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区
高中作文区
|
当前位置: 主页 > 作文 > 高中优秀作文 >
【温馨提示】
微信扫描顶部二维码
回复4位数:1010
1011~1016
切实提高作文水平
|
|
|
|
|
|
|
|
|
|
|
|
予我洗礼翼彼新苗 发布时间:2019-06-16 21:15:16
作文独唱:个性化创意的范例及路径
——以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为例
江西省上饶市万年中学 黄助昌
如何能够让作文独具个性,从而掠人眼目,获得青睐?答曰:让“我”存在!以第一人称写作已经成为当代作家普遍运用的重要的写作策略,试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作品皆有“我”的存在。第一人称写作有着巨大的能量,能够令人逼真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我”的存在能够自然表露出情感的真挚,即便是虚构,也让读者恍若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然而,当在高考阅卷时,我却鲜见用第一人称写的作文。大量匠气十足的所谓“议论文”都是如“党八股”一般的官样文章,没有个人的创见,只有对“大道理”的附庸解说——立意扁平凡俗,语言官气滥俗。当然,在高考考场上,我建议考生不要在立意上与“政治”对立,但是在手法方面可以表现个性:我的作文“我”作主。
如何让“我”作主?其实,这并不需要作太多的改变,这只是纯粹的写作策略而已:“我”在文中。
“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创!“我”创,故我佳!
一、真实之“我”
1.表达“我”的观点、态度、立场。言为心声,以“我”写“我心”,顺应时代主流价值,辩证分析,理性表达。——写成议论文。
试以2017年高考的成功之作启迪2018年的高考生。
予我洗礼 翼彼新苗
——我看高考
四川考生
或赞高考之伟,扭历史之乾坤;或明高考之义,诲道德人伦……然一种共识一以贯之:高考是成人之必由,成长之必往。我从共和国这四十载高考风云路中,看出一种洗礼,于人于己于天下,缘起同一。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也是如此,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高考就是让自己从内打破,如此,你就会发现这种成长相当于重生。创知路教育有一句口号,道尽高考之妙:拿下高考,再谈人生。我深以为然,但我拿下高考并非图前程似锦,也非赞同“一考定终身”之论,而是客观地认为,因高考而成就的求学长河中的每一次泅渡,是与一个更好的自己相逢。高考,不是铁马关山,只是一个阶段的终点线,村上春树曾说:“终点线只是一个记号而已,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关键是这一路你是如何跑的。”因而我在乎高考,正是在乎高考途中的荆棘雷雨、莺声呖呖。
俞敏洪说:“人活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那么,高考馈赠我的,就是对自身使命的发现,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优秀。我所谓自身使命,不是力克万题,而是因此产生的对知识难以抑制的热爱;我所说的优秀,也不是下笔如有神,而是因此怀有的感知之心、进取之意,与心态上的以容与宁静。青木新门说:“真正的开悟,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从容地活着。”高考之洗礼,不足使人开悟,却能使人一点一点走向修成正果的那一天。
高考之洗礼,共我与天下之命运。遴选有才之人,劲吹文德之风,高考因其普及牲而使天下学子共奔一条正途。莘莘学子,为国所用,此刻,小我的边界也因为这一神圣的遴选而与时代、民族这样宏大的存在产生关联。罗素说:“我的一生被三种简单却又无比强烈的激情控制: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探索和对人类苦难的难以抑制的怜悯。”而高考赋予我同样的激情:天下尚不太平,而我必正之;万世功业尚未成,我必开之。即便踏着荆棘,我亦不觉得痛苦,有泪滑落我也不觉得悲哀。
至于高考于一代人、于社会乃至于天下兴亡的高义,我亦深知,也正因如此,我知道此刻我并非独自一人擂响战鼓。战前是黑云压城,战后是极辉煌极璀璨的未来。多年后,高考也许会成为一个不太真切的影子,但那时的我若已修成正果,定会记得曾有一段唤作“为高考拼搏”的时光,让我高唱“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余光中说:“你不是谁,你是一切。你是侏儒中的侏儒,至小中的至小,但你是一切。”或许,高考于我,我于高考,即是如此。同样的渺小,同样的宏大,同样的值得玩味,令人沉吟。
