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当下,着眼未来
——高考作文试题述评
张 开 孟文德
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共9道,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6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命制(北京卷两道题任选)。试题以材料作文为主,总体上以厚重感与鲜活性兼具的材料、新颖而灵动的形式,直接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立德树人、文化自信的培养目标得到凸显,思维品质、表达能力的考查目标得以实现。综观2018年的高考作文试题,主要体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凸显时代主题,落实立德树人
“文以载道”是中国文章的优秀传统,高考虽然只是虚拟为文,但通过文章来表达思想诉求的目标与古代传统一脉相承。因此2018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没有刻意回避时代主题,没有刻意回避时事热点,原因有二:一方面,高考作文命题的命制,可以引导考生关注时代与社会,使之与时代主旋律共振,积极进取,培养社会正能量,这符合落实“立德树人”的考查目标,高考的育人导向功能也因此得以实现;另一方面,时代主题、时事热点与每个考生息息相关,面对宏大的时代主题,每个考生都可能有事要叙,有感要发,有情要抒,这有利于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水平。
(1)讲好改革故事,凸显时代主题
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世界。高考作文充分发挥积极导向功能,致力于讲好改革故事,凸显时代主题。全国Ⅲ卷作文“改革开放三部曲”以三条标语口号浓缩改革开放不平凡的四十年历程,折射出发展阶段的演变和发展方式的变迁。分开来看,三条标语口号分别奏响了各自阶段的历史任务与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合而观之,三条标语口号则为改革开放四十年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发展三部曲,可以引导考生在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中,深刻领会当代青年的使命与挑战,时刻铭记改革前辈的光荣与梦想,不忘初心,接力奋斗,砥砺前行,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浙江卷作文基于对“浙江精神”的提炼与概括,回望历史,紧贴时代主题,引导考生站在人生新起点,在宏观视野中找到个人意义,思考未来人生。北京卷作文“绿水青山图”要求考生展开想象,用记叙文描绘自己期待的生态文明图景,贴近中国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时代主题。
(2)增强“四个自信”,放飞青春梦想
2018年的作文试题命制充分调动文化积淀,融会新思想,将“四个自信”贯串其中,并着力于画龙点睛,在关键处破题,形成点面结合、精神深蕴的格局。全国Ⅰ卷作文试题“世纪宝宝中国梦”精选7个年份,既集中展示中国新世纪的标志事件和新时代的重大规划,又精准对接这一代考生成长史的重要时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历史感,引导考生在体会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同时,感受大国风采、民族精神和时代品格,不断增强自己和同代人的荣誉感、责任感,更充分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与民族、与新时代的深刻关联,更切实感受“四个自信”,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和在激情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天津卷作文要求考生围绕“器”展开联想和思考,注重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引导考生对成才成器、国之重器等进行深入思考,启迪考生争做大国栋梁,落实高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提升思维品质,贴近考生零距离
提高语文素养,必须做到情感真挚、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因此日常的语文活动过程中,必须兼顾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训练。2018年作文试题在关注考生思想高度的同时,也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考生写作热情,强调考生思维品质的塑造与提升,以语文情境、任务指令为载体,突出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的考查。
(1)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写作热情
贴近考生生活实际,使考生感到熟悉、友好、亲切,进而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是作文试题命制的不懈追求。考生主要出生于2000年前后,2018年是他们步入成年、接力“追梦”的开始,高考则是他们开启这段人生新征程的“成人礼”。全国I卷作文“世纪宝宝中国梦”即瞄准考生的特点,选取与考生情感体验密切相关的材料,直接向考生发声,点明他们的独特身份,直接揭示他们与国家、与时代的深刻关联,鼓舞他们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写作激情。北京卷作文“新时代新青年”也抓住这一特定的时间节点,引发考生回顾自己成长的经历,认识自己的成长与祖国发展的关系,思考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写作内容贴近考生生活,学生有话可说,有议论可发。
