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区
高中作文区
|
当前位置: 主页 > 作文 > 高中优秀作文 >
【温馨提示】
微信扫描顶部二维码
回复4位数:1010
1011~1016
切实提高作文水平
|
|
|
|
|
|
|
|
|
|
|
|
高考优秀作文(江西卷):忆张先生的一堂课 发布时间:2019-05-24 15:58:41
高考优秀作文展评(江西卷)
忆张先生的一堂课
一考生
张先生曾任学校副校长一职,但他晚年摆脱官场,不谈政治,只倾心教学。
这天,天气晴好,张先生依旧是一袭黑大衣,健步如飞,笑意盈盈地踏入了我班教室。正值课间,距上课还有遥遥五分钟光景。我们知道,他准是起了个大早,在操场上跑了十来圈,精力充沛,便乐悠悠在上课前和我们“联络感情”来了。先前便已听闻张先生虽家境殷实,但他偏舍弃了人们趋之若鹜的轿车,安步当车。大家送其昵称“张老爷子”,他也不恼,而是反问道:“你看我老?”此乃真性情也。
不一会儿,上课铃响。张先生走上讲台,环顾教室一周。我摊开课本,想起张先生竟从不备课,也不带课本――不是对学生和教学不尊重,而是他已教语文三十余载,学识渊博,已入境界,无人不称其课丰富精彩。
只见张先生转身,于黑板写下四个遒劲的碑体字:再别康桥。旋即转身,他用浑厚的嗓音朗声说道:“张某,是没有多大才学的――但是,和你们比较,还是有一点的啦。愿意先倾情朗诵一遍再别康桥。”语罢,大家兴奋不已。且看他闭目启唇,仿佛真的飞到了那烟波柳影的康桥。他读“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语气婉转柔和,扯出千般的不舍与柔情。这,这是张先生的声音吗?当我们惊讶地注视他,他却早已手之舞足之蹈了。
随着最后一句结束,余音像康河的柔波般回旋荡漾。大家回过神来,再听他气定神闲地讲起正文来。
他罗列了一系列再别康桥的意象,让我们仔细体味。为了加深对诗歌中蕴涵的意境美、音律美的理解,他又讲起了徐志摩的生前事迹、写作风格,以及现代诗派中鸳鸯蝴蝶派和新月派的比较。原先我一直对诗歌没感觉的,现在,竟在心中荡起了万千情思!
接着是诗歌最重要的核心――思想感情,这真是最难把握的了。他结合古今诗文,贯通中外,信手拈来,出口成章。一会儿“醉不成欢惨将别”,一会儿“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的一幕幕,被张先生演绎得如此逸兴遄飞、文采飞扬。而张先生更如梁任公先生一般,沉醉其中,眼眶濡湿,不能自已。
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说的不正是张先生吗?人生之乐,莫过于此。
听罢张先生的课后,我心想:这难道不是我该崇尚的人生之乐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桃李天下,倾心育之,此人生之真乐也。
[点评]通读此文,不由莞尔。“而张先生更如梁任公先生一般,沉醉其中,眼眶濡湿,不能自已”――这一句已道出这篇文章是有所借鉴的。借鉴对象就是必修一课文、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文开篇即是“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往下则有“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他真是手之舞足之蹈”等表述。两相比照,不难发现其渊源关系。难得这位考生,对课文不仅读得熟,而且能灵活地加以化用,能巧妙地与“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相融通。作者以小见大,通过对一堂课的演绎,充分展示张先生育人之乐;用生活化的方式进行呈现,形与神的描写生动细致,行文则凝练流畅,挥洒自如。
乐在无愧于天地
一考生
“至圣先师”孔子,曾为我们留下一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确,富贵无法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快乐,一个人要想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唯有无愧天地,坦坦荡荡过一生。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被孟子视为“三乐”之一。当你的心胸能坦然地向天地敞开时,笑看云卷云舒,不亦乐哉!反之,“多行不义必自毙”,如果用不义手段牟取物质上的肤浅的快乐,而内心时时处在自我谴责中,是无法得到快乐的。这样的人生,简直就是一种煎熬。谨记孔老夫子的告诫,顶天立地生活,每日坦然地仰天俯地,即使清贫会折磨你的肉体,却无法驱逐你精神的快乐。因此,乐在无愧于天地。