我的高考,把命运捯饬得漂亮而有内涵。
这一篇临场作文之所以写得有气势,有气度,有节奏,是因为凸显了个性,使阅卷者似乎看到了一个学子的精神风貌。一个没有底气的人是不可能如此呈现自己的观点与言说方式的。我们可以具体分析这样一篇佳作的成功要素,由此“形而上”地总结出极可能写出佳作的一般技法。
(1)“我”的主体意识比较强烈,首尾都有“我”,每段都有“我”,甚至连标题(引用诗经)上都有“我”,“我”在全篇中出现了十几次,频率高,印象深。用“第一人称”写来,让人感觉到作者有一种担当,勇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即便并不独特,也能使人感受到作者的气场。“气”既是主体思想感情在谋篇布局中所体现出来的气度与气概,也是在行文句段中所呈现出来的气势与气韵。人活一口气,文亦存乎一口气。
(2)以“我”为统帅,以名人为辅佐。村上春树、俞敏洪、青木新门、罗素、余光中的警句是“我”的言论和观点的延伸,不是“我”去印证他们的话,而是让他们来印证我的观点。这是“六经注我”而不是“我注六经”的姿态,这种姿态勇敢地凸现出了“我”的主体意识,找准了角度,用活了材料,不止是显示了“我”的丰厚底蕴,而且更有力地表达了“我”的观点。名人名言须新颖,活学活用要到位。
(3)“我”的文体很纯正,“我”的语言有整散。这就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兼带一点阳刚之气的抒情,让人体悟到一种基于理性的高昂积极之人生观。在语言方面,作者也在追求书面语之美,有整句,有散句,整散结合,一张一弛,张弛有道,使句子有了节奏感,甚至似乎有了铿锵之音、金石之响。孔子早就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是的,如果不注重文采、文辞,那么表情达意也很难达到深远、深刻之境界。
当然,不能胶柱鼓瑟,而要变通创意,“我手写我心”,训练出属于自己的“真我”,唯如此,才可左右逢源,水到渠成。照“我”揣摩,可以渐悟;照“我”思维,可以谋篇;照“我”营构,可以布局;照“我”训练,可以提升;照“我”作文,可获佳绩。
2.表现“我”的生活。“我”观察到的真实生活,“我”经历过的真实生活。——写成记叙文。
试以2017年高考的成功之作启迪2018年的高考生。
远方在向我招手
——我的高考
贵州考生
去年,我落榜了,心里好难受,盼望着再复习一年。可是弟弟妹妹就要上高中了,面对父母那疲惫的神态,我实在难以启齿。
于是,我白天乖乖地跟着父母下地干活,晚上悄悄地躲在屋子里读书。怕见来家里串门的客人,怕别人嘲笑我高考落榜。
一晃就要开学了,同学来田间找我,说学校在招复读生。父亲问他交不交钱,同学说要交钱。父亲说:“交钱就不去了。”同学说我的成绩比他好,他也才交200元。父亲说:“交200元也不去。”
母亲也说:“不去了吧,爷爷病着,家里实在拿不出钱。”看到母亲为难的样子,我还能说什么呢?
一个骄阳似火的日子,父母留我守在房顶上晒粮食。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我从房顶上下来,躲在屋子里睡觉。迷迷糊糊中,我听见外面雨声哗哗,雨声中还夹杂着父亲的喊声:“孩子,粮食盖好没有?”我慌忙爬到房顶,看到房顶一片狼藉。我吓得浑身发抖,咬住嘴唇,只差哭出声来。母亲也急得团团转,她叹口气说:“让孩子回校复读吧,留在家里他会受苦的……”
父亲没答话。等收拾完粮食,他对我说:“走,我领你借钱去。”
来到队长家,队长不屑的眼神让我发怵。他对父亲说:“想考大学?瞧他那傻劲儿,比你强不了多少。”队长的话如晴天霹雳,父亲摇晃着身体,挺直的背突然变得佝偻起来。他二话没说,拖着我扭头回了家。
我没有见过父亲如此颓唐的样子,他脸色一一铁青,羞愤极了。我似乎感觉得到他的内心在流泪,在滴血……
“去找舅舅吧!”母亲打破了房间里长时间的沉寂,似乎在鼓励我,更是在安慰父亲。
舅舅是邻县的中学老师,我鼓足勇气说了我的情况,他鼓励我说:“有努力就有远方,成功的关键在于专注和自信。”
舅舅的教导我铭记于心,我去学校复读了。我没有住校,每天上下学需要花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我就利用这个时间背古诗文、英语单词、数理化公式。我很刻苦。学校没有收我的学费,我就用舅舅给我的钱买资料。我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我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已经拉开了序幕,在家长会上,班主任告诉我父亲,说我在适应性考试中,总成绩名列全县第一,有希望考上重点大学。
我要感谢落榜,感谢它让我经历了失败的磨炼,让我在别人的嘲笑和蔑视中成长,让我懂得了自己想要什么、该怎样去努力。
该向落榜告别了,远方正在向我招手呢!
