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初中美术论文 >
浅谈赵孟頫的书法艺术    发布时间:2019-03-25 15:59:17
浅谈赵孟頫的书法艺术
学生姓名:乔彦杰   
          
   职  称:讲师
 
  :赵孟頫学习书法的道路是以二王为本的。大量临仿古人作品。可谓广才博收,冶容百家之长,且用功之勤乃常人所不能及。赵孟頫的“复古”思想,使元代的书法重新确立了取向于王羲之为偶像的书法传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极力推崇二王。:当他离开人世之时,元初书坛已是一个崭新的局面——一派纯正的魏晋古风,并涌现出一大批踊跃与大都的赵派书家。
关键词 :书风形成;复古;特点;影响
 
Abstract: Zhao Mengfu of learning calligraphy on the road-based. A large number of antique works. Only Botswana is widely collected, and Yerong 100 long and hard the ground is the ordinary people and can not. Zhao Mengfu of the "old" ideas, so that re-established the Yuan Dynasty calligraphy in the direction of Wang Xizhi's idol for the traditional calligraphy. In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pushing the Wang. : When he passed away when Early Yuan Dynasty of the altar is a new situation - one faction pure Gu Feng Wei, Jin and emerged a large number of enthusiastic and most of the faction of the Zhao family.
Key word:  Formation of the wind; retro; characteristics;influence;
 
 
 
 
 
 
 
