,他却拒绝了:“今之革命无一人牺牲,若牺牲以振国威,请自嗣同始。”临刑前,他赋诗狱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他坦荡地笑着走上刑场,即使这是一条不归路,他也快乐。这是人生之大乐,因为他仰不愧于天,已承己之任。
  俯不怍于人,是道德的约束。人是什么?是万世黎民,是千秋万代。人要求我们约束自己的恶行丑貌,寻求符合道德约束的方法,利人利己甚至利千秋:科学家利用核能造电站而不是原子弹,收藏家上交国家珍稀藏品而不是送黑市牟利……道德约束我们,我们以道德为乐。原重庆市公安局长文强倚权欺人,为霸一方,上欺政府,下祸黎庶,最后锒铛入狱。狱中的他声泪俱下:“我再也看不见天上的星星了。”也许星星是他的快乐,可他因失去道德也失去了快乐。他不能坦荡地面对今后的铁窗孤独,因为他俯怍于人。
  坦荡之乐,是饿死街头也不偷一铢;坦荡之乐,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坦荡之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悯情怀。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坦荡地走着每一步,快乐就是那脚印,记录着人生的汗水与辛苦。即使前方有翻不过的高山,越不过的险滩,抬头望天我们坦荡荡,低头看人我们坦荡荡,何惧困难?坦荡在我们心里筑起了坚固的城墙,抵抗外来侵扰,保持一方净土,也就能够活得快乐,活得开心,笑看天际云卷云舒。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君子坦荡荡,人生长欢乐。效仲淹不以物喜,仿润之救国于难。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唯天之责任,人之道德,滋润人生,送乐百年。
  [点评]作为一篇考场佳作,本文突出之处有三:一是主题鲜明,结构严谨。作者由朗费罗名言引出中心论点,继而从“仰不愧于天,是责任的要求”、“俯不怍于人,是道德的约束”两个角度加以论证;接着,再用一个排比段对“坦荡之乐”进行申说,其主题突出,结构谨严。二是用例精当,笔法多变。在“仰不愧于天,是责任的要求”部分,用正例谭嗣同;在“俯不怍于人,是道德的约束”部分,用反例文强,一正一反,一古一今,紧扣分论点,且分析恰当。这两例的叙写都较具体,而结尾处范仲淹、毛泽东二例则是一笔带过,惜墨如金,与前文相得益彰。三是语言整饬,别有韵味。作者善于借意象的粘连组合,整散句式的参互交错,经营出韵味绵长的诗化语言。篇末的文言句式既彰显主题,又与材料协调统一。
  嵇康之死
  一考生
  清早,嵇康就收到消息,吕安又被人陷害了,而这次就不仅仅是不孝的罪名那么简单了。原来,吕安为了表达他被诬陷的愤恨,写了一封信给嵇康,信上他措辞激烈,将诬陷他的小人们痛骂了一顿。可是信却没被嵇康收到,反被钟会一伙人拦截了,这不正好给他们送去了机会吗?他们怎会放过这大好的机会呢?
  那天是个大风的天气,林间的竹子被刮得东倒西歪,却依然努力挺直自己的身躯,一次次毫不放弃。
  嵇康也就是在那一天毅然只身前往洛阳,准备去为朋友辩护。他是什么也没有,但对自己的这一张嘴他有信心,不顾家人的阻挠,他出发了。
  钟会,这个司马氏的走狗,他虽一度崇拜过嵇康,但此刻他只想将嵇康和吕安置之死地而后快。
  他想要让嵇康永远也回不去。在朝廷上,他就对嵇康大泼污水,认为吕安既然会写信给嵇康,那么他们就是同谋,一个也不能放过。钟会深谙人心,上次嵇康拒绝入仕,司马昭就有不满,只不过看在他是名绅的份上,才没有杀害。今天,他钟会怎还好让嵇康活着。在私底下,钟会对司马昭说:“您不用担心天下了,但您一定不能让嵇康活着,他乃卧龙也。”一个位居上者最害怕什么?那就是威胁他们权力的人,被比作“卧龙”的嵇康怎可活着?他活着就会成为司马昭最大的心病。
  行刑那天,来了许多人,有渔夫、农民、士大夫……人们不是来看热闹的,人们是为了他们心中神一般的男子――嵇康而来的。他是人们心中的精神偶像,人们怎能忍心他被杀害?