上海卷作文题“被需要”取材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状态心理,切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也与当前社会现实紧密联系,比较容易调动考生的生活积累,激发考生的思维主动性,让考生有话可说。江苏卷作文即关注日常生活“语言”,引导考生重视语言、关注生活、思考文化,感悟生活哲理,拓展思维空间,激发考生写作兴趣,施展写作才华。
(2)聚焦语文本质,提升思维品质
2018年高考作文加大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力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进行了全面的测量。全国Ⅱ卷作文“幸存者偏差”作为一道经典的材料作文题,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强化素养导向。考生可以聚焦“幸存者偏差”现象展开论述,也可以通过聚焦思维方式来立论,如全面地、综合地看问题;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透过现象看本质;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进行理性分析;跳出思维惯性,以逆向思维挖掘被隐藏的事实真相等。考生也可讨论其他观点,如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细节决定成败等。写作既是通过立意来展现思想与态度,也是通过内容、结构、语言来体现表达能力。写作时需展开联想,需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找出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或是找到类似现象,运用材料中蕴含的事实、观点、方法进行辨析,解决实际问题。试题错开了时代主题和传统文化等热门话题,突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强调学生对于自我思维的深度批判及其同生活现实的密切联系,体现了发展思维品质与提升语文学科素养的更高要求。
另外,天津卷作文要求考生围绕“器”展开联想和思考,在提供多向思维路径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思维梯度,需要考生通过想象和思辨,达到叙述或论证的深度与高度。上海卷作文“被需要”为考生的写作内容提供了丰富的逻辑关系与层次,较容易激发考生的思维主动性。江苏卷作文“语言”内涵深刻,涵盖有形与无形、有声与无声、具体与抽象、艺术与科技等维度,着力于感悟生活哲理,提升思维能力,聚焦语文本质,可以引导考生拓展思维空间,充分施展写作才华。
三、科学设计试题,实现考试目标
2018年作文试题贴近时代主题,贴近学生生活,与社会及广大考生的预期相吻合,如“改革开放”“新青年”“中国梦”“传统文化”等,都是人们所关注的话题,而怎样使试题收到“情理之中”而又“意料之外”的效果,则是2018年高考作文的出彩之处,这主要体现在材料的选择与组合,以及指令的设置方面。
(1)精心选材,呼应时代精神
新时期的重大事件很多,时代主题也很宽泛,而2018年作文试题则通过精心选材,来呼应时代精神。面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新时代中国梦等宏大主题,高考作文没有回避,而是在材料的选择与组织方面精雕细琢,出奇制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例如,标语口号简洁明快,具有强烈的思想倾向性,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往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缩影,而全国Ⅲ卷“改革开放三部曲”就巧妙地利用标语口号这一形式和特点。改革开放不平凡的四十年,气象万千,而命题取材举重若轻,撷取三条标语口号,并借重标语口号言简意赅、象征时代的特点,折射出改革开放的曲折艰辛和壮丽辉煌。从材料内容上看,三条标语口号,犹如三个历史坐标,奏响着改革开放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与时代精神的主旋律;而串联在一起,则好比为四十年改革开放书写了高潮迭起的发展三部曲。作为传统的新材料作文,试题中每一条标语口号都有警句本身固有的思想力量,耐人寻味,意味深长;而“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与“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二句之间,又有着明显的思维张力;尤其第三句“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中,“长征”二字夺人眼目、激动人心。对于新时代的年轻人来说,“长征”就好比无声的动员令,会激励他们不断攻坚克难、走向胜利。所有这些,都给考生提供了辩证分析的丰富话题,也给他们提供了记叙、抒情的巨大空间。又如全国Ⅰ卷“世纪宝宝中国梦”,材料精选7个年份,既集中展示中国新世纪的标志事件和新时代的重大规划,又精准对接这一代考生成长史的重要时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历史感。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一悲一喜,2008年中国开始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2008”同时成了一种象征,积淀为考生童年时代的集体记忆;“天宫一号”是中国高科技跨越式发展的代表,而“太空授课”又直接呼应考生的学习经验;公路“村村通”和“精准扶贫”,以及互联网的高度普及,更是深刻改变着中国,也重构了广大城乡居民尤其是考生这一代人的日常生活方式。面对这些材料和主题,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考生都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2)巧妙组合,凝聚思想核心