引    言
 
生长在江南文荟之地,又是皇室之后,赵孟頫的早年生活环境使他初触入世时,便面临着投身宦途和置身艺事的选择,赵孟頫对这两者都有充分的准备。赵孟頫一生历宋元之变,仕任两朝,他虽为贵胄,但生不逢时,青少年时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厦将倾,在坎坷中度过。宋亡之后,赵孟頫受到元世祖的接见,给予种种礼遇,以至后来宋仁宗时期,官阶升至一品。赵孟頫书法中的篆、隶、行、草样样精绝,但流传后世最多,最能体现其书法风格的当推楷书和行草。
一、赵孟頫书风的形成
赵孟頫自五岁开始学书,入手便以右军法度为宗,且用功之勤乃常人所不能及。赵孟頫学习书法的道路首先是二王为本的。他学宋高宗、智永,沉浸于兰亭序、圣教序、真草千字文,追溯东晋之风,曾云:“(王羲之)总百家之功,极众体之妙,传子献之,超轶特甚。”可见其对王羲之的崇拜是深入肺腑的。
    赵孟頫传世的作品中,有大量临仿作品,可清晰的看到他勤奋学书的轨迹。自然,赵孟頫书法所取法者远不如此,他20馀岁,自谓学过钟繇,曾以钟法书鲜于枢墓石,在哀鲜于枢伯畿诗中:“我时学钟法,写君先墓石,”晚年碑版之书又参以李邕之法,后世评者均认为他与李北海下力至深。此外他曾有临褚河南枯树赋传世。即如后人认为他所超越的对象“宋四家”的书作。亦每有临习,扬其长而避其短。董其昌在题跋中曾记曰:“余尝见赵昊兴做米书一册……颇得襄阳法,今海内能为襄阳书者绝少。”可见他学米书之用功。
此外赵孟頫章草学索靖、萧子云,隶学梁鹄,篆学李斯,小楷取法东晋导师杨羲黄庭内景经真可谓广才博收,冶熔百家。
当然影响赵孟頫最深的当推二王,其书法也大体可分为初从赵构、智永再入二王,中年以后掺入李邕之法的三个阶段,不过赵孟頫的学书之路乃从临古中走出,是天资与勤奋的结合,有以超越前代为目标,可谓志大而脚实,而最重要的是能深入二王堂奥而不为其所囿,是可谓“活精神”者。如黄所云“今人临二王书,不过随人作计,如卖花担上看桃李,若赵公乃枝头叶底亲见其活精神者,此未易俗子道也。”卖花担上的桃李徒有华彩,不及根源,化为我神,古来学习二王者甚众,能像赵孟頫那样,文质具寸,形神兼备者鲜矣。所以“活精神”三字,可称为赵孟頫书法之本质所在。
二、赵孟頫的书学思想
赵孟頫是元代书坛托古改制、借古开今的领袖、对魏晋书法的推崇,并因此使元代的书法重新确立了取向于王羲之为偶像的书法传统。
赵孟頫的书法实践,在他有了艺术品鉴的自觉之后,便在不停的追索“古法”和“规范”的统一。所以“复古”可以贯穿于其书学思想中。
    赵孟頫的书学思想,主要反映于他的许多关于书法的题跋之中,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至大三年(1310)赵孟頫北上入大都途中为虫孤本定武兰亭本所作的兰亭十三跋,其中的两跋,集中体现了他对书法的认识。
其第六跋云:
学书法在玩味古人法贴,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右军书兰序,事已退笔,因其势而用之,无不如志,兹其所以神也。
其第三跋云:
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齐梁间人,结字非不古,而今俊气。此又存在乎其人,然左法终不可失也
    这两段文字中所涉及的论点,主要在“用笔”,“用笔”与“结字”的关系,以及对古法的推重。
    赵孟頫曾有诗云:"书法不传今已久,诸君毛颖向谁陈"他深深担忧当时书坛的现状,为究其症结所在。他必须找到自宋以来书法发展中究竟失去了什么,也就是说只有将“书法不传”的原因找到,才能振兴书法。于是他一发面在实践中寻找源头,上溯魏晋,强调临摹古人,而不学今人;另一方面在理论上抓住了被宋人忽略了的“笔法”。`
    在赵孟頫看来,学习书法最重要的一点是“熟悉其用笔之意”,必须指出他所言的“用笔”,是设定于“古人法帖”之中的,这古人法帖即使古代流传的刻帖和其代表作阁帖。进而言之,阁帖所收入的法书,主要是魏晋时代的作品。因此他推重的古法,不言而喻正是以他所跋的对象即王羲兰亭序为代表的。
    在这两段文字中,有三个概念必须要清楚。一是“用笔”,专指笔法,并且其主要设定与魏晋时代的笔法。二是“结字”,是为字势、间架的同义词。三是“古法”,在这里包括了用笔、结字在内的一个大概念,其中的一个“古字”限定了其属性,以此区别于“今”。在三个概念中,笔法为体,结字为用,古法则将二者统一于一个审美理想的概念中。
 由此我们可以确定,他所言“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古以为师法”这句话中,前一个“古”是指王羲之之前的“古”,后一个“古”则是赵孟頫以前的“古”。而“古法一变”中,既包含了王羲之于前人笔法的续承,也包含了他“因时相传”,在前人结字的普遍规律中,加进了具有个性的追求。后一句“雄秀之气出于天然”,虽是说王羲之的雄秀之气来自以天性,而实际上也特指王羲之的字势所具有的个性风格是“雄秀”,这正是“一变”的注脚。他最后说“左法终不可失”,即是说“用笔”是千古不能失去的基本规律,而结字也当以古来的标准为基准。尽管他在用笔和结字之间设定了一个不可更动和可以相传的变量,但仍不离“古法”为限定范围。赵孟頫以复古为求新的理论,对整个元代的书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赵孟頫书法的艺术成就
 赵孟頫书法中的篆、隶、行、草样样精绝,但流传后世最多,最能体现其书法风格的当推楷书和行草。  
(一)胆巴碑------体现赵体书法的风韵和神采
    胆巴碑:全称大元敇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之碑墨迹,又称龙兴碑寺纸本,元赵孟頫奉敇撰并书。行楷,125行,每行8字,有方界格。额篆书题“大元敇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之碑”六行18字,亦有方界格,元延祐三年(1316年)书。
浅谈赵孟頫的书法艺术   此碑字大径寸,结体苍雄秀劲,神采焕发,堪称意在笔先,笔到法随,于规整庄重中见超逸洒脱,臻于炉火纯青,精奥神化之意境,于法度谨严中见潇散流美,达到人书俱老,苍雄老辣之极致,细品之,更觉韵味无穷,此碑篆额亦为杰作。明王世贞称:“文敏篆书,配割匀整,行笔秀润,出规入矩,无烦造作,恍若所谓残雪滴溜,蔓草含芳之状”北额篆书结体稍纵,字大二寸半,中锋圆劲,苍劲而活脱。
浅谈赵孟頫的书法艺术(二)汲黯传-----赵孟书法的另一种感受
    赵孟頫自称其代表作汲黯传有唐人遗风,深受后人所称道。
    汲黯(?--112)为汉武帝时著名的谏臣,字长儒,官至东海郡太守、淮阳太守。赵孟頫所书为其传记。与赵孟頫同时而稍后的书画家倪瓒称赞其小楷书“结体研丽,用笔遒劲,真无愧隋唐间人”。汲黯传的特点为:
    其一,点画精劲。赵孟頫书法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用笔的熟练。此作用笔提按随意,横轻竖重,点到精到,形态极好。
    其二,结体内密外疏。与赵孟頫行书一样,内密外疏、内紧外松也是汲黯传的一个显著特点,中部笔画往往紧缩为密不透风的一团,而四周笔画则尽量伸张。如凡是有撇捺的字,一般都有较长的撇画与捺画,有的字则采取加长横画与竖画的办法突出其疏密对比。
