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区
高中作文区
|
当前位置: 主页 > 作文 > 高中优秀作文 >
【温馨提示】
微信扫描顶部二维码
回复4位数:1010
1011~1016
切实提高作文水平
|
|
|
|
|
|
|
|
|
|
|
|
高考满分作文:与人为善,善莫大焉 发布时间:2019-05-30 19:35:11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与示例
现实型材料作文“最美”写作提示与范文点评
现实型材料作文“最美”题目: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最近,社会上涌现出了更多的“最美”,从“最美妈妈”、“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平凡而伟大的道德力量,以及对于民众的震撼和潜移默化式的教育。“最美”已成为社会上一道最温馨与和谐的靓丽风景。虽然,很多“最美英雄”都付出了沉重,甚至是生命的代价,然而,在他们高尚的道德感召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民众自觉加入“最美”行列。有评论说,“‘最美’绝非迸发于瞬间,而是孕育日久,犹如那蓦然盛开的鲜花,早已有阳光雨露滋养,含苞待放多时。”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本题现实型新材料作文。本题现实型新材料作文的含意相对较为显豁,不像寓意型材料作文的含蓄。本题是多则材料的材料作文,审题时要求分析对较多则材料在内涵上的异同之处,重点在找到这几则材料内容上的共同点,并以此作为文章的立意。这三则材料内容的共同点是记叙“最美”的人的感人事迹,其中心为赞美、弘扬向善、行善的社会美德。据此,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①平凡中也有伟大的力量;②再小的善举也能显示出博大的爱心;③不畏代价,追求高尚;④美存在于有爱心的行动中;⑤要善于滋养自身的真善美;⑥向善、行善、扬善。
参考标题
1.感悟“最美” 2.平凡的美丽 3.为善行喝彩 4.让我们与善举同行 5.瞬间的最美 6.善行永恒 7.瞬间与永恒 8.善念铸就“最美” 9.与人为善,生命常青 10、心存善念,世无荒原
考生好标题
1、最美的人(生命)2、最美的人生“风景”3、给“最美”下定义4、祭奠最美的容颜5、生命中的最美6、危难中那抹美丽7、人性的那份善良8、精神之花最美9、守住人性的善良10、让生命绚烂如夏花(泰戈尔:“让生如夏花之绚烂,让死如秋叶之静美”)
考生偏或离标题
1、残缺是一种美丽2、最美的母爱3、母爱的伟大4、最美的教师5、最美的司机
范文点评:
与人为善,善莫大焉
善,是埋藏于每个人心灵中的花种。一个真诚的笑容,一次伸手的搀扶,一碗清澈的凉水,一句真心的鼓励……只是这些,只要这些,善的种子就会在心间开出最美丽的花,散发最甜美的香气,结出最丰硕的果实。
与人为善,心灵得以慰藉。为善是中国思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讲的仁义道德,佛家讲的普度众生,道家讲的修身养性,都是一种与人为善精神的体现。古人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中的“道”是什么,何以变化而生万物,恐怕其中的精髓就是“为善”。力所能及的行善,如果你指望从中获得回报,那么,它的汇报是心灵的平静,它可以使我们活得坦然,活得踏实,甚至可以使我们活得骄傲。“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他们并没有得到丰厚的物质回报,但他们的行善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称赞,他们的心灵自然也就得到了最大的慰藉。
与人为善,事业可成。善有善报,行善之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行善的同时,便为自己种下了“善德”的种子。“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有个著名的“祀下之履”的故事,他恭恭敬敬地替老人多次捡鞋并穿好,后来也因此得到一部兵书,继而成了一名优秀的军事家。张良正因为有指点江山、运筹万里的宏图,心中怀有济苍生于乱世的善念,才能使其行善而受益终生。姬昌初春打猎获得母鹿而不取,因“善”而闻名,此后所以兴周;反之,不善之人,即使一朝得势,也往往落得个千古骂名,为人不齿。