无愧天地,在快乐中树立信念。在斯诺克球坛久负盛名的希金斯,因爆出“赌球”丑闻,曾面临终身禁赛的危险。虽然事实已澄清,但他的形象却在一些球迷心中轰然倒塌。在前不久的世锦赛上,遭一个球迷辱骂时,他安之若素地完成比赛,一举夺魁。他声称他无愧于天地,他打球是为了追求一种快乐。无愧天地,为他找到了成功的信念。最终,希金斯让我们目睹了王者归来的风范,也看到了成功的信念源于无愧天地的快乐。
无愧天地,在快乐中坚持自我。“人在做,天在看。”中国首善陈光标如是说。高调捐款使他遭受了一系列劈头而来的“箭镞”,他却依然坚持善行。他多次表明,自己的“高调”是为了唤醒更多人的爱心,为此,他坚持自我,在无愧于天地的快乐中,坚忍地承受着种种误解乃至诟骂。坚持自我的勇气,亦源自无愧于天地的快乐啊。
无愧天地,何妨在快乐中“追名逐利”。优秀党员干部杨善洲,坦坦荡荡地“追名逐利”――“名”,在他看来是“中国共产党员”的好名声;“利”,则是为百姓们谋求的福利。他的名利观,得到了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高度肯定。无愧于天地的快乐,让你“追名逐利”时也能如此坦坦荡荡。
乐在无愧天地――内心浸浴在坦然的快乐中,将不义之举抛之脑后,去构建心中的一方净土。
坦荡一生,仰天,云淡风清;俯地,生机勃发。是啊,乐在无愧于天地!
[点评]本文立论精当。作者由孔子名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入题,明确指出“一个人要想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唯有无愧天地,坦坦荡荡过一生”。接下来联系孟子所倡导的以“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为“乐”,从“在快乐中树立信念”、“在快乐中坚持自我”以及“何妨在快乐中‘追名逐利’”三个层面展开论述,其中尤以第三层见出新意。文中事实论据贴切、典型而鲜活,无论是希金斯的信念、陈光标的善行,还是杨善洲的坦荡,都颇具说服力。全文章法谨严,剖析透彻,行文凝练而有气度,句式灵活而丰富,变枯燥的说理为激情充沛、文采斐然的论辩,显示出过人一筹的写作功力。
坦荡之乐
一考生
朗费罗说:“人生是一样的,都是崎岖不平,只有自己坦荡才能跨越艰险。”我想,所谓的坦荡就是问心无愧,就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仰不愧于天,是责任的要求。天是什么?是万物之法,是天理伦常。天要求我们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官员思虑民生,教师诲人不倦,学生求学若渴……天赋予我们责任,我们以承担为乐。“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革命失败后,本有机会逃到海外躲避捕杀,他却拒绝了:“今之革命无一人牺牲,若牺牲以振国威,请自嗣同始。”临刑前,他赋诗狱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他坦荡地笑着走上刑场,即使这是一条不归路,他也快乐。这是人生之大乐,因为他仰不愧于天,已承己之任。
俯不怍于人,是道德的约束。人是什么?是万世黎民,是千秋万代。人要求我们约束自己的恶行丑貌,寻求符合道德约束的方法,利人利己甚至利千秋:科学家利用核能造电站而不是原子弹,收藏家上交国家珍稀藏品而不是送黑市牟利……道德约束我们,我们以道德为乐。原重庆市公安局长文强倚权欺人,为霸一方,上欺政府,下祸黎庶,最后锒铛入狱。狱中的他声泪俱下:“我再也看不见天上的星星了。”也许星星是他的快乐,可他因失去道德也失去了快乐。他不能坦荡地面对今后的铁窗孤独,因为他俯怍于人。
坦荡之乐,是饿死街头也不偷一铢;坦荡之乐,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坦荡之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悯情怀。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坦荡地走着每一步,快乐就是那脚印,记录着人生的汗水与辛苦。即使前方有翻不过的高山,越不过的险滩,抬头望天我们坦荡荡,低头看人我们坦荡荡,何惧困难?坦荡在我们心里筑起了坚固的城墙,抵抗外来侵扰,保持一方净土,也就能够活得快乐,活得开心,笑看天际云卷云舒。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君子坦荡荡,人生长欢乐。效仲淹不以物喜,仿润之救国于难。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唯天之责任,人之道德,滋润人生,送乐百年。
