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区
高中作文区
|
当前位置: 主页 > 作文 > 高中优秀作文 >
【温馨提示】
微信扫描顶部二维码
回复4位数:1010
1011~1016
切实提高作文水平
|
|
|
|
|
|
|
|
|
|
|
|
高中优秀作文:格局与担当 发布时间:2019-06-03 23:56:24
高考满分作文赏析
一、全国II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专家点评
思路一: 考生应审题准确,完成题目要求。作文要求的关键是在六个诗句中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所以考生在写作时应明确每个诗句的立意,然后选出两三个在立意上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确定出一个立意,可寻每个句子立意的共同点,因果关系等。
第一句可立意为君子要自强不息方可强大;第二句可立意为思乡;第三句可立意为重视内在之美,或自信的品格;第四句可立意为人因所处位置不同,而视野、格局不同,实现的理想价值也不同。或人要有远大的理想,立志四方;第五句可立意为要敢于正视自己;第六句可立意为个人、民族、国家的自信自强。 例如,第一句和第六句的立意有共同点均是自信自强,那么考生可据此立意;可将一、四、六立意为实现理想需要视野、自强、自信等因素。总之,考生需寻找两句或三句间的立意关联,从而确定出一个立意,并在写作时引用。
思路二: 考生需准确审题、明确立意、体现思考,准确理解诗句含义,并选择其中两至三句在文中合理引用,言之成理即可。
三、优秀作文欣赏
格局与担当
在庭户之中只能见斗室,而于天地间自然眼界宽广,这是格局;鲁迅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敢言敢作敢当,为同仁呐喊,为革命鼓与呼,这是担当。
格局大小,影响眼界之宽窄;不同的眼界,担负不同的责任。鲁迅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是何等境界!格局就是无尽的远方,穿过重重阻碍,身负家国天下。担当是为了无数的人们的福祉不断求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格局有大有小,根植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格局大者,为国为民为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个大我;格局小者,为已为私为小我,也许无可指摘,但不可沾沾自喜。自古士人秉持“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立身哲学,中华民族的“脊梁”何等气魄!他们有为民请命肝脑涂地者,有驰骋沙场马革裹尸还,有身处异域不改气节者,有面对利诱势逼不改初衷者,有为官一方与民同乐者,有著书立说延续中华文脉者,有壮烈激烈慷慨赴死者……他们的名字、事迹如昆仑伟岸,如大海浩浩。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岳飞“八千里路云和月”,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些格言诠释什么是格局,什么是大我。
责任担当,在其位谋其政,尽心竭力。鲁迅面对万马齐喑、风声鹤唳的局面,团结文化战线上志同道合人士,用笔作武器,敢于揭弊;也勇于解剖自己,对国民劣根性而痛,揭开伤疤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这就是担当。有人批判现如今中国大学培养出来的是一些“精致利己主义者”。精致利己主义,缺乏必要的责任担当,沾染了太多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钱理群教授指出真正的精英要有自我的承担,要有对自己职业的承担,要有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类的承担。我们不会忘记“耶鲁哥”秦玥飞不计个人得失扎根农村,做一个村官;不会忘记远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医务工作者,尽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不会忘记中国维和人员奔赴战乱国家的战场一线,用行动争取和平;不会忘记屠呦呦研制出青蒿素,几十年内无偿提供给贫困国家而不计个人报酬……
扎克伯格在回到母校演讲时说,FACEBOOK有志创造一个人人都有使命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类就是命运共同体,气候变化与你我相关,基因组全球共享为治愈某些病症提供契机。中国致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一个大国立于民族之林,也离不开格局和担当。
现代青年的成人礼
近三十年,从自己参加高考到学生参加高考,再到女儿参加高考,对高考感悟颇多。今天学生问我如何作文,我就以高考为题来一次作文,来展示作文的基本要素。现在,我觉得,高考,就是现代青年的成人礼。
高考,是学习能力的检阅。上个世纪末,有人说,二十一世纪,学习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现代青年了解时代,把握未来,创业创造,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学习能力。中国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也是高考恢复、完善、改革的几十年。这几十年的高考,引导,选拔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中国今天的经济、科技、国力的进步和提升,是高考对一代又一代青年学习能力的训练和提升。从戚发轫到许渊冲,从唐嘉陵到颜宁,这些学习能力超强的人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在研究发现中独领风骚。中国高考,是对现代中国青年学习能力的加冕。
高考,是适应探索能力的检阅。适者生存,创者发展。随着地球一体化过程的,是冲突,是竞争,是危机,是危亡。只有善于适应,主动适应才能生存,只有创新创造才能提升能力,才能赢得机会,才能获得财富。回想高考几十年,一直致力于适应探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中国企业现代化,中国科技现代化,中国产业全球分布,文明古国从落后到进步,从挨打到助人,从被歧视到成为推动者、引领者,就是因为中国高考让中华民族的适应探索能力增强了很多。
高考是抗挫能力的检阅。绝美的风景,大多在人迹罕至处。探索的过程,磨难无穷,挫折常有。很多时候,极容易一败涂地,一无所有,这时候,让你再生,支撑你不放弃的,就是抗挫能力。高考,是能力的竞争和选拔,更是抗挫能力的沉淀和强化。那些不是靠天赋和机遇而通过高考的人,他们超强的抗挫能力让他们在开拓性的研究创造中百折不挠,执着不悔。中国航天、中国导航、中国高铁,每一张中国名片都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下面都是抗挫能力凝成的辛酸故事。
经历高考前的苦酷训练,接受高考的加冕,承担起现代青年的荣誉和责任,在社会和世界击水,穿云;修身,达人,兼济天下。
中国天机
名句之所以成为名句,是因为它包含了人生至理。中国名句,背后往往还暗藏了天地玄机,是为天机。所以如此,全因中国文化,不仅注意体察人情世故,还注意参悟天地之道。
这些参悟天地之道的圣哲,窥破了天机之后,留下的法语金言,吾辈若能领悟一二,真真受用无穷。
窥破天机一:法天则地
天垂象,圣人则之,中国文化由此产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易经的这句名言,是说:上天的运行之象,刚健运转不息,君子进德修业,应效仿天地之道,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这里面暗藏的玄机是:天地的运行有它的法则,一个人的行事作为,一定要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人性若不合乎天性,就会变异、退化和扭曲。顺应天道的人生,方显刚健、中正、纯粹。
你要达到庄子所说的“逍遥游”境界,你得先做到“无己”、“无待”,“乘天地之正”——一切完全顺应自然。
庖丁解牛之所以能做到游刃有余,是因为他遵循了解牛的规律:批大隙导大窾,因其固然;郭橐驼种树,就是让树静静地生长,尽可能少的去扰动,去干涉,甚至去过多养护……
窥破天机二:返璞归真
有一种美,清雅脱俗;有一种花,清香四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是在写桂花,也是在写诗人自己。李清照就是这样一种美:美在内在修为,美在高雅气质,美在本色,美在纯真。
这使我想到了苏轼的一句诗:“人间有味是清欢”。能在平常的事物中发现趣味,能于平淡的人生中发现诗意,这是最难以达到的境界。苏轼历尽宦海沉浮,历经人生风雨之后,再来看走过的路,是“也无风雨也无晴”,内心完全趋于平静。这正是:
繁华落尽,铅华洗尽,人生进入真境界。
返璞归真,至纯至简,生活方得真滋味。
窥破天机三:心包宇宙
毛主席诗词,有一种“雄视古今,俯仰天地”的大气,有一种“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壮美。无论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还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都既有“推倒千古之豪杰,开拓一代之新风”的胸襟豪情,又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使命担当。
只有进入“宇宙境界”,才能如此鸟瞰人间,见一般人所不能见之景,抒一般人所不能抒之情。人存在于宇宙这个巨大的时空结构之中,可我们往往忘记了这一点。读主席的诗,能把我们“唤醒”,把我们从狭小、平庸、猥琐中“唤醒”,从而遇见“胸怀天下、心包宇宙”的最美自己。
读名句,如果不能“唤醒”自己,从而找到自我,既有负于名句,也有负于自己。天机已泄,大道已显,赶紧对接,完成生命的不断自我超越。
文人的傲骨
自古以来,文人以两种面孔示人:一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文弱谄媚,毫无气节;一种是坚持操守,傲视群雄,拥有独立而又强大的人格魅力。这种傲骨,撑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也使得华夏文明除了“和”与“礼”,多了些刚韧与个性。