除了精心的材料选择之外,2018年作文材料内容组合形式也是独具匠心,将思想核心凝聚在一起,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全国Ⅲ卷作文,从呈现的形式看,每条标语口号后都强调了地点、时间,再加上换行与纵向对齐的排布,显著凸显了关键信息:“深圳”“雄安”,一个是改革开放破冰期的试验田、最前沿,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性国家大事、千年大计;“1981”“2005”“2017”,三个年份一条线的纵向排列,喻示着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方式有别,但改革精神一脉相承。这足以启发并鼓励考生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理性思辨、感性叙说、畅所欲言,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又如全国Ⅰ卷作文,以“大事记”年表式的形式呈现材料,而且材料是同一对象在一个时间链条下的发生的一些事件的有序排列,呈现了中国发展的关键节点和大方向,以“2018”为界,包括已经经历的过往和往后展望的未来。之后的引导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则对材料进行收缩,使命题指向落在启发考生强化自己的代际身份感、集体认同感,充分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与民族、与新时代的深刻关联,鼓舞考生不断增强自己和同代人的获得感、荣誉感、责任感,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和激情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等等。
(3)精设指令,实现考查目标
作文命题要贯彻时代主题,体现“四个自信”,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但对于高考作文命题来说,极容易陷入被猜押、被套作的尴尬境地,而对相关材料进行一定程度的技术处理仅仅是破解困局的一个方面,而命题指令的设置与安排则是另一条破解途径。2018年的作文命题除在材料的选用和呈现的方式上反复斟酌外,在写作指令和要求的命制方面也下足功夫,力求使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在表现宏大主题无落差的同时,做到贴近考生零距离,使不同层次的考生都能发现属于自己的写作空间,落实试题的考查目标。
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历经几年探索已渐趋成熟。“任务驱动型”作文关键目标在于虚拟一个真实的写作情景,以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思维,达成写作的最佳效果。清晰而有新意的任务指令,一方面是试题命制的精彩收口,使开口无限的作文材料在此得以收束,从而为防止套作宿构,提高测试的信度和效度提供有力的抓手;另一方面也是考生更好立意谋篇的唯一出口,那些能够打动考生、推动创意的指令,能激发有潜能的考生,使之脱颖而出。如全国Ⅰ卷“世纪宝宝中国梦”有一个明确的指令要求:“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这意味着:其一,每个考生的“联想和思考”,必须是从“你”自己出发,带着自己的体温,具有强烈个性特点的。“据此”而写的文章,其思想内容得关乎“大我”;但另一方面,又必须找到各自的立意落脚点、作文切入点,完成从“你们”一代到“你”个人的转换。其二,考生必须对文章的读者有“想象”、有认识,写作中应该有清晰的读者意识,有实质上的对象感。想象一下: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时刻,生于新千年和新时代开启之年的两代青年,在18岁成人之际进行跨时空的对话。这是否会让你心潮澎湃,思如泉涌。而写作指令中“时光瓶”,可以给考生带来亲切感和轻松感,更能以其具象性催生灵感,与“想象”发生碰撞,使考生迸发出难以估量的想象热情和想象力、创造力。
总体而言,2018高考作文精准落实“立德树人”,凸显时代主题,提升思维品质,助推素质教育,贴近考生实际,激发写作兴趣,也更有利于人才选拔与教学引导,充分体现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国卷三个作文题,内容上,既有体现时代精神的“改革开放三部曲”,也有贴近考生生活的“世纪宝宝中国梦”,也有反映思维品质的“幸存者偏差”;形式上,既有经典的材料作文,也有经典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便意味着命题者在利用三套试卷的整体优势,统筹兼顾作文的内容与形式,为未来的作文命题作长远谋划。也就是说将来的语文教学、写作教学,不能将精力浪费在猜题、押题,以及范文背诵等方面,而应该鼓励学生踏踏实实地积累知识、认认真真地思考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文学素养、思辨水平和表达能力的全面提升。这应该是我们所应该关注的。——《语文学习》2018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