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区
高中作文区
|
当前位置: 主页 > 作文 > 高中优秀作文 >
【温馨提示】
微信扫描顶部二维码
回复4位数:1010
1011~1016
切实提高作文水平
|
|
|
|
|
|
|
|
|
|
|
|
高考作文复习:12篇考场佳作 发布时间:2019-06-16 21:06:55
高考作文复习——12篇考场佳作
1.点赞不如鼓掌
网络交流只是一种方式,点赞不过表明了最简单的关注。
点赞一词本已明了:点击一下赞。本来,赞的对象值得赞才点,这样点了才算是真正的关注和赞扬。可是有些悲伤事件,很多人也点赞;有些喷子言论,很多人也点赞;有些错误常识乃至伪科学的东西,很多人也点赞。听人说话,精彩之处掌声响起;观看演出,动人之处掌声雷鸣:这便如花开星耀般美丽。别人哎呀一声你也鼓掌,别人出了差错你也鼓掌:这便如六月飞雪。
设置点赞功能,不是让人一味地习惯性点赞,而是简捷地表达赞扬。网络点赞多不过是虚假的热闹,轻飘的尘埃:点赞的人不当回事,被点的人也不当回事,不过是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我相信网红霍金不会因为点赞而伟大,点赞者也不因点赞而离霍金近一点。
陶渊明时代有网络,陶渊明照旧心远地自偏;丘吉尔时代有网络,英因国人照样忽视、冷落、抛弃丘吉尔。网络点赞是时代的喧嚣,丰富不了心灵,热烈不了仁爱。
支撑两弹一星元勋们的绝不是网络点赞一类的现代交往技术的泡沫;鼓励困境中的白茹云感受发现生活美好的也绝不是网络点赞一类的现代交往方式的虚浮。尽管可能很多点赞者确实受鼓舞、被感动。
有一位科学家,他几乎不看电视语文月刊,一点也不了解撒贝宁。他从不被动接受,需要的时候主动搜索。这位科学家不会热衷点赞,更不会寻求点赞。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流的科学家,取得重大的科学突破。一位哲人去逛了超市后说,竟然有那么多东西我用不上。网络时代有海量信息,但大多和某人没关系。有人说,人最重要的是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人。那么在这个泛交的时代,最重要的就是不在不真正需要的技术、产品、方式上停留,这样才能让你在真正需要的技术、产品、方式上有慧眼、有精力,能获取,能受益。
点不点赞,品位都在那里。张氏四姐妹风华绝代而绝不会止于一代。
点不点赞,坚强都在那里。杨绛先生后二十年孤单而不自哀,年迈而不自衰。
点不点赞,普惠都在那里。中国近十年来用自己的创新,用自己的产品,用自己的财富,用自己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理念,让世界众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像中国人一样,走出贫困,走向富裕;走出落后,走向进步;走出纷争,走向和谐;走出偏见,走向理解。一带一路不因点赞而兴,更不因不点赞而衰。
我为一带一路鼓掌,不点赞。
2.练好拳头,超越自己
在这个快时代,人们容易求快,特别是顺势的时候。但也有一些人,他们专注勤苦,练好自己的拳头;他们革新自己,不断超越。小李这个创业者如此,莫言这位获奖者也如此。
战国纷争,秦国崛起,但太急于吞并统一,几代君王上百年的努力在看似强大成功的秦始皇手中崩塌。汉鉴秦失,专注休养生息,丢弃严刑峻法,拳头硬而不挥,自己新而能久,成为三代之后第一个长久的王朝,让“汉”和“大”凝结,让汉成为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