与人为善,社会得以和谐。社会是个整体,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者众人去维护,只要人人都献出一分善,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两根萝卜度一日,三十万元助学子”这是海口善良教授陈启贤的真实写照!老人吝啬又大方,他对自己的生活吝啬,只为将那善良的帮助带给他人,让我们嗅到他那善良那美丽的馨香!放眼望去,生活中,岂一个陈启贤?中国首善陈光标、信义兄弟孙东林孙水林……太多太多的善良人,释放着善良的馨香,可谓花香沁满园!在这样的馨香浸润下,社会岂能不美好不和谐?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那深沉的一轨,体现了日耳曼民族大气的善良;而此时的日本却还在篡改他的历史教科书,美化他的强盗侵略行径,不断给大和民族的善良蒙上尘埃。世界能否和平与稳定,其原因明眼人一看便知。
为善是一种美德,无论修身还是治国,都应以善为先,与人为善,善莫大焉。
点评:本文的作者能抓住三则材料的中心立意:“与人为善,善莫大焉”。文章开头紧扣标题,用形象的语言对“善”进行了阐释。主体部分以“与人为善,心灵得以慰藉”、“与人为善,事业得以成功”、“与人为善,社会得以和谐”三个分论点来阐述中心论点。阐释时结合材料,举例丰富,内容充实。在语言表达上也简洁利落,不拖泥带水。这是一篇不错的应考作文。
材料作文“世界上最痛苦的两种人”写作思路点拨与范文
材料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一种是走在最后面的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写作思路点拨:
立意的角度可以有多种:
角度一:正面立意,同意材料中的观点,走在最前与最后是痛苦的。因为走在最前的人要面临各种从未见过的艰难险阻,他们在身体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压力,他们是痛苦的。走在最后面的人则要面对别人鄙弃的眼光,而对强者欺凌的危险,他们也是痛苦的。要举事例,分析要言之有理。
角度二:从反面立意,即不赞成材料中的观点。走在最前面的人和最后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是幸福的。他们是精神上的富有者,他们是伟大的人。可赞颂他们的开创精神。他们发现了真理,创造了历史,改变了世界。可赞其在后方为前面的人做好后盾,同样可贵。
角度三:辩证立意。可辩证分析,多赞颂他们是物质上的最后者,却是精神上的最前者。他们有痛苦的一面,但最主要的是享受快乐。
角度四:走在最前面和走在最后面的人,都是痛苦的,只有走在中间的人最幸福,因为他们不用承受那些痛苦。前面的人开拓道路,后面的人为其断后,中间的人简单而幸福。
角度五:心态决定一切,走在最前面和走在最后面的人觉得痛苦,主要是由心态决定的。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精神,无论走在最前还是走在最后,我们都会感觉到幸福。
当然,说到底,高考作文是一种验证,验证学生对社会人生认识的层次和水准,验证学生面对考题的机智与沉稳。态度决定高度,思想决定出路。同样,创新决定分数。高考作文的本质是炫示和吸引,高考作文的重心是制造亮点,高考作文的基础是模仿和借鉴,高考作文的关键是考场表现。在特定条件下,在有限时间内,考生如何审题,如何选材,如何构思,如何撰写,如何调动已有的生活积累,如何借鉴读过的文章,如何大题化小,如何勾连与论说,如何控制字数,如何安排段落,如何尽力炫示,含英咀华,高屋建瓴,只有在满分作文中梳理获得满分的规律,才能破解它们获取成功的密码。明辨之,慎思之,笔端定会洋溢一片芬芳。
范文:
放好心的位置
痛苦与幸福是对立的,但他们的差别就在于你是否能放好自己的心的位置。
有人认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一种是走在最后面的人。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他们不懂得如何放好自己心的位置,以致于产生这种片面见解。放好心的位置,你会发现最前与最后都是很美的,很幸福的。
爱迪生——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发明上千种东西,他可谓是在这些领域走在最前的人。但是他却不感到痛苦,在他千百次失败后,他依然面带笑容地去全身心地研究。当他看到世界上第一盏电灯亮起来的时候,他忘记了自己的失败的痛苦,脸上洋溢的是成功后幸福的微笑。这就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他们不以自己走在最前面而痛苦,相反他们感到的却是欣慰幸福的微笑。他们能为人类作出贡献,他们以自己是最勇敢的先锋而感到骄傲而体会到幸福。他们放对了自己的心的位置。
