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初中美术论文 >
初中美术论文:浅谈美术教法------实践    发布时间:2019-05-15 16:00:04
初中美术论文:浅谈美术教法------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实践”在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平时说理论联系实际,即我们要接受新的知识获得新的技能,仅凭口头说教是不行的,必须得通过实践。 
对于美术的学习也是这样。首先我们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即通过美术的学习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通过学习个体即学生本人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来体验美术活动和乐趣。 
而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艺术实践的能力却可受到内在及处在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一,个人兴趣是学生艺术实践的源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个领域非常热爱的人,必将对这一领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美术教育,而出类拔萃者则为数不多,所以我们不能苛求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一名画家,因为初中阶段的教育是基础教育,只有在整体培养的基础上去发现,挖掘其具有艺术素养的学生,使其在文化修养提高的同时,艺术天赋也不至于被埋没,丢失,这就需要课余时间多向这一方向倾向,以不至于象古时的方仲永,久而生疏,直至成为一名平庸之人。 
其二,重视学生艺术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主导地位。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解放思想,一改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这就要看教师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能够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在初中美术的教学中,我也尝试过让学生主动的观察事物,表现事物, 
让他们体味其中的乐趣。而学生自身的顽皮性和依赖性以及意识形态的不成熟性,成为他们自主学习中的最大障碍,长期以来被动的接受,不动脑思考,老师布置点我完成点的思想在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他们根本不会去挖掘教材之外的东西,也根本不会顾及课程的延伸与关联。因此,此次新课改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彻底地进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力军,能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参与校本课程的研究性学习。 
其三,在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为重要成的前提下,学生艺术实践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一堂写生课中,我把学生分为四组,让他们统一到操场上,然后分散,每个同学自己去找写生对象。安排好任务后,我说三十分钟后检查,然后看了看表,再看同学们,他们也是你看我,我看你,有的用嘴咬画纸咬钻笔,我说开始呀,他们仍无动于衷,一个大胆的学生突然说:老师,操场上空荡荡的,画什么呀?我说:同学们,仔细看看,咱们操场上有什么呀?同学们都说,蓝球架,单杠。我说,再往四周看看。“有树,房子。”同学们都异口同声,我因势利导,:“第一组画蓝球架,第二组画树,第三组画房子,第四组画自行车。”同学们都找到写生对象了。于是便分散开来,针对自己的写生对象开始观察了。通过这次课堂写生实践,我发觉到了老师指导作用的重要性。我们一方面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前提下,对于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正确引导,组织也不容忽视,因为我们必定受过专业的教育,人生观,价值观也相对形成,所以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必须从着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的角度,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角色。 
美术课是门技能,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审美能力的提高,艺术修养的形成,重要通过学生的艺术实践来亲身体验。
 
 
 
 
 
 
 
 
 
 
 
 
 
 
 
美术教学中的学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信息都飞速发展的世纪,社会的发展与人们观念的更新促使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培育。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视。
因此,在这里我简单谈谈美术教学中的学法。
  • 游戏欣赏法 
游戏欣赏法就是把所要欣赏的客体设计在学生乐于参与的游戏中,并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欣赏目标。这样的欣赏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比如在初二美术课欣赏·评述领域里,欣赏现代广告艺术作品,通过游戏,让学生认识现代广告艺术作品,感受其不同手法与形式美感,并在游戏中体验现代广告艺术作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与享受,在游戏中,来赏析作品中的创作想法,让学生去体验现代生活的美,说出自己对美的感觉,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
二、比较欣赏法 
    比较欣赏法就是搜集层次不同,效果各异的作品,进行比较欣赏,让学生来判断哪些作品好,好在什么地方,是怎样处理的。所以在欣赏我国书法、篆刻作品时,首先让学生来判断,在判断的过程中,诱发学生进行切实观察,并从中汲取优秀作品的构思,表现长处,摒弃作品中出现的不足,让学生懂得去发现,通过比较并不是每一幅作品都是完美的。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不同类型作品的艺术风格,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思维发展。 
三、分析欣赏法 
    分析欣赏法像通过某个窗口看风景的观察方法一样,把作品从形态、颜色、配色、构图、笔法、主题等角度加以分析,探讨作品中的诸要素。在欣赏中外美术经典作品时,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审美意识明晰化,将欣赏所获得的技巧、方法、新思路应用到自己创作中,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从画家以及美术作品所处的文化、政治、历史背景着手,分析在作品中如何体现这些内涵,通过引导分析,让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深刻、更情感化。 
四、实践分析法 
    实践分析法就是让学生参与实践过程,体验过程中欣赏客体的变化,逐步领会审美客体的审美价值和内在特征。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地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访问艺术工作室或艺术作坊,来进行了解美术展览的方式及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通过学生的实地考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艺术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韵味。 
五、临摹体验欣赏法 
    临摹体验欣赏法就是通过临摹,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体验,促进学生的心灵,对欣赏作品产生共鸣、融合。所以在欣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时,通过让学生临摹毕加索的扭曲变形的特殊的线条表现方法,并对于他独特的表现方法进行深刻的体会,来发现毕加索整个创作、表现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先临摹后欣赏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探究能力。 
六、问题发现欣赏法 
    问题发现欣赏法就是设下悬念,引发学生发现问题,通过感受、分析、交流等过程来解决问题,并达到欣赏作品的目的。如艺术来源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学,就是先让学生去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劳动与绘画的关系?”“作者的创作意图?”“画面表现的主题?”“作品中人物劳动的心情和态度?”……然后教师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欣赏大量的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由学生群体来解决这些问题,并加以论证,最后由教师补充说明,进行深层引导,拓展学习内容。
 