国家如此,企业、行业也如此。董明珠和格力集团几十年来专注于空调,为中国、为世界研发、制造好空调,不断超越自己,让格力代言世界好空调。
专注,不盲目跟风扩张容易,而自我革新,不自我满足,与时俱进,领先时代就不容易。富士、诺基亚,这些行业中的翘楚,因为未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没有新技术下的制胜法宝,就只能自灭了。这也是中国强调、推进举国创新的原因和意义。创新,不仅是创新出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更要对新东西进行创新;既要对别人的东西进行创新,更要对自己的东西进行创新。这样才能青出于蓝,才能让人唯我是瞻。中国航天、中国高铁、中国机车、中国港建,中国模式、中国理念,无不是在专注勤苦、勇于融入世界,积极自我革新中从零起步,从低到高,从内到外——不断创新的中国成为世界发展的绿色动力。
最难的,其实是学习的自我革新。活到老学到老的人最受敬佩。陈爱莲,不断更新自己的目标,从五十岁到六十岁到七十岁,年近八十仍然用舞蹈、用专注勤苦、用自我革新演绎林黛玉。许渊冲也不断超越自我:年近九十,又患癌症,医生说他只能活七年;他却凭着对翻译的专注,要求自己越老越好,每天从黑夜偷几个小时,重译莎士比亚。勇于自我革新,人才越老越有精神,越老拳头越硬。
最最受人敬佩的语文月刊,是勇于自我革新、不断超越的兄长、父亲。鲁迅留学日本,明白了自己对弟弟的粗暴,因而对孩子十分尊重,尊重他的意见,尊重他的选择。尊重让儿子有尊严。这是一个丢掉了权威和专制的父亲!他有一个不会吃人的孩子!柳传志感觉儿子三十岁后笑在表面,但他不以企业、家业、家族、自己的意愿压迫儿子;他高兴儿子有了女朋友脑门发亮;除了正直,他对儿子别无所求!这是一个丢掉了“听我的”的父亲!他有一个不会丢掉正直的好孩子!
拳头,是技术,是产品;是企业,是国家;是工作,是学习;是情感,是观念;是自我,是创造:要练,更要革新!
3.怎一个得字了得!
更快,更高,更强,是奥运会的口号,也是人类自强不息的精神,更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商场是开始,夺冠不是结束。以为只要踏上奥运赛场就够了的选手,把上场作为目标,并以为达到了目标,这显然有违奥运精神。可以拿不到冠军,得不到名次也不是就该受指责。但是说拿冠军得名次并不重要就降低了奥运会的层次了。奥运会是世界范围内最高水平的竞技运动会,不是重在参与、全民健身的社区运动会。拼搏、竞争、提升,是奥运会水平品质的保障;学习、超越、创新是奥运会生命力、魅力之所在。将拿冠军作为奋斗目标,拼尽全力的人才能更好代言奥运会,才能将人们的眼光和激情,希望和振奋集中在奥运会上,奥运会才不会失色掉价。
参加奥运会,就意味着耗用了资源,就意味着承担了责任,不拼搏,不超越,就意味着浪费资源,就是不负责任。中国运动员如果一直都以为踏上赛场就够了,中国的体育何时才能改变落后面貌?正是因为以郎平为代表的中国女排不放弃,不畏难,不断超越,勇担责任,才有里约奥运会赞赏有加的女排精神。
不独奥运会,发展经济,建设文化,都需要科学家、企业家,管理者、工作者,设计者、执行者有目标,尽全力。中国要脱贫、要温饱、要富裕、要文明,要承担责任,要把握历史机遇,不能满足于融入世界就够了。
国家集体如此,个人也是如此。许渊冲年近九十而笔译不辍,和自己比,和别人比,将自强不息的君子精神涵养的饱满充沛。陈爱莲见贤思齐,以目标为镜,人愈老而舞愈妙。
人有了安全,有了成就后如果没有追求,那便是日过中天,逐渐黯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没有思考富民、智民,反而自己穷奢极欲,愚民、弱民。这便是只要统一就足够了的心理所致,结果万事基业毁于自足。