傲视百花是一种独善其身的高洁品性。诸多文人以物自喻,洁身自好。爱菊的陶渊明,面对充满束缚的官场选择隐遁。不愿久在樊笼,心为行役,于是种豆南山,采菊把酒,复得返自然,灵魂舒畅,安贫守志。爱莲的周敦颐没有选择逃避,不被逍遥山水所吸引,不被污浊世风所沾染,亭亭而立,香远益清,操守高洁,矢志不移。爱桂花的李清照,竟埋怨起当年的屈原来,离骚里赞美了那么多花,为何不提桂花?“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在她眼里,桂花为秋花之冠,“梅应妒,菊应羞”,只因它色淡香浓性柔,卓尔不群,这种清雅秀美,幽香袭人的美,也是李清照傲视尘俗,乱世挺拔性格的写照。他们虽不见得要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但或出世入世,或自赏自伤,都保有文人的一颗清净之心,止于至善,完善人格,无愧于心,也便无愧此生。
傲视死亡是一种杀身成仁的民族大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面对诱降不为所动,忠心可鉴,如同磁石,不指南方誓不休。“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落入敌手,不屈不卑,年仅17岁,慷慨赴死,可叹可敬。“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家国不复,悲情难书,身入黄土,心系天下,陆游的身后事与己无关,与利无关,只有民族危难,国家统一。“此去泉台找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不惧死难,存亡之间豪气冲天,有的只是“死亦为鬼雄”的英雄壮歌。他们有血性,有骨气,有面对死亡的无畏和悲壮,这是中华民族凛然正气之所在,也是我辈敬仰膜拜的楷模。
傲视群雄是一种兼济天下的绝对自信。黄巢作为起义领袖,身上更多的是一种英雄豪情,“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罢百花杀。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他眼里的菊花独芳天下,香透长安,列阵如勇士兵甲,怒放如君临天下。之后虽无帝王之功,彼时确有称雄之意。这种自信与张扬在历代文人身上很少见,也并不会因他的功败垂成的而消弭,反而格外难得。与他不同,毛泽东的豪言壮语变成了现实。青年时期的毛泽东面对湘江寒秋,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叩问,已有鸿鹄之志。就算是在长征最艰难的时期,他也会慷慨高歌:“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哪一个是文韬武略了然于胸的真正英雄?那真英雄舍我其谁。何况这也不是属于他们的时代了,那属于谁?这种含蓄的自况迸发的却是绝对的自信,难怪蒋介石诚惶诚恐,责令御用文人再写诗词压过毛泽东。毛泽东是胸怀天下,心有黎庶的,他带领无产阶级所开创的新时代也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这种气魄岂是一般庸才所及。
当今时代,文人的傲骨更不可少。这种傲骨不是清高自闭,拒人以千里之外的高高在上,也不是不与尘俗,不触名利的酸葡萄心理,更不是没有道德底线无知无畏的冲锋陷阵。它是一份沉淀了浮躁的平心静气,是一种摒弃了俗累的自由性灵,是一种有节有度的自尊自强,更是一份充满了理性的社会担当。
故乡月明与他国月圆
杜甫月夜忆舍弟中有两句令人共鸣难忘的诗,那便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前半句是写实,后半句则是写心。何谓“写心”?抒写心中所思所想所好所恶。那么问题来了:月怎么会是“故乡明”?他乡就没有明月?他乡明月就晦暗不明?难道他乡故乡会是两个月亮?
月亮当然只有一个,他乡月与故乡月也不可能有本质的不同。所以问题不出在月上,而出在望月的人上,出在望月的人的心情心绪上。故乡的月亮之所以会独明,换句成语说,这叫“爱屋及乌”,因爱故乡这个“屋”,连带偏爱了月亮这只“乌”。这在心理学上叫“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它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在认知上,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心理弊病。
所以一旦主观上认定“月是故乡明”,爱屋及乌,很容易就演变成偏爱偏袒,而偏爱偏袒向前一步就是偏听偏信。一个人的偏喜偏嗜似乎无关大局也无伤大雅,但如果这个人是一家之主呢?一族之长呢?一县之宰呢?甚或是一国之君呢?那样的话,这种偏执偏好就是不公的开始,腐败的温床,混乱的渊薮,就是致命亡国的了。
和“月是故乡明”这种什么都是自己自家的好相反,则是“月亮是外国的圆”这种什么都是别人别国的好,这两个极端的看法做法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患病的根源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只凭主观臆断,全无旁观客观。这种人这种事这种想法做法,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是一一指出,辛辣嘲讽过的,可惜,病症的诊断不等于病患的根除。现今的中国,深患这两种症候的还大有人在,要想弊绝风清,我们还有太长的路要走。
那么,怎么走?鲁迅在论睁了眼看中也开出了一剂良方:“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这正视,我想,首先就是正视自己。不但正视己长,更应正视己短。道德经上说“自知者明”,就是此意。可是,自知何其难,总要找面镜子照一照,以鉴妍媸,以别雅俗。唐太宗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可也恰恰是这位视魏徵为人镜的李世民,在魏徵死后半年,就下令砸了魏徵的墓碑,毁了这块明镜。所以,当权力失去制约走向极端,再好的明镜也未必有用武之力。这还是号称千古明君的唐太宗,要是碰上白雪公主里的魔镜与王后,就更不知会闹出什么幺蛾子了。
其次则是正视他人。也包括正视他族他国,总之,我之外的一切古今中外的人、事、物、理。道德经说“知人者智”,不过,这种智慧也非易得。“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大原则,可是何者为精?何者为粗?还是需要正视的这个人立得正,站得稳,端得平,看得清,分得明。所以鲁迅再三强调“首先要这个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但不说别的,放眼天下,熙来攘往,又去哪里寻找那位“不自私”的圣贤君子呢?
而且,我还发现:“故乡月明”和“他国月圆”虽是两种症候,患病的却常常是同一个人。其可怪也欤?其实道理很简单:自卑的人往往自傲,极度的自卑往往产生极度的自傲。反之亦然。这大概也是物极必反的又一证明吧!只不过,这种证明一点也不令人愉快。
行文至此,似乎也该开出一副疗救的方子,可我不想开,药医不死,佛度有缘,再好的方子也救不下必死之症,作死之人。这么说,好像又悲观了,不够正能量。那就算是负能量好了,负能量也是能量不是。况且易云:一阴一阳谓之道。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读圣经看神曲,一点也不喜欢耶氏父子的天堂,老觉得满天都是神光太刺眼,满空都是鸟人太单调。我天性厌恶厌倦动辄清一色,异口同声,一致同意之类,因为论语中孔子早就告诫“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全体的赞同与反对本身就不正常。所以,这篇哪怕打入荒腔走板,只要仍属于不同的声音,也认了!
兼济天下,不负青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每一个背井离乡的中国人都很熟悉杜甫这两句诗。当年的诗圣饱经离乱之苦,兄弟亲友星散四方,彼此音讯难通,故而思乡怀人之情愈发显得浓烈。一流的诗歌总能引发很多人的共鸣,杜甫的忧伤属于所有的游子。古今有别,月色依旧,千百年来漂泊异乡的游子无不对自己的家乡牵肠挂肚。中国人历来安土重迁,有根深蒂固的家国情怀,故乡的每一条河,每一朵花,甚至每一片云,都那么使人魂牵梦绕。
扩而大之,对于炎黄子孙的我们而言,中国是我们共同的故乡——国与家从来都是血肉一体的。我们绵绵不尽的乡愁的落脚点不仅仅是生养我们的村庄,也可以是江南塞北、黄河长江。江山壮丽,文明辉煌,每一个华夏儿女都因为有如此伟大神奇的故乡而自豪不已。
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古往今来,为了让我们的祖国和家乡愈加富强,为了使我们民族文明的火种代代相传,有太多的英雄豪杰挺身而出,奋发图强。他们的名字化作了天上的星辰,闪耀着不灭的光辉,比如尧、舜、禹,比如孔子、屈原、诸葛亮、王安石和王阳明。他们勇敢地践行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上古格言。日星交替,四季轮转,这是生生不息的天道。天道刚健,激励人们奋进有为,百折不挠。这种金声玉振的精神是我们祖国的品质,民族的魂魄,历史的骄傲。
日月不淹,历史老人抖擞精神,将发展图强的使命放在了我们这代人的肩上。我们有青春,有热血,我们有理由为脚下这片热土奉献一份力量。志存高远,方可不负韶华。“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的这句话同范文正公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源同一理,都在提醒我们要建立宏大的人生格局,有了大格局才能有大胸襟,有了大胸襟才能有大作为。视野若限于一隅则只能做个自了汉,唯有放眼四方,才能做兼济天下的大豪杰。
祖国培养了我们,故乡期盼着我们,为了这份沉甸甸的恩情,我们责无旁贷。我们无疑赶上了一个伟大的转折时代,能否向历史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能否赋予我们各自的青春以深刻的价值,是我们需要正视的严肃的人生课题。我们将绳武前贤,自强不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最大的努力。
江山如此多娇,与尔一竞风流
朋友,当你乘坐飞机,从几千里的云层将目光投向苍茫大地时,花木渺渺,高楼难辨,是什么将即将抵达中国的讯息传递给了你?是那蜿蜒几千里的长城罢?