  果然,三千太学生当场请愿,请求让嵇康活下来,做他们的老师。司马昭不准,继续行刑。
  刑场上,嵇康、吕安两人非但没有丝毫惧色,反倒像是去参加宴会的名士,嵇康要求奏一曲,被准了。当广陵散琴声响起,人们纷纷落泪不止――他们多希望这琴声永远不停。
  最终,琴声戛然而止,嵇康说:“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我嵇康做到了,今生足矣。”遂引颈就戮。
  [点评]作者以历史故事为蓝本,着力刻画了嵇康正直坦荡的形象。刻画人物时灵活运用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反面衬托、以物喻人等多种手法。比如,只身前往洛阳为吕安求情,无惧无畏面对死亡,行刑前坦然弹奏一曲等情节,属于正面描写;三千太学生的求情等情节,属于侧面描写;“林间的竹子被刮得东倒西歪,却依然努力挺直自己的身躯”,此处是以物喻人。此外,钟会的处心积虑又从反面衬托了嵇康的正直坦荡。多种写作手法的恰当应用,化用历史故事恰到好处,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而结尾处含蓄点题,又反映了作者良好的谋篇布局的能力。
  寓乐于教
  一考生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有三幸。
  一曰伯乐遇千里马之幸。
  失意之人皆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言知音难觅,明主难逢。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少些激愤,多些理智,从伯乐角度去思考,我们发现虽有伯乐之心,但有时候却也难得英才。戴维在化学领域的贡献无数,当有人问他最大的贡献是什么时,他却填上了发现学生法拉第。在他看来,遇见千里马远比化学领域的发现更加艰难。英才难得,得之并教育之,幸事也。南方科技大学在探索高校改革的路上,遭遇政策限制,难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但是,却有45位优秀学生顶住毕业后可能没有国家承认的文凭的压力,参加了该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如果没有这45位英才,南科大将名存实亡,一次教育改革的探索也将可能终结。伯乐大幸,南科大大幸,中国教育界大幸。
  二曰教学相长之幸。
  得英才而教育之,师生在共同的领域中必定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教学相长。著名哲学家罗素曾经是“新实在论”的提倡者,但后来招收了一个叫维特根斯坦的学生。这学生总是不相信他的研究,但这个学生的“异论”总是有依据,罗素在和弟子的思想碰撞中获得了“新生”,罗素的哲学观因此转为“逻辑实证主义”,维特根斯坦后来也成为剑桥大学著名教授。思想的碰撞,让二人在哲学研究中走得更远。教学相长,罗素大幸,维特根斯坦大幸,哲学大幸。
  三曰价值实现之幸。
  天下英才为祖国希望,培育希望,树栋梁之才,明天和未来均握自己手中,既是重担,更是教育工作者的人生价值的体现。孔子有三千弟子,得英才七十二,隔代弟子更是无数,孟子就是其中一个。孔子的价值如果仅仅是创立了儒学体系,那么,他至多只能辉煌一时、一代,正因为其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儒家思想才遍地开花,孔子的价值才得以最大化体现,我们才尊称其为“圣人”。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孔子大幸,儒学思想大幸。
  有此三幸,能不乐乎?有此三幸,能不寓乐于教?