企业有了产品,有了市场如果没有追求,那便会昙花一现,凋谢不远。小李越顺越抓紧,打造拳头产品,主动自我革新,企业便如太阳在银河系般光芒不减。中国制造能够为世界带来优质适价的享受就是因为有小李这样不满足于有市场有利润的创业者和他们的创新型企业。
认为只要踏上了奥运赛场就够了的选手不必来参加奥运会,没有拼尽全力的奋斗,既浪费资源,又辜负观众的期盼。“尽你们志”的选手,虽然不是冠军,甚至没有名次,我也为你们鼓掌。
高三,不是过完就足够了;高考,语文月刊不是上了考场就足够了。我们应该像“很多运动员”一样,有目标,拼全力,以目标为模,以拼搏浇筑,给青春留下老年都能自豪的骄傲。
4.素奏琴,寸心听
我十分理解、赞赏斯特林脱掉舞台服装,遮起自己面容,经常去地铁演奏的行为。
如果我没读过莫言的作品,因为莫言诺奖了,我就追风买,跟潮读,锦上添花地说好;莫言绝不会从我这里多一毫知音感。我读的不是莫言,是风,是潮,是名气;我不过粉粉莫言而已。
有名气,有粉丝,只不过是音乐家生活不太困难罢了。是好事,但还不是最好的事。满足于有名气,有粉丝,音乐家会失去自我,失去创造,甚至会失去音乐。高山流水的故事不正表明了音乐不必是众耳倾听于歌台的热闹吗?俞伯牙弹琴,原不为钟子期,也不能期待钟子期。钟子期只不过碰巧知音而已。
文章寂寞事,得失寸心知。一切的艺术都是如此,都需要远离外在浮华和热闹,不追求更不陶醉眼下的关注和追捧,都只能一个人素形素面,一个人一心一意,有水饮,有肱枕即可。陶渊明的田园诗,曹雪芹的红楼梦,贝多芬的音乐,梵高的画,从来都是俞伯牙、斯特林一样用素净的心养出来的。
不仅艺术如此。理论思考、技术创新、发明创造,当其未到昙花开夏蝉鸣时,都没有舞台,没有观众;都是寂寞、黑暗中的“余心之所乐”“体解吾犹未变”“九死其犹未悔”“百折不挠”“九折臂而成良医”“操千曲而后晓声”。马克思、比尔·盖茨、马云,都有很长时间的“地铁演奏”而无人驻足的生涯。
高处不胜寒,但高处只有寒;天空原本空,宇宙无舞台。人活到一定程度就只能面对寒空。人的伟大就在于在这寒空中如俞伯牙斯特林一样以琴述志,以亲悦己;如刘禹锡、托尔斯泰一样以德去名,以善化恶;如杨绛、叶嘉莹一样老而硬朗,孤而不弱;如莫言,曹文轩一样讲自己的故事,将苦难和灾难转化为财富;如颜渊、郭校长一样不改其乐,让自己在世界最需要自己的位置。演奏家,诗豪、文豪,国学家,大奖,贤,这些评价,就如观众、粉丝一样,在宇宙的寒空里,微不足道,即使大如星云,也不为宇宙增加什么。
老子有很多信徒,这不是他愿意看到的。释迦有很多金身,那不是对他的真正理解。孔子有很多学生,就没有比得上短命的颜回的。孔子诲人不卷,颜回似愚实智。
说远了,斯特林!我不懂音乐,你在地铁演奏,我不会驻足,但我理解、赞赏,倒不是我不能或不愿买门票。
5.护护孩子
航班晚点,孩子捧书静坐,一方面固然是老师不允许带手机等电子设备,孩子们准备好了书本,另一方面其实也说明孩子尊师易教。这后一点,正如该校老师所说,只是孩子的日常行为习惯,相信很多中国小学生也能做到。
我希望孩子的这种尊师易教能得到保护,保护好孩子这一点,中国人素质提升更快,中国人文化上的强大指日可待,中国人承担大国责任的能力更强。
孩子遵守老师学校要求的日常行为被刷屏,其实正反映了我们这个社会被手机等电子设备的通讯、游戏、八卦、碎新闻、浅娱乐等攻陷的事实。大街上,低头族随处可见。这些人无论走到哪里,眼里只有屏幕,生命只有手指动,生活只有围观,活动只有点赞。四、五年级学生因为尊师而能远离上述这些现代“淫靡”之乐,是好事,是幸事,更需要我们长久地长远地敬畏和保护。
很多调查数据表明,国人阅读率、纸媒阅读率、文化阅读率偏低。与之相反这是网络、朋友圈、卫视娱乐节目的暴热。一天上一两小时网、看一两档娱乐节目,没多少人觉得多,觉得累。一天看一二十分钟书,思考一两个问题,不难,做到的人却不多。提升自己的能量少了,不知不觉自己能量就低了,对高能量、正能量的东西就容易怀疑,心里下意识嘀咕:可能吗?能做到吗?怀疑本不是坏事,但很多人只是不自觉地怀疑,不求证,不反思,这就很可怕了。