你来到中国,想认识中国,我想,将“长城”作为第一个关键词,引你走入华夏的大门,刚好。中国的万里长城,在英文中称为“the Great Wall”,意谓“伟大的墙”,然而,煌煌华夏,悠悠长卷,长城早已不仅是一堵跋涉了千山万水的古老城墙了。
你要认识中国,不单要看国人年轻的脸庞、朝气勃发的思想,还要去长城上去望一望,中华先民的灵魂。你在街道上擦肩而过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已然活了上千年,他们说着普通话,追忆着文言汉语;手捧着IPAD,向往着黄页古卷。这,才是中国,这,才是中国人,又老,又新。
当大漠的狂风把沙尘一径卷起,又狠狠掷下时,“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干一杯掺了沙土的酒罢;当春风把绿色和芬芳吹遍了江南江北,站在城墙上遥望罢,“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那是别样的风致;“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那是风致的传承。同在长城的护佑下,中华民族的文化之脉穿越千年,绵绵不息,亘古不改。
掬一捧黄沙,砂砾还记得古往今来几多风流人物的英魂。中国不仅有长城,更不乏“长城精神”和“长城式”人物。大秦帝国统一了这片泱泱大地,北筑长城以为藩篱;而后,苏武牧羊,寒天雪地19年,终不堕其志;有唐一代,高适岑参等诗人骚客热血满怀,边塞诗竟成唐文学一页风流;岳母刻字,岳飞报国,民族气节竟是在母子血脉中早已一脉相承;近代更有李大钊、闻一多、江姐等,汶川地震有人民解放军的身影起伏,我们感激每一次火灾中最伟大的逆行……正是这一个个名字,铸成我们心灵的长城。
岁月的河流涛浪滚滚,长城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从历史的见证者、守护者摇身一变,变成了一条无形的情感纽带,串连起了一颗颗珍珠——看,那颗,是诗词歌赋;那颗,是古筝瑶琴;那颗……而与长城同样,有着龙一般的雄健身姿的高铁枢纽,从历史老人的手中接过了荫护中国的接力棒。
是的,我选择了“高铁”作为第二个关键词,希望它让你认识中国的另一面。在新时代,中国已经具备了雄厚的综合实力,她栉风沐雨地走了太久,终于积蓄了足够的力量。百十年前,我们痴痴地想着“山的那一边,是什么”,湍急的河流使隔岸的人儿咫尺天涯;百十年后,高铁线路网在祖国大地上纵横交错,在崇山峻岭间尽情翻舞飞旋,高铁的脚步走到了哪里,各地的人民就畅游到哪里,再不用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宽慰,朋友,下回让我们一同去领略“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惬意吧!
不仅如此,中国高铁还创下了建造速度快、投入成本低、安全系数高的奇迹,享誉海内外。是啊,当这位雄伟奇绝的男子带领着乘客稳稳当当地跨过千丈悬崖,怎不叫世界为之瞩目和惊叹?如今,我们已从多国手中接过工程任务,在中国的外交事业中,“高铁”俨然成为我们一张响当当的“国家名片”。除了促进劳动力和资本的输入输出,它还带动了文化和思想的火花碰撞,以高铁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和工业产业正昭示着我们迈向世界前沿的步伐。比高铁更令人自豪的,是它所代表的“高铁精神”——一种敢于向先进国家“取经”,凭借着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锐意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包含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看,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便捷了人们的生活,呼啸的地铁和轻轨拉近了城市与城市的距离,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手段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货币交易,许多人只需一个手机便可行遍天下;屠呦呦提取出了造福人类的青蒿素,诺贝尔奖是对她的嘉许,亦是对我们民族的期许;在即将到来的2018年,我国研发的嫦娥四号或将着陆月球的背面,我们期待着掀起新一轮的风浪……中国从来不是一个保守封闭、固步自封的国家,她有长者的谨慎,亦有青年人开放的襟怀。
如果你觉得高铁、共享平台等的科技开发者离我们还太过遥远,那让我们走进“科学家的摇篮”——校园吧。看,无论城市或乡村的小学,它们都已开设了科学课堂;中学的校园里同学们正细嗅着文科的芬芳,汲取着理科的瑰华;大学已不再满足于“象牙塔”的标签,它鼓励莘莘学子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立足当下,展望未来。而走出校门,放眼各行各业,高铁以外,中国的科学产业,小到一支圆珠笔,大到宇宙飞船,每个从业者,每项革新和创造,无不在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有这样的国人,这样的“高铁精神”,中国何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惧?
朋友,时代的春风鼓满了改革开放的风帆,让我们在这多娇的河山中,一展豪情,一竞风流吧!我们欢迎你,中国欢迎你!
做人要有格局
经常听人讲怎样做人,有很多真知灼见,其中有一句“做人要有格局”,让我印象深刻。
格局是什么?我理解,格局就是眼光,气度和胸怀。央视不是有一句广告词吗:“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说的就是人的格局啊!
人的格局有高下大小之分。
有这么一个故事:三个工人在建筑工地上砌墙。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工人不耐烦地说:“没看到吗?我在砌墙。”
第二个人认真地回答:“我在建大楼。”
第三个人快乐地回应:“我在建一座美丽的城市。”
十年以后,第一个工人还在砌墙,第二个工人成了设计师,第三个工人则成了这个城市的管理者。
这就是格局的差别。
格局小的人,盯着自己的一日三餐,只关心老婆孩子热炕头,斤斤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别人家的事漠不关心,高高挂起。
格局大的人,位卑未敢忘忧国,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情系百姓福祉,心系国家发展,积极投身经济社会的建设。
格局小的人,未必不幸福,但总觉得缺一点精彩。
格局大的人,前行未必很顺利,但会活得有价值。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不能过早地享受安逸,逃避挑战。
格局小的人,“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这是一种悲哀;
格局大的人,登高山,而知山之巍峨,临大海,而知海之浩瀚,这才是壮美的人生。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也说:“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格局小,影响力就小,发挥的作用就小;格局大,影响力就大,发挥的作用就大。
格局对个人是这样,对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在当今世界国际化、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了“一路一带”的战略构想,将中国的发展融入到全世界的发展中去,同时为全世界的发展贡献中国的力量,这就是大格局,大胸怀,大担当。
人的大格局不是凭空掉下来,它同样需要培养。
大文豪鲁迅说过:“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首先是正视自己的缺点,找到学习的方向。要用虚心的态度聆听批评,用开放的胸怀包容多元,多取长补短,多加油充电,知耻而后勇,才会夯实大格局的基础。
其次是增强必胜的信心,增加超越的勇气。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承认落后、安于落后,自甘菲薄,失去前行的动力。我们必须要有不服输、不服老的心态,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打破别人眼中的你不行不能的妄断。信心比黄金更可贵,信心是我们战胜困难的重要力量。
三是要脚踏实地的笃行,完成历史的使命。人的格局不是高中楼阁,它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之上。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我们应该要有这样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
人能走多远?不要问双脚,要问你的追求。
人能攀多高?不要问双手,要问你的志向。
那么,你做人的格局有多大?不要问我,要问你的内心。
悠悠文墨贯古今
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化亦然。充满变数的时代中,如何护佑传统文化之根?自强不息、与时俱进、重拾自信,方能使悠悠文墨,贯穿古今。
变数之中,见微波而知暗涌,闻弦歌而知雅意,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方为智者之所为,更是优秀文化得以传承的必然选择。具有优秀基因的文化,当在变化之中有所坚守,更有面向环境的创新求解。
自强不息,创新求解传承传统。
诗词歌赋似一脉清流,滋润现代人的心灵。近来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的热播,还人们苍白的生活以斑斓的色彩。然而,有人或化身怀疑论患者,认为所谓“文化热”不过是刺激感官、吸引眼球;或成为无厘头病人,以看秀方式做台下的“吃瓜群众”。人们或怀疑或戏谑,却忘了正是热播节目的创新求解,让诗意悄然重新进驻人们的生活,让悠悠文墨在热议中得以传承。
与时俱进,重新定义传统文化。
有人痛批当下的“汉字危机”是对母语情感的淡化,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然而我们不可能限制一个民族尽情享受科技进步的成果,这是不近人情的因噎废食。魏源云:“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有机结合,才能使悠悠文墨“受光于天下”,从而传播四方。中国诗词大会的水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以现代科技还原古典意境;“摇一摇”、新媒体互动,搭建传播平台供文化驱驰。以现代科技之土壤护佑传统文化之根,方能养其端倪,植其苗芽。
重拾自信,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
价值观的多元、外来文化的入侵,难免使国人迷惘于光怪陆离之中,忘了去拥抱传统文化。然而正如李清照所言:“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秉持“民族文化乃一流”的信念,才能以不卑不亢的姿态与其他文化握手言和。林风眠在水墨的清雅韵致中得到滋养,方能调和中西,打破画种界限而真正融会贯通;潘天寿挥毫落笔强悍霸道,以最大力量表现传统文化的优秀状态,与各族文化平等交流。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让悠悠文墨,贯穿古今。
自强不息、与时俱进、重拾自信,让传统文化被拖拽的踉跄脚步恢复稳重,让现代中国人不仅会敲击键盘,也会挥毫泼墨;不仅有科学精神,也有人文理念。这是传统文化的创新求解,更是民族的未雨绸缪。
也谈“敢于正视”
鲁迅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可谓要言不烦,意旨深远。当今时代,尤其需要鲁迅样猛醒的灵魂,尤其需要敢于“正视”的精神!