  [点评]此文立意高远,主旨深刻。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孟子“三乐”中的前两乐,或许更贴近自己的生活,而“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则显得太过高远,让人心生距离。但此文作者偏偏选择了这一角度,可谓见识过人。作者胸怀天下,心忧教育,所以在文中深切表达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表达了对中国教育的关怀。文章结构新巧,语言典丽。作者从三个方面论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快乐,每一方面都有其深刻内涵。全文条分缕析,步步推进,结构一目了然;语言干练,不拖泥带水。综合看来,立意上的独特,选材上的典型,构思上的精巧,语言上的鲜明风格,使此文脱颖而出。
  种得桃李满园香
  一考生
  孟子?尽心下中曾提到过“三乐”,其中就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正如古语所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要真诚地投身于教育的园林,以爱为阳光,以智慧为水源,悉心培养桃李,那么在人生收获的季节里,自会有满园香,体会到快乐的真谛!
  孔子曰“教学相长”,也就是说,教育学生的过程同样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老师――冯?卡门教授,提倡以平等对话的方式与学生交流研讨,而与他的得意门生钱学森更是常常促膝长谈。在这平等、自然、鲜活的模式下,不仅学生进步飞速,冯?卡门教授的专业知识也登峰造极。冯?卡门教授若只一门心思独自钻研,而没有认识到“教学相长”的重要性,那么恐怕很难达到如此境界。可见,教学并非教师向学生单向传输知识,而是一种师生相互提高的捷径,是教师自我提升、得到快乐的源泉。
  法国伟大作家雨果曾说:“多建一所学校,就可以少建一所监狱。”是的,教育是事关一个民族兴衰的大事,教师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国家栋梁的关键人物。在古希腊先哲柏拉图创建的雅典学园中,诞生了多少伟大人物!平心而论,雅典学园不愧为古希腊文明的精华区、光大地,而柏拉图也不愧为古希腊文明的精神领袖。正如柏拉图所言:“一切的罪恶,都源于无知。”而投身教育,培育桃李,正是传播知识、消除罪恶,为民族的发展兴旺作出贡献的最佳途径之一。为民族、国家作出如此贡献,又怎会不快乐呢?
     此外,通过投身教育而传播自己的理论,间接地实现理想,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我国至圣先贤孔子,不就是以首开私学,杏林传道,而让儒学最终在华夏大地发扬光大的吗?借教育实现理想,孔子一定在九泉之下为他的创举而微笑着,快乐着。
  因此,你看,投身教育既能提升自我,又能间接实现理想,更能为民族兴盛作出贡献,难道这称不上是人生莫大的快乐吗?
  我愿在不远的将来,效仿先贤,投身教育事业,种得桃李满园香,用自己的一生来体味这无限的快乐!
  [点评]本文标题让人耳目一新,在写“教之乐”的文章中别有韵味,体现了考生良好的基本功。文章材料丰富,涉及古今中外,说明该考生知识面较广,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揭示出积累的重要性。此外,全文把“教育人才”的作用和乐趣提升到民族兴盛的高度,其立论高远,见识过人。
  莫待子欲养而亲不待时
  一考生
  人一生有不同的追求,金榜题名时,那是莘莘学子的梦想;洞房花烛夜,那是新婚夫妇的殿堂;久旱逢甘霖,那是广大民众的喜悦。同样,孟子也有崇尚的人生之乐,而其中一乐就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的亲情之乐。
  都说血浓于水,亲情是这世间最为纯粹的情感。友情会因世俗名利而遭到背叛,爱情也会随着时空的推移而变质,唯有亲情,像磐石般牢固。
  曾看到一则报道说,你若四肢健全,双亲健在,无衣食暖饱之忧,那就是这世间少数的非常幸福的人。父母是我们生命的缔造者,“手足”是与我们携手共度的生死伴侣,父母俱存,兄弟无故,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吗?
  自古以来,我们的先人奉行百事孝为先的为人准则。不论是人,卧冰求鲤,还是动物,羔羊跪乳,侍奉孝敬父母应是天经地义的事。而如今,人们追求名利地位,对物质的贪婪让他们逐渐忘记孝道,将年事已高的双亲丢在家中独自外出。父母逢年过节等不到孩子的一句问候,一个小心翼翼的电话过去,得到的只是冰冷不耐烦的话语。
  纵使腰缠万贯又如何?扪心自问你会快乐吗?丢了最纯真的快乐,在花花世界中寻得的不过是一时的畅快。而家中父母,守着大房小车又如何?只欲盼儿归。父母养育孩子,不过是想日后能一享天伦之乐,体会含饴弄孙的宽慰,并不是制造一台只会赚钱的机器。
  多少人在父母已作古时才流下遗憾的泪水,多少人在孑然一身时才回味家的温暖,为何要让人生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残缺?