我们成年人特别是为孩子父母或婆爷的,有多少人有主动看书的习惯?有多少人除了学业、成绩之外重视培养孩子读书习惯?好几个地方科学的有前瞻性的教改无疾而终,好几次教育减负越减越重,为什么?这就是我们成年人,我们为人父母不读书、不思考、太功利,成了孩子成长和教育改革的巨大阻力而不自知。我们今天不读书不思考,会让读书的孩子生活在一傅众咻的环境中。他们尊师易教的行为得不到保护,就容易被父母被社会不读书不思考的氛围同化。他们就不容易真正感受到支撑引领时代的力量,他们就不容易有梦想,不容易为梦想而坚持,就容易失去机会。我们的国家也因此没有自主创新的能力,我们就无法具备承担大国责任的能力。
适度使用手机,正如适度使用医疗新技术来维护健康医治疾病一样。健康不在医院里,现代也不在手机中。
清醒自律地使用手机,不应该只是小学生遵守学校老师要求的行为,自觉读书思考也不应该只是学生为了学业和成绩的行为。中国语文月刊是手机生产和使用大国,中国更应该是书籍阅读大国。中国未来应该有更浓的读书风。
成人、社会能清醒自律地使用手机就是护孩子。护孩子就是护未来;护孩子就是护国家。
6.乐家强国,责莫大焉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这批知识分子,他们心中有家,放得下理想的事业和优厚的生活;他们心中有国,在山区的教育事业中为祖国腾飞培育人才。中国今天的繁荣和强大,中国未来的进步和复兴,靠那些大城市的骨干知识分子,也靠这些回到山区的知识分子。
我们现在面临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实际上就是为人父母、为人子女如何对待孩子教育、老人赡养的问题,就是自己有了一定的能力、成就后如何让孩子有家有爱有教养、如何让老人有照料有陪伴有快乐的问题,就是如何将家经营得像家并为国做出自己的努力的问题。
这些回到山区的骨干知识分子,他们首先完整了、幸福了一个个家庭。他们的父母、祖父母心里踏实、生活满足。父母培育他们,他们孝顺父母。这些回到山区的骨干知识分子,他们让山区的孩子不囿于山区,让未来的祖国因为人才辈出而强大。
中国已经走过了改革开放初期需要大量资金的时期,中国也已经走过了一切以经济高速增长为目标的时期。现在我们需要从这些知识分子身上学习那种重视家庭幸福的观念和行动,不把自己的事业作为唯一的目标;学习他们那种在落后山区为祖国腾飞尽力的勇担国家责任的意识和奉献。简言之,就是要有他们一样的家国情怀。
这情怀,他们身上有,他们之前的知识分子亦有。
季羡林、钱钟书、钱学森,他们都有这样的家国情怀,而且不惧困难和阻挠,坚定地回到落后的中国,坚定地回到没有为他们搭好研究平台的中国,因为他们把国家的需要作为唯一的也是充分的理由。
对家有深情,对国有大义;对家无责任,对国无忠诚。岳飞、戚继光,都是爱父母、忠国家的典范;秦桧、魏忠贤他们都是家难齐、国难忠的罪人。这些回到山区的知识分子,没有中国古代文人怀才不遇的牢骚。没有理想的事业,他们就如孔子一样,诲人不倦,以教践志,甘为人梯。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不少人到了大城市不愿回到山区,不少人出国留学不愿回到中国,甚至有人以离开中国为目标。虽说这是他们个人的权利和选择,但国家和社会若没有一个个完满幸福的家庭,没有一批批愿意为国家贡献的知识分子,就难以谈得上强大和有未来,就难以谈得上文明和有生命力。
我们曾经崇拜西方的个人主义,我们曾经鄙弃我们的家国情怀。西方现代、后现代的种种问题让西方哲人把目光投向中国,我们自己何不“及迷途之未远”而珍视我们的家国情怀?