何为“正视”?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有“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等语,可与“正视”互解。其一,“正视”即是正面直视,不回避;其二,“正视”蕴含勇猛精进的用世精神,不畏葸卑怯;其三,“正视”体现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不怠惰消沉。在鲁迅的笔下,那些敢于“正视”的人是“真的猛士”,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幸福者”。可见,“正视”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怀!
在鲁迅看来,为打破旧社会的牢笼,必须要有成千上万的“猛士”,以“我以我血荐轩辕”之决心奋斗和抗争。他们必须敢想,才有机会看到“微茫的希望”;他们必须敢说,即使会遭围追堵截以至“躲进小楼成一统”;他们必须敢做,即使他们知道未必会有鲜花奉献至他们死后的坟前;他们必须敢当,大丈夫生于天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个拒绝“正视”的时代必将是一个堕落的时代!
这个时代,鲁迅似乎被渐渐遗忘了,遗忘了鲁迅的时代似乎真的洒满阳光。然而,我们在物质生活极大发展的光鲜华丽的背后看到了隐忧:人们正肆无忌惮地攫取着有限的资源,更有着对绿色环境巧取豪夺地占有,腐败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伤害,高铁上或是什么娱乐场所、休闲广场之中,人们正为新生活、新资源而廉价地售卖着道德……鲁迅是不该被遗忘的!人们应该重拾“正视”,正视传统、正视道德、正视文化、正视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的基础教育!
“问题”是不能回避的,被无视的“问题”可能深埋“地下”,在数年之后成为新时代文明的“地雷”。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天翻地覆,但中小学生自杀问题日趋严重,难道仅仅是要关注孩子积极的情绪?近乎完全功利的教育理念正在使教育走向远离生命尊严的“迷途”!著名的“山东辱母杀人案”所反映的仅仅是伦理与法律的纠缠?人们关注的也许不应仅仅是于欢的改判,而是事件背后可怕的道德与人性!近日发生的“刘国梁被退休”事件难道仅仅是一次教练员与队员的“意气用事”?面对血性的拼搏男儿,制度与权力是否应具有人性的温度……
毛泽东曾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吞吐天地的强大自信来自一个政治家的智慧与胆魄,而这智慧与胆魄也正是源自直面历史与现实的“正视”态度。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从不躲避,从不妥协,从不胆怯!
那么,树立大时代自信,请从“正视”开始!
成为“我”
阿甘自传中有一段颇为经典的对话,别人问阿甘:“你以后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阿甘回答:“我为什么要成为别人,我不是应该成为我自己吗?”
不知道你是否也这么问过自己一句,在这个审美一致、只觉得“大眼腰瘦”才是美丽、个性被动统一、只知“书中”不知“书外”的时代里,问自己:“我不该成为自己吗?”
不知从何时开始,从生活到学习乃至工作,所有的标准都格式化起来。成为“我”在这个时代愈发的珍贵!
如果说对性格和人格的塑造,好比一次公车的乘坐。那么如今标准的“格式化”带来的大概是一次交通拥挤,你不知道前面那辆是不是你要坐的那班车,只知道人流疯狂的向那唯一的一班涌去,你也浑浑噩噩被人群夹带着,推搡着上了那辆不知能否把你带到目的地的“人生成功线公交”。然而,那个被无数人称赞,向往的“人生成功线路”能把你带到你向往的地方吗?其实你从来都不该被别人决定人生走向,塑造人格和性格,如果所有人都是一样的特点,那便皆是没有特点。你难道愿意成为万千朵一模一样花中平淡无奇的一朵?其实无须如此更不必如此,正所谓“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其实你嫩黄的花蕊和长而细的根茎才最为好看,那一朵才是你,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你们分之一”。
成为“我”吧,成为自己。你知道成为“我”也需要冷静又努力从数不清的人中挣脱出来,但是那个你重新拥有了一张车票,你可以去体验一次,尝试一次驶向心中真正向往的地方的感觉,成为千万人中夺目的一个,因为,你是那样独特!
你不必担心自己的眼睛不是又大又闪亮,头发不能飘逸的在风中飞起来,你同样是一颗小行星,可以发光发亮的那一个。你可以站在身边那个小圈子所搭建的舞台上,也可以站在更大的舞台。你独特、唯一、独一无二,你成为自己,相信自己;你存在于当下的小圈子,又展望着未来,你勇敢无畏地接受四面八方的打量以及四面八方的光芒。正如魏源所说:“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成为“我”,去“我”要去的地方,实现“我”要完成的梦想,散发“我”独一无二的光芒!
民族的灵魂
古往今来,历史的车轮如狂风般呼啸而过,卷起的风沙曾湮灭多少辉煌?!然而,一直有一群人昂首在天地之间!他们是历史的弄潮者,他们永远忠于自己民族的灵魂,他们称自己为:中国人。
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诚然,这是中华民族自古便有的民族精神,它作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支柱,屹立千年,以至于时至今日,这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仍深埋在我们民族的灵魂之中。
灵魂是不可弃的。若连灵魂都可以遗弃,又谈何精神?又谈何民族?然而,中华民族历史上却又不乏丢失灵魂的时候。君可记得曾经的丧权辱国?君可知晓文革中的人心惶惶?这都是我们曾经的“落魄”。但君又可记得虎门上空熊熊的热浪?君又可知晓粉碎四人帮时的举国欢庆?没错,中国人一直未曾忘记他们民族的灵魂!那是他们永恒的,不屈的精神!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这是鲁迅对曾经的中国人的告诫。而这句话又是否适用于现代中国人?我们中不乏缺少民族精神的人,没有上进心,崇洋媚外,民族歧视者怕是大有人在。然而人们总以一种抱怨教育、抱怨社会、抱怨国家的心态回避问题,而不是从自身调整。而那些问题也并未有所解决。我们是不是该反省,我们是不是错了?我们是不是已经丢失了民族的灵魂?我们是不是应该正视这“惨淡的人生”?!
中华民族的灵魂是坚定不移的磐石,是勇往直前的激流,是不朽不折的古树,是昂首挺胸的雄狮!
中国人可能不是最伟大的民族,但中国人绝对是不向任何人低头的民族!所有的辉煌我们都记着,所有的屈辱我们也记着。因为我们知道,这辉煌是所有屈辱的血泪支撑起来的!我们要让所有的后代都知道,中国人面对屈辱并没有妥协,而是在忍辱中丰满羽翼,等待崛起后的一飞冲天!
正如毛主席所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我们不能遗忘曾经,我们要铭记历史,铭记所有的屈辱与辉煌,更要铭记那永垂不朽的民族的灵魂!
正视自己的优点
芸芸众生中,每个人都似一朵绽开的花,各具特色,独领风骚,或艳丽、或芬芳、或淡雅、或清新……何须强求自身所不具有的特点,每个人本身便是一道靓丽的景色。
正如李清照吟出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我们并不生来十全十美,但必生来就独具特点,正视这些别样的特点,你会发现,自己可发展的优点并不少!
不强求自己与别人同化,不逼迫自己学来他人优点,而是找到自身优点,发现自己,发现你便是那独特的“花中第一流”。与其羡慕别人的“浅碧深红”,渴望将自己油漆成“浅碧深红”,倒不如正视自己,正视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一流的地方!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学不可以已”早已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这样的思想让许多已足够优秀的人忽略了正视自己,忽略了正视的重要性。
正视究竟有多么重要?
鲁迅曾回答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这位具有时代意义的革命家的话,敲响了我们脑海中的警钟:我们可曾正视过自己?
我们不停地忙着提升自己的能力,忙着提升自身素养,可到头来却忽略了这之中最重要的东西——自己。我们本就具有的优点被我们遗忘在了阴暗的小角落,以至于当我们遇到需要这些优点来处理问题时,我们“不敢做”,“不敢当”,“不敢说”,甚至连“想都不敢想”!