[点评]作为一篇考场佳作,本文突出之处有三:一是主题鲜明,结构严谨。作者由朗费罗名言引出中心论点,继而从“仰不愧于天,是责任的要求”、“俯不怍于人,是道德的约束”两个角度加以论证;接着,再用一个排比段对“坦荡之乐”进行申说,其主题突出,结构谨严。二是用例精当,笔法多变。在“仰不愧于天,是责任的要求”部分,用正例谭嗣同;在“俯不怍于人,是道德的约束”部分,用反例文强,一正一反,一古一今,紧扣分论点,且分析恰当。这两例的叙写都较具体,而结尾处范仲淹、毛泽东二例则是一笔带过,惜墨如金,与前文相得益彰。三是语言整饬,别有韵味。作者善于借意象的粘连组合,整散句式的参互交错,经营出韵味绵长的诗化语言。篇末的文言句式既彰显主题,又与材料协调统一。
嵇康之死
一考生
清早,嵇康就收到消息,吕安又被人陷害了,而这次就不仅仅是不孝的罪名那么简单了。原来,吕安为了表达他被诬陷的愤恨,写了一封信给嵇康,信上他措辞激烈,将诬陷他的小人们痛骂了一顿。可是信却没被嵇康收到,反被钟会一伙人拦截了,这不正好给他们送去了机会吗?他们怎会放过这大好的机会呢?
那天是个大风的天气,林间的竹子被刮得东倒西歪,却依然努力挺直自己的身躯,一次次毫不放弃。
嵇康也就是在那一天毅然只身前往洛阳,准备去为朋友辩护。他是什么也没有,但对自己的这一张嘴他有信心,不顾家人的阻挠,他出发了。
钟会,这个司马氏的走狗,他虽一度崇拜过嵇康,但此刻他只想将嵇康和吕安置之死地而后快。
他想要让嵇康永远也回不去。在朝廷上,他就对嵇康大泼污水,认为吕安既然会写信给嵇康,那么他们就是同谋,一个也不能放过。钟会深谙人心,上次嵇康拒绝入仕,司马昭就有不满,只不过看在他是名绅的份上,才没有杀害。今天,他钟会怎还好让嵇康活着。在私底下,钟会对司马昭说:“您不用担心天下了,但您一定不能让嵇康活着,他乃卧龙也。”一个位居上者最害怕什么?那就是威胁他们权力的人,被比作“卧龙”的嵇康怎可活着?他活着就会成为司马昭最大的心病。
行刑那天,来了许多人,有渔夫、农民、士大夫……人们不是来看热闹的,人们是为了他们心中神一般的男子――嵇康而来的。他是人们心中的精神偶像,人们怎能忍心他被杀害?
果然,三千太学生当场请愿,请求让嵇康活下来,做他们的老师。司马昭不准,继续行刑。
刑场上,嵇康、吕安两人非但没有丝毫惧色,反倒像是去参加宴会的名士,嵇康要求奏一曲,被准了。当广陵散琴声响起,人们纷纷落泪不止――他们多希望这琴声永远不停。
最终,琴声戛然而止,嵇康说:“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我嵇康做到了,今生足矣。”遂引颈就戮。
[点评]作者以历史故事为蓝本,着力刻画了嵇康正直坦荡的形象。刻画人物时灵活运用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反面衬托、以物喻人等多种手法。比如,只身前往洛阳为吕安求情,无惧无畏面对死亡,行刑前坦然弹奏一曲等情节,属于正面描写;三千太学生的求情等情节,属于侧面描写;“林间的竹子被刮得东倒西歪,却依然努力挺直自己的身躯”,此处是以物喻人。此外,钟会的处心积虑又从反面衬托了嵇康的正直坦荡。多种写作手法的恰当应用,化用历史故事恰到好处,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而结尾处含蓄点题,又反映了作者良好的谋篇布局的能力。
寓乐于教
一考生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有三幸。
一曰伯乐遇千里马之幸。
失意之人皆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言知音难觅,明主难逢。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少些激愤,多些理智,从伯乐角度去思考,我们发现虽有伯乐之心,但有时候却也难得英才。戴维在化学领域的贡献无数,当有人问他最大的贡献是什么时,他却填上了发现学生法拉第。在他看来,遇见千里马远比化学领域的发现更加艰难。英才难得,得之并教育之,幸事也。南方科技大学在探索高校改革的路上,遭遇政策限制,难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但是,却有45位优秀学生顶住毕业后可能没有国家承认的文凭的压力,参加了该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如果没有这45位英才,南科大将名存实亡,一次教育改革的探索也将可能终结。伯乐大幸,南科大大幸,中国教育界大幸。