在中国古代作战中时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在他们撤退时有一部分人在后面阻挡敌人,让大部队撤退。这一部分军人便是走在最后面的人。然而,他们不为他们是最后的队伍而感到痛苦。他们认为将军让他们在后面阻挡是对他们的一种信任。曾经有人说过,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别人对自己的信任。的确他们感到很幸福,他们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完成任务——保护大部队安全撤离。他们以自己胜利完成任务而感到幸福。因为他们也学会了如何放置自己的心,如何让心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做任何事情都会有人走在最前面,也必然会有人走在最后面。我们不应该因为位置的好坏而去衡量自己的利害得失。我们应该为我们能够处在这两个特殊的位置而感到欣慰,而不是所谓的痛苦。我们不能纯粹地用眼去衡量这个世界,而应该学会用心去衡量它。
领头雁为自己是队伍的领军者而幸福;雄鹰为自己是垫后者而欣慰。我们人类同样要学会去正确看待它。我们要放好自己心的位置,洗去那痛苦的愁容,焕发出幸福的微笑。
材料作文“泰山上的松鼠”写作指导与范文点评
材料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泰山原本没有松鼠,许多不明情况的爱心人士误以为有松树的地方就是松鼠的家。出于好意将小商贩当宠物出售的松鼠买来送到泰山放生,但近年来,泰山松鼠繁殖成灾,肯食核桃等果实导致果农减产近一半甚至绝产。泰山果农已经饱受野松鼠之患。
事实上松鼠对于森林繁育的确能起到一定作用。它们将果实埋到地里,有些种子会发育成树木。前提是松鼠的数量必须适宜。泰山作为景区缺少狼尧豺这些松鼠的天敌,松鼠数量的急速上升给果农带来了不可控制的压力
请在准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写不少于800字记叙文或议论文。
写作指导
既要回避直接以社会热点事件命题,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时代,是高考作文命题对立统一的原则。好的作文命题与社会时代一定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不能直接拿众所周知的社会热点当材料。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度,让作文材料与社会时代若即若离,可能是较好的状态。同时,一道好的作文题必须能引发考生的多向思维,必须有思维触发点,而且文题、材料诠释或指向的意义要具有相对永匿的价值,这样才能让考生有话可说,特别是让那些训练有素、有思想、有写作才华的考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体现明确的筛选意图。其三,好的作文命题既不能有太高的审题门槛,又要避免一览无余。一方面,命题材料要尽可能通俗易懂,不能晦涩难懂:另一方面,命题材料要耐得住咀嚼或者嚼之有味。其四,从命题对文体的指向性角度说,好的命题不偏重任何一种文体,让所有的考生都有选择文体的自由。
这道作文题目的材料取自2012年初的一则媒体消息,大多数人不会关注。材料指向的几个关键词——“爱心”或“善行”“善因”与“恶果”“尊重客观规律”“天敌的作用”等,都能够引发考生联想到较多的相近或相似的现象或事件。“爱心”或“善行”虽然近几年高考题有所涉及,但实际上是一个永叵的母题,历久弥新:“善因”与“恶果”涉及到二元关系和哲理思辨,很能考查出考生的思维水平和能力:“尊重客观规律”也是一个不会过时的基本话题。在备考2012年高考作文时,这几个方面都值得老师和考生思考。写作导引
从考生审题的角度看,这道作文题至少有三个有价值的角度。
一、以爱心人士为立足点思考—好心放生松鼠,却损害了果农利益。从这个角度说,既可以谈如何评价“爱心”“善行”,又可以就“好心办成坏事”发表自己的看法。类似的现象有:扶起摔倒的老人是爱心的体现,但要讲究医学常识,分情况进行处理:城市绿化进程中推行“大树进城”,结果大树成活率低……还可以引发我们关注现实生活中父母对子女的爱心表达方式、方法的思考。“官二代”“富二代”热点事件、留日学生机场刺母事件、“虎妈”“狼爸”现象都可以引起我们关注。这一角度也可以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或辩证分析的能力。