孰不知,正视了自己,了解了自己的优点,就不必再为“浅碧深红”而苦恼,因为那时你早已知道自己便是花中第一流了!当年的阿西莫夫不就正是这样吗?正视自己,发现了自己写作的天赋,凭借这笔与墨汁造就了跨时空的科幻小说的传奇!
不可否认,“正视”对阿西莫夫这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或许,他忽略了正视自己的话,他至死也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大学老师。
“学”却乎“不可以已”,但“正视”也如“学”一样,不可以忽略。正视自己,发现独特的优点,你将是最大的赢家!
不刻意与别人一样,发现并正视自己的独特之处——这便是这两句所教授给我的全部。
所谓“故乡”
杜甫诗中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其实哪里不是幽蓝的夜空和象牙白的月亮,为何偏偏在“故乡”看到的那一颗,分外地明亮皎洁呢?
中国人常常对故乡有一种奇怪的执念。尤其是那些带着一身酸气的文人骚客,那些身居海外的漂泊游子,人至中年后,几乎无一例外地开始怀念故乡,寻找故乡,时不时感叹一句,再也回不到记忆中的“故乡”。
而这也不难理解。他们中的许多人怀念的,是在那个“故乡”中,他们所度过的童年与青春。我们的传统总是鄙弃喜新厌旧之辈,因而也就造就了更多怀旧,恋旧的人。他们对故乡的留恋,其实是一种“忆往昔”,他们的乡愁,愁的是自己回忆中最为美好无忧,却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年少。
这其中的另一些人,他们所寻找的,则是自己的“根”。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的文化,便是从这样一个“源”,一个“根”,伸展出繁茂壮丽的无数枝叶。而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躯体生于父母,因而要重孝道。他的思想源于自然的伟大和祖先的智慧,这些“根”,在他最初开始的地方。他们寻找记忆中的故乡,寻的是这思想的源头,寻的是自己的“根”,有些人与他的父母、长辈不生长在一个地方,他其实有两个故乡。这两个地方思想、文化的共同引导,才成就他这样一个完整的人!
人们对故乡的感情往往十分复杂。它常会让人有“家”的归属感,也会产生“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认同感。少年人常常想要离开家乡,他们所想要的,是外面能让他们自由飞翔的广阔天空;中年人常常想要回到家乡,他们所想要的,是故乡记忆中的童年快乐和年少轻狂。人生像一个无休止的循环,从蹒跚学步到步履蹒跚,大家急着离去,最终又匆匆归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一个人,每一个人生,我们做着同样的事情:醒来,又睡去;活着,便走向死亡。曾经在故乡看腻了的黄橙橙的月亮,成了长大后眼中最明亮的一颗牵挂!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当你历尽沧桑,别忘了回家的路,那个笼罩着皎洁月光的故乡,还在等待着当年那个轻狂少年人!
道是花中第一流
记得一位哲人曾说过:“人是带有感情色彩的智慧生物。”而一旦带有感情色彩,那他必然多多少少会有些不足和缺点,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我看来,勇于正视,才是成为最好的自己的关键所在。
有的人会因为自己的身体的天生缺陷而自暴自弃,但有的人却不会,正如邰丽华。音乐奏响,当她带领一众舞女于舞台上翩迁之时,谁能想到那是群天生便是聋哑人的残疾女孩!灯光流转,当她面带微笑带领女孩们跟随地板震动在她们寂然的世界里一遍又一遍的诠释舞蹈的内涵之时,谁能体会她们较于常人的艰辛与不易?在其他残疾人领着低保,靠着政府与邻里的救济艰难生存时,邰丽华没有,她和她身后的那群女孩们将生活带给他们的苦难舞成了花海,舞成了她们人生最美丽的风景。正是由于邰丽华正视了自己的天生残疾,她才能微笑面对生活的苦难,并将那苦难化解,成为那个令人啧啧称奇的舞蹈精灵!
有的人会因为自己曾经的年少轻狂而踟蹰悔恨,但有的人却不会,正如钱钟书。那是个年少轻狂的时代,一代才子钱钟书曾在人前大言不惭道:“放眼整个清华园,还没有哪个人配当钱某人的导师。”那时的他年轻气盛却颇负盛名。可后来经历过岁月沉淀的钱钟书再次想起那段话时,却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但他并没有对它进行遮掩反而大大方方的承认,让人心生敬仰。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钱钟书先生终成一代大师,怕也少不了这个原因吧。
有的人会因为一些挫折的打击而萎糜不振,但有的人却不会,正如史铁生。当他得知自己的后半生都会在轮椅上度过时,他也曾如常人般绝望过,发怒过,为自己渺茫无望的人生心灰意冷过,但是万幸的是他熬过了他人生的低谷。在他母亲的鼓励下,他慢慢正视了自己已经失去了双腿的事实,一点一点地重燃起了对生活的信念,最终成为了名噪一时的文学巨匠。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不论是邰丽华、钱钟书还是史铁生,在他们正视了自己之后,都成就了自己的人生之花,更甚至于成为了那绚丽的花海中最芬芳美好的一朵!因此,请正视自己吧,阳光明媚的未来即将属于你!
正视赢得未来
在这个物欲横流人才聚集的时代,“我们”渐渐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从而迷失自我。甚至悲观地认为自己没有存在的意义。
我们需要正视自己。鲁迅曾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即使在优秀的人群中我们很渺小,我们也应正视自己。正视自己的劣势,与他人的差距。努力避开自己的劣势,缩短与他人的差距。同时更应正视自己优势,即使优势可能很微小,那也是不可替代。就像老板与秘书一样,老板擅长谈生意,秘书擅长排时间,看似老板比秘书的优势更大,但老板失去了秘书,时间混乱,生意自然也谈不好。
所以,每个人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应该正视自己,发挥优势。
我们不仅要正视自己,也应正视现实。从我们出生,就注定我们的环境,教育,起跑线各不相同。不要因自己的家庭比不上富人家庭,便自怨自艾。要知道,寒门子弟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同样走向成功。诚然,富家子弟因父辈们打下来的江山提供了原始积累,可以通过捷径走向成功。即使两种人生差距很大,但这就是现实。可你又何必在乎?正如李清照所说:“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所以,请正视现实,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
只有正视了自己,正视了现实,才会正视未来。“未来”,一个虚无缥缈的词汇,看不到,摸不着。也是正因这样,人们对未来有着多元的想象,未来不容你过于乐观,也不容你过于悲观。未来如何是你现在一切行动的结果,不是不切实际地幻想。请不要为模糊不清的未来而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而奋斗!每个人的未来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通过自己的拼搏奋斗,赢得未来!所以,正视自己,正视现实,“敢想,敢说,敢做,敢当”,才能让未来不再虚无!
正视自己,扬长避短;正视现实,脚踏实地;正视未来,做最好的自己!我们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己,正视自己,使自己成长、发光。
请记住,正视赢得未来!
眼界无穷世界宽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无己、无功、无名,所以拥有了三秋。“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阳光敞开胸怀,拥有了全世界;人打开门窗,才会永远行走在至真、至善、至美的阳光里。这就是中华儿女传扬和践行的“眼界格局说”——眼界无穷世界宽!
