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区
高中作文区
|
当前位置: 主页 > 作文 > 高中优秀作文 >
【温馨提示】
微信扫描顶部二维码
回复4位数:1010
1011~1016
切实提高作文水平
|
|
|
|
|
|
|
|
|
|
|
|
高中优秀作文:那是我们的家乡 发布时间:2019-06-02 12:01:39
表态说理型作文讲评之传统文化类(附范文欣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材料二:从2016年开始,高考语文分值由150分增为180分,英语考试将退出高考历史舞台,将实行社会化考试,满分为100分。
以上两段材料,前一段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后一段摘自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2013年10月21日)。我们知道,习书记上任以来在很多场合强调过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而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2013年10月21日)中,也强调了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2016年高考语文分值将由150分提高到180分。
国家最高领导人谈传统文化,某地区的高考改革也注重传统文化的考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优秀习作】
那是我们的家乡
20班康高远
泼墨淋漓,笔走龙蛇的古人大概想象不到,很多年之后,国语会面临危机,外文大行其道;峨冠博带,长裾雅步的先人大概想象不到,多年之后,汉服无处可寻,西装入驻中原。如今的中国,是不是离我们记忆中的那个华夏越来越远了?
昔日红楼梦中,跛脚道士讽刺世间凡人“反认他乡作故乡”,时至今日,在这钢铁森林中,竟大有辨不清故乡与他乡的荒唐之感。抛弃传统,丢掉根本,把故乡变成了他乡,我们就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
我们的家乡是什么样子,你还记得吗?是江河五岳,是八荒九州,是大漠穷秋塞北,是杏花春雨江南,是诗人云游的四海,是帝王指点的江山。千年,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文明的子民在谈及自己的身世时能以千年为单位!千年间,那么多文人墨客,王侯将相把自己的身影深深镌刻在这片热土之上,把自己的心魂融化进华夏民族血脉之中。那些或凄婉或悲壮的故事,那些或沉郁或洒脱的文章以及其中古老却不迂腐的智慧支撑着这个民族千年又千年。
这样伟大的文明如今竟要在我们手中蒙尘吗?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若是他重到扬州,怕是很难找到几许熟悉的风景供其凭吊了,而长安,亦不再是他魂牵梦绕的那个长安了,多少古迹没有毁于战火,却毁在了建设者手中。学界流传有这样一句话:“若想见识唐代的长安,就要到日本的京都。"我们的学者研究自己的建筑,居然还要远赴异国他乡,实在让人啼笑皆非,不禁长叹。
所幸,我们不只是在长叹,旨在复兴传统服饰的汉服运动方兴未艾,意在捍卫民族语言的高考改革势在必行,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加入传统文化保护者的行列。
对于我们来说,传统文化并非遥不可及,它不只是图书馆里浩瀚如烟的古籍,也可以是世代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它不只是非遗继承人手中的绝活,也可以是一道简单的家常小菜;他不只是祭祀天地时繁复的礼节,也可以是民间自成体系的规矩和习俗。它既可以是阳春白雪,又可以是下里巴人,凡是能唤起我们心中家国情怀与故乡之思的事物,其实都藏着最朴素的民族情感,他就是我们身边的传统文化,它联系着所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沟通着每一个曾在这里停留的灵魂,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用心的去呵护,
巨龙不死,华夏未亡,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乡,愿每一位华夏儿女珍惜我们的宝藏,愿我泱泱中华千年之后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传统是现代的情怀
21班姜云溪
王朝更迭,斗转星移,岁月荡漾了千百年,而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轻叹却未随波淡去。这是古人对传统气韵生动的追念,是镌于历史长河的亘古情怀。
古老而意蕴深沉的传统文化历尽沧桑传至今日,已成为工业文明最娇贵的“倩影”,好比于城市的高楼上望见青山,于涌动的人流瞥见乡村的炊烟。其实这青烟与山色从未离开,它们在如钩晓月下静静地等待着,等秦岭驿道上的风雪退去,等南海丛林中的雾瘴消散,等我们走进,像先人承诺过的那样,与它相依相偎,走到天荒地老,
可惜,世人在历经了千百次轮回后忘却了这个承诺,残存的记忆中似乎消散了传统文化的身影,除了衰朽,她什么也没有等来。如瀑的青丝花白了,丰腴的脸颊消瘦了,杨柳般的身姿也佝偻了,而除却承诺,被遗忘的还有情怀,那“打马执鞭初擦肩”的悠然,那“陌上花开,可缓缓归已”的从容,那“将船买酒白云边”的洒脱,通通被现世抛弃了。从现世走向传统的路,差的恰是一段飘逸灵动的情怀。
你听,空中流淌的正是传统文化穿越时空的吟唱,有高原上响彻的老腔,也有水乡里温婉的三弦。传统文化这位故人托风做她的使者,又传来了消息,不知是哪一世在明月江畔下与她赋下的诗句,亦或是分离前一夜于梨园共赏的牡丹亭的曲。多少年来她未曾放弃,只为唤醒世人多一点记忆,那么至此,你是否感到血液中涌动着一丝气韵古朴久久向往而不得的情怀?