二曰教学相长之幸。
得英才而教育之,师生在共同的领域中必定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教学相长。著名哲学家罗素曾经是“新实在论”的提倡者,但后来招收了一个叫维特根斯坦的学生。这学生总是不相信他的研究,但这个学生的“异论”总是有依据,罗素在和弟子的思想碰撞中获得了“新生”,罗素的哲学观因此转为“逻辑实证主义”,维特根斯坦后来也成为剑桥大学著名教授。思想的碰撞,让二人在哲学研究中走得更远。教学相长,罗素大幸,维特根斯坦大幸,哲学大幸。
三曰价值实现之幸。
天下英才为祖国希望,培育希望,树栋梁之才,明天和未来均握自己手中,既是重担,更是教育工作者的人生价值的体现。孔子有三千弟子,得英才七十二,隔代弟子更是无数,孟子就是其中一个。孔子的价值如果仅仅是创立了儒学体系,那么,他至多只能辉煌一时、一代,正因为其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儒家思想才遍地开花,孔子的价值才得以最大化体现,我们才尊称其为“圣人”。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孔子大幸,儒学思想大幸。
有此三幸,能不乐乎?有此三幸,能不寓乐于教?
[点评]此文立意高远,主旨深刻。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孟子“三乐”中的前两乐,或许更贴近自己的生活,而“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则显得太过高远,让人心生距离。但此文作者偏偏选择了这一角度,可谓见识过人。作者胸怀天下,心忧教育,所以在文中深切表达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表达了对中国教育的关怀。文章结构新巧,语言典丽。作者从三个方面论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快乐,每一方面都有其深刻内涵。全文条分缕析,步步推进,结构一目了然;语言干练,不拖泥带水。综合看来,立意上的独特,选材上的典型,构思上的精巧,语言上的鲜明风格,使此文脱颖而出。
种得桃李满园香
一考生
孟子?尽心下中曾提到过“三乐”,其中就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正如古语所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要真诚地投身于教育的园林,以爱为阳光,以智慧为水源,悉心培养桃李,那么在人生收获的季节里,自会有满园香,体会到快乐的真谛!
孔子曰“教学相长”,也就是说,教育学生的过程同样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老师――冯?卡门教授,提倡以平等对话的方式与学生交流研讨,而与他的得意门生钱学森更是常常促膝长谈。在这平等、自然、鲜活的模式下,不仅学生进步飞速,冯?卡门教授的专业知识也登峰造极。冯?卡门教授若只一门心思独自钻研,而没有认识到“教学相长”的重要性,那么恐怕很难达到如此境界。可见,教学并非教师向学生单向传输知识,而是一种师生相互提高的捷径,是教师自我提升、得到快乐的源泉。
法国伟大作家雨果曾说:“多建一所学校,就可以少建一所监狱。”是的,教育是事关一个民族兴衰的大事,教师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国家栋梁的关键人物。在古希腊先哲柏拉图创建的雅典学园中,诞生了多少伟大人物!平心而论,雅典学园不愧为古希腊文明的精华区、光大地,而柏拉图也不愧为古希腊文明的精神领袖。正如柏拉图所言:“一切的罪恶,都源于无知。”而投身教育,培育桃李,正是传播知识、消除罪恶,为民族的发展兴旺作出贡献的最佳途径之一。为民族、国家作出如此贡献,又怎会不快乐呢?
此外,通过投身教育而传播自己的理论,间接地实现理想,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我国至圣先贤孔子,不就是以首开私学,杏林传道,而让儒学最终在华夏大地发扬光大的吗?借教育实现理想,孔子一定在九泉之下为他的创举而微笑着,快乐着。
因此,你看,投身教育既能提升自我,又能间接实现理想,更能为民族兴盛作出贡献,难道这称不上是人生莫大的快乐吗?
我愿在不远的将来,效仿先贤,投身教育事业,种得桃李满园香,用自己的一生来体味这无限的快乐!