这是一篇高考满分的记叙文,运用第一人称,记叙了“我”在高考落榜之后,怀揣着未竞的大学梦,在微茫的希望中痛苦煎熬,在人家无情的鄙视中迅速催熟的心灵历程,表现了主题(“我的高考”)给“我”的历练及奋发精神。个性化的事件,个性化的表达,这样的临场作文实属凤毛麟角。
高考中,在有选择文体的情况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考生都会选择议论文,这是因为用“我”的初涉人生的经历来演绎一个深刻的应试主题,将它写成记叙文,总是觉得心虚胆怯,不自信,难以把握;还因为记叙文不像议论文那样有着一定的模式和鲜明的观点,总担心阅卷者不能看出“我”的惨淡经营,被视为“偏题”甚至“走题”;还因为平时老师总是以训练议论文为主,讲解最多的也只是议论文的写作技法;还因为在平时考试中,写成记叙文的又往往被低评……
种种原因,都不能让考生忽视记叙文的写作。的确,高考作文往往中“文体不限”的,但是,其实文体是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的,只不过是隐含的。比如, 2016年全国卷Ⅰ则是隐含要求写成“时评”;2017年全国卷Ⅲ,“我看高考”就是隐含写成议论文;2017年Ⅰ卷作文最宜用的文体应该是导游式的解说词、书信体;2017年Ⅱ卷作文最宜用的文体是议论文。如今命题早已有另一趋向,那就“文体限制”,比如,2015年全国卷Ⅰ就是明确要求写成书信体,2017年全国卷Ⅲ“我的高考”,虽然也是“文体不限”,但谁会将写成记叙文呢?
既然记叙文写作是不可或缺的训练,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文呢?从远方在向我招手——我的高考一文中,我们至少可以参悟到:
(1)截取人生的某一片段,剪辑出几个典型的镜头,组成一个有主线的“我”的故事,切口要小,选材要真,要接地气,更要人气。
(2)通过心理活动描写或语言对白来明示“我”的情感波动、“我”要揭橥的主题。记叙文往往会因记事而致使主题不明显,而心理活动描写或语言对白则可弥补这一可能的缺陷,因而在记叙中穿插哲理性或抒情性的语句来彰显主题尤为关键,使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不要过于追求戏剧化效果,但也不能平铺直叙,要把握叙述节奏,要有“一波三折”的效果。比如这篇范文就没有戏剧化的情节,但将生活中的愿望受挫、借钱遭辱、燃起希望、奋进拼搏、憧憬未来的波折写得真挚感人、真实可信。
(4)可以借用以往的生活片段和经验感受,真实地植入当前的写作。素材不是一时的而全部的生活历练的积累,写作时选取其中的素材加以合成,在不违背事理逻辑的基础上构筑符合主题的精舍,这样的作文往往丰厚而真实。
其实每个高考题目,都或多或少偏于某一文体之利,如果考生只会议论文,而高考题目却有利于写记叙文,甚至明确要求写成记叙文(像北京卷那样),那么不是白白训练了三年吗?少训练一些议论文,并不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完全不训练记叙文,则可能如拿破仑那般遭遇“滑铁卢之败”。再说,高考中写成记叙文的是“凤毛麟角”,从“战略”角度上考虑,一旦将记叙文写好了,那就是“出奇制胜”“以少胜多”。
