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区
高中作文区
|
当前位置: 主页 > 作文 > 高中优秀作文 >
【温馨提示】
微信扫描顶部二维码
回复4位数:1010
1011~1016
切实提高作文水平
|
|
|
|
|
|
|
|
|
|
|
|
高中优秀作文:古老的敌意 发布时间:2019-06-06 15:26:46
材料作文“东西方文化”范文4篇
【作文材料】
2014年2月14日,元宵节与情人节碰头。年轻人面临亲情与爱情的选择:当汤圆遇上玫瑰,陪“佳人”还是陪家人?不少年轻人颇为纠结。几年前,美国知名咖啡店星巴克在北京故宫开设分店,也引起轩然大波。有人说,这是两种文明的冲突,有人说,这是一段东西方文化相互融合的佳话,也有人说,这是社会变化的必然结果。
对此你有什么想法?请结合现实,自主立意,自定文体,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范文广场】
1、古老的敌意
我大国泱泱上下五千年文明,自李唐盛世八方使者来见,无不臣服,可能便是由那时起我们的祖先便从心底滋生出了那么一份十足的优越感。至于清末闭关锁国,对外来先进技术不屑一顾,经济衰微,江河日下。直到今日,我们才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与外国的对话,不是颐指气使的俯视,不是顶礼膜拜的仰视,而是平等的直视。
曾经沧海已逝,荣华与屈辱都荡涤无存,惟留下的,似乎是对老一辈人的古老的敌意。之所以是古老,就在于它的代代传承,不停不息。时至今日这份充斥敌意的血液才被渐渐稀释,因为我们知道,这不是文明之间的冲突,而是历史必然的融合。
荷尔德林曾说:“人生充满劳绩,但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我们本应诗意,却为何要选择敌意呢?元宵节与情人节的不期而遇,本就不是火星撞地球,而是一次潜行于历史中漫长等待后中西文明的相遇,当你苦恼于家人和“佳人”时,当你一手汤圆一手玫瑰不知抉择时,何不带着“佳人”回家一同陪伴家人,何不让中西文化来一次盛大的会面。
要知道,选择诗意还是敌意,决定的按钮自始至终都只有一个掌控者,那就是你自己。古老的敌意的产生虽能追溯其源,但并非其本。人们的姿态摆高了,打开中国地图一看,自己居然是中心!殊不知在别人的地图上,我们只是偏居一隅,甚至偏安一隅。降低自己高昂的头颅,方能正视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学会取其精华,才不会等到我们死守老本直至腐朽才恍悟。
如何消解这份敌意,关键便在于接纳。接纳那支艳红的玫瑰,接纳那杯温暖的星巴克,文明的冲突或许会被解开,会让你感受到焕然一新的世界。
古老的敌意,历久却并不可怕。作为一个时代的新人,我们是推动历史进程的新潮。消解这份敌意,让中西方文明能够有机地融合,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这是一个由我们所创造的时代。
2、坚守!坚守!
当汤圆遇上玫瑰,年青一代在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之间徘徊;星巴克开进了北京故宫,古老的胡同里飘扬着咖啡豆的香味。到底该热情地张臂拥抱,还是迟疑地摆手拒绝。
首先,摇头对外来文化说不似乎不可能。它们有如细流,虽无扑面袭来之势,但已无法阻挡。韩国将端午节作为本国节日申遗之事引起不少国人的愤。但在我看来,这就是各国文化相互融合、碰撞的最好例证。韩国是中国近邻,文化交融不可避免。所以放在当今全球化的局面来考虑,各国文化渗入这篇黄土再正常不过。
但仅因为全球化便对外来文化侵袭视而不见吗?五千年文明孕育了我们,意味着我们背负着坚守传统文化的使命。
为何当传统佳节元宵与情人节相碰时,年轻人会犹豫?为何星巴克进军故宫会引起轩然大波?如若我们一向坚守着传统文化习俗,当“洋玩意儿”出现时我们不会迟疑,只会自信地迎接,因为我们有热爱自己文化的底气。而如今的徘徊恰恰说明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坚守的缺失。因为元宵之时我们没有想要回家与家人团圆,所以徘徊了;因为端午节之时不曾想起那位文人而让端午成为粽子节,所以犹豫了;因为国庆的这一天我们没有自豪地唱起国歌,所以迟疑了;因为日常生活对传统的坚守一点点缺失,所以当外来文化袭来之时,我们慌乱了,这份慌乱无疑在警示我们,是时候亡羊补牢,坚守住传统了。
如何亡羊补牢,重拾这份坚守?这不是哪位领导,哪项政策的责任,而是每一位黄皮肤与生俱来的使命,是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重视汇聚而成。在重阳节之时登高为家人祈福便是坚守,重新拿起笔墨纸砚写下方正的中国字便是坚守,多留心于传统戏剧而不只是让电影院门前人头攒动便是坚守,细品茗香而不只手捧热咖啡便是坚守!