二、立足材料整体思考一不是所有生物都适合放生。对于泰山来说,松鼠是外来物种,我们同情动物的同时也要遵循生物链的自然规律,需要在行事时多一番思考。从这一角度说,尊重客观规律,防止主观臆断,应该是较好的立意角度。比如近期媒体报道的“奢侈动车”事件,高铁过于奢华的装备导致投资成本过高,而过高的票价让普通乘客望而却步,短时间很难收回投资,因此有人认为,高铁发展忽视客观规律,太过超前。类似的事件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俯拾即是,学生很容易选择写作素材。
三、从生物链的角度,如松鼠对松树、核桃树的利弊,松鼠与狼、豺等天敌的关系角度思考,也可以体现辩证分析的能力。佳作展评
范文点评:
行善须有道
“人之初,性本善。”乐于行善是人类高贵本性的彰显,但善心是否一定就会结成“善果”,恐怕是一个不能一概而论的问题。
20世纪初,美国西部落基山脉的凯巴伯森林中约有4000头野鹿,而与之相伴的却是一群群恶狼,威胁着鹿的生存。为了鹿的安宁,地方政府决定开展除狼行动,20多年累计枪杀了6000多只狼,狼终于在凯巴伯林区不见踪影。鹿在那里开始了无忧无患的生活,数量猛增到10万余头。兴旺的鹿群啃食一切可食的植物,吃光野草,毁坏林木,并使以植物为食的其他动物锐减,为此也使鹿群陷于饥饿和疾病的困境。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中鹿数量下降到8000头,且病弱者居多,兴旺一时的鹿家族急剧走向衰败。地方政府当初的除狼行动无疑具有某种“善心”,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为什么会出现诸如此类“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呢?
一是不尊重客观规律。世上万事万物都有它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一点我们必须遵守,否则,违背自然规律办事,一定会带来不良后果。泰山“松鼠之患”就是这样,好心人士不了解生物界食物链的基本规律,导致松鼠过度繁殖。对泰山果农来说,松鼠成灾,“放生”演变成了“杀生”。再拿狼与鹿的关系来说,狼捕食一些鹿,使鹿的总数得到控制,不至于繁殖到使植被退化的程度:同时,狼捕食的鹿多为老弱病残者,有助于鹿种优胜劣汰。狼群消失了,鹿没有天敌,“懒汉”体弱,鹿群退化,在所难免。后来,美国地方政府为挽救灭狼带来的恶果,制订了“引狼入室”计划并最终实施,森林于是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所以,办事要尊重客观规律,防止主观臆断,行善施爱也应如此。
二是不尊重行善对象的主观感受。汶川地震后,许多地震孤儿的人生从此陷入黑暗或迷茫之中。一些记者出于好心,想借助媒体帮助他们,于是一次又一次地揭开他们心灵的伤疤。采访、录像,无数次唤起这些孩子心中那段无比恐惧的记忆,让他们在泪水中强化伤痛。不知“好心”的记者是否考虑过。那些十几岁甚至几岁的孩子,能否承受住这沉痛的心灵创伤:他们盲目的帮助,是否会给孩子的成长历程留下抹不掉的阴影。如今,有的“明星慈善家”喜欢自我炒作,行善时喜欢与受惠者合影,大肆宣传“作秀”式的捐赠场面,不知这些慈善家是否考虑过自己的行为给受惠者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是行善不注意方式方法。扶起摔倒的老人是善心、爱心的体现,但如果是患有高血压、脑溢血或摔倒时发生骨折的老人,则要观察老人的表情、神态,询问摔倒的原因,再视情况拨打急救电话或给予正确的帮助。总之,扶起摔倒的老人也要讲究医学常识。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中曾对办事不注重方式方法的人有形象的描绘:“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这对于行善施爱之人不无警醒!
譬如爱荷之人,把荷从淤泥之中移植到流光溢彩的玻璃缸中,勤于换水,时时而抚之。殊不知这对荷来说,不过是千般折磨,荷最终可能会香消玉殒。身处淤泥而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这是荷的本性,也是客观规律,我们需要尊重。所以,我们呼唤善良和爱心的同时,更需崇尚行善有道、施爱有术。
点评:这篇议论文从“行善有道”的角度切入,体现了作者对社会时代的关注与思考。在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方面,视野开阔,材料丰富,论据翔实。开篇直入主题,引人思考。文章主体部分侧重原因分析,论述有理有据,收放自如而又层次分明,颇具说服力。结尾类比分析,水到渠成。全文语言老练又不失活泼,是一篇考场佳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