7.选择让人生绝美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选择败由待。
背景会变,机会易逝。靠背景或等机会可能会一时得意,但难以一生壮美。秦二世、秦桧,都是有大背景的。他们或者身死人手,或者死辱白铁。曾经的背景冰消之后,不仅人生没有着落,名声也众恶毕归。曹氏衰弱,司马氏机会来了;南北朝战乱,杨隋机会来了。他们都如火焰般热烈,都如流星般易逝。
善于选择,方为智者。礼崩乐坏,天下滔滔。孔子选择克己复礼。虽多方奔走终不可为,但孔子选择“存斯文”,育弟子,述典籍。孔子从理想社会的需要来选择,儒家思想让中国文化根深叶茂,仁和处世让世界瞩目孔子。
勇于选择,方为君子。君子自强不息。这自强,是困境中勇于选择,如项羽破釜沉舟,向死而生;这自强,是绝境中勇于选择,如司马迁忍辱著史,万古流芳;这自强,是顺境中勇于选择,如孟浩然红颜弃轩冕,风流天下;这自强,是成功后勇于选择,如范蠡泛舟西湖,佳话永传;这自强,是富足中勇于选择,如富兰克林勇担社会责任,世人景仰。君子不分古今,不论中外,不分君臣,不论文武,不论贫富,都因勇于选择而自强,都因勇于选择而有绝美的人生。
坚定选择,方为仁者。自知者智,自胜者强,自持者仁。选择容易,坚定选择不容易。坚定选择的仁者,比智者勇者,比逍遥者自强者多几分悲壮,更多几分坚毅,更多几分永恒。民族危亡时,陈三立选择绝食,饿死不做亡国奴;丧父病眼,陈寅恪弃医继父志。这父子,比自杀者坚定,是大仁者,因为他们有舍生取义的坚持。民族独立之时,钱学森选择归国,历经磨难;戚发轫选择航天,花甲受命。他们舍易择难,他们筚路蓝缕。他们将智慧勇敢化为爱心责任,将能力的卫星搭载于奉献的火箭,将坚定和坚持锻炼成国之重器,维护国之尊严。
无法选择高尚时可以选择不卑贱;可以选择高尚时绝不要被懒惰、名利束缚。文革中,巴金怯懦,但绝不盲从。文革后,巴金反思,讲出真话。陈爱莲选择让生命优雅地舞蹈到老,许渊冲选择老当益壮,叶嘉莹选择终生热爱诗词。
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太看重机会便可能守株待兔。这是一个轻松的时代,依靠背景可能成为啃老一族坐吃山空。这是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善于选择、勇于选择、坚定选择,会让时代更加波澜壮阔,如马云,如比尔盖茨;如中国高铁,如中国航天。
我选择,故我在。
8.暮思而朝悟
晨钟暮鼓,让静寂不空旷;暮思朝悟,让身国无蒙蔽。
邹忌形貌昳丽,急欲得人欣赏,且欲美过齐国之美丽者。上有所愿,下从其好:有权有情者自然美誉云蒸霞蔚。
好在邹忌美而善思,好在邹忌欲最美于齐而又善思,因而美而有行。这行成于暮思。因为暮思,他看清了妻妾客美言不信,没有迷醉于溢美之辞里。
齐王志大而胸宽,想朝同列而乐闻齐之蔽,知齐之蔽甚矣而赏面刺者、书谏者、谤讥者。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这是何等的淡定心性!这是何等宽广的胸怀!厉王止谤而子产不毁乡校,邹忌暮思而齐国战胜于朝廷。
晨静暮定,让喧嚣沉落;暮思朝悟,让感文不虚空。
王羲之书美思隽。他明白人生短暂俯仰一世,他明白静躁不同趣舍万殊,他明白欣忘情迁修短随化。但他痛而览昔人,惑而不一死生,悟而录时人所述以贻后之览者。王羲之书法真迹往往为权者好者专有,世人难得一见。但王羲之暮春之初的感悟和文章却似如来佛一般,法相无限,见者自悟。
晨兴暮蕴,让众态归位;暮思朝悟,让修炼不止。
孔子少多鄙事却学而不厌。曾有人批评孔子看不起体力劳动。这其实是误解。父亲死得早,母亲担子重,孝顺的孔子生存能力自不比一般人弱。母亲重视教育,孔子自然不满足于能鄙事,故十五而有志于学。子路来挑衅,孔子和弟子谈笑自若,子路心服而终身事孔子。孔子却曾以一“鄙”论子路;但同时孔子对子路的勇和忠又深信不疑,赞赏不已。子路“言不让”,孔子哂之;子路勇忠而死,孔子为其正冠。可见,对人对己,孔子的鄙都不是简单地否定和轻视,而是不满足,而是希望志于学,学不已。
孔子曾为中都宰,是学而优则仕,是人知而己有能,是治国,是立。
孔子被匡人围攻,将安危生死置之度外,对弟子说,天不丧斯文,匡人其如我何?心中不惑,故无惧无忧。
