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班主任的治班与管理之道 发布时间:2019-03-29 14:12:02

论班主任的治班与管理之道
编码 研究类型 A基础研究 中图分类号
【摘 要】班主任顾名思义就是班级的管理者,班级大大小小的事物都与之有关。做一个老师难,做一个班主任更难。班主任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需要博学多才,用科学方法管理班级,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和的班级学习氛围,尽一切力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所以做好一个班主任真的很难。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而班级就像一个个细胞,组成了学校教育的整体。既然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那么靠谁来管理班级工作呢?其实答案很明显,就是班主任。本文从班主任自身的建设和班级管理的层面来分析班主任应该如何做才能更有效的管理好班集体,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关键词】班主任 能力 素质 班级管理
曾有学者感言:我们可以接受一个有问题的学生,但不能接受一个有问题的班主任。此话足以说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古人云:罗马帝国非一日建成。同样,班主任治理与管理好班级工作亦非一日之寒,必须经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方能取得预期效果。可见,班主任的班级建设绝非“短期工程”,它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在信念、行动、认知、心态及理论上认真锤炼。
一、提高自控能力,强化班级管理
一个优良班集体的形成往往以班主任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为前提,因此,班主任应该加强自我调控能力,从而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1、意识自控与班级管理
这里的“意识”,指自我意识。人的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因素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其中自我控制是人心理活动的能
动性表现。自我意识对人的心理发展和道德行为起调节、制约和影响作用,对人的学习和工作具有推动作用。所以,班主任要重视自己的意识自控。
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在教室里所要了解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他自己。”但正确地了解自己比正确地了解他人更难。教育实践证明,对班级管理有明确的自我意识,有助于班主任及时调节、控制和完善的管理中是否充满了师爱,善待了学生的各种问题行为?自己的管理中是否体现了教育机智,自己的管理风格得到多少学生的认可?自己组织的各项活动效果如何,设计和实施是否可以更完善?……有了这样的自控意识,并随之进行相应的自我控制和调节,班级管理才能得到不断的完善。
2、情感自控与班级管理
班主任的情感和情绪品质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影响自身的工作动力、教学思想和语言表达,而且影响学生对班主任权威的认可程度及对班集体的向心程度。因此,善于控制情感,抑止消极情绪,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基本的职业素养。
保持良好的心境,不带消极情绪进班级,这首先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要指导学生健康地生活,帮助学生克服种种心理失常或心理障碍,还要以自身积极健康的情绪和健全的人格去影响学生。其次,在目前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班主任被社会及家长寄予厚望,感受到极大的工作压力和内心角色冲突,因而容易产生苦恼、烦躁、焦虑等消极情绪。如果班主任不能及时消除这些不良情绪,把它们带到班级管理中,难免会产生一些失范的行为,诸如发无名火,对学生进行讽刺或刻薄的批评,从而造成师生情感隔阂甚至对立等严重后果。
3、行为自控与班级管理
学生的问题行为与班主任的管理行为直接相关。班主任自身行为良好,会使学生由衷地产生对班主任的权威敬从,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形成班级管理的良性循环。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努力规范自身的行为,时刻注意谨言慎行,做出表率。
如何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这是我们班主任行为自控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问题行为与班主任有直接关系,那么班主任就要加强自身修养,锤炼自己的行为自控能力。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班主任一定要冷静,要认真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切忌动辄火冒三丈;要有理解和同情心,要以爱心培养爱心;要对事不对人,不进行人身攻击;要鼓励和强化良好行为,以良好行为控制问题行为。
总之,加强自我控制,是教师包括班主任职业的需要,更是班级管理的需要;是工作责任感的体现,也是完善自身人格的有效措施。
二、协调处理班级管理的四种关系
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繁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
1、实与虚
班主任工作是多方面的。它既要求班主任立足现实,努力搞好实际工作,又要求班主任着眼长远,加强学习、研究与探索。所以,班主任要做到既务实又务虚。
班主任工作的务实,要求班主任必须从当前做起,从具体的事务做起,扎扎实实搞好班级管理。班主任必须深入学生中去,认真了解、研究学生,掌握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班主任既要做学生的导师,又要做学生的朋友与助手。学生情绪波动,班主任要找他谈心;学生参加义务劳动,班主任要率先垂范;学生生病住院,班主任要照前料后……班主任的工作是如此具体而细微。只有具有务实精神,班主任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能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班级管理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在务实的同时,班主任还要务虚。班级工作需要理论的指导,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班主任要善于从繁杂、琐碎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树立班级管理的整体观、发展观、理论指导观。班主任自身也需要加强学习,参与教育管理理论的研究与探讨,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与素质,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班主任务虚的更高要求在于班主任要有开阔的眼界,长远的光,广泛关注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大胆创新,用自身的实践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只务虚不务实的班主任,工作难见实效;只务实不务虚的班主任,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
2、管与放
班级管理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成长发展中的学生。实际工作中,班主任要“管”的方面很多,小到学生的坐立行走、穿着打扮,大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前途命运,以及班级的建设与发展。许多班主任满腔热情,事必躬亲,早晚跟班,无所不管,甚至充当着“管家”、“警察”或“保姆”的角色。这种管理的其利,但弊大于利。管得过多过死,容易造成学生依赖性强,创造性、独立性差,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也容易使班主任陷于杂务,疲惫不堪,不利其自身的完善与发展。
