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初中作文区

高中作文区

 

当前位置: 主页 > 作文 > 高中优秀作文 >
【温馨提示】
微信扫描顶部二维码
回复4位数:1010
1011~1016
切实提高作文水平
高考满分作文:诗和远方素材 发布时间:2019-06-16 21:20:45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 高晓松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打动了许多人,已成为网络上的流行语。
 
它源于高晓松在一篇文章中写的一段话:“我妈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和我妹妹深受这教育。谁要觉得你眼前这点儿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这一生就完了。生活就是适合远方,能走多远走多远;走不远,一分钱没有,那么就读诗,诗就是你坐在这,它就是远方。”
 
 
“诗与远方”已经成为美好憧憬的代名词, 不少人将其作为人生的追求和改变当下生活的动力。
 
按照高晓松的描述,“远方”就是和当下不一样的地方,可以是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但当我们因为各种限制不能够远行的时候, 我们还可以坐在原地读诗。
 
关于这个话题你需要知道的背景
 
1. 高晓松出生于清华大学里有名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他的母亲是著名建筑学家张克群。在母亲的书红墙黄瓦的序言中,高晓松这么写道:“妈妈生在德国,长在中国,现在住在美国,读书画画、考察古建,颇有民国大才女林徽因之风。”可见,张克群自己便是追寻“诗与远方”之人,也因为张克群的教育,高晓松和他的妹妹高晓江也几乎走遍世界。
 
2. 高晓松曾说过,王小波是他最欣赏的近现代作家。“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这是王小波在小说万寿寺中的一句话,也是他本人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在高晓松身上,我们也能看到王小波式的对于“精神世界”无限向往的影子。他会那么推崇“诗和远方”,就再好理解不过了。
焦点考题
 
对于“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有人认为是满满的正能量,也有人认为是廉价的心灵鸡汤,你怎么看?诗与远方中的诗,你认为是什么样的诗?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
 
写作这道考题你需要了解的多方观点!
 
观点1:正是不美好的细节,构成了生活的全部
 
“眼前的苟且”与“诗和远方”是一对虚假的对立。我在东京一年的生活,表面:看是诗和远方,生活在迷人的异域,鸡毛蒜皮消失了,可东京的生活同样存在着无奈的人性、琐碎的沟通、窘迫的算计与虚伪的寒暄。另外,网络的发达让“远方”的概念消失了,我身在异国,却时刻关注着国内的人与事,为我触手而不可即的苦难感到悲伤。可正是这些并不美好的细节,才构成了生活的全部。(蒋方舟)
观点2:生活中没有苟且,又何谈远方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苟且”可以代替生活中的一切现状,“诗和远方”是自己蠢蠢欲动的渴望和幻想。与其大张旗鼓地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不如直接挑明一句话:“你要努力学习工作,怀揣梦想,然后去实现它!”
 
很多人惯于热血澎湃地讴歌“诗与远方”,却不肯低头完成脚下的“苟且”,心比天高,寸步不挪。一天幻想出未来无限种可能,有了这些远方,你也不一定能活好,说到底,这些梦想也只是激励你前进的目标,而不是放下眼前苟且的托词。这不是让你摒弃现在的生活,而是让你设身处地去想明白,如果你真的厌恶现在的生活,那么你该怎么做,才可以得到诗和远方呢?(思桐)
 
写作这道考题你需要积累的素材!
 
◇月亮与六便士
英国小说家威廉· 毛姆的经典小说月亮与六便士,讲述了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地位和美满的家庭,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理想的故事。在小说里,他的行为没有人能够理解,在异国,他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的煎熬,精神也在忍受痛苦的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画作。
 
通过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情世故的怪才,毛姆探索了艺术的产生与本质、个性与天才的关系、艺术家与社会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问题。同时,这本小说也引发了人们对摆脱世俗束缚、逃离世俗社会、寻找心灵家园这一话题的思考。六便士不就是苟且,月亮不就是诗与远方吗?满地都是六便士,却有人抬头看到了月亮。
 
◇清华北大与蓝翔技校
 
高晓松曾应邀回清华大学演讲,发现现在的大学生中追求理想者寥寥。当他给学生们讲了半天的“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应该有诗和远方”,学生们的提问依然是“进国企好还是进外企好”,以至于高晓松认为现在的清华大学已经成了和蓝翔一样的技校,决定以后再也不回去演讲了。他也在综艺节目中训斥过一位清华学弟:“一没有胸怀天下,二没有问自己能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却问我们该找什么工作,你觉得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
 
而另一方面,蓝翔技校的校长荣兰成先生曾训导学生:“同学们,咱们蓝翔技校就是实打实的学本领,咱们不玩虚的,你学挖掘机就把地挖好,你学厨师就把菜做好,你学裁缝就把衣服做好。咱们蓝翔如果不踏踏实实学本事,那跟清华北大还有什么区别呢?”
佳作范本
 
 
“苟且”与“诗和远方”
 
佚名
 
“苟且”在这里指的是只顾眼前的物质生活,得过且过的意思。如果说这种苟且是“务实”,那么“诗和远方”就是浪漫,人要吃饭、要活着才能浪漫,所以务实是浪漫的必要基础,浪漫则是务实的升华提纯。一味苟且,浑浑噩噩,那就是个没出息的庸人;而无物质基础的浪漫,则如同画饼充饥,水中捞月。
 
实事求是地说,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更关注的还是眼前的苟且,这也是很现实、很无奈的选择。因为,人没有收入就无法生存,没有房子就无法安居,所以,适当的“苟且”还是理所应当的。“诗与远方”尚在其次,人先要填饱肚子,无生存之忧,可以体面地活着,然后才可能“诗意地栖居”。
 
当然,也有一种人能把“诗和远方”放在“苟且”之前,饿着肚子去写诗为文,衣衫褴褛地奔向远方,“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那种人少之又少,自然也很珍贵,而且大多行程艰辛,结局悲壮。杜工部住着漏雨的茅草屋,“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还诗兴大发,心忧天下;曹雪芹衣食无着,“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仍著述不止,砥砺前行,给世人留下伟大的红楼梦;诗人食指的名作相信未来,就是写在他生活极度困顿窘迫之时。
 
鲁迅先生说:“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令人忧虑的是,许多人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先富起来了,却仍在苟且生活,除了吃喝玩乐,纸醉金迷,满足于口腹之欲、感官刺激之外,没任何精神上的追求,这不仅是目光短浅,且是没有前途的。而如果一个民族处于这种状态——只知苟且,忘记诗与远方,则是没有什么希望的。二战后的柏林,一片废墟,缺衣少食,但仍有人在昏暗的地下室养着鲜花,在一片狼藉的广场上朗诵诗歌,一个联合国官员当时就断言说:这个民族的崛起只是时间问题。因为文化在,对美的追求在,会激励人们走出困境,创造新的生活。
 
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除了有“苟且”的生活,还有“诗和远方”。人如果放弃精神追求,没有文化传承,只知吃喝享受,只顾眼前,忘记长远,早晚有一天会退回动物界,变成卡夫卡变形记里的虫子,变成莫言生死疲劳里的驴子。
 
“诗和远方”,需要物质基础,也需要情趣。现在的中国人需要恶补的正是情趣,科学、文明、睿智、阳光的情趣,是把物质基础变成诗意的催化剂。 情趣需要培养,多读好书,多结交有品位的朋友,多参加高雅的文化活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追求高尚了,谈吐不俗了,举止儒雅了,“诗和远方”也就自然而然地光临了。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作文素材】

上一篇:高考作文各种题材素材
下一篇:高考满分作文经典语段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