孔子被隐者嘲笑,但依然坚定地认为不仕无义,因而君子固穷,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知天命而不屈于天命,这是接受命运而积极有为,是文化人生,是修身诲人,是复礼于野。
眼见不一定为实,耳听常有虚。这虚是因为不自觉地和自己心中的比较。而自己心中的,不免偏狭,不免陈陋,不免我执,不免因己所不知就听而不解,不免因己所不欲就听而不闻。如来说众生是佛,耳顺大概就谙此义达此境。
孔子说人有三戒。我觉得最难的是戒得。喜好一件事,可能知其恶,但能不耽不溺,就不容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心当不是自然心;不然就不用三戒了。这大约就是树活千年根,人修一颗心吧。
孔子晚年常梦周公。周公正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圣贤。
日之暮,季之暮,年之暮,常思必有得,常得则有德。
悟而闻道,可以为师,夕死无憾。
清明思众贤,心祭无需仪。
9.浸润于文化,强大于文化
武亦姝,诗词中浸润出来的中国少年,让网友一下子惊讶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卓绝魅力,让乐着过洋节的青年怅然若失,让和平发展了几十年的中国弘扬传统文化的欲望被空前的刺激了一下。
文革十年,让传统文化的魅力丧失殆尽。发展经济的几十年里,传统文化无用乃至阻碍中国现代化的看法不时受追捧。生存中有文化,但文化更多时候高于生存。人的生存、经济问题解决了,有可能内化出追求文化的愿望和行动,传统文化可能受到重视和振兴,如大卫·科波菲尔、如明清的好多重大文化工程;也有可能醉生梦死,沉溺于享受而自废自毁,如纣王、如齐国,如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垮掉的一代。
作为文化引领者,首先得像武亦姝一样,是传统文化的热爱者,富有者,让人明白活着、吃饭、穿衣、玩乐不是生活的全部;诵读、领悟、交流、乃至竞赛可提升生活的层次和品质。通过一些大型的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动,让传统文化的魅力作用显示出来,让人明白文化是人生的内在追求和生活的高品质,我们弘扬传统文化才不会是一句口号,一阵风吹,一种外在的强求。
传统文化有用,但传统文化的用不同于现代技术和物质的用。这虽然能简单,但有时却容易被混淆。金灭宋,不认为宋的文化无用;德国战败,不认为德国哲学无用。因而金朝在学习吸收宋朝文化后文化也很快发展起来。德国二战后善于反思,勇于认错,德国传统文化没有被德国人冷落,而且被世人景仰。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动辄以“××能当饭吃吗?”来鄙视、厌弃传统文化。这其实就是不明白文化的用,混淆了文化的用和技术、物质的用,就是没文化。这种状态、观念、思维不改变,弘扬传统文化就是缘木求鱼。
我们需要一些献身于传统文化的无用之人。没有季羡林、钱钟书这些不识时务、不求名利的唐僧式的人物,中国现当代传统文化的光芒要黯淡很多;没有武亦姝这些浸润于传统文化的中国少年,我们将很难有传世不朽的中国新文化。
当然,季羡林、钱钟书、叶嘉莹都不是唯我独尊、自我封闭的传统文化的守门人,他们都因为爱传统文化而走出去,都因为学习对比更清楚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
中国传统文化,爱它不容易。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就有九死不悔、体解不变的献身者,如司马迁;一直就有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坚守者,如曹雪芹、纳兰性德;一直就有入时而不逐流、自乐而能为人师的中国少年,如武亦姝。
中国也将成为文化大国和强国,这是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叮嘱和期待,这是浸润于传统文化而必然修成的香花和正果。
10.怎一个计划了得?