  权力、地位将人玩弄于股掌之中,你位高权重时,门庭若市;你潦倒穷困时,门可罗雀。人情冷暖,只有家是永久的港湾。
  回家吧,是电视中歌手的深情呼唤,更是家中亲人的企盼。莫待“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才后知后觉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已悄然离你而去。
  人生的快乐不该只寄托于一晌贪欢的短暂满足。永久的快乐在哪里?在你成长的简陋的家中,那里有久违的亲人的挂念。回到并不华丽的家中,褪去满身的疲惫,回到那最真实温馨的港湾!
  [点评]文章开篇点题,提出孟子崇尚的人生之乐中有一乐就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的亲情之乐,可见作者审题立意的精准。文中对当今忽视亲情之乐的种种行为进行批判,且多处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友情、爱情的不确定性和亲情的纯粹性对比,先人奉行孝道的事实和今人追名逐利、忘记孝道的事实对比,门庭若市和门可罗雀的对照,使论证有力,让追名逐利、忽视亲情者警醒。本文在为父母者、为子女者两个角度间自由切换,显示出考生思维敏捷的特点。语言表达也不错,“父母养育孩子,不过是想日后能一享天伦之乐,体会含饴弄孙的宽慰,并不是制造一台只会赚钱的机器”等文句,表述得亲切而自然。
  问心无愧,君子之乐
  一考生
  君子之乐,是孟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高歌;君子之乐,是于谦“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坦荡;君子之乐,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君子之乐也。
  人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就如那挺立的苍松有坚实的根基,芳香的鲜花有滋润的水源。
  人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才能有豁达的胸襟,并坦荡处世,享受君子之乐。“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胸襟,虽遭官场与文场一起泼来的污水,但他仍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侣鱼虾而友糜鹿”,体会那君子之乐,坦荡处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子美豁达,虽无法一展抱负,但他仍心系国家百姓,忧国忧民。李白遭排斥,但他却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如此豁达,三分怨气化为酒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苏子、子美、李白,如不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又怎会如此豁达,坦荡一生,独享那“君子之乐”呢?
  人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才能名扬百世,千古流芳,才能在国有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上的点点残雪;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埋没了牧羊的老者。但是,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片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已闪耀史册。若不是他们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又怎会有如此美名,体会到此乃君子之乐也!
  人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才能摧不垮,压不倒,意志坚定,享受到君子之乐!君不见“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他们无愧于天,无惭于人,自然顶天立地,成就其人生之追求,享受那君子之乐!而那些愧于天、惭于人的人,整日沉迷于花花世界里无法自拔,自私自利,又岂是能成大事者呢?始皇登基以后,终日身陷声色犬马之中,过着奢侈生活,全然不顾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愧于天,惭于人,最终灭亡。
  人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才能体会到君子之乐!以史为鉴,我们该有多少收获呀!
  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草原的辽阔,可以有小草的翠绿;没有玫瑰的艳丽,可以有无名花的芳香……但请切记:人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此乃君子之乐也!