1.物体自述。托物言志,寓言式。最具艺术个性,最具原创性。
试以2017年高考的成功之作启迪2018年的高考生。
绿皮火车的成长道路
江苏考生
我,是一辆绿皮火车。
我是上个世纪的产物,我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眼前时,他们的眼里充满着喜悦的光芒,就连妇女们怀中的婴儿也睁大了眼睛,伸着小手想触摸我那锃亮的皮肤。
我在我每日的奔波中不断成长,我的嗓音由起初的清脆变成雄浑,连我吐出的烟雾也变得浓厚,我为人们送去便捷,为亲人们送去团聚,为朋友们送去欢声笑语……
我依旧在成长,冷风的抚摸使我原来锃亮的皮肤裂开了道道缝隙,阳光的热烈又使我的皮肤快快脱落,我腹上的编号早已看不清楚,脱落的皮肤下生出片片锈斑,时代的进步又让我的快车兄弟们不断涌现……
我,是一个资深怀乡的病患者,我过山腰,过河流,过田野,过桥梁,我一路往西,一路向北,想母亲泪眼婆娑的年关前走,向父亲风湿病的膝盖前走,我在成长的路上探求着自己的价值。
我像你一样,外边寒酸,像你一样,风里来,雨里去。我在自己的轨道上喘着粗气,随时准备接受快乐兄弟们鄙视的眼光。我对红灯毕恭毕敬,对绿灯心存感激,我在直道上志得意满,又在弯道上甩动自己笨重破旧的身躯,痛苦摇摆,喘着粗气。
我会因自己慢慢落后于时代的脚步而感到沮丧,会因快车兄弟们的鄙视目光而感到神伤,我却依旧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这些困惑着我的事都可以在我奔跑时随清风远扬,随水流激荡。我明白,困惑自己又有何用?不如清醒地做好自己,为人们贡献自己!
我成长的路上,与大地亲吻,与花草言谈,与山峰拥抱,与浓雾私语,与树木对望。我们充满欢笑,我以鸣笛示意,他们以怀抱回应。
我会在年夜送农民工兄弟回到故乡,我会在风雨中送走外出打工的孩子,并迎来他们父母希冀又担心的目光,我在大雪纷飞的夜里到达了终点站,却不会让自己停止奔波,我依旧在自己奔波中成长。
你知道我的种种不好,我慢,身价低廉,随时准备给快车们让出轨道,但你却同样知道,我一定会到达你的那一站。
我在成长的路上不断奔波,不断前行,不断追求,永无止境,永无终点。我,是一辆永驶成长之路的绿皮火车。
拟人化,以“我是一辆绿皮火车”开篇,取喻直指话题。长短句,修辞美。散文化的小说。以“绿皮火车”自述的角度,娓娓动情地叙述了自己的“一路成长”,人间真情诉诸笔端,四季风物和着欢笑,体现了时代的变迁,融合了“我”的思考与见解,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读起来深刻而隽永。
这是一篇非常有创意的高考作文,独树一帜,另辟蹊径,匠心独运,惨淡经营。这种独特视角可以获得阅卷者的高度关注与青睐有加。其实,这种“自述体”作文也有一定的普适性,也就是说,几乎所有高考作文都可以也这种文体来演绎主题。那么,这种文体的写作,应该如何操作呢?