余光中在绝色一书中写到:“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现代的文明与繁荣犹如明朗月光与洁白雪色,会俘获众多青睐,可是与含蓄处摄人心魄的,正是传统文化演绎的第三种绝色。
现世的我们当思索如何将此三种绝色融入一帧画面,带着庄重或悠然的情怀,画下晓月与新雪,于携手走过的南城小陌间画下传统文化的倩影,画出当年顶礼时匍匐过的山路,也画出那流淌了千年的浩然情怀。
传中华血脉 高三22班 李鹏月
自称为龙的传人的华夏子孙心中是否还激荡着那种对龙图腾的情感?自诩拥有着中华五千年璀璨文明的我们,脑库中是否还存在着几分中华民族的骄傲?
高考改革,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更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分数、学科上的硬性调动应唤起我们内心深处那条柔软却坚韧的血脉。
中华世纪坛的序言中有这样一句话“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与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可与日月争辉的千古无双,我们何其有幸有着这样的心灵瑰宝,精神宝塔。但不要忘记——“说,永远比做来的轻松;知,有时却比忘却更加可怕。”中华文化,这份骄傲,不是一个可以无限修复的强大的自愈器,若被忘却久了,他也会落寞消灭。这份血脉,需要我们,当今的世人去抓住,去传承。
每种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独特展现。英国有着他的亚瑟传奇,梅林时代;美国也有他的多元文化大荟萃。当法国的红酒散着甘醇的芳香,荷兰的郁金香静然怒放时,中国什么感动正在悄然消逝?是那生旦净末丑斗艳的国粹京剧的黯然失色,是那丝绸绫罗缎葳蕤的手工刺绣的渐渐消失;是那宫商角徽与悠扬乐声的戛然中断……
古代张载曾立言:“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文化在低泣,传统在哀叹,千百年来圣人的流芳不应在我们手上断送。
一份尊重,对往圣绝学作揖。
“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的恶搞几时休?
一份喜爱,守护中华文化的血脉。
只知孔子之名不知孔子之人;热衷于洋节却遗忘传统节日;在键盘上敲击如流,提笔却举步难行的悲哀何时停?
一份责任,甘当中华血脉的河床。
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父母追赶潮流,陪伴父母的新式孝德;汇入满满中国元素,携手优秀非遗特产的创意作品。
梵高曾说“爱之花盛开的地方,生命便欣欣向荣。”同样的,尊重,喜爱,责任浇灌的花蕾定能让中华文化的血脉流芳千古。
礼敬传统文化
高三22班张梦雨
望金戈铁马,执青灯古卷,循圣人所制礼乐,叹南朝烟雨寺院。曾经我们的文化,傲视群雄,独享辉煌。可如今时代裹挟人心,物欲胁迫赤城,但听得传统文化如溺水老妪般呼救,难见得我同胞振臂一呼,再开华夏新章。
悠悠五千年,泱泱大中华,我们曾用辉煌铺就历史的画卷。但也许是鸦片战争的炮声恐吓,也许是洋商盆满钵满的利欲诱惑,也许是激进派过于偏执的大肆挞伐,我们的文化就这样衰落,直至现在,被侵略的伤疤仍使我们战栗,自卑的情绪仍使我们盲目学习。一味崇洋媚外唯恐落伍,一味挣钱唯恐落后,溶于血液中的闪着光的文化就这样被我们抛下。
生旦净末,唱念做打,凝缩着一国之粹戏曲艺术随着一位位名家辞世,一代代青年忽视,也日趋没落。圣诞节、情人节……西方节日愈演愈烈倒反衬出传统节日的凄清寥落。再难见金墨挥毫洒写中国联,再难见秀手穿叶捏粽,再难见家家门前焚叶烧艾,再难见清明冷灶息炊烟……
痴痴小儿,牙牙学语,在古尚能诵念弟子规千字文,将祖宗教导常放嘴边;八尺男儿,侃侃而谈,竟一语不能谈及先贤经典。中华诗词美文千古传诵,本应“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却上不能替往圣继绝学,下不能为后世留经典。
每思及此,必耻痛于心。但毕竟中华文化一脉相承,血浓于水,幸而子孙觉醒。幸有习书记提纲挈领作表率,引经据典展中华风采;幸有教育部门图谋大局,将中华文化纳入教育规划;幸有仁人志士,或四方奔走演说,或身体力行实践。这是华夏子孙在新时代的觉醒,只为文化,为国家。
在新的时代文化传承也有其新的传承方式,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对传统文化多一点儿同情的理解,让收藏在故宫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唤起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礼敬!