  [点评]本文观点准确鲜明,一句“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君子之乐也”统率全篇。接下来各段均以“人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才能……”领起,显得扣题紧密,论述很有条理。文章的论据均来自教材,无论是苏子、子美、李白诗句的引用,还是“西伯拘而演周易……”等材料的运用,均说明该考生很好地掌握了教材,具备了较高的语文素养,从而将日常所学熟练地运用到考场写作之中。
  心无愧怍,心有所乐
  一考生
  淡淡风,沁着花朵的芬芳记忆;溶溶月,透着夜晚的恬静美好。听着潺潺的流水声,我仿佛听到了来自远方的呼唤,它向我耳语着一个快乐的秘诀:“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那是孟子的呼唤,却也是众多仁人志士的人生座右铭。他们正是有“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气魄,才将一身浩然正气立于天地,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孔子对财富“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态度,使他即便在贫困中也自娱自乐。即使只能“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可对于他而言,乐亦在其中矣。这种快乐的境界,是那些不义而富且贵的人无法理解的。因为浑身沾染了铜臭味的他们,不能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他们只能享受那些肤浅而庸俗的快乐。
  王国维对学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态度,使他在国学的博大精深中享受快乐。他是溥仪的老师,却被北京大学的众多精英所尊重;他留着象征封建落后的辫子,却走在了学术思想的前沿;他沉湖颐和园,却体会到从容地走向生命末端的平和之乐。一切只因为他对学术的执著,他对学术的热爱与钻研而“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林徽因对爱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理性态度,使她享受着人间四月天的美好与快乐。这位集才、情、貌于一身的优雅女子,是徐志摩一生的灵魂伴侣。哲学泰斗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可她始终对爱情抱着理性而负责任的态度,目光紧紧锁定在陪伴她同甘共苦的梁思成身上。她的诚意与纯真,使她与徐志摩、金岳霖的友谊诚挚如山。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是一种精神境界。陶渊明采着东篱的菊花而神游其中;文天祥行走在零丁洋而长啸此乐;屈原披着散发,纵身一跳之时也顿然进入此种精神境界的圣殿。心无愧怍地活着,才能使自己的人生熠熠生辉;心无愧怍地走向死亡,才能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升华。
  心无愧怍,方能有所乐;心有所乐,即是人生的幸福所在。
  [点评]开篇以“淡淡风”、“溶溶月”引出“一个快乐的秘诀”,如一阵“乐之清风”迎面扑来,给人温馨、愉悦之感。主体部分,考生引用众多材料,信手拈来,显得游刃有余。文章说理手法多变,对比分析、因果剖析等均恰当而精要。由此可见,一个高中生,多读,多积累,运用材料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显得非常重要。当然,整散句的交错运用,也为本文增色不少。
  有你的幸福,我懂
  一考生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时间固执地马不停蹄地向前奔跑,前不久我还在为准备高考而焦头烂额,现在不知不觉已坐在考场书写着你们的期待。看见“父母俱存”是“一乐也”,我顿时想到了正在守候我的你――爸爸。
  爸爸,你今天早上起那么早,其实我知道你打着赤脚来来回回进我房间看我,生怕吵醒我。可我还是醒了,因为你撞到门的声音和你倒吸冷气的声音。我一直都嘲笑你那么笨手笨脚,可是为什么你还拼命和我说“对不起”呢?
  爸爸,我知道你是个小学老师。别人常说人民教师最光荣,可是我却不认为有什么好光荣的。别人的爸爸开着高级的小轿车上学放学接送,而我却被你牵着手回家;同学的爸爸下了课带着他们去吃好东西,而我在家等你炒小白菜;同学的父亲在同学过生日时送上最好的礼物,而我只是吃着你买回来的香蕉。爸爸,我一直都觉得你很没用,我想要的很少能实现,不知不觉,我渐渐地不搭理你,逐渐地疏远你,冷漠地看着你失落的表情。
  爸爸,时间如白驹过隙,你说过你还没准备好我就长大了。你是真的没做好准备,我看见你在我顶嘴的时候手足无措的样子,我看见你在我没考好时很晚回家后着急的样子,我看见你在我说“讨厌你”时受伤的样子……当时的我依旧看不起你,总认为你比不上任何人的父亲。在路上偶遇你,装作没看到你而擦身过去,其实我用余光看见你脸上还未绽放就凝固的笑容。爸爸,你怪我吗?