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其思想从根本上说,是要充分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
具体而言,班主任要管的方面主要包括:制定班级的长期目标,把握班级工作的整体思路;培养一支强而得力的干部队伍,并加以指导监督;做好个别学生及全体学生的思想工作,增强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协调多方面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管大放小,管主放次,授权负责,分层管理,既有利于班级的建设与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完善、能力的提高。
3、严与宽
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但“严”不是严厉、严酷。管理过严,容易造成学生个性压抑、自卑感重、自制力差、胆小怕事,甚至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僵化。这既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此,班主任要正确把握严格管理的尺度、严中有宽。
严格管理班级,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做起。一是要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做到纪律严明,“以法治班”。二是要公正公平,不要感情用事。对违纪违规者,无论是干部还是普通学生,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都要一视同仁三是要注重“首因效应”,要认真对待、正确处理“第一次”之类的事情。四是要持之以恒,避免犯“冷热病”,时紧时松。同时要狠抓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严还必须与宽有效结合起来,灵活处理。班主任要私下做好被处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其正确认识错误,并努力改正。同时,对学生违纪处罚的方式要多样化,要寓教育于处罚之中。魏书生同志对学生犯错误的处罚是:唱一支歌,做一件好事,写一份关于错误的说明。他把处罚变为生动的自我教育的做法,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
工作实践中,严和宽是对立统一的。严不是冷面铁心,宽也不是迁就纵容。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4、堵与导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班主任采取“堵”的方式较多,如实行“全封闭管理”以避免学生受校外不良影响,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以控制学生越轨行为等等。采取“堵”的方式,减小学生犯各种错误的可能性,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是必要的、有利的。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小气侯”,从而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但仅仅靠“堵”是不行的。过多地应用“堵”的方式,有两点不利:一是容易使学生成为工作的“对立面”,增加教育阻力;二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增强学生的抵抗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少数的班主任以“不出乱子”、“不出事”为目标,采用“盯、吓、压、罚”等方式管理班级,表面上班级“平安无事”,实际上引发的问题却不少。
因此,“堵”必须与“导”结合起来,以“导”为主,以“导”为前提。通过引导,要让学生增明辨是非与自我教育的能力。做好“导”的工作,需要做到“四多四少”:多民主,少强制;多激励,少批评;多引导,少说教;多用情,少用气。“多民主,少强制”要求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制定规章制度、进行民主评议、换选班干部和处理班级事件,而不是单从班主任的主观愿望出发,强行这样做或那样做。“多激励,少批评”要求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自身优点、长处,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要善于用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事迹来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和处罚。“多引导,少说教”要求我们不单要告诉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还要告诉学生为什么,并具体指导学生去做。有时还需要班主任亲自示范,手把手地教。“多用情,少用气”要求我们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要以情感人,亲切和蔼,心平气和,而不应怒气冲天,训斥指责,或者有意冷淡疏远。
一句话能说得人笑,也可以说得人跳。方式有别,其效果截然不同。班级工作中,“堵”与“导”都只是手段,我们要以“导”为主,辅之以“堵”,追求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进一步提升自己,做个好班主任
1、锤炼献身教育,矢志不渝的信念
诗三百有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古人的训戒早已成为每个成功者坦然诠释成功的根据,但它又默而无闻地证明着无数个失败者的失败。作为教师,尤其担负育人重任的班主任们,一旦投身教育,就要献身于它,并做到矢志不渝,终生不辍,否则,没有人能够保证他育人工作的成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几千年的话,我们传到如今,几千年的执著精神,我们更应该传到今天,而且传给后世。所以针对我们的育人工作者来说,要铸炼自己,就首先锤炼自己献身教育,矢志不渝的信念。
2、锤炼坚守岗位,身先士卒的行为
古人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所以坚守岗位不单是对自己职业的一种执著,它还能对学生起到一种带动。起带动作用最大的,莫过于包孕着班主任能力色彩的在班级日常生活中率先垂范、身体力行。
如果说坚持岗位是对自己的一种考验,那么身先士卒,则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培养。无庸赘言,想在育人工作上夺取成功的班主任们,还要在育人生活中锤炼自己坚守岗位、身先士卒的行为。
3、锤炼常胜不骄,屡败不馁的心态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班主任育人工作亦然。对于点滴育人工作中的成功的沾沾自喜,可以导致一位班主任暂时的盲从,从而出现短时间的停驻不前;对于连续成功的大欢大喜,则会让这位班主任后悔一生。所以,古人所说的“满招损,谦受益”不是没有道理。
然而,育人工作的困难是暂时的,再长时间的困难都终将被证明是短暂的。翻越高山是平地,战胜危险是安全。育人工作存在着反复与障碍,也许一时不尽如人意,也许很长时间不如人意,但掌握更好的方法,调整心态,
更恰当、合理处理问题,必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陶潜在读山海经十三首之十中说:“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但愿我们能有那位至死不服输的失败者的奋斗精神。“胜不骄,败不馁”,应该成为我们面对生活的一种正常心态,如果每位班主任还不能很好的把握它,就必须好好锤炼。
班主任工作辛苦、繁琐,也许不会产生轰动的社会影响,但是只要能使学生在学校能一点一滴的成长,那还是无比欣慰的。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继续总结好的经验,吸收新的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强化班级管理,使自己能更好的胜任班主任工作。
参考文献:
[1]姚群,高校班主任应具备的素质,教书育人,2005.11
[2]杨金荣,高校班主任素质及工作策略的探析,网络,2008.6
[3]廖道忠,论班主任工作中的四个重要关系,人教网,2008.9
[4]李静静,论怎样做好班主任,中国教师网,2009.6
[5]郑立平,把班级还给学生[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