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初中作文区

高中作文区

 

当前位置: > 作文 > 名言警句 >
【温馨提示】
微信扫描顶部二维码
回复4位数:1010
1011~1016
切实提高作文水平
王阳明名言警句 发布时间:2019-07-13 21:00:49
篇一:王阳明名言警句
  1 知行合一。
  2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3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4 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
  5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6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7 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8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9 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10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之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11 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2 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13 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14 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5 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16 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17 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
  18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9  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20  大批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
篇二:王阳明名言名句
  王阳明名言名句
  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3、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4、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5、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6、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7、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8、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9、大批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10、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11、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12、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13、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4、知行合一。
  15、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
  16、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7、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
  18、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9、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篇三:王阳明名言带译文 王阳明的十大经典语录
 王阳明,又叫王守仁,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的哲学著作有:答顾东桥书、传习录、答友人问、大学问、语录;诗歌有立春、观傀儡次韵、舟山除夕;散文有瘗旅文、与毛宪副;散曲归隐;作品集有王文成公全书亦称阳明全集等。
 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
 【译文】用事实记述的叫做史,用道理记述的叫做经。
 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 ;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译文】人必须在做事上磨炼,才能真正站得住脚;才能做到于静中能安定,在动中也能安定。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译文】坚持自己的理想就像心痛。一心就在疼痛上,哪有时间说闲话、管闲事?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译文】善念生发时心里知道了,就扩充它;恶念生发时心里知道了,就制止它。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
 【译文】悔悟是去除病的药物,但最为重要的是改正错误。
 与朋友论学,须委曲谦下,宽以居之。
 【译文】与朋友谈论学问,必须婉转曲从谦虚下问,与之宽和相处。
 圣人亦是学知,众人亦是生知。
 【译文】圣人也是通过学习才了解道理的,众人也是天生就具备了解道理的本能。读书作文安能累人?人自累于得失耳。
 【译文】读书写文章怎么能累人呢?是人自己被读书作文的得失观念所拖累了。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译文】你没看着这花的时候,这个花和你的心同归于寂静。当你来看这个花的时候,这个花的颜色和你看的同一时刻明白起来。因此知道这个花不在你的心外。
 目无体,以万物之色为体;耳无体,以万物之声为体;葬无体,以万物之臭为体;口无体,以万物之味为体。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
 【译文】眼睛没有本体,以万物的颜色为本体。耳朵没有本体,以万物的声音为本体。鼻子没有本体,以万物的气息为本体.口没有本体,以万物的味道为本体.心没有本体,以天地万物感应的是与非为本体。
 本心之明,皎如白日,无有有过而不自知者,但患不能改耳。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人孰无过?改之为贵。
 【译文】初始之心的明亮,皎洁的就像白天的太阳,没有犯了错误而自己不知道的,但是令人担心的是不能改正错误。一念之间改正了错误,当时就获得了初始之心。一个人谁能不犯错误?改正错误是可贵的。
 古人之学,切实为己.不徒事于讲说。
 【译文】古人留下的学问,是切切实实对自己有好处的,不只是用于讲学谈论。时习之要,只是谨独。
 【译文】孔子 “学而时习之”中 “时习”的要领,只是独处时要谨慎小心。人在仕途,比之退处山林时,其工夫之难+倍。
 【译文】人在官场中修行,和隐居山林修行相比,功夫难上十倍。
 此心之良知,昭然不昧,万古一日。
 【译文】这颗心的良知,显著、明显地挂在那里不曾晦暗过,万古以来就像那个不变的太阳。
学本于立志,志立而学问之功已过半矣。
 【译文】做学问的根本在于立志,志向一旦立定那么做学问的功夫已经成功一半了。恶念者,习气也;善念者,本性也。
 【译文】恶念,是后天形成的习气;善念,是先天的本性。
 繁华过眼三更促,名利牵人一线长。
 【译文】繁华过眼只有三更那么短,名利牵人也只有一根线那么长。
 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译文】山中不要说没有好东西供你享用,这里的明月和清风是不用花钱买的。万理由来吾具足,六经原只是阶梯。