(1)以“我”观物。首先必须找准一个能够承载主题的物体,在这样独特的物体上承载“我”的思想感情——这是最为关键的第一步。要以这个物体的典型特征或功能为切入点,入题的开头一句话往往就是“我是×××”,让阅卷者一下子就明白“我”的写作视角。比如写2017年Ⅰ卷作文,如果以“我是长城”“我是熊猫”“我是共享单车”“我是移动支付”等视角来介绍中国,将是多么新颖有趣。要从物体的特征或功能里挖掘出符合题旨的意蕴,整个写作必须始终将“我”的思想感情投射到物体特征或功能上去。
(2)以物观“我”。通过物体特征和功能来呈现“我”要表达的主题,如绿皮火车的成长道路就是通过将老式火车的载人功能与它观察到的诸多现象融为一体,较为深刻地体现了“时代的发展、世间的真情、观念的变迁,人生的哲理”的命题主旨。咏物诗的表现手法可以借鉴,如骆宾王以“蝉”象征高洁情操,韩愈以“幽兰”象征“君子之守”,于谦以“石灰”象征清白人格……;写景咏物散文也可以借鉴,如肖复兴的胡杨树、茅盾的白杨礼赞、维克多·雨果的雏菊……。诗文的表现手法可以互通的,都是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物的描述来巧妙地表现“我”的理念。故此,我们还可以从某些动物、植物、物件之中挖掘与命题相匹配的象征意义,为“我”之人物形象定位,采用“我”这种叙述视角,往往能取得奇效。
这样的作文极具文学色彩,往往既有哲理又有意境,极具艺术观赏性,这是因为:以“我”观物,能通过对具体形象的逼真描绘而传达出抒情主体的精神意蕴,入其里,察其情,获得审美的愉悦;以物观“我”,能通过对象的底蕴来塑造形神兼备的意象,有着自然的进入和有意识的探求,充满象征意味,有隽永的哲思之美。
2. 小小说。根据主题创设特定的情境。当有了人物形象定位之后,找到一个情境的聚焦点。凡事能写成记叙文的话题或题材,亦可艺术虚构。要有相当的把控能力,否则容易跑题。一定要有点明并重申主旨的语句。
试以2017年高考的成功之作启迪2018年的高考生。
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北京考生
今天是20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百年华诞。
“嘀嘀嘀”——有信息。
信息是上司发来的:“小李呀,以‘大国崛起’为主题的稿子马上就要定下来了,你还要拍几张反映祖国变化的照片,要有说服力和可信度哦!”
接到任务后,我拿起相机,开着我的小飞船,“嗖——嗖——”两下就来到了曾经的贫困山区——大凉山。在某张老照片里,大凉山上光秃秃的,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小朋友,满脸灰尘,望着镜头憨憨地笑。而现如今,大凉山已被绿树覆盖,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宽阔而又蜿蜒的盘山公路时隐时现,设施齐全的学校里书声琅琅。田里一位农民看见我,笑嘻嘻地朝我招手。他塞给我几个又大又红的苹果,笑着说:“多亏了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啊,上面出钱出力为我们修路,还派人教我们最新的科学技术!外出打工的人也都回来啦,这日子想过不好也难咯!哈哈哈……”
“咔嚓”,我拍下了我的第一张照片。
这时,一颗夺目的明星从天边冉冉升起,那耀眼的光芒让人几乎睁不开眼。“嘿,兄弟,走啊,去看××号卫星发射啦!”一个激动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
我一看,竟是一群与我肤色不同的年轻人。我跟着他们到更近的地方观看,刚刚站定,他们便议论起来。有的说:“哇,好壮规啊!幸好有了光速的中国高铁,不然我得提前一星期赶来啊。”有的说:“还好有当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让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起来,我才有机会出国旅游。”有的说:“哎,听说中国马上就要推出新项目,让普通人也能遨游太空,是不是真的呀?”一群人望向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而我只是笑了笑,内心的小骄傲让我说不出话。
眼看着卫星就要看不见了,我说:“我们一起来照张照片吧。”于是“咔嚓”一声,我的第二张照片拍好了,一行人竟不约而同地摆了一个“飞天”的姿势。中国这颗明星,也缓缓升起,照亮了东方大地。
2. 小小说。根据主题创设特定的情境。当有了人物形象定位之后,找到一个情境的聚焦点。凡事能写成记叙文的话题或题材,亦可艺术虚构。要有相当的把控能力,否则容易跑题。一定要有点明并重申主旨的语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就是一篇小小说。这篇小说写“我”在飞船上为祖国拍照,时间在2049年(100年诞生日)。这样“穿越”是吸睛的。这说明:没有蓝本,也可以可迅速创新。关键是找到一个最好的叙述角度。