【优秀题目】
铭记传统,嗅文化幽香 ---------------- 高三19班乔希筠
岁月入禅,传统入心 ----------------高三19班张艺凡
启程,寻回失落的传统 ---------------- 高三19班张伟克
莫让传统失芳华 ---------------- 高三23班 梁佳欣
传承文化记心田 ---------------- 高三20班封格格
静做传统文化的守灯人 ---------------- 高三20班苏艺卓
文化不老,传承依旧 ---------------- 高三20班魏羽淇
于传统文化中安放灵魂 ---------------- 高三20班张贺莹
携传统之手,筑文化未来---------------- 高三20班孙瑶
纵尘世浮华,愿传统依旧 ---------------- 高三20班焦艳宁
执传统之笔,绘中华新篇 ---------------- 高三20班李培雅
一抹墨香承文化 ---------------- 高三21班次晓娜
传千古之声,承文化之韵 ---------------- 高三21班韩嘉昌
承传统文化,嗅古之“蕴味” ---------------高三24班王蔡青
今时月光映出传统的脸 ---------------高三24班吴童
文化前行,步履盈香 ---------------高三24班褚婉婷
传统文化自是窈窕无双 ---------------高三25班杨玮琪
传承,寻找华夏文明家的方向---------------高三25班任向沛
品传统文化,赏最美的烟花 ---------------高三25班李金潘
唱响传统文化赞歌 ---------------高三22班赵梦蝶
等风来,等传统文化花开 ---------------高三22班李月芹
传千古之韵,嗅文化之香 ---------------高三22班栾晓静
寻一缕传统文化的香 ---------------高三22班支靖源
悠悠文化,脉脉古香 ---------------高三22班诸家红
思中华之根,承文化之脉 ---------------高三22班李鹏月
【优秀的导入段】——在互相的学习借鉴中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
青灯一盏,古书一卷,伴着清茗,我们与诗仙同游,与词宗共赏,虽身处一隅,然心在海角,举目望见玉轮皎皎,低头感悟依依别情。
传统文化的魅力,似百年佳酿,入口醇香,引人痴狂。我们唯有铭记传统,方能嗅的文化幽香。 高三19班乔希筠
剪一段西窗的烛,点一盏秦时明月的灯,燃一根瑞脑的香,回旋缠绕中传统文化的老人蹒跚走来,颤颤巍巍的双手与翻白的鬓角依稀可见,我看不清他的脸,但我知晓他需要我们来帮助他续写传统文化之篇章。 19班 郭轩宇
当京剧的生旦净末只停留在过去的影像中,当传统的仁义礼智只停留在口头上,当精美的蜀绣苏锦后继无人,当曾经的熠熠闪光传统文化在新星璀璨的今天失去光泽,我们有什么理由抛弃中华民族的至宝……
19班 吕佳津
岁月是一条长廊,透过它,人们拾起双袖间千年前的文字花瓣,可如今,传统文化却早已满目疮痍。我听见远方楼上缥缈的笛声,却再无“笛声残,窗影寒,灯华桨声里,何处是江南”的意境。他飘过钢筋水泥制的怪物里,却无力对抗里面的喧嚣,呜咽着的忧伤满载悲愤无力的控诉这工业时代的悲哀。难道,传统就该被人抛弃,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23班 冯欣钰
执一根毛笔,染羽墨丹青,一撇一捺藏中华神韵;袭青衣红衫,抹粉底花脸,一颦一笑展中华国粹;品浓墨工笔,赏诗词歌赋,一笔一画溢中华芳香,中华的文化精华,寥寥几笔,怎能囊括?--25班张梦瑶
粉墙黛瓦里风吹绿了一个江南水乡,圆底青瓷里浮浮沉沉的是幽幽茶香,洁白水袖里青衣花旦婉转歌唱,青灯古卷中蕴藏着传统文化家的方向。--25 班任向沛
风吹送着阵阵驼铃之声,婉转悠扬,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向前驶去,只留下一帧帧幻影,那是秦时的皎皎明月,大唐葳蕤的羽衣,宋朝哀婉的离殇,蒙元铮铮的折子。而今,时代的风潮将传统的身影隐去,留下的是躁动的心和横流的物欲。传统的文化在物质时代呻吟,我们确应留存传统文化这一血脉。---24班柳江南
唐诗宋词,吐露花开不败的文雅;儒墨道法,表露百家争鸣的激扬;琴棋书画,诉说文人墨客的优雅;金戈铁马,展露龙虎飞将的豪情。传统文化,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藏,新时代的我们,须传承传统文化,嗅古之蕴味。——24班王蔡青承传统文化,嗅古之“蕴味”
壮哉!我中华!文化飘摇过历史的风雨,充斥着江山的豪迈。情怀依旧坦荡,却无法支撑起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这岂不是传统文化一路走来的悲哀?