花木因眼界不同而境界各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眼中充满自我的孤芳自赏,桀骜中透着孤寒,所以它只能绚烂一隅。“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是满眼功名的你争我抢,积极进取中透着自我,所以它们只能哀叹春之归去。“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是渡人渡己的物我合一,平和淡然中洋溢着高尚与豁达,所以桂花与秋永恒。它不将群芳争艳视为进取,也不将自我封闭视为高洁,而是将全部精神用于酝酿:每一粒花都凝聚了秋之精华,每一次呼吸都散发着灵魂的芳香!为什么柳永热情地歌唱“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什么人们殷切地期望“蟾宫折桂”?因为桂花是深深体味秋之真谛的哲人,是深沉、浓郁、成熟的象征。它彰显了秋天,也彰显了自己。
人在理解宇宙的运行中提升境界。“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原来阳光与人都在成长。当阳光的眼界与身影由窗棂间、窗户、庭户扩大至天下时,它拥有的世界也由一床、室央、一堂扩大至四方。魏源正是在太阳的运行中领悟了眼界和境界提升的关键:所受者小,所见者浅;所受者大,则所见者博。满足于一米阳光的人怎能体味真正的光明与温暖;睁开双眼看世界才能拥抱时代,拥抱世界。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安石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庄子笔下望洋向若而叹的河伯,用巨钩巨饵、踞会稽、投竿东海的任公子,井底之蛙与东海之鳖,还有“抟扶摇羊角而上”的大鹏......汪洋恣肆的笔端分明流淌着两个词:眼界与格局。哲人的话言犹在耳,社会上却早已喧嚣着浮躁、自我、狭隘与浅薄。君不见,“秀”成了“规定动作”:秀颜值,秀财富;秀孩子,秀爱人;秀仁善,秀孝顺!到底是要彰显对方,还是虚荣自卑自私自利地彰显自己?君不闻,“保护自己”成了“必修课”:不与陌生人说话是保护自己的法宝;思想和内心是不敢被阳光触碰的堡垒;“世界那么大”的诱惑敌不过“社会充满陷阱”的恫吓!到底是阴霾太多还是我们自我封闭太小家子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落霞成就了孤鹜,还是秋水彰显了长天?“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是苏轼成就了赤壁与黄州,还是命运与历史成就了大师?我想,成熟的人一定能给出正确的答案:拥有大眼界和大格局才能趋向真善美的境界。是为“眼界无穷世界宽”。
最痛的往往是最美的
美,是古往今来经久不衰的话题。美,可以是夕阳下河畔旁,女子曼妙的身影,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可以是晨曦微露时,叶上的晶莹,耀眼夺目。也可以是傍晚时分,恋人的相互依偎,甜蜜醉人。而我觉得,最痛的,往往是最美的。
“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
“红酥手,黄藤酒,满园春色宫墙柳„„"沈园,这个令陆游魂牵梦绕的地方,困住了陆游和唐婉儿的凄美爱情,旧梦塞满沈园,然而这一错过,却是“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断墙上,两首钗头凤相守相望,然而却也是“时情薄,人情恶,泪痕残。”沈园东年草长莺飞,岁月的车辙却辗不散他们之间的情。沈园的一切,都是两人见证爱情的见证。陆游一辈子也走不出这个沈园,忘不了那个波无流动、柳眉夸月的女子。而他却走进了我们的心里,他的深情与无奈,在人们的传诵里蔓延千年忧伤。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玄宗对杨贵妃的承诺,即使马嵬坡下杨贵妃缢死,玄宗依旧不忘旧日誓言,于七月七日长生殿,玄宗思念逆流成河。“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这是刘兰芝对焦仲卿的誓言,那生死相随的勇气,任时光荏苒,岁月带不走那一个个缠绵悱恻的生死之恋。
那只古老的孔雀,绕树三匝,飞越无尽的岁月,唱出划过长空的哀歌;那对千年的蝴蝶,双双飞舞,跨过久远的时空,留下浪漫凄美的传说;那处秀丽的沈园,留下无奈的足迹,会尘埃的长河。那只是一段生死绝恋,却因为受到人间无端的阻隔,充满着无限的勇气,受到后世的称赞。 漫漫历史长河中,有多少类似的故事在上演?又有多少悲情的故事在撞击人们的心灵?轻轻启齿,萦绕齿间,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品读经典,可以让我们如饮甘泉,得到无限启迪。在浩如烟海的经典中,我却总是铭记着一句让我心生无限敬意的话。
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谓:天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梁启超曾在清华大学作过演讲,他在演讲中引用了“自强不息”等话语。此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成为了清华校规。这无疑告诉我们:若想成功,必先自强。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的一句感叹,让世人对孙权有了更深的认识。他年少亡父,随兄长颠沛流离,年仅十八,就接替父兄基业,坐领江东。年少万兜鍪,他以他的自强精神与老谋深算的劲敌相抗衡,使得江东政治清明,人民乐业,也正是因为他的自强自立,为江东打下坚实基础。这,难道不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吗?
人生中是非成败,变幻难测。如果你有天赋,勤奋则使你如虎添翼;如果你没有天赋,勤奋将使你赢得一切。命运掌握在那些勤勤恳恳、自强不息的人手中。获得成功的人往往不是那些天才,而是那些平凡但勤奋、自强的人;不是那些天资卓越、才华四射的天才,而是那些不论在哪一个行业都勤恳、自立的人。拥有天赋而不会自强和自立人的成功只是转瞬即逝的火花。许多意志坚强、持之以恒而心中有信念的人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
真正的成功必定由自强铸造,轻而易举的成功和对别人的依赖都是令人轻视的。我们将来都要走入社会,只有具备自强不息的品格才能立足于社会,成为有所作为的人,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塑造坚毅刚强,还要有奋发向上的性格。
自强,不仅是在逆境中的奋斗;自强,也是一个人时刻的需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的话告诉我们,在顺境中,人也不应该停下脚步。一个人无论事业上取得怎样的成就,都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自强不息,不仅仅是超越别人,更应该超越自己。成绩只能证明过去,决不能躺在已经取得的成绩上沾沾自喜,不思进取。只有自强,才有进步。我们应该把自强不息当作我们的座右铭,时刻牢记,奋斗不息。
天行健,君子,当以自强不息!
2017江苏高考满分作文 车里车外
淅沥沥的雨肆意地下着,我在车里,雨在车外。
人人都爱车,远行、踏青离不开车。外出,有车就有安全感,天亮天黑,都会被车挡在外面,为我们创造的是暖暖灯光和适宜的温度。晚间,将要回家的时候,按下手里的钥匙,车灯便开始远迎,像侍卫,将要带我安全离开,无论什么样的环境,车都会帮助我们应对。有言云之:有灯就有人,我说:有车就有人。
车里,是奋进的人生。
当方向盘确定了角度,目的地也就近在咫尺,车里的种种操作按钮就是我们的种种动力,每一件都至关重要,速度控制着时间,引擎牵引着整个车身,坐在车里的我们,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开往未来,开往理想,不由得这就是我们每天的状态,油加满,调整好状态便可以开启一天的生活。开车意味着前进,开车的状态就是生活的状态。
有时我们要慢慢地开,因为路况、因为人群,放慢速度是一种智慧,根据情况调整速度和方向帮助我们安全通过艰难路段,很多人喜欢快速地前行,而我总喜欢按部就班慢慢地开,车速能够随着自己的意志调控才有安全感,有人说:车品即人品,性格决定了这个人开车的习惯,这也有几分道理,一个保守的人开车一定也很保守,有些外向性格的人总是喜欢超车和变道。
有时开快车也可见水准,当我们成群结队出去旅行,想不因技术原因掉队,也必须开快车。或许总有需要我们打破常规的时候,生活不会千篇一律,应变十分重要,到了加速的时候也必须超越自己。
车外,是风景,是人群。
车外的环境就像生活的外因,不在控制以内,车里的我们要根据车外来决定车里。车外有风雨,车外有阻碍,如果一段路正在检修,我们就必须绕行,就像很多时候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绕行,没有一条直路可以到达目的地,必须转弯,一个又一个弯组成了我们的经历我们的路,“绕行”规避了风险,找到了捷径。
车外熙熙攘攘的人群,你来我往,有的成为了朋友,有的只是一面之缘。而作为行者,我们不可以停下,总要牢牢抓好我们的方向盘,注视前方,去追寻一种远方。
车里的自己,车外的他人。
车里的奋进,车外的人群。
车里的自律,车外的自由。
每一步都认真走过。
2017年高考天津卷作文:重读长辈这部书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重读长辈这部书:深情回顾 理性思考
对话
雨静静地下,仿佛是天空与大地的对话。