  爸爸,你知道吗?当我看见孟子说父母俱在是一乐时,我脑海中突然闪过许多小时候的画面。年幼的我骑在你肩上,像个高贵的小公主,你小心翼翼地放我下来的严肃表情;你风雨无阻地每天接送我上下学,下雨天我能看见我头上的阴影和你头上的天空;你在我晚上流鼻血时整夜未眠守护着我……顿时,我明白,即使你没其他人的父亲那么厉害有什么关系,你对我的爱不比任何人差。你静静地给予我伟大的父爱,我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置之不理,甚至不耐烦。
  原来,爸爸,有你我是多么幸福。这一刻我才明白,原来你是上天给我的最好的礼物,有你,就是幸福。请原谅我的无知,爸爸。感谢上苍让我有机会享受这一幸福,这一段无与伦比的幸福。
  爸爸,有你的幸福,我懂。
  窗外,云淡风清。
  [点评]此文亮点多多。先说主题鲜明。古人云“意犹帅也”,帅旗擎起来,高下立现。作者扣住“第一乐”行文,通过叙写与父亲的过往生活,歌颂了伟大的父爱,从平凡中见出的伟大。二是感情真挚。作者运用第二人称,与父亲展开对话,于自己成长过程的众多细节中彰显父爱(如“在路上偶遇你,装作没看到你而擦身过去,其实我用余光看见你脸上还未绽放就凝固的笑容”),多自省,多内谴,感情真挚。三是人物丰满。作者将父亲这一形象置于不同的情境中,让他自己去活动,去表现,因而形象丰满,感染力强。此外,对比手法的运用,排比语段的打磨,闪回手法以丰富内容,铺垫与照应的自然对接,蕴藉深沉的结尾等,都是出彩之处。
  只道寻常亦为乐
  一考生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这就是孟子认为的君子首要之乐。这种乐的追求是何其简单而又寻常,以至许多人将之淡忘。可是,当我们暂停手中忙碌的工作和所谓的理想大乐,细细体味身边亲人的关爱,在一杯茶两盏酒之间,便能深知:这天伦之乐,只道寻常亦为乐。
  只道寻常亦为乐,我们要懂得发现并珍惜之。
  纳兰容若,这个生于贵胄之家的多才公子,一开始没有接受妻子的悉心照顾,没有珍惜那“赌书消得泼茶香”的寻常之乐,等妻子逝去之后,最终只能“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痴情留遗憾。同样,大文豪苏轼也不免错过那“小轩窗,正梳妆”的寻常之乐而一生不安。相反,那曾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孟郊,懂得了这平凡的母爱之乐,因此,一生都乐在其中。
  天伦之乐虽属平凡,但是珍惜之后,这淡淡的平凡便如陈年之酿,会越来越醇厚与郁香。
  只道寻常亦为乐,我们更要善于利用之。
  网坛奇女子李娜善于利用丈夫的支持之乐、父母的鼓励之乐,终于拿下了法网冠军,创造了网坛奇迹。把平常之乐化作自己前进的动力,这就是李娜成功的一个秘诀。同样,刘翔如果没有获得家人的支持,又如何能走出北京奥运会的阴影,再创广州亚运会的奇迹?
  如果缺少亲情的支持,就如鸟儿少一只翅膀,即便有飞天之梦,也只能落地徒叹!
  只道寻常亦为乐,我们亦要尊重并敬畏之。
  药家鑫不尊重别人的平常幸福,将一个年轻的生命毁于自己的利刃之下,酿成别人家庭的悲剧,他自己不仅失去那看似寻常却极其宝贵的天伦之乐,他的灵魂必在地狱因万人斥骂而哭泣。而香港义工黄福荣,为了众多孩子的平常之乐,在玉树灾区援救过程中死于余震的废墟。他敬重生命的平常之乐,虽离我们而去,却赢得了被尊敬的精神之乐,他的灵魂将在天堂微笑。
  天伦之乐虽平常,但一旦失去将是无可挽回的。而一些企业竟然无视国家法律,不顾消费者对平常天伦的基本追求,对此平凡之乐毫无敬畏,于是“毒奶粉”、“瘦肉精”、“健美猪”、“塑化剂”等事件频频而出,这样的企业何能长久发展?这些经营者又良心何在?