无论是话语中一次次的强调,还是实践中不懈的改革与探索,都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定守护。——22班周嘉琪
我知道风里有诗句,我知道云里藏着墨花,我知道海上掀起波浪,这浪里卷着传统文化。我知道当太阳初升的那一刻,风就会到来。我知道传统文化会随着风飘上陆地,飘入人们的心中。——等风来,等传统文化花开22班李月芹
它远了,如同青春在人生岁月中逝去,成为一段记忆,只留印象中的盈盈笑语;遥望间,它越来越远,远到望不见踪迹,只留心中一道浅浅的概念,几近模糊。唯有传统文化四字铭刻脑海,沉浮、无依。传承难就,等待你我追寻,并携同。——追寻 携同22班李泽辉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片叶子,即使随风漫游,也终究逃不过叶落归根的宿命。那是一种羁绊,却有着温馨与自豪,把我们与中华文化相连。——思中华之根,承文化之脉22班李鹏月
当渐渐富裕的国人迷失于物欲,徒把金钱当做快乐时,传统文化的影子就这样于无声无息中被人们忘却。于是有一天,彻夜的狂欢节已远超中秋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颜值爆表的韩国欧巴远胜于古圣先贤在国人心中的分量。尖叫、狂热,一面在升腾,一面在堕落。国人的灵魂在一片喧嚣中游荡。此时此刻,我们需要传统文化的回归来填补那早已空荡的灵魂。——寻觅中华文化的芳香22班赵玮
我有一调一拨奏出的古琴琵琶,却落败于曲高和寡的高雅;我有一唱一和作出的国粹光华,却输在了唱念做打中的余韵格调如画;我有一针一线绣出的锦绣华夏,却终难敌机器时代的飞梭如麻……想得,物是却人非,欲语泪先流。——礼敬传统文化22班张梦雨
烫一壶老酒,赏一卷墨香,摇一把羽扇。我看着那古人翩翩而来,又拂袖而去,只哀叹一声,“传统没矣”!
月光下,只剩我一人,皱眉凝思……
—— 20班吴少婷甘醇老酒,一品中华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如颗颗明珠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如朵朵繁华在柔风细雨中抽芽绽蕾。清明祭祖的慎终追远,中秋赏月的千里相思,不断的是传统文化的血脉,追寻的是传统文化的根基。
-------------20班刘若楠寻文化之根,传文化之脉
【优秀的中间论证段】
书法晕染开传统文化的精华;国画描摹出传统文化的姿容;戏曲清唱出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文化在中国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积淀了几千年的辉煌。身为炎黄子孙,为传统文化涂上亮丽的色彩应该倍感骄傲,而不是把传承文化作为一种负担。甚至让一国之萃发出凄清冷落的呻吟,让巧夺天工的蜀绣在幽暗的角落叹息……——22班王艺霏
细雨飘,清风摇。那玲珑剔透、釉白胚胎的邢窑白瓷见证了大唐盛世的繁华;那精致葳蕤、举世无双的四川蜀绣经历了宋朝繁盛的奢华。历史远去了刀光剑影,却没有带走这些沉淀下的精华。然而,就是今天,我们却选择抛弃了他们,习惯了无视他们,有谁能听到那千年文化的痛苦呻吟,就像鲁迅曾唤过“救救孩子……”,而今,有多少人站出来呼喊:“救救文化”! 21班曹雅馨承千年文化之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