一生创作小小说的日本著名作家星新一将其称之为“一分钟小说”。其实,高考阅卷老师批阅一篇作文,也基本上仅费时一分钟。因此,“小小说”很有优势。高考作文中的小小说必须有这么几项特质:
(1)故事情节简单。铺垫可以曲折,线索必须单一。一个线性结构,能让人感受到情节紧凑的美感。
(2)出场人物极少。能够让一人出场,就不必再添其他人,比如,“心理独白”模式就是如此。最多也三五人而已,倘若人物多,人多嘴杂,会冲淡主线和主题。
(3)取材广泛,只取一点,即可点染成篇,叙事视角灵动。
因为是考场应试作文,还有一点极为重要:必须传达作文题目中的寓意或哲理。
审题非常关键:必须从材料中找到关键词句,用一句话凝练概括出它的寓意或哲理,而这一“箴言警句”就是小小说创作的灵魂。这一节点,与选择议论文文体写作是同一的。意在笔先,意定而后动。
小小说是形象思维的结晶,是通过人物在故事中的言行来演绎某一哲理、思想的,所以取材必须匠心独运。考察“小小说”在高考作文中的成功案例,又结合大部分考生的学情,我觉得以下两种写作模式简单易行,可供借鉴。
1.“独白”体。从外部去了解并表现一个人物,确实很难,尤其是体察人物内心,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如果给人物坦露内心隐秘的机会,叫他自己表现自己,就容易得多。其写法如下:
(1)虚拟身份,采用第一人称(又称为“自由视角”),触发灵感。如宝钗鸣冤仿拟宝钗的口吻,开门见山亮明身份:“小女子宝钗近日出了大观园来到世间游玩一番,才发现世人对我有诸多非议,小女子我实在是冤枉啊!”。
(2)创设特定的情境。当有了人物形象定位之后,迫切需要一个情境的聚焦点。小小说的聚焦点,应该是单纯的,具体来说:一个什么事或观念?如楚王的忏悔聚焦到“流放屈原”一事上。从“我”之叙述视角抒发情感或表露情绪,让读者有一种异常真实的感觉,仿佛小说中发生的事是作者的亲身经历。
(3)无须编制故事,只需缘事抒情。事情只是提及即可,无须详尽叙述。“我”着重表露深藏的心迹,发表看法,作出评论,直接抒发感情,借此表明命题的旨意,切入小说的主题。如既生"亮",何生"关张"?:“出师未捷,我卧龙愧对蜀国百姓!我常想,如果我诸葛亮能获得主公对关张二人那样的情谊,也许我能避免这八百里火烧连营的悲剧,如果没有关张,蜀汉不会元气大伤,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未可说也。天意作弄人,一切皆随缘,如此,我孔明只好哀叹一声:既生亮,何生关张?”至此,彰明了命题的主旨:情感的亲疏能影响事物的认知。
(4)可以适时插入间接的心理描写:景物描写、表情描写、动作描写。但必须惜墨如金,不用工笔,只用白描,因为这只是辅助性的,主体是独白。“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特定心理支配下的表情、动作、环境的描写都间接反映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如愿景中,“ 你的泪水从你的脸颊落下,落到火红的薛涛笺上,化做你无尽的诗情”“黛玉,你知道吗?每当我闭上眼睛,脑海中就会浮现这个场面,就会想到你的香消玉殒。于是,我的心中充满阴霾,我失去了所有愿景”“残阳如血,秋风萧瑟”,都与主体独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对话”体。采用第三人称叙述(“纯客观叙述”),只通过冷静地记录人物的言论(主体),描写人物的外部动作(辅助性写作), 以客观描述体现作者本人的强烈的主观情感,并让读者无意识地受到感染。其基本步骤有:
(1)创设对话情境。如,满分作文诠释美丽,借助梦境,让西施、昭君、貂婵和杨贵妃等四大中国美女走进音乐茶座。
(2)聚焦到一个问题或一件事物上,不能旁逸斜枝。赤兔之死围绕“诚信”,孙悟空下岗围绕“精减天神”一事。
(3)着重从两人以上的对话中表达主题或理念,必须点明立意所在。如赤兔之死由懂马语的伯喜和赤兔马的对话组成,阐述“诚信”的重要性:“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
在高考考场上,考生常常会因为找不到恰当的素材作为论据,致使论证空泛、无力,虽然平时备考,也记过不少素材,但还是捉襟见肘,议论文的写作水准往往会大打折扣,如果此时,你也练过“小小说”,能够从文题中找到一个聚焦点,点染成篇,定然会闪耀出别样的光芒,照亮你的前程。
高考大纲就明确要求“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高考作文“我”作主,就要写出独具个性的创意文本,如果只是机械地训练所谓“议论文”的老套路,极可能如夸父追日,疲于奔命,饮恨于心。个性写作,大力倡导表达自我,“我”在,“我”发声。
“我”发声,故我存在!“我”存在,故我创意!“我”创意,故我取得佳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