[点评]本文标题让人耳目一新,在写“教之乐”的文章中别有韵味,体现了考生良好的基本功。文章材料丰富,涉及古今中外,说明该考生知识面较广,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揭示出积累的重要性。此外,全文把“教育人才”的作用和乐趣提升到民族兴盛的高度,其立论高远,见识过人。
莫待子欲养而亲不待时
一考生
人一生有不同的追求,金榜题名时,那是莘莘学子的梦想;洞房花烛夜,那是新婚夫妇的殿堂;久旱逢甘霖,那是广大民众的喜悦。同样,孟子也有崇尚的人生之乐,而其中一乐就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的亲情之乐。
都说血浓于水,亲情是这世间最为纯粹的情感。友情会因世俗名利而遭到背叛,爱情也会随着时空的推移而变质,唯有亲情,像磐石般牢固。
曾看到一则报道说,你若四肢健全,双亲健在,无衣食暖饱之忧,那就是这世间少数的非常幸福的人。父母是我们生命的缔造者,“手足”是与我们携手共度的生死伴侣,父母俱存,兄弟无故,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吗?
自古以来,我们的先人奉行百事孝为先的为人准则。不论是人,卧冰求鲤,还是动物,羔羊跪乳,侍奉孝敬父母应是天经地义的事。而如今,人们追求名利地位,对物质的贪婪让他们逐渐忘记孝道,将年事已高的双亲丢在家中独自外出。父母逢年过节等不到孩子的一句问候,一个小心翼翼的电话过去,得到的只是冰冷不耐烦的话语。
纵使腰缠万贯又如何?扪心自问你会快乐吗?丢了最纯真的快乐,在花花世界中寻得的不过是一时的畅快。而家中父母,守着大房小车又如何?只欲盼儿归。父母养育孩子,不过是想日后能一享天伦之乐,体会含饴弄孙的宽慰,并不是制造一台只会赚钱的机器。
多少人在父母已作古时才流下遗憾的泪水,多少人在孑然一身时才回味家的温暖,为何要让人生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残缺?
权力、地位将人玩弄于股掌之中,你位高权重时,门庭若市;你潦倒穷困时,门可罗雀。人情冷暖,只有家是永久的港湾。
回家吧,是电视中歌手的深情呼唤,更是家中亲人的企盼。莫待“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才后知后觉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已悄然离你而去。
人生的快乐不该只寄托于一晌贪欢的短暂满足。永久的快乐在哪里?在你成长的简陋的家中,那里有久违的亲人的挂念。回到并不华丽的家中,褪去满身的疲惫,回到那最真实温馨的港湾!
[点评]文章开篇点题,提出孟子崇尚的人生之乐中有一乐就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的亲情之乐,可见作者审题立意的精准。文中对当今忽视亲情之乐的种种行为进行批判,且多处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友情、爱情的不确定性和亲情的纯粹性对比,先人奉行孝道的事实和今人追名逐利、忘记孝道的事实对比,门庭若市和门可罗雀的对照,使论证有力,让追名逐利、忽视亲情者警醒。本文在为父母者、为子女者两个角度间自由切换,显示出考生思维敏捷的特点。语言表达也不错,“父母养育孩子,不过是想日后能一享天伦之乐,体会含饴弄孙的宽慰,并不是制造一台只会赚钱的机器”等文句,表述得亲切而自然。
问心无愧,君子之乐
一考生
君子之乐,是孟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高歌;君子之乐,是于谦“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坦荡;君子之乐,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君子之乐也。
人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就如那挺立的苍松有坚实的根基,芳香的鲜花有滋润的水源。
人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才能有豁达的胸襟,并坦荡处世,享受君子之乐。“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胸襟,虽遭官场与文场一起泼来的污水,但他仍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侣鱼虾而友糜鹿”,体会那君子之乐,坦荡处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子美豁达,虽无法一展抱负,但他仍心系国家百姓,忧国忧民。李白遭排斥,但他却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如此豁达,三分怨气化为酒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苏子、子美、李白,如不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又怎会如此豁达,坦荡一生,独享那“君子之乐”呢?
人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才能名扬百世,千古流芳,才能在国有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上的点点残雪;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埋没了牧羊的老者。但是,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片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已闪耀史册。若不是他们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又怎会有如此美名,体会到此乃君子之乐也!
