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术鉴赏课课程论文-美术鉴赏的甘霖 发布时间:2019-03-25 15:29:21
美术鉴赏课课程论文
美术鉴赏的甘霖
本学期,我选择了美术鉴赏这门选修课。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有了很大的收获和体会。首先,我对美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我发现美术是一种富有内涵,更多表达,更深意义的艺术形式。使我彻底的改变了对美术的看法,使我走进美术艺术的殿堂。
美术即使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变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
这门课给我的总体感觉是让我很愉快轻松。第一次上课,首先美术鉴赏老师便让我感觉到美术可以塑造一个人,塑造一个和平凡人不一样的性格,老师是随和的,是“可爱”的,,一节课下来,我便对这门课产生了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每次上课我都感觉心情很好,课堂也很轻松,在课堂上你不用记笔记,只要带上你的头脑和心灵就可以了,跟着老师的思路和讲解,整个心灵都能感觉到美。
美术,浅意识地理解就是色彩,各种不同的颜色的搭配,形成一幅幅画面。一般人们都只是了解一幅画的表面意义,但是老师让我们领略到的是更深层次的美感和内涵。在老师领着我们遨游在艺术中时,我还是对土生土长的中国画情有独钟。记得以前看到徐渭的墨葡萄图只是觉得好看,根本没意识,也没能力鉴赏,学了美术鉴赏之后,按照老师的思路我探索了一卷长长的画卷。
作品名称:墨葡萄图;作者:徐渭,创作于明代,纸本 墨笔,纵165.7厘米 横64.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墨葡萄图作为绘画史上杰出的佳作,充分代表了徐渭作品的特点。从题画诗“半生落魄已成翁”(古人称六十岁左右的人为翁),可以看出,这幅作品应作于徐渭出狱后的几年间。图中全是葡萄之影,枝叶密连,叶子不勾经脉,葡萄果实只画下垂的一串圆点。画面构图奇特,一杆老枝自画面右方斜穿至左面而出,由老枝生出欹斜藤蔓,倾泻出无数墨叶和墨点,左边一款题诗和垂落下的藤蔓相互呼应,起到了平衡画面的作用,这种险中求稳的新颖构图,给欣赏者带来十分强烈的震撼力。
画中的物象不是十分逼真,这正是徐渭的创意所在。他不机械地复写客观世界,也不拘于陈法,提出“不求形似求生韵”的艺术主张,将技法升华到全新高度,且是以“笔”在“意”先来完成作品,追求“舍形而悦影”,以放纵简逸的寥寥数笔,就浑然天成地传达出物象的神韵。其精神境界则真正达到了文人画所标榜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逸品观。从墨葡萄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刷叶、画枝干、点葡萄、勾细蔓,行笔皆狂劲奔放、挥洒自如。画面中点块线构成了一个富有生命的有机整体,毫无闲滞刻板之笔。葡萄枝干,行笔如写大草,上一笔的末尾与下一笔起笔之间都气韵相通。叶子更是泼洒自如。
欣赏着徐渭的墨葡萄图,你可以感受到,徐渭作画时,先放笔形外,后立意其中,以题诗来补画面之空,达到平稳效果,题诗是据画面形象畅舒其意,正所谓“超其象外,得其环中”。另如他画花卉长卷,先画出各段不同花卉,然后再分别配诗,在配诗过程中,依形而生意,“仅从一条线的质量就可以断定该作品是否出自一位好画家之手”。
