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美术课上自主探索、发展创作潜能的认识 发布时间:2019-03-25 15:54:49
论美术课上自主探索、发展创作潜能的认识
归德镇董洼小学 冯晓敏
【内容摘要】
美术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要师生互助合作,共同发展。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需要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学校教学设施等条件的限制,传统教学仍强于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观念上仍是教学就是传统的传授知识与技能,教室是唯一的场所,教材是唯一的教学内容,教学重视传授知识与技能,却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只局限于让学生绘画:一是仿画,照着美术课本或者实物进行临摹,照搬照画现行画,没有创新意识,没有审美意识;二是自由画,学生从课外书上、从电视上看到的,或者仿佛在哪儿见过的,凭记忆随意乱画,没有审美能力。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儿童天生就有创造的潜能,只要教师的教学组织科学合理,就能提早打开学生的智慧闸门,最大限度地挖掘儿童的创造潜能,使他们不断地在教师帮助下把各自的潜能转化为在课堂上的创造力。
【关键词】 创新与创作 创造潜能 审美感知力 自主探索
【正文】
如何引导学生创新求异,培养探究意识,开发创造潜能,是当今教育的主题。近年来,美术课以“自主探究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为突破口,走出封闭、单一的课堂,创设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发展。本文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同仁们做一个探讨。
一、儿童天生就是创造的天才,具有创造的潜能。
孩子们的想像是无穷的,有时候画出的作品会让我们这些成年人感到吃惊,作为老师就该相信他们有创造的天分,并随时多注意引导。在课堂上最重要就是要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多画想象画,让他们把头脑中想像的画面画出来。如:我快乐的一家,春天来了,我最喜欢的一种动物等。 还可以让他们举一反三,比如:你教他们画了一只漂亮的蝴蝶,第二节课既可以让他们自己想想画蝴蝶的一家,引导他们画出不同的花纹,不同的颜色,不同的角度,每个学生画出的作品都不一样,多鼓励,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最棒的。千万不要每天找一幅画,在黑板上教一笔,学生画一笔,这样做就剥夺了叙述作为课堂主人的权利,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它也不符合新课程理念。时间长了学生也觉得没兴趣了。更不要养成帮学生画画的习惯,不然课堂上所有学生都会喊:“老师给我画一下”, 你能应付的来吗?
二、因地适宜接触乡土文化,增强审美感知力。就地取材,培养创造能力。
作为农村小学,学校没有配置专门的画室和有关美术教学的用具和材料,教师很难按学科特点进行规范的教学,所有的示范也只能用粉笔在黑板上演习,起到示范的作用那是小之又小,但是地处农村的小学,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高楼林立。却有青山绿水让人目不暇接。
我在教学五年级美术课时就把课堂扩大到教室之外的农田上,画的内容也大胆地放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身边的小动物与植物。从而发现美。学生们眼里立刻放出了光彩,学生跑这边跑那边的开始观察身旁的花花草草,无形之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自豪之情。作业完成后,优秀作业异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联想纷纷。
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融入大自然,和实践相结合。更加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让学生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这样提高了他们善于观察的能力,也培养了发现美的能力。总之,美术教育的创新需要美育工作者进行不断的探索,乡土文化是美育教育中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有热爱美育教育的恒心,就一定能找到更多的素材来充实课堂。
三、激发兴趣,让美术课充满生命力。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奋点,变教师讲为学生探索;变重知识讲解为注意能力培养;变学生为主体地位,变单调乏味为生动活泼;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吸取。
在今年的教师节前一天,我这样上了一课:让每个同学给老师制作一贺卡,制作的贺卡要能反映出自己的心里话。到了下课的时候,所有的同学都做完了。孩子们把自己的心愿都寄托在一张贺卡中,有的用布做成了太阳、火柴贴成了光芒,地上绿布做叶,黄布为花,贴满了一棵棵向日葵,那一朵朵黄花朝着太阳开放。下面写着:太阳像老师,我们像花儿,太阳照着花儿,花儿才能开放。老师教育我们,我们才有知识;有的用红烛在贺卡上滴成一支红烛,上面写着:老师您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老师这是你崇高的人生价值….一张张贺卡,一句句真诚的话语,一颗颗童雅的心感动着我,使我觉得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纵观这一堂课,我只通过激起学生对老师的一片敬爱之情,启迪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却没有“灌”给学生如何制作贺卡的“秘诀”,而只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课堂中的教材,从而因材施教,把情和趣融入教学中,在情和趣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很多美术教师认识到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认为赏识、夸奖、肯定是评价的主要方面。所以当学生完成作业或者回答老师的提问后,总是给予评价:“这幅画真好看!”之类。确实,适当的鼓励在教学实践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作为美术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绝对不是简单的“漂亮、好看”就可以的,这种评价仅仅是流于形式的、粗浅的教学评价。其实,我们在鼓励学生的同时,应就美术的特征给予专业的、有针对性的、客观的评价。如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需要从构图、色彩、形体表现等多方面去发现亮点,然后给于确切的评价。美术是种艺术,教师的评价应该是用艺术的语言去评价艺术。
有技术含量的评价也是能启发学生思维的,作为美术课也应该向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中那样,教师对评价也要精心的设计。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创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让我们勇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自己之力。
【参考文献】
-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各期中国美术教育杂志
3、王大根著学校美术教育目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