人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才能摧不垮,压不倒,意志坚定,享受到君子之乐!君不见“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他们无愧于天,无惭于人,自然顶天立地,成就其人生之追求,享受那君子之乐!而那些愧于天、惭于人的人,整日沉迷于花花世界里无法自拔,自私自利,又岂是能成大事者呢?始皇登基以后,终日身陷声色犬马之中,过着奢侈生活,全然不顾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愧于天,惭于人,最终灭亡。
人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才能体会到君子之乐!以史为鉴,我们该有多少收获呀!
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草原的辽阔,可以有小草的翠绿;没有玫瑰的艳丽,可以有无名花的芳香……但请切记:人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此乃君子之乐也!
[点评]本文观点准确鲜明,一句“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君子之乐也”统率全篇。接下来各段均以“人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才能……”领起,显得扣题紧密,论述很有条理。文章的论据均来自教材,无论是苏子、子美、李白诗句的引用,还是“西伯拘而演周易……”等材料的运用,均说明该考生很好地掌握了教材,具备了较高的语文素养,从而将日常所学熟练地运用到考场写作之中。
心无愧怍,心有所乐
一考生
淡淡风,沁着花朵的芬芳记忆;溶溶月,透着夜晚的恬静美好。听着潺潺的流水声,我仿佛听到了来自远方的呼唤,它向我耳语着一个快乐的秘诀:“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那是孟子的呼唤,却也是众多仁人志士的人生座右铭。他们正是有“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气魄,才将一身浩然正气立于天地,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孔子对财富“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态度,使他即便在贫困中也自娱自乐。即使只能“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可对于他而言,乐亦在其中矣。这种快乐的境界,是那些不义而富且贵的人无法理解的。因为浑身沾染了铜臭味的他们,不能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他们只能享受那些肤浅而庸俗的快乐。
王国维对学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态度,使他在国学的博大精深中享受快乐。他是溥仪的老师,却被北京大学的众多精英所尊重;他留着象征封建落后的辫子,却走在了学术思想的前沿;他沉湖颐和园,却体会到从容地走向生命末端的平和之乐。一切只因为他对学术的执著,他对学术的热爱与钻研而“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林徽因对爱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理性态度,使她享受着人间四月天的美好与快乐。这位集才、情、貌于一身的优雅女子,是徐志摩一生的灵魂伴侣。哲学泰斗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可她始终对爱情抱着理性而负责任的态度,目光紧紧锁定在陪伴她同甘共苦的梁思成身上。她的诚意与纯真,使她与徐志摩、金岳霖的友谊诚挚如山。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是一种精神境界。陶渊明采着东篱的菊花而神游其中;文天祥行走在零丁洋而长啸此乐;屈原披着散发,纵身一跳之时也顿然进入此种精神境界的圣殿。心无愧怍地活着,才能使自己的人生熠熠生辉;心无愧怍地走向死亡,才能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升华。
心无愧怍,方能有所乐;心有所乐,即是人生的幸福所在。
[点评]开篇以“淡淡风”、“溶溶月”引出“一个快乐的秘诀”,如一阵“乐之清风”迎面扑来,给人温馨、愉悦之感。主体部分,考生引用众多材料,信手拈来,显得游刃有余。文章说理手法多变,对比分析、因果剖析等均恰当而精要。由此可见,一个高中生,多读,多积累,运用材料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显得非常重要。当然,整散句的交错运用,也为本文增色不少。
有你的幸福,我懂
一考生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时间固执地马不停蹄地向前奔跑,前不久我还在为准备高考而焦头烂额,现在不知不觉已坐在考场书写着你们的期待。看见“父母俱存”是“一乐也”,我顿时想到了正在守候我的你――爸爸。
爸爸,你今天早上起那么早,其实我知道你打着赤脚来来回回进我房间看我,生怕吵醒我。可我还是醒了,因为你撞到门的声音和你倒吸冷气的声音。我一直都嘲笑你那么笨手笨脚,可是为什么你还拼命和我说“对不起”呢?