窗外飘散着几丝云烟,映衬着行人花花绿绿的雨伞。空气中弥漫着油烟的余热,我和外公外婆相对而坐在饭桌边。桌上新鲜的热菜明显比剩菜离我更近。
筷子叩击着碗盘,发出令人空虚的回响。淅淅沥沥的雨为我们的对话渐渐拉开了序幕。
“多吃菜。”几次三番欲言又止的外婆终于打破了可怕的沉默,顺手夹了些菜放在我碗里。“谢谢。”我张了张嘴还想再说些什么,可惜脑海里已没有了下文。我默默埋下头继续吃饭。气氛尴尬得几乎凝固,这与我想象中的祖孙团聚相差甚远。千言万语堵在我的心中,却不知从何处开口。
空中坠落的每一滴水珠都仿佛在敲打我的心房。各房间秒针的“滴答”声错综复杂,扰乱了我的思绪。所有人都吃得很慢很慢。
“不要客气,多吃一点。”外公苍白地想挽回局面。话音未落,外婆接茬:“你最近学习怎么样?”外婆似乎斟酌了很久才说。我喉咙中灼热灼热的,好像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事。良久,才从舌尖上吐出两个生硬的字:“还行。”久违的团聚却换不来往日的欢笑了。吞咽的声音都显得格外响亮,窗外雨声似乎小了些。
桌上的鱼瞪大了眼睛,仿佛在静静聆听这场不瘟不火的对话、无言的对话。 鱼的眼中反射出童年的场景,夕阳余晖洒落在大地上,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与推着车的外公外婆有说有笑。晚霞将我们祖孙仨的背影拖得很长很长,糅合在一起„„
我时不时抬头观察外公外婆,他们也不自禁地用余光瞟我。我顿时宽慰了许多。“菜还合口味吗?”外公见我东张西望,颇关心地问。
“还行。”雨声淹没了我微乎其微的回答。“难道外公外婆忘记我的口味了?”望着桌上一片绿油油,我笑了一下反问道。
没想到外婆似乎听见了我心底的幸福,“多吃蔬菜有益身体健康。何况现在的病肉、注水肉那么普遍„„”外婆的声音里也有了笑声。那些尴尬、陌生和一丝紧张,最终都化作空中的雨滴一颗一颗坠落隐没。顿时,密集欢快的雨声为用餐伴奏起来。 所有人都快活起来了。
不知秒针又旋转了几十轮,外公再次夹起一簇菜放在我碗里,我知道,那不是菜,是绿油油的爱。相视一笑,无需对话,我已然心扉洞开,澄澈如昨。 雨,还在下,一直在下。
戒骄躁
岁值壬辰,商序归朏。江归汪洋,雁走衡阳。秋风萧瑟,白露为霜。吾独一人,见花落山空,夜深月明。仰畅九天之来息,恍恍然听袂襟飘飘起以八荒轻;扶凭崇碣之摧雪,昧昧乎见蓬莱渺渺移而三山近。烟花几醉,不胜嗟嘘。悲蒲仲之离落,叹天道之轮常。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遥望金沙延潮,惊涛拍尽,多少英雄;鸿影断日,夕阳西下,依旧青山。 夫青山无欲,坐看流水落花;夕阳有容,笑谈潮落潮升。怀从容于天地正如白发渔樵于江渚之上,惯看秋月恍然兮水凝玉;静赏春风熳然兮絮成雪。不求世间荣华皆至此,但求一杯浊酒喜相逢。说及兴时,气宇轩昂,心激神荡,江水翻动,大有披盔戴甲,征战沙场,以身报国之势;谈及凄处,以手扶膺,披头散发,水漫脚踝,一番远离官场,归隐山林,恣情山水之景。正所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戒骄躁于尘世正如游子行于世间,惯看名川浩浩兮浪化虎;远眺山岳巍巍兮峰作鹰。不求一帆风顺为前路,但求鱼传尺素报家书。读至欣时,漫卷诗书,舞之蹈之,蓬头垢面尤不自知;读至悲处,涕泣连连,席地而坐,放声哭号不顾他人。此乃真性情也。于是乃知欲戒骄须先读尽世间书;欲戒躁须先行遍天下路。然后才知从容。
昔秦皇汉武,尚且自傲;唐宗宋祖,难有心安。然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正是前之古人,但觉骄躁之利害;后之来者,止于从容而难求。舟回飞羽,但觉风毣毣而过,从容且几许;草木葰楙,不知雨淅淅而落,骄躁者何如?况弘舸连舳,巨艦接舻,不从容何以渡江海;栾华浮柱,榧木成几,不从容何以为栋梁。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既知从容之艰难,而骄躁之易染,不由挥泪涕泣,不知所言,然吾心亦如薏米,知污泥以静置,觉妖水而轻濯,亦存其自风矣。遥想靖节先生躬耕于南亩,委身于彭泽。日日弄菊东篱下,夕夕候鸟西山隐。常倚南窗而寄傲,间耘北埔以容膝。短褐穿结,唯杜康可解困。箪瓢屡空,纵毛锥能忘忧。已而瞻顾环宇,归去还来,临水赋诗,登皋舒啸。望庐山之隽永,赤足漫至。叹帝乡之远期,白衣难登!是故罹乎富贵,邈乎小吏,耕乎五柳,醉乎客家。其非从容乎?
呜呼!行将枯槁之身,自诩老朽之心。列叙时人,以舒己怀,故世殊事异,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回廊九曲,心思九曲;玉钗恩重,你我知心。 心字已成灰
令人惊异的纳兰词世界,那份惆怅,不可少。
明明生于温柔富贵,却满篇哀感顽艳。“相思相望不相亲”,“一生一世一双人”。身为满清八旗子弟,情难圆,志不伸。他不得不将心事纠结于眉,郁结于心,最终化为了凄美的文字。
解得纳兰词,便解得一位故交的委婉心曲。 解得纳兰词,便解得世间亘古的缱绻情怀。 令人惊异的纳兰词世界,虽忧伤,但不悔。
见义勇为的内涵不只是一纸凭证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黄帅
如果悲剧已经发生,相关部门依然以“不鼓励”为理由,拒绝给其荣誉证书,也多少有些不尽人情。
因见义勇为而不幸亡故的少年及其家庭应得到何种补偿?每逢类似事件发生,这个话题就会引发舆论聚焦。近日,江苏句容后白镇的农民江志根的“心愿”引发热议。16年前,他12岁的独子江伟华为救人溺亡于水塘。江志根求助了很多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要为儿子拿到“见义勇为”荣誉证书。尽管政府已经为他陆续发放了十多万元的抚恤金、补助金,但因为不鼓励未成年人见义勇为,不颁发见义勇为证书,江志根对此并不满意。
理性分析江志根和政府双方的态度,似乎都颇有道理。丧失独子对农村家庭的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另据了解,当年被救者及其家庭对江伟华的行为并不认同,家庭的破碎、旁人的冷漠和经济的贫困,让江志根的心结愈发严重,他说:“我的儿子救人死了,为什么没有表彰决定?为什么得不到见义勇为证书?”救人身亡和残酷现实密不可分,所以他的“偏执”言行也是应当被理解的。另一方面,官方不提倡未成年人见义勇为也是合理的,少年连自己都无力保护的时候就去救人,最后救人不成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这样的悲剧并不少见。正因此,社会舆论和官方态度才从过去推崇少年舍己为人转向先自保再救人,这既符合未成年人的身心成长的现实,也是社会宽容度、开放度加强的体现。
但是,如果悲剧已经发生,相关部门依然以“不鼓励”为理由,拒绝给其荣誉证书,也多少有些不尽人情。江志根渴求的见义勇为证书绝不是其子荣誉的“一纸凭证”,而是对他十多年来心结的慰藉与破解。
在舆论关注中,不少人对江志根的不理解源自对概念的混淆,“抚恤补助”和“见义勇为荣誉”不是一回事,前者有物质但无“救人”之“名”,后者尽管无“实”却有“名”,只有荣誉到了,才算是“名至实归”,内心的“被冤枉”、得不到认可的痛苦才会逐渐消弭,这正是江志根的思维逻辑。如果不从这个立场上看,就很难理解他对见义勇为证书的痴狂追求。
在理解的基础上,能不能找到更合适的方法来化解江老汉和官方间的矛盾呢?不能给见义勇为荣誉证书,官方的理由是“不提倡未成年人见义勇为”和“事迹不突出”。前者“不提倡”不意味着“事实发生后不承认”。如果为救人而死都得不到一个“承认”,这会让当事人和认同舍己为人精神者心寒;至于后者,更是一个无法被量化的概念,如何断定事迹是否突出?是否只能是相关部门说了算?官方态度在网上引发了不少人质疑、批评甚至“水很深”的臆测,涉事部门及早清晰、诚恳地给予江志根积极回复也有助于澄清事实、消弭杂音。
抑制“网语倒灌”更需社会价值引导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朱四倍
“网语倒灌”与低趣味的文化环境和时代精神粗鄙化有关,审美价值的偏离和社会价值观的异化,让粗鄙成为时尚,庸俗成为流行,语言、文化的格调品位自然会下滑跌落。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日前发布2015年网络语象报告指出,网络语言低俗化已向纸媒等传统媒体渗透,一些报刊为了吸引眼球,频频使用网络低俗语言作为标题,失范之势不容小觑。其中最需要关注的,是传统媒体三大关口的“失守”:标准打折,格调下降,把关缺失。
语言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具有严谨性和文化逻辑性。作为一种思维工具,语言的运用受到思维者文化因素的制约;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语言的表达又受到交际者群体心理和习俗的影响。因此,面对传统媒体“频频使用网络低俗语言作为标题,失范之势不容小觑”的态势,有识之士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一是突破标准,冲击底线。二是定位媚俗,“拿来”取向。三是把关不严,生搬硬造等。有些专家还将此上升到“语言文字不仅承载历史文化,同时也承载民族的情感认同,反映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的高度来批判之,也并不为过。不过在笔者看来,理论上的说教可能非常正确,但在所谓的网络语言“低俗”趋势面前,说教注定无济于事。因为,语言的被接受和接纳程度与空喊文明无关,而是与使用者的心态和社会环境有关。正如此前有些地方动用法律来禁止人们使用网络语言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一样。
