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日前,我收到一小块方形的盐,是一位朋友从海南带回的,白沙沙的表面似印有浅浅花痕,正中间点缀着橘红的小花。看着这盐,我便想起洋浦那靓丽的海岸线。
看惯了白沙绿椰或是大堤滩涂的我们,却被洋浦的海滩所惊到——陆地从大海中缓缓升起,大大小小的椭圆形山石堆挤在海陆交接处,有的石头被削了顶,棕黑的石身成了一块块交错的砚,大多还盛有卤水,在阳光下结出一层薄薄的白色晶体,那便是海盐,那年年岁岁晒出的海盐,撑起了一个村落的希望。我们无法亲眼见证洋浦盐田的历史,但是通过史籍,却却得以窥见洋浦盐田的沧桑。
当谭正德第一次率领众伙伴在茫茫大海中寻找到了这片海湾,便惊异于那错落的火山石,他们削石为砚,取卤晒盐,洋浦盐田便出现在中华大地上。古人制盐的技艺没有文字记载,然而历代的传授使其延续至今。
洋浦海岸的村民一锄锄地挖散板结的泥土,再用硬耙耙至松软,一月两次的大潮也慢慢逼近。每当初一、十五的月夜,大海的狂澜猛然惊起,泥土在涛涛的海浪声中逐渐消退,留下海洋中的宝贵的盐分。潮退时,村人们便起出泥土,箅出高浓度卤水,晾几天——这才开始晒盐。农户们穿着薄衫,顶着草帽,提着桶桶卤水在砺石中平稳地穿梭,时不时舀出卤水注入空砚槽,静待盐花在阳光下慢慢绽放。也许是天天接触高浓度的卤盐,他们的手粗糙了,沧桑了。
我没有体会过盐渍的疼痛,但可以想象,终年的腐蚀将会造成多深的伤痕!也许,在每个刚刚劳作完的夜晚,当盐田村民躺入竹席,潮声便唤起了藏匿一天的渍痛,没有人会抱怨这痛,人人见面仍是笑意盈盈。他们暗中忍耐,到了新时代,仍不愿改换古法,只为求得先祖记忆中最淳厚的那一味咸,这便是洋浦盐田村民们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
或许洋浦盐田是平凡的,或许代代的晒盐者是微不足道的,但当他们与自然的永恒交织在一起,便构成了这独有的一道靓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