    其三,重心下压与上提并存。与其行书相同,赵孟頫楷书结构有很多是属于重心下压的,而由于重心下压带来许多字形趋于偏方,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字重心上提。
    其四,竖成行横无列。汲黯传采取界格的形式将作品分为许多规则的竖行,每一行的宽度与长度相等,从而使行内字距缩短,连接也因此而更加紧密。因为界格的原因,每一单字在左右方向的伸展就有相当程度的伸展,行内字间距大致相等,同时又因为字形的高低长短本来有别,从而导致字形在横向上的变化。
    其五,优游从容。汲黯传的优游从容表现为书写过程中几乎每一字都书写地非常完整,不慌不忙,不激不厉,风规自远。虽然赵孟頫有“日书万字”的记载,但是,在其作品中却根本没有丝毫匆忙的迹象。透过作品,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神闲气定的书法艺术家,一位下笔迅疾而果断的技巧精湛的大师。许多书法家梦寐以求的书写状态在赵孟頫身上表现得非常充分,破除法障,没有心障,一切为我所用,一切听从心手指挥,一片神行。所谓楷书要有行草的意趣,或者说诸体兼同,如果从心手相应这一点上理解,则显得有趣得多了。
(三)行书前后赤壁赋                             浅谈赵孟頫的书法艺术
进藏台北故宫博物馆的前后赤壁赋为其中年行书代表作。
前后赤壁赋书于大德辛丑(1301)年,当时赵孟頫四十八岁,正值盛年。全篇内容为速食名作前后赤壁赋,16开纸本,册页。其显著特点为:
   其一,起笔以一拓直下为主,收笔善留。几乎所有笔画都是承接上笔的一拓直下或者露锋入纸,很少藏锋。收笔处多意到即止,常用回峰或者短小的出峰。其竖画就是用笔锋轻轻上提收笔;末笔的出峰形态者则比较少见,多数为露峰收笔。
   其二,提按丰富,笔锋弹性表现充分。书法笔法不外乎用峰和运笔,这件作品在笔锋上的运用上很有特点。首先是用峰。从点画的轻重上看,其毛笔峰尖弹性性极好,有些字笔画青处如游丝,有些笔画则较重提按对比比较明显。其次为运笔。与张旭,怀素的草书相比赵孟頫作品运笔速度与节奏的变化并不十分突出,但是,如果与颜柳的楷书相比,其变化还是比较明显的。如前后赤壁赋几乎无六字形成一个段落,往往前两三个字运笔数度慢,后两三个字运笔数度加快,一段段循环往复,从而形成整片做品运笔上的变化。
    其三,重心下压,字形较短。赵孟頫此贴字形的重心都集中在下半部,竖向笔画较短,每个字的结字也比较平坦。如前后赤壁赋中除个别字重心略有上提感觉外,均为中心下压式;还有相当数量的字下半部壁画缩短,字形取横势,为扁方形,这种结字方法与前面所介绍的米芾、黄庭坚行书多重心上提不同,与王僧虔,苏轼行书的重心下压有相同的趣味。赵孟頫的书法被人评为“隐建”,于此密切相关。
    其四,中宫紧缩,疏密对比鲜明。点画聚散关系处理比较灵活,或集中在左部,或集中在右部,因字而异。
    其五,行草兼有,符号化字形较多。符号作为行草的一个特征,往往在熟练书写中不经意地表现出来,赵孟頫此作有相当多的符号化形体,这些草书字形穿插在行楷书之间,有着简化字形,调节节奏的作用。
四、赵孟頫书法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一)赵孟影响下的元朝书风
    赵孟頫以其荣际五朝的地位影响了朝中许多大臣和皇帝的书法,也可以说带动了整个元朝的书风。受赵影响的书家形成了赵氏书家群。赵孟頫的妻子管道升和儿子赵雍,、赵奕都有书名。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管道升学赵孟頫之书酷似,他的书法与赵孟頫并置甚至不易分辨。元仁宗曾将赵孟頫的书法与管道上升‘赵雍的书法合装一卷,并说:“是后世之我朝有一家夫妇父子皆善书,亦奇事也。”这在另外一方面也充分说明赵孟頫的书法教学是非常成功的。
    赵孟頫在杭州有一大批朋友,如邓文原、王芝,非常有名的篆书家、印书家吾丘衍等。这些人与赵孟頫亦师亦友,可以说杭州这个书法圈子里有许多人的书法受到他的影响。赵孟頫在北京的交游圈里,有朝鲜的忠宣王王璋及其侍从李齐贤。忠宣王王璋在北京有一个叫“万卷堂”的地方,赵孟頫就在那里遇到了李齐贤。李学赵体书法后带到了朝鲜,使“松雪体”在朝鲜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赵孟书法对高丽的影响
从高丽末期至朝鲜时代中期,赵孟頫的书风笼罩达三个世纪以上。赵氏生活的宋末元初,正是高丽时代晚期。
有着一半元皇室血统的高丽王王璋,因特殊的政治地位,使其在当时的元辽内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时与在京元代名士考察学问,谈论诗文、研究书画、以史书自娱。
王璋在大都的万卷堂是赵孟頫书法传入东邻高丽的主要渠道。王璋禅位后,高丽一方面于延祐元年(1314)派遣享有盛名的学士李奇贤赴元。李奇贤,15岁参加均成试登科立身,层四任宰相。赴中国四次,遍游中原、巴蜀、江南。他精研理学,长于诗词古文,是高丽史上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有着显赫地位的政治家。在元初李奇贤和赵孟頫关系友善,并对其诗书及其佩服,但很快从佩服中转为学习。书法亦师法赵氏。此外,王璋在东归时曾带回大量文集书画,其中有不少赵孟頫的书法作品,加上李奇贤身体力行,遂将赵孟頫的书风传入高丽。
李奇贤以赵氏书风膺服高丽朝野后,继起者有李嵓,他是高丽末年最负名胜的书法家。经过李嵓的推动赵孟頫书法在高丽普遍为书家所重。到了朝鲜时代赵氏书风更为兴盛。其中在朝鲜第四代世宗大王时,由于政局安定,出现了历史上未曾有过的文化繁荣。第四代世宗大王三子安平大君李瑢是朝鲜史上甚其影响的杰出书法家,其书学赵孟頫 ,并融入自己的风格,风靡一时,由于他的王子地位和出色的艺术天才,使得赵孟頫的松雪体成为朝鲜书家竞相效仿的对象。其时就连朝鲜的写经、碑刻、刻版印刷豁子也多为松雪体。安平大君的书名还传到当时的明朝,为时所重。在安平大君李瑢以后的书家,如徐居正,成任、李 滉、李耳、金玄成以及朝鲜中期的大书家韩濩等,均以松雪体擅名一时。韩濩晚年成功地将赵孟頫与王羲之融合一体。被誉为石峰体(韩濩号石峰 ),风靡一时,至此石峰体取代了松雪体所据有的朝鲜国体书的地位,但是赵孟頫的书法依旧为朝鲜人士所爱。知道朝鲜中期受到中国清代碑学思潮影响,以金正喜为首的新书风出现后,赵孟頫书法才逐渐退出朝鲜书坛,由此可见赵氏书法对朝鲜书法史的巨大影响。
(三)赵孟书法对我的影响
    对于赵孟頫书法推崇有之,惋惜有之,讽刺亦有之。盖因赵为“宗师之亲,辱于夷狄之变”,因此而贬其艺术。然以历史之观点客观分析,这种“人品”论显然不足为道。在历史上,由于赵孟頫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历来很多学者研究他的人品与书品,因此,他也是受争论最多的一个。但现代书家大都能理解赵孟頫的一生,并对他的艺术推崇备至。我对赵孟頫书法从无知到略知再到临摹,期间学到了很多。为其生活的环境惋惜,为其勤奋好学的毅力佩服,为其留下大量宝贵艺术震撼,赵孟頫书法影响之深无可比拟,是我们今天学习书法的优秀范本。
 