调查显示,根据检索中文报刊媒体发现,媒体在标题中使用最多的三个用词是“屌丝”“逗比”和“叫兽”。而根据网民检索情况分析,网络低俗用词之间存在较高的关联性,“尼玛”“你妹”“蛋疼”有明显的网民搜索相关。语言无时无刻不处在变异之中,在网络时代更是如此。如果我们承认了规范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认同了规范本身就是不断演变和完善的结果,那么,在认识网络用语的时候,就能多一份理性和清醒。因此,在看到“三大关口失守”的同时,更要正视语言生态受到污染背后的精神底色消退和气候问题。
“网语倒灌”与低趣味的文化环境和时代精神粗鄙化有关,在一定意义上,“网语倒灌”并不仅仅是个语言低俗的问题,相反,是一个与时代精神症候和文化气度密切相关的课题。仅仅就网络语言的低俗谈问题是个死结。审美价值的偏离和社会价值观的异化,让粗鄙成为时尚,庸俗成为流行,语言、文化的格调品位自然会下滑跌落。网络语言的粗鄙化、庸俗化与暴力化正是时下文化品位在网络社会的折射。
语言学家约翰·塞尔在心灵、语言和社会一书中指出,“生活形式的不同,决定了语言游戏的不同。任何语言游戏只能在它所在的那个生活形式中去理解。不懂一种生活形式,就不懂它所决定的语言游戏。”可以说,网络时代人们生活的多样性和人们追求快捷的要求,决定着语言运用的多样性。随着社会的发展,那些粗俗的、不得体的网络语言必然得到淘汰,那些不文明的词汇也必然消失。但这要建立在整个社会的精神和文化追求上。而在此过程中,价值引导的作品相比规范使用同样重要。
我们需要怎样的天才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空天阙
我国自古以来似乎就对于绝顶于群众的天才不太待见,古语里尽是“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样的苦口婆心,历史上的天才最终下场似乎也多半不大好,方仲永很快就“泯然众人矣”,写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那样千古绝句的王勃也英年早逝。我们的文化传统似乎喜欢勤勤恳恳、循序渐进的努力之人,而对于天赋较差的笨鸟先飞故事则更加推崇,直到近代才稍有改观,开始呼唤天才的出现,但由于文化积习太深,这气象非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以至于鲁迅先生上世纪20年代关于在未有天才之前里对于“民众成为培育天才的泥土”的呼吁到今天仍然可以听见回响。
但无论如何,我们培育天才的土壤还是越来越肥沃,人们对于天才的态度由以前的敬畏、嫉妒到现在欣赏和乐见其成。在这样的转变下,各个领域不断涌现出天才就不足为奇了。
都说“高手在民间”,但高手也好,天才也罢,想被世界认识,是需要舞台的。前些年的中国达人秀无疑是一个开端,在这个舞台上,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开始崭露头角,吸引着曾经对他们不屑一顾的人的目光。但将天才推得最不遗余力、也拥有最大社会影响力的,则是江苏卫视从两年前开始播出的最强大脑。经过两年的积淀,最强大脑第三季在近期捧出的天才,其网络上的人气甚至力压大热韩剧太阳的后裔里的男主角宋仲基。
这位天才就是王昱珩。他的出现,颠覆了国人相当长一段时间对于天才的刻板认知,此前,一提到我们自己的天才,人们想到的首先便是不食人间烟火,只知道求解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或者义无反顾冲破阻挠回国创立两弹一星彪炳功勋的钱学森,或者是所向披靡的乒乓女神张怡宁。不是说这样的印象不对,而是,这样的印象太单调。
天才不应该仅仅包括天赋异禀、在各自领域取得绝顶成就的人,还应该包括在某些细分领域拥有超出常人能力的那些“普通人”。
王昱珩是立体的、血肉丰盈的。在成名的“微观辨水”那期节目当中,他从520杯来自同一水源地,同质同量的水中(装水的杯子也是一模一样的)成功找到被嘉宾随意选择的那一杯水。甚至还指出那杯水被放回去之后与他看的时候相比,“旋转了15度”。紧接着,他在中日最强大脑对抗赛上的惊艳发挥更是彻底征服所有的评委和观众,无与伦比的想象力与领悟力让旁观者只能感叹自己是木头人。
除了这些“超能力”之外,王昱珩还是清华美院的高材生,身材修长,面容俊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颇具灵气。让人心碎的是,他在对女儿倾注无限父爱的同时,却要随时准备接受上天剥夺他仅存一眼视力的残酷现实,仿佛这种天才能力连上帝都心怀嫉妒一般。
当然,王昱珩的“超能力”并非无穷无尽的。在一篇关于他协助警方破案的热炒报道之后,山东警方官方表示,他提供的线索与民警此前已掌握的一致,并未发生太大作用。如此一来,一个真实的”人“呈现在我们面前。
在过去,我们在过分关注天才的“天分”和“才智”这两个特性的时候,往往容易忽略他们最根本、也是无异于我们的属性——人。是的,天才也是活生生的人,并非AlphaGo那样的人工智能。所以,当我们可以看到如同我们一样,有七情六欲、有缺陷遗憾的天才时,可以更加以平常心看待他们,也更能体会他们的世界。他们给我们带来惊喜的同时,也有他们自己的局限和无奈,我们需要更多的王昱珩。
还需指出的是,最强大脑与国内的众多综艺节目一样,并非原创品牌,是从德国引进的版权。毫无疑问,在综艺这个领域,我们对于原创天才的需要从未像今天那样迫切。
勿以同情弱者之名无视契约精神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舒圣祥
最近有这样两则新闻,标题分别是乘客在温州机场坐头等舱摆渡车,300米收费398元和国务院扶贫办回应“手机话费判定贫困生”:不全面。前者说的是,一位坐经济舱的乘客,因为帮领导拿行李坐了头等舱摆渡车,结果300米左右的距离被收费398元。后者说的是,江苏大学对月平均手机消费100元-150元的学生降低贫困等级;对月平均消费超过150元的学生取消贫困生资格。记者就此询问扶贫办,官员回应“不能说不好,但不一定全面”。
最近,天价虾、天价鱼都成了热门新闻,如今又来了个“天价服务”。不过,之前的天价鱼虾都在一个关键环节上模糊不清,那就是“是否涉嫌价格欺诈与强买强卖”。如果单纯只是市场行为的“天价”,可以惊叹一声却无可厚非。但是,在300米路程收费398元的“天价服务”事件中,此关键环节却是清楚明白的——工作人员明确告知了要收费,乘客同意了并且开具了发票,怎么还能叫“被宰”呢?
当事人放着大摆渡车不坐,为了帮坐头等舱的领导拿行李,非要跟着坐头等舱摆渡车,人家明确告知要收费,交了钱开了发票,完全不涉及“宰客”。如果当事人觉得价格高,就应该当场拒绝,去坐普通摆渡车。更何况,398元包括了贵宾室使用费,单纯突出“300米收费398元”也不客观。头等舱和经济舱同样都是坐一趟飞机,价格相差那么多,你觉得这样收费不公平,可如果让你免费坐,头等舱的旅客岂不是更要喊不公平了?
这个话题涉及的一个关键点是契约精神。乘客没有被强买强卖,也没有遇到价格欺诈,交易完成后又声称“被宰”,实际上是不诚信的表现。如果这种不诚信行为,都可以在保护弱者的名义下得到声援,那还谈什么契约精神?没有契约精神,又哪来的市场经济?并非所有类似事件,都适合用“天价”套之,若觉得凡事都要政府定价才合理,这是过时的计划经济思维。
相比之下,江苏大学通过手机话费大数据寻找“装穷贫困生”有其合理性,贫困生手机消费高,本身就不正常。最重要的,这种识别方法成本低廉,尽管“不全面”但是有效而且可操作。如果要突出“全面性”,识别贫困生将是非常复杂的工作,成本必然不菲——这笔钱,本可以用来资助更多贫困生,而不是用于“全面”地识别贫困生。
那些一边接受资助一边乱花钱的贫困生,无论当初是否“装穷”,事实上都已经违反了契约,让资助贫困生变得低效而错配。超过一定限额以上的手机消费,并不是生活必须开支,你愿意如何分配你的生活费固然是你的自由,但资助者也有权拒绝那些在非必要开支上大笔花钱的学生。生活得像个“隐形富二代”却去申请贫困生补贴,本就是不诚信的表现。
“天价服务”也好,“手机话费判定贫困生”也罢,之所以成为热门话题,都是因为我们以同情弱者的名义无视了契约精神。这种泛滥的同情,我们貌似无须支付任何代价;殊不知,无视契约精神的后果,必然由我们每个人来承担。
附1: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两种基本方法
注:本文适合初学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同学借鉴,结构明显,思路清晰,以明显的结构体现清晰的思路,适合考场作文。本文来自语文月刊,更多详情请关注语文月刊微信公众号。
方法之一:条陈理由,彻解问题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基本框架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全称是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质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说“时评类”作文,其本质还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防止套作。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因此,在写作这类作文时,有些基本的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要素,才能达到要求;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框架,才能在考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哪些构件组成呢?笔者认为,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
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