 
 
 
 
 
 
 
 
 
 
 
 
 
 
美术课改与美术课堂
 
新课程之所以新,就是将过去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实质性的全面强调,改变为现在的“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摆脱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教师造成的“课堂紧缩”,又要克服过于强调学生,造成单纯无目的“课堂放纵”;要求我们具有空前的重视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的美术教育新的理念;更要求我们用可持续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看待学生的美术学习。如何做,才能让新课程在我们的美术课堂里充满生机呢?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课堂的美?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内容设计。美术课程的学科特点,诸如人文学科的、大文化的、高情感的、审美的、生活的------知识结构是繁杂的、知识体系也是非直线形的、能力类型多样化的,在教学设计中都需要兼顾和考虑。有一种观点认为:教学内容已经在教本中印上了,教学任务是在“课程标准”中定了的,照着做就是了。但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同一内容、同一任务,有的教师这样处理教材,有的那样处理教材;同一知识点,有的强调一面、有的强调几面;持同一教学参考书,有的教师这样取舍、有的教师那样取舍,林林总总的教学情态产生了参差不齐的教学效果。根据美术学科目标、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指向和课程活动、教材文本的特点,在内容设计上应该注意四大学习领域内容之间的联系;注意四大学习领域的内容与相邻学科的联系;注意同一学习领域的标准在不同学习阶段的递进;注意某一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关系、知识学习与操作实践的关系。比如在欣赏评述这一领域,在内容设计上可以是多角度的:从作品的美术语言的角度,从传记的角度,从历史研究的角度,从美术史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在综合探索这一学习领域学生美术学习内容的设计就可以与时事、与市场相结合;在内容设计时还应注意课内内容与课外内容相结合,引入丰富多彩的课外媒体,丰富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和文化心理,利用可操作的具体内容让学生“活动”,以深化课本内容的重难点。
        二、课堂结构设计。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就是考虑:在每个单位时间里完成什么教学任务;在一个时间单位里怎样最高效地教学;各个时间单位中的每种教学之间怎样配合才合理;单位时间以怎样的分配关系最低耗,课堂结构的设计尽可能做到时空配置的优化、教学联系的优化、环节顺序的优化。例如,美术欣赏的课堂结构:简单描述    形式分析    意义解释    价值判断。学生从感官可以感受到的题材、主题、造型要术与形式开始做简单描述、探讨作品的材质、技法、色彩、线条、肌理、风格,分析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探讨社会、文化、经济与作品的关系,作家的个性、思想、艺术观与作品的关系以及作品的内涵和象征意义;运用上述学到的知识、概念对作品的优劣与价值做出合理的判断。这四个程序可以用四个问题来开概括:1、你看见了什么?2、作品是怎样组织起来的?3、作品有什么意义?4、如果你有这幅画你会把它放在什么地方?这就是一堂欣赏课的结构设计,它为新课程的实施、为美术课堂的开放与生机提供了土壤。
         三、教学方法设计。鉴于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任何教学方法都涉及到一系列学生方面的变量,每一个学生个体是不一样的,每一个班级也有自己的特点,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辨证的,有优点也有缺点,每种方法都可能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我们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应该:优化教师的讲解;优化学生的自主、自助的探讨;优化讲解与探讨的结合;优化指导,授人以渔。优化讲解实际上就是优化提问、优化讨论、让多媒体介入课堂;优化探讨就是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如果学习方式不改变,新课程就是一句空话;优化讲解和探讨的结合就是在设计教法时考虑教学内容与学生起点,探讨是否具备条件,讲解是否必须,讲解和探讨的安排次序是否有效合理;优化指导,授人以渔这个教法研究的现代课题,它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学力的可持续发展、个体的终身发展,在实施中,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思维、充满个性的教学思路、一反常规俗套的教学次序,这一幕幕美术课堂教学的活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法”、“练法”、 “懂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把先行组织策略、认知性提问策略、发现策略、暗示策略带进课堂。
四、评价设计。教育在发展、学生在发展,评价设计也应该是发展的,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是时代的要求,美术课标要求既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以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会学生评价自己、评价别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评价,更应尊重学生的评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术课堂的人文性。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初中美术论文:静穆而高贵 单纯而伟大
下一篇:美术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作用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