因为执着的坚守,所以当汤圆再次遇上玫瑰,我们不会担心元宵的冷清,当星巴克在故宫飘扬咖啡的香味,我们也无需警惕地摆手拒绝。
3、并非侵略,何必抵抗?
诗人北岛曾这样描述传统:“传统是一张航空照片,山河都缩小成桦木的纹理。”而如今桦木纹理交叠呈现,如情人节和元宵节的不期而会,又如星巴克与故宫的相约而逢。但这竟是文化国土上的侵略或攻占吗?当幕布再开,时代的下一折戏,是龙虎斗还是群英会?
元宵节与情人节,来自不同的文化传统,但其背后的希冀,对更好未来的向往却是相似的。不同的文化形式,不过是相同的人文本质在国境线外的投影。当我们反观两个节日,一个是对团圆的祝福与愿景,一个是对爱情的赞美与祈求。不同的文化现象或产物承托着人们相似的期许与善意,我们又为何要如临大敌而防,甚至将二者强行撕裂,要人如抉择敌我般抉择?人生本如寄,又为何偏好划分情与善的国籍?
既然并非文化侵略,又为何要以防备之心、抵抗之意去对待?当有些人怒言故宫中的美国咖啡馆应“滚出故宫”时,自己是不是正将故宫留在日本相机的取景框中,又把纪念品塞进法国的名牌包里?那些貌似满腔的爱国血随处泼洒,是在抗拒咖啡,还是在抗拒美国?是不自信的病入膏肓以致将自己臆想成文化的受害者,还是前朝宫中复现前朝的闭关锁国?如果那些口口声声控诉着“文化侵略”的人抗拒回答这些问题,那至少应该理性地探求:如果真是侵略,是什么遭到了侵略?
文化现象与文化产物,都是由物质与精神相互依托而存,缺一不可。譬如故宫,若物质湮灭,那前朝不过是遗民早醒的梦;若精神无凭,那故宫不过是病老砖石草木的堆砌。由是以观,异国而来的文化,并未侵略哪一部分,也不能侵略哪一部分。有人或许说是异国文化挤占了本国文化的生存空间以至于侵略,而这番言论正如“异国”的小说家罗森所说,是在“信誓旦旦地保证精神存在界限”。
既然他国文化并非以侵略之姿进入,那我们又何必扮作文化的受害者,持自制的正义旗,消费爱国的情怀?又为何要抵抗不同姓的期许与善意?桦木的纹理,若是将之粉碎焚烧抛洒又要如何追求琴瑟和鸣的群英荟萃?
4、从文明交融看文化伤痕
材料中让人困惑的选择亦让我无奈,若汤圆遇上玫瑰,若星巴克到达故宫,假如这实为“冲突”,则必然要站在传统一边。何者?传统其实是文化之基础。
台湾美学大师蒋勋曾说:“我不愿把‘春江花月夜’写在一起,我更愿意把它写成‘春、江、花、月、夜’,因为它们各有自己独立的美。”不正是如此吗?春之旖旎与江之潋滟无关,正如花之馥郁与月之洁丽无关,看,它们各自独立,并不需要其他事物的衬托与装饰,也有着无与伦比的完美。文化亦是这样,当没有矛盾之时,它们可以和平地共处,和睦地融合,一旦出现了裂痕,便要求我们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毕竟船的一边不能同时承重。
而如今的选择,实则揭开了城市人的文化伤痕,此实为文明交融不能承载之重。
文明交融,反映城市人坚守传统之迷惘。
“如果你不能接受我最差的一面,你也不配拥有我最好的一面。”玛丽莲梦露的这句话亦能用于当今传统。假若传统长河的一抹浑浊换不来你的一个回眸,那么它汹涌的河潮也不值得为你决堤;假若文化诗篇的一点参差得不到你的一心吟诵,那么它迷人的音律也不值得为你深情。那淡淡粽香,那点点红灯,都是历史独一无二的沉淀。尽管传统有着许多弊端,但它曾经光辉过的,曾经踏破光阴的步伐与履痕,是我们没有借口抹去的。我们有责任不再迷惘,去用静笃改造。
文明交融,体现城市人崇拜西方之趋向。
林语堂曾经说过,“照耀在教堂之上的阳光,也同样照耀在坟墓之上。”文化也印证着这句诠释“公平”的话。地球是圆的不可否认,文化之光也因此照耀于整个世界,但它们应始终共处却独立,彼此欣赏,而非一味“拥抱”。我无法想象贴着春联、挂着灯笼的人家门前赫然出现一抹万圣节南瓜的橙黄;更无法体会端午龙舟赛的优胜者在飘满粽香的河边领取的礼物是一朵玫瑰的芬芳……有时,拥抱让人靠得很近,却看不清彼此的脸,这样的“亲近”,让本国的传统无处安身。
文化需要大家相互借鉴,假若出现冲突,则需要我们站成一个对角,这或许也是文明与和睦的角度,让彼此拥有独立之美。春之绿、江之清、花之芳、月之洁、夜之静构出五角,站成最美的永恒。
只在一河之隔的对岸相互对望,相互欣赏,让文化的春天各自苍绿,绿得如此盎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