孩子不到三岁,父亲已设计了远大的教育计划。这计划,有鉴于父亲的失,有社会竞争的风,有未来幸福的愿。可是,我依然对这计划摇头。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关于教育的智慧自然是中国文明源远流长的内在动力和维系。关于教育的内容、方式自然是必须与时俱进、与世相融的,但关于教育目的教育规律的却应该有一些基础性的东西是世代相传、共同遵守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孔子穿越到现在也不会因为自己没有为儿子设计远大的教育计划而觉得不妥。
这位父亲的遗憾不在于他与清华失之交臂,而在于他这次失去之后的念念不忘:己所不能,女必能之。这太狭隘,太可怕。父母给了孩子生命,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父母的失败也无可厚非,但要孩子圆满自己的愿望就是放不下自己,不尊重孩子。苏轼官场颇不得志,不要求儿子平步青云,飞黄腾达。毛泽东作为党和国家主席,要求儿子做一个普通人。
钱伟长文科强而理科若,吴文俊爱好物理而不喜欢数学,周国平数学优秀而选择哲学。他们都不是教育不好或教育失败的例子,倒是对“精致的利己主义”的教育设计者的有力反驳。钱伟长因民族危亡而择理强理,这不是基于个人利益的计划。吴文俊解决自己数学上的困惑后有几十年的科研生命和不断超越的贡献,这不是基于计划的辉煌,而是对自己天赋的发现和利用。周国平深感中国人缺少精神生活而去研究哲学,这和鲁迅痛感中国人麻木而去启蒙一样,都是改变了自己的计划,都没有在浮靡的风气中盲从、固执、迷失。
人生是过程经历而不是终点结果。人生的快乐和幸福首先是在现阶段而不是在将来。没有被温柔对待过的人难以温柔地对待别人。童年、青年没有快乐和幸福的人成年后、成功后也体会不到、享受不到快乐和幸福。没有得到的人更倾向于索取,拥有了的人更容易分享、给予、奉献。谁也没有权力以将来的快乐和幸福而掠夺现在的快乐和幸福。
目前,生活中,社会上,像材料中“设计远大教育计划”的爸爸,“执行远大教育计划”的妈妈太多。他们的观念和行动也无可厚非,但不是无可非议。他们让越来越多的人为功利教育推波助澜,让育人教育搁浅;他们让越来越多的孩子成年前无童趣,成功后无人情,如母与子的大儿子;他们让古老文明缺少继承;他们让原本美丽多姿的人生变成简单的一次次比赛,无时不在的竞争;他们让原本有魅力的竞争变得面目可憎,令人反感。
柳传志的父亲对他讲,只要做正当的事就行。这让没有实现自己计划的柳传志有比计划更完美的人生。柳传志也把这话讲给孩子。中国需要柳传志这样不为孩子、少为孩子设计远大教育计划的父母。中国的未来在孩子,孩子的未来在父母,父母给孩子的不应是远大的教育计划。
11.陈道明不只是在道歉
我相信陈道明不在别人帮助下登台道歉观众也理解;但我更理解谁也没法阻止陈道明向观众道歉。
因为陈道明是仁者。仁者爱人。陈道明理解天这么冷不及观众看不到期盼的演出冷。仁者爱人,就是己冷而知人之冷,己乐而知人之忧。陈道明坚持病中亲自登台道歉是坚守并弘扬仁者爱人的精神,让我们想到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杜甫万千广厦大庇天下寒士的愿,让我们想到燕集之乐中惭民不乐的诗人父母官,让我们想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古代仁人。中国文化正在随中国经济的繁荣强盛而逐渐觉醒,中国的这种仁人行为一定会越来越多,中国的仁人之风一定会越来越盛,中国的仁人思想一定会惠及世界。