徐渭的一生坎坷不断,颠沛流离,只是感觉从年幼一直到苍老的时候,陪伴他的都是悲剧,或许他一生最快乐的时光是他与潘氏一起度过的日子,但是连这种欣喜都是短暂的。徐渭在各个艺术领域都有很到的造诣,他擅长做戏曲,能弹奏琴曲,绘画书法更是独树一帜,他泼墨时候的洒脱是一般人难以触及的,只是因为徐渭一生不顺,他的作品都有一股悲愤抑郁之气细看,墨葡萄图之中也能看出丝丝难以排解的怨气。。
儿时,徐渭的母亲是他父亲的妾室,故而他受到别人异样的眼光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虽然他父亲的原配夫人苗宜人待他视如己出,照顾也算无微不至,只是流言蜚语对于年幼的徐渭也是不好承受的。家族没落之后他的生母被卖掉,骨肉分离的切肤之痛在他的心里好似种下了悲伤的种子,在往后的日子里各种各样的痛苦分支深深地穿透了他的身心。后来,宜苗人也因病去世,这对徐渭也是一大打击,早早的失去父母,从此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让使徐渭体验到一种爱的剥夺,这或许也是徐渭后来作品风格的一个铺垫吧。
因为徐渭天资聪颖,接触了很多名人志士,授业的老师有十多人,这也使他小有成就。只是,不幸的童年的阴霾蔓延到了后来的生活,他考秀才考了两次未中,他内心不服要求复试了之后才得了秀才的名头,但是中了秀才的他并没有以一帆风顺下去,考举人花费了他无尽的时间和精力,三年一次的考试他参加了八次,他如此坚毅的性格让人佩服,只是老天并没有因此同情他而给他开一道门。他的不懈换来的也只是无尽的失望。太多挫折真的是折磨人的身心。在此之间,徐渭因为博学赢取了他潘老丈人的赏识,考虑到徐渭家境贫寒便以入赘的方式,娶了他最爱的妻子。那时潘氏十四岁,她娇小可人与徐渭情投意合,只是命运又捉弄了徐渭,夺走了他们的幸福。潘氏因病去世,时年十九,短暂的幸福,永久的伤痛,此时的徐渭经历了太多别离,对人生的感悟已不同于一般人。或许,多变的人生总能造出别样的艺术家吧,徐渭,史称狂人的他真的沉浮的太多次了。他若是女子,泪水或许早已漫过了金山。
所幸,徐渭在屡屡考试失败后遇到了胡宗宪,他是他生命中难得的伯乐之一,胡宗宪视徐渭为座上宾,他看中了徐渭的文采和他的政治才能,胡宗宪的赏识让徐渭有机会展现他的能力以及他报国的热情,他庆幸,他欣慰,他抓住了“救命”稻草。只是好景又是不长,舒服日子没过几个时日,胡宗宪被人状告为严嵩的同党被捕入狱。原来是胡宗宪为了巩固自己在政坛的地位不惜攀靠严嵩,严嵩垮台自然也少不了牵连到胡宗宪。徐渭此时内心挣扎,悲愤交加。胡宗宪毕竟也是他的伯乐,他给了他机会出头,只是又与他痛恨的严嵩沦为同党,虽然他明知胡宗宪并不是那类人了,但是因为这事也着实玷污了胡宗宪与徐渭的清白,他明明是多爱国的一人,却因为是胡宗宪的幕客而牵扯在内。他百感交集,心灵备受刺激,正是这个时候他患上了“脑风”的毛病,精神极度不正常,也正在这个阶段,他自杀九次未遂,却与第二任妻子争吵的过程中失手杀了她,也因此过了九年的牢狱生活。在这种濒临崩溃的状态下,徐渭挺了过来,在牢里的时间里,他创作了很多作品。十多年来,徐渭由幕客到狱囚,生活上的骤荣骤辱的颠簸,使他对社会现实和人生意义价值的认识不断清醒和深化。
出狱后的徐渭开始纵情山水,寄情书画,借机抒发自己愤世嫉俗的思想。后来他的一个朋友在北方的吴兑请徐渭北上共商守边大计,虽然徐渭因为难以适应北方的生活而早早辞别,但绝对不枉此行。边塞的风光在徐渭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使他的作品风格变为更加的粗犷和豪迈,这从四季花卉图、墨葡萄图还有一些作品上都能看得出来。后来徐渭与友人闹翻,内心深感不快,病情更加严重,生活过的更加困苦,浑浑噩噩,颠沛流离,孤老一生,真的不知道是他舍弃了生活,还是上天遗弃了他这么个人才。、