爸爸,我知道你是个小学老师。别人常说人民教师最光荣,可是我却不认为有什么好光荣的。别人的爸爸开着高级的小轿车上学放学接送,而我却被你牵着手回家;同学的爸爸下了课带着他们去吃好东西,而我在家等你炒小白菜;同学的父亲在同学过生日时送上最好的礼物,而我只是吃着你买回来的香蕉。爸爸,我一直都觉得你很没用,我想要的很少能实现,不知不觉,我渐渐地不搭理你,逐渐地疏远你,冷漠地看着你失落的表情。
爸爸,时间如白驹过隙,你说过你还没准备好我就长大了。你是真的没做好准备,我看见你在我顶嘴的时候手足无措的样子,我看见你在我没考好时很晚回家后着急的样子,我看见你在我说“讨厌你”时受伤的样子……当时的我依旧看不起你,总认为你比不上任何人的父亲。在路上偶遇你,装作没看到你而擦身过去,其实我用余光看见你脸上还未绽放就凝固的笑容。爸爸,你怪我吗?
爸爸,你知道吗?当我看见孟子说父母俱在是一乐时,我脑海中突然闪过许多小时候的画面。年幼的我骑在你肩上,像个高贵的小公主,你小心翼翼地放我下来的严肃表情;你风雨无阻地每天接送我上下学,下雨天我能看见我头上的阴影和你头上的天空;你在我晚上流鼻血时整夜未眠守护着我……顿时,我明白,即使你没其他人的父亲那么厉害有什么关系,你对我的爱不比任何人差。你静静地给予我伟大的父爱,我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置之不理,甚至不耐烦。
原来,爸爸,有你我是多么幸福。这一刻我才明白,原来你是上天给我的最好的礼物,有你,就是幸福。请原谅我的无知,爸爸。感谢上苍让我有机会享受这一幸福,这一段无与伦比的幸福。
爸爸,有你的幸福,我懂。
窗外,云淡风清。
[点评]此文亮点多多。先说主题鲜明。古人云“意犹帅也”,帅旗擎起来,高下立现。作者扣住“第一乐”行文,通过叙写与父亲的过往生活,歌颂了伟大的父爱,从平凡中见出的伟大。二是感情真挚。作者运用第二人称,与父亲展开对话,于自己成长过程的众多细节中彰显父爱(如“在路上偶遇你,装作没看到你而擦身过去,其实我用余光看见你脸上还未绽放就凝固的笑容”),多自省,多内谴,感情真挚。三是人物丰满。作者将父亲这一形象置于不同的情境中,让他自己去活动,去表现,因而形象丰满,感染力强。此外,对比手法的运用,排比语段的打磨,闪回手法以丰富内容,铺垫与照应的自然对接,蕴藉深沉的结尾等,都是出彩之处。
只道寻常亦为乐
一考生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这就是孟子认为的君子首要之乐。这种乐的追求是何其简单而又寻常,以至许多人将之淡忘。可是,当我们暂停手中忙碌的工作和所谓的理想大乐,细细体味身边亲人的关爱,在一杯茶两盏酒之间,便能深知:这天伦之乐,只道寻常亦为乐。
只道寻常亦为乐,我们要懂得发现并珍惜之。
纳兰容若,这个生于贵胄之家的多才公子,一开始没有接受妻子的悉心照顾,没有珍惜那“赌书消得泼茶香”的寻常之乐,等妻子逝去之后,最终只能“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痴情留遗憾。同样,大文豪苏轼也不免错过那“小轩窗,正梳妆”的寻常之乐而一生不安。相反,那曾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孟郊,懂得了这平凡的母爱之乐,因此,一生都乐在其中。
天伦之乐虽属平凡,但是珍惜之后,这淡淡的平凡便如陈年之酿,会越来越醇厚与郁香。
只道寻常亦为乐,我们更要善于利用之。
网坛奇女子李娜善于利用丈夫的支持之乐、父母的鼓励之乐,终于拿下了法网冠军,创造了网坛奇迹。把平常之乐化作自己前进的动力,这就是李娜成功的一个秘诀。同样,刘翔如果没有获得家人的支持,又如何能走出北京奥运会的阴影,再创广州亚运会的奇迹?
如果缺少亲情的支持,就如鸟儿少一只翅膀,即便有飞天之梦,也只能落地徒叹!