   
 
赵孟頫怀着振兴汉文化的抱负到大都做官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赵孟頫从湖州到杭州再到大都,把中国书法在蒙古统治下发扬光大,可以看出他有很强的历史责任感,这是很不容易的。
 
 
 
 
 
参考文献
[1] 李挺华著. 赵孟頫.河北教育出版社 , 2004年版:44
[2] 萧元著. 中国书法五千年 .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270
[3] 曹建著. 大学书法鉴赏.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66~170
[4] 黄惇著. 中国书法史---元明卷.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20~34
 
 
 
 
 
 
   
论文从确定题目到开题报告,在翻阅大量资料和书籍后,终于完稿了。这是我大学期间第一次独立完成的、具有意义深刻的、属于自己的东西,这少不了李晓华老师的帮助和悉心教导,还有各位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在这里。在这里,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李晓华老师以及郑芳老师、王西军老师、贺洛乙老师、吴立老师,只有在他们不厌其烦的指导和修改下,我的论文才得以形成。
四年的大学生活就快走入尾声,我们的校园生活就要划上句号,心中是无尽的难舍与眷恋。从这里走出,对我的人生来说,将是踏上一个新的征程。
在写作的过程中,本文参考了学术界的一些研究成果,由于我的水平有限,仍然难免有诸多言不尽意的地方,或有错误与疏漏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和指正。最后,祝愿各位老师和我的同学、朋友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