因为陈道明是达者。达者兼济。陈道明理解被迫取消演出对剧团、对观众有多大影响。达者兼济,就是己达而不忘根,己穷而志益坚。陈道明险些跌倒也要坚持向观众道歉是践行并光大着达者兼济的精神。让我们想到山河破碎风飘絮中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让我们想到从容组织战友撤退而自己绝不逃走的秋瑾,让我们想到任重道远而弘毅的古代达者。中国国际影响正在随中国实力增强而不断增加,中国的这种达者一定越来越多,中国的这种达者一定让世界发展越来越快。中国机车,中国高铁经历很多磨难,但中国达者却没有像欧美日那些技术垄断者一样奇货可居漫天要价,语文月刊一带一路更是中国达者群献给世界的礼物。
因为陈道明是至人。至人无己。陈道明在演出中获得了培养着另一个生命。这个生命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至人无己就是生之外有生,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很多时候,至人就是在超越自己自然生命并圆满另一个强大的生命中达到无己状态的。陈道明坚持亲自向观众道歉是他无己的艺术生命的强大和完满。玄奘为什么要经历八十一难去取经?经本身并不是最重活要的,最重要的是取经过程中完善那向善的生命。中国为什么要强大?中国要在资源、市场、技术之外完善中国文化,要成为至国。
如果我能想陈道明那样道歉,我将无愧无耻。
如果有意外,中国也会因为没有为世界提供自己满意的贡献而道歉。
回归书香
深夜的候机大厅中,30多名小学生手捧书本席地而坐,空气中不是充斥着知晓航班延误后惯常的焦躁因子,不是闪烁着为打发时间而亮起的手机屏幕的光亮,而是浮动着孩子们沉浸于书本中的宁静,夹杂着纸质书页的淡淡墨香。我为这书香点赞。
乘着这书香的祥云,回到千年之前书香散落在每一个角落的时代。晨起吟诵者有之,凿壁偷光者有之,偷得浮生半日闲者亦有之。官宦人家、寒门子弟,皆有平平仄仄的悠然之声萦绕周围,氤氲出为天下立命,为万民立心,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家国之志;亦或是滋养出独善其身、超然脱俗之个人臻境。
但科技掀起滔天巨浪卷走了那一缕缕书香,承载着历史厚重气息的书页被尺寸之屏取代。地铁上、街道上、办公室里,家中沙发上,人们旧时捧书吟诵时高昂的头颅,被似带有强力胶的电子屏幕无限拉低,恨不得眼睛长在电子设备上。古人达济天下,独善其身的情怀也逐渐被碎片化信息,快餐文化那空洞的内容所取代,网页无限向下浏览,精神园地日渐荒芜。
于是此时这30多名孩子席地而坐捧书而读似是一股清流,浸润着现代科技的炙烤下日益干涸的人们的内在生命;却又是晨钟暮鼓,警示世人:古人看书实为寻常,而今天的我们却视之为特例,受到人们的追捧甚至怀疑。这足可见出纸质书籍与现代人的距离:岂止是一个在书架上落满灰尘无人问津,一个沉溺于网络世界中不可自拔?
该校老师的做法实属明智:让阅读纸质书本内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那么,他们在闲暇时光首先亲近的不是手机,而是书籍;陪伴他们成长的不是毫无营养的八卦新闻,而是经过历史、实践检验的人生智慧,处世哲理。
犹记得巴黎圣母院中雨果借主教之口道出印刷术将取代建筑艺术成为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时的痛惜。近代前期欧洲不少建筑也因此遭受被肆意改建甚至毁坏的命运。科技文明时代的我们,勿要让电子设备将纸质书籍挤出现代人的视野。否则多年后的人们只能是从一张张照片中寻觅纸质书籍的足迹,从博物馆的展柜里辨别出它的身影,从电子技术还原的香气中感受它的珍贵与厚重。
挣脱科技编织的罗网,回归古色古香的纸质书籍,我们能把无聊时消遣变为闲暇时享受,能传承社会责任与历史文化使命,能留住泛黄纸页的淡淡书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