 【译文】万般真理我自己本身就具足,六经原来只是求得真理的阶梯。
 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两字是参同。
 【译文】问问您什么事情让您每日心神不定?原来是在烦恼场中错用了功夫。不要说圣人之门没有口诀,“良知”两个字就是修行参证的秘诀。
 良知即是独知时,此知之外更无知。谁人不有良知在,知得良知却是谁?
 【译文】良知就是时时独自觉知,这个 “知”之外更没什么别的什么 “知”。谁不知道有良知存在呢,但是谁又知道和获得了那个良知呢?
 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译文】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就按这个修行看起来很玄妙。把这个方法说给世人听却没有人相信,反而从身体之外寻觅神仙。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译文】我的心中自有一轮光明的月亮,千古以来一直团团圆圆、永无缺憾。山河大地簇拥着这清澈明亮的光辉,观赏心中的月亮何必等到中秋呢?
 君子之学以明其心。
 【译文】君子做学问是用来明心见性的。
 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译文】立志成为圣人,就能成为圣人.立志成为贤人,就能成为贤人。
 人言不如自悔之真。
 【译文】别人说的不如自己悔悟获得的真切。
 君子小人之分,只是能诚意与不能诚意。
 【译文】君子与小人的区别,是在于能否诚心诚意。
 1、“光不仅在烛上”
 故事背景:
 一个叫徐樾的弟子在岸边如信徒朝圣一样虔敬的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徐樾还处于王阳明心学的初级阶段——静坐,他确信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得到了真谛。王阳明就让他举例子说明,徐樾就兴奋的举起例子来,他举一个,王阳明否定一个,举了十几个,已无例可举,相当沮丧。王阳明指点他道:你太执着于事物。徐樾不理解。王阳明就指着船里的蜡烛的光说:“这是光。”在空中画了个圈说,“这也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烛光照耀的湖面说,”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处,“这还是光。“徐樾先是茫然,但很快就兴奋起来,说:“老师我懂了。”王阳明说:“不要执着,光不仅在烛上,记住这点。”徐樾拜谢而去。
 2、“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故事背景:
 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
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3、“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
 故事背景:
 他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据知情人透露,这个和尚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的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这句话就是传说中禅宗和尚的禅机。所谓禅机,就是用含有机要秘诀的言辞、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让接收方触机领悟。
 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慌的睁开眼,“啊呀”一声。
 王阳明盯紧他,问:“家里还有何人?”
 和尚回答:“还有老母。”
 “想念她吗?”
 和尚不语。一片寂静,静的能听到和尚头上的汗水流淌的声音。最后,和尚打破了这一死寂,用一种愧疚的语气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4、“我以落第动心为耻”
 故事背景:
 1496年,他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有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无法动用悲伤的表情了,于是都来安慰他。他的脸上略过一丝沧桑的笑。他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5、“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故事背景:
 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的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话的意思其实就是问,人生的终极价值到底是什么?
 他的老师吃了一惊,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他看了看王阳明,笑笑,又思考了一会,才做出他自认最完美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
 王阳明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他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
 老师不自然地“哦”了一声:“怎么?你还有不同的看法?”王阳明夸张地点头,说:“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6、“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故事背景:
 1528年阴历十一月二十八日夜,王阳明从一个美的出奇的梦中醒来,他问弟子:“到哪里了?”
 弟子回答:“青龙铺(今大余县青龙镇赤江村)。”
 王阳明又问:“船好像停了?”
 弟子回答:“在章江河畔。”
 王阳明笑了一下:“到南康还有多远?”
 弟子回答:还有一大段距离。
 王阳明又是一笑,恐怕来不及了。
 他让人帮他更换了衣冠,倚着一个侍从坐正了,就那样坐了一夜。第二天凌晨,他叫人把周积叫进来。周积匆忙的跑了进来,王阳明已倒了下去,很久才睁开眼,看向周积,说:“我走了。”
 周积无声的下泪,问:“老师有何遗言?”船里静的只有王阳明咝咝的呼吸声。
王阳明用他在人生中最后的一点力气向周积展现了一个微笑,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7、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故事背景:
 有弟子问王阳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用兵有术否)?王阳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的此心不动,如果你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无几,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王阳明举个例子说,当时和朱宸濠对战时,我们处于劣势,我向身边的人发布准备火攻的命令,那人无动于衷,我说了四次,他才从茫然中回过神来。这种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位,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8、“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故事背景:
 有一天,那个个性极强的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
 王艮以一副异常惊讶的声调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
 我们应该注意,王艮这句话别有深意。王艮来拜王阳明为师前就是狂傲不羁的人,拜王阳明为师后,也未改变“傲”的气质,王阳明多次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王艮不相信。他始终认为圣人是遥不可及的,所以他说的“我看满街都是圣人”这句话,是在讥笑王阳明的言论:“你瞧,那些在大街上的凡夫俗子都是圣人,我怎么就不相信,天下会有这样多圣人啊。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作文素材】

上一篇:习近平最新从严治党论述中引用的
下一篇:经典现代网络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