  一家人相亲相爱,共同呵护关心。一声问候,一个拥抱,实是人间最简单、最平常的至乐。唯有惜之、用之、敬之,才不至天天抱怨生活乏味无乐,因为这乐,就在眼前。
  [点评]“只道寻常亦为乐”,从标题便可看出作者深刻的思想。亲情,正因为寻常,才往往为我们所忽略,但这寻常之中蕴涵着难能可贵的快乐,而且是孟子所倡导的君子首要之乐。所以,作者提出要发现并珍惜之,要善于利用之,要尊重并敬畏之,“唯有惜之、用之、敬之,才不至天天抱怨生活乏味无乐,因为这乐,就在眼前”。全文一气呵成而又认识深刻、论证严密,无任何斧凿痕迹。古今中外的事例信手拈来,能很好地和“天伦之乐”这个主题勾连起来,体现出作者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不错的写作功底。
  无愧天地,快乐之枕
  一考生
  每一个不曾快乐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现代人都在寻找快乐,寻觅幸福,寻求属于自己的一片安静的天地。怎样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幸福呢?我以为能做到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不愧己,坦坦荡荡,清清明明,快乐就会如源头活水一样,源源不断,自心里汩汩而出。
  无愧天地人,就是拥有了快乐之枕。
  康德说,人世间有两样东西让我敬畏,一是头顶无比深邃的星空,一是人间的道德法则。心灵上有所敬畏,头上放有三尺神明,为人做事就会有所忌惮,不超越做人的底线,不越过欲望的雷池,不践踏人性的尊严。君子勇于慎独严己,才会获得恒久的大安详,觅得人生的大安静,获得人生的大快乐。
  东汉名臣杨震,有人夜半送礼,他严词予以拒绝。来人说,这件事没有任何人知道。杨震厉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曰不知?
  杨震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不愧己,这就是他一生行事的准则,做人的高标,快乐安详的枕头。
  抵御诱惑,不趋炎热,守住灵魂,砥砺品格;有坚持,有担当,有勇气;以良心为人生之塔,以良心为处世之基,始终坚持人间正气,保持一生清白,恪守心灵的底线,所以在宦官专权、吏治混乱的东汉,杨震犹如一脉清流,而他“四知”之金玉良言更是掷地有声,永著史册,警戒后人。
  当年路易十五说,在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一个人像路易十五那样思考的时候,他惟一的可能就是成为暴民。现实中有人也正如此,他会心安理得地把三聚氰胺混杂在牛奶中卖出,而不屑一顾一个个大头婴儿痛苦的面容;“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绝育黄瓜”、“爆炸西瓜”频频发生。这些人,鼠目寸光,只要眼前;竭泽而渔,忘乎所以;良知泯灭,肆意地践踏的正是人性的底线!等待他们的必将是法律之剑,快乐也自然会消遁隐形!
  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善待天地,坚守良知,快乐就将永远相伴。
  如果每个人躬身自问:怎样才能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不愧己?或许,那就是我们内心真正要寻找的温柔快乐的人生之枕?
  [点评]“无愧天地,快乐之枕”,文题用比喻修辞昭示了作者的观点,整篇文章都是围绕这个观点驰骋笔墨的。说“驰骋”,确是名副其实的。作者笔扫中外,思接古今,或举例,或引用,始终扣住中心论点展开论述。从中,我们看到了哲学家康德的智慧在闪光,看到文学家鲁迅的思想在发光;看到了彪炳史册的杨震,耳旁仿佛还有他掷地有声的壮语在回响;看到了臭名昭著的路易十五,以及路易十五的余脉悠悠――频频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还看到了由上述材料引发的许许多多。由此看来,围绕某个中心,充分打开思路,无疑是成就一篇佳作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作文素材】

上一篇:全国高考广东卷语文满分作文:生逢其时
下一篇: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精选范文: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