只道寻常亦为乐,我们亦要尊重并敬畏之。
药家鑫不尊重别人的平常幸福,将一个年轻的生命毁于自己的利刃之下,酿成别人家庭的悲剧,他自己不仅失去那看似寻常却极其宝贵的天伦之乐,他的灵魂必在地狱因万人斥骂而哭泣。而香港义工黄福荣,为了众多孩子的平常之乐,在玉树灾区援救过程中死于余震的废墟。他敬重生命的平常之乐,虽离我们而去,却赢得了被尊敬的精神之乐,他的灵魂将在天堂微笑。
天伦之乐虽平常,但一旦失去将是无可挽回的。而一些企业竟然无视国家法律,不顾消费者对平常天伦的基本追求,对此平凡之乐毫无敬畏,于是“毒奶粉”、“瘦肉精”、“健美猪”、“塑化剂”等事件频频而出,这样的企业何能长久发展?这些经营者又良心何在?
一家人相亲相爱,共同呵护关心。一声问候,一个拥抱,实是人间最简单、最平常的至乐。唯有惜之、用之、敬之,才不至天天抱怨生活乏味无乐,因为这乐,就在眼前。
[点评]“只道寻常亦为乐”,从标题便可看出作者深刻的思想。亲情,正因为寻常,才往往为我们所忽略,但这寻常之中蕴涵着难能可贵的快乐,而且是孟子所倡导的君子首要之乐。所以,作者提出要发现并珍惜之,要善于利用之,要尊重并敬畏之,“唯有惜之、用之、敬之,才不至天天抱怨生活乏味无乐,因为这乐,就在眼前”。全文一气呵成而又认识深刻、论证严密,无任何斧凿痕迹。古今中外的事例信手拈来,能很好地和“天伦之乐”这个主题勾连起来,体现出作者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不错的写作功底。
无愧天地,快乐之枕
一考生
每一个不曾快乐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现代人都在寻找快乐,寻觅幸福,寻求属于自己的一片安静的天地。怎样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幸福呢?我以为能做到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不愧己,坦坦荡荡,清清明明,快乐就会如源头活水一样,源源不断,自心里汩汩而出。
无愧天地人,就是拥有了快乐之枕。
康德说,人世间有两样东西让我敬畏,一是头顶无比深邃的星空,一是人间的道德法则。心灵上有所敬畏,头上放有三尺神明,为人做事就会有所忌惮,不超越做人的底线,不越过欲望的雷池,不践踏人性的尊严。君子勇于慎独严己,才会获得恒久的大安详,觅得人生的大安静,获得人生的大快乐。
东汉名臣杨震,有人夜半送礼,他严词予以拒绝。来人说,这件事没有任何人知道。杨震厉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曰不知?
杨震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不愧己,这就是他一生行事的准则,做人的高标,快乐安详的枕头。
抵御诱惑,不趋炎热,守住灵魂,砥砺品格;有坚持,有担当,有勇气;以良心为人生之塔,以良心为处世之基,始终坚持人间正气,保持一生清白,恪守心灵的底线,所以在宦官专权、吏治混乱的东汉,杨震犹如一脉清流,而他“四知”之金玉良言更是掷地有声,永著史册,警戒后人。
当年路易十五说,在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一个人像路易十五那样思考的时候,他惟一的可能就是成为暴民。现实中有人也正如此,他会心安理得地把三聚氰胺混杂在牛奶中卖出,而不屑一顾一个个大头婴儿痛苦的面容;“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绝育黄瓜”、“爆炸西瓜”频频发生。这些人,鼠目寸光,只要眼前;竭泽而渔,忘乎所以;良知泯灭,肆意地践踏的正是人性的底线!等待他们的必将是法律之剑,快乐也自然会消遁隐形!
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善待天地,坚守良知,快乐就将永远相伴。
如果每个人躬身自问:怎样才能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不愧己?或许,那就是我们内心真正要寻找的温柔快乐的人生之枕?
[点评]“无愧天地,快乐之枕”,文题用比喻修辞昭示了作者的观点,整篇文章都是围绕这个观点驰骋笔墨的。说“驰骋”,确是名副其实的。作者笔扫中外,思接古今,或举例,或引用,始终扣住中心论点展开论述。从中,我们看到了哲学家康德的智慧在闪光,看到文学家鲁迅的思想在发光;看到了彪炳史册的杨震,耳旁仿佛还有他掷地有声的壮语在回响;看到了臭名昭著的路易十五,以及路易十五的余脉悠悠――频频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还看到了由上述材料引发的许许多多。由此看来,围绕某个中心,充分打开思路,无疑是成就一篇佳作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