墨葡萄图是他牢狱生活之后的一幅精彩作品,那时的他抑郁不得志,又无可奈何,他有雄心壮志却已经没有机会将其付诸实现。“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是他在画上的题词,也是他那时生活以及心情的真实写照。满腔的愤慨都用画笔来宣泄,徐渭对画的追求区别于当时的名家,他追求意到而非形似。就这副花而言,徐渭用简洁的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葡萄的神韵。某种意义上,徐渭不是为了作画而作画,画是他感情的抒发,是他对生活反抗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墨葡萄图里奔腾着悲怆、激愤的气息,在墨团团里展现了一个淋漓的世界,一个晶莹的世界,一个泪水的世界。
墨葡萄图是一副以生纸作的作品,徐渭巧用手法,使水墨在纸上肆意地渗透却又恰到好处的体现葡萄的丰满形象,葡萄层次丰富,轮廓界限模糊、犹如天然生成的墨晕。有时为了避免水墨的过度渗化和形象的过分抽象,徐渭往往在水墨中加入少量胶水,使水墨与纸面之间产生“隔性”,利用这种隔性,淋漓墨色能借水的胀力和生纸的吸水性得到自然流畅渗化,胶的粘性又使墨痕边缘迅速凝固,不致散漫无边,水墨既随意流畅,又恰如其分。如墨葡萄图中叶子就是用此法处理。其实就是泼洒水墨、随意点染的“泼墨法”。
徐渭善于草书,抑扬顿挫,豪放自如是他的特色,故而他把这种方式运用到了墨葡萄图中,画中的枝叶线条粗细形状变化多端。葡萄枝干,行笔如写大草,上一笔的末尾与下一笔起笔之间都气韵相通。叶子更是泼洒自如。徐渭素无固定章法,就像他的性格,个性突出,孤高自傲,所以看他的画无呆板之感。
徐渭作画的方法多样,除了用胶与墨结合的方法还有一种就是直接以水墨作画。譬如牡丹礁石图,该图也有徐渭自己题的词,但是该词更加狂放不羁,“焦墨英州石,蕉丛凤尾材。笔尖阴甚甚,深夏牡丹开。天池中漱犊之辈。画已,浮白着五,醉矣!狂欢竹枝一阕,赘书于左。牡丹雪里开亲见,芭蕉雪里王维擅。霜兔毫尖一小儿,冯渠拢拨春风面。尝亲见雪中牡丹者两。杜审言:吾为造化小儿所苦。”并且,牡丹礁石图讲多个季节的植物集合在一幅画上,墨水的浓淡相宜,既有礁石的刚劲又有芭蕉叶的磅礴气势。由此更可见徐渭的狂放的性格。
墨葡萄图作为徐渭的代表杰作,成为研究徐渭不得不提的一幅重要作品。徐渭把水墨花卉大写意推向颠峰并开宗立派。从这幅墨葡萄图中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大师的艺术精神之所在。墨葡萄图作为绘画史上杰出的佳作,充分代表了徐渭作品的特点。
鉴赏一幅作品,品读一个人生,这也许就是美术所要真正展示的意识,也许是这一门艺术真正存在的意义。让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更解读了一个心灵,用人之鉴,检自己。
通过美术鉴赏课,是我的视野更开阔,拓展了我的知识面。虽然我是医学生,但是我同样需要培养对艺对美术的认识和鉴赏能力。学习了美术鉴赏,让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得到了提高,还学到了日常生活的小常识,让我时刻观察生活中的美,让我的眼里充满美,让世界更美。短短的课堂让我学到了知识,开拓了眼界,提高了素养,我由衷的欣赏美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