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初中美术论文 >
初中美术论文: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布时间:2019-05-15 16:18:19
初中美术论文: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摘要:实践证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整个中学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通过培养中学生在科学学习方面和科学自身方面情感态度价值观,使中学生能够有一个正确的人生取向、自觉的对学习产生兴趣,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被同学们接受。言传身授,培养自主创新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逐步使教学内容被学生所吸收,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之目的。
关键词:美术教学 素质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基础教育在培养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我国的中小学阶段的教育现在仍然处于原来的应试教育的为主的状态,缺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可以提高中学生的全面素质,可以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其成为有良知的国家的栋梁。然而,我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还处在试验阶段,从事研究这方面的人也不多,还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从而加强我国中学阶段在这方面的教育。但是,只是加强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的广大教师通过学习,全面提高自己,增加自己的知识,并且不断地进行大胆实践和探索,积累经验,在教学中切实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中学生的整体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我国中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实现和完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是实现中国的基础教育的一个基本的途径。提高中学生的素质,有利于提高整个国家公民的素质。然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逐步落实。通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使中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长大以后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1、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素养与传统科学教育目标的最大区别是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成分。传统科学教育的目标主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方法等方面的培养,很少关注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即使有,也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而科学素养的最核心部分,就是一个人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是他对科学没有兴趣,或者表现出非常冷漠,不积极,在价值判断中经常出现错误的价值观,即使他的科学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掌握得再好,科学研究的本领再大,又有什么用呢,弄不好甚至还会产生负面作用。因此,在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中,要高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情感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也就是他对什么感兴趣,表现出好奇、兴奋、满意等情绪,对什么不感兴趣,表现出讨厌、不高兴等情绪。科学素养中的情感是指一个人对科学事物所表现出的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是有兴趣、喜欢、兴奋、满意呢,还是讨厌、没兴趣、不高兴。这是形成其科学态度的前提。
态度是一个人对待某一事物的倾向性,通常表现为积极或消极、热情或冷淡、好或坏。科学素养中的态度是指一个人对待科学事物的倾向性,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热情的,还是冷淡的;是好的,还是坏的。这又是他的科学价值观的外在表现。
    科学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待科学事物的最基本看法,包括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它往往以科学精神为载体,决定着这个人的思维活动和外在表现。科学的最基本信念有物质是第一性的,必须承认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自然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类认识自然有其局限性,要知道科学真理的相对性;科学提倡民主、平等、自由、合作的精神,提倡人文精神,独立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献身精神;科学对人类具有两重性,要充分利用其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也要正确防止与克服它的负面作用。
2、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科学知识、技能学习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一个人对待科学事物的最基本看法与倾向性,对其科学学习与探究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与制约作用。在科学发展史上,许多科学家正是因为有了科学的献身精神,不怕艰险,孜孜不倦地在科学攀登的小路不畏劳苦,勇于前进,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
热爱科学,积极参与科学事业,具有正确科学价值观的人,即使知识、技能稍欠缺些,也会激励他奋斗,钻研知识,学习技能,创造出有价值的成果。
精神可以变物质,反之物质也可以变精神。人的精神从来就是一定物质与环境的反映,科学知识、技能的积累也会使人逐步建立起对世界及周边事物的科学认识,培养对科学的情感,形成科学价值观,孕育科学精神。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说过:“知识与能力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在对行星运动的规律有了充分了解,又发展了微积分的方法之后,才得以完成的,决不是单凭苹果落地就想象出来的。所以治学应该有恒心,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科学知识与技能是中性的,既可以对人类产生积极作用,也可以产生消极作用,关键是看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的人具有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使科学活动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与价值,首先要求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的人具有积极的有利于社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说,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整个科学活动中的导向性因素,起着决定方向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行为习惯作为人的行动表现,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支配与影响。科学教育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向他们传授科学知识、技能,训练科学方法与能力,目的是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而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与否最终是通过他们行为方式的改变和科学习惯的养成表现出来的。因此,学生的科学行为、习惯既是科学教育的结果,又是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反映,也是评价科学教育成果的敏感指标之一。
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广大学生通过这样的一种教育手段来提高自己对学习的兴趣,能自主的学习各门学科,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具有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有正确的人生取向;能够培养出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国家栋梁之才,为国家的建设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素质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从素质教育的定位来讲,宗旨是提高受教育者素质,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灵魂是思想道德教育,重点是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素质教育的功能来讲,素质教育充分考虑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主动精神和个性差异,注重形成健全的人格。从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来讲,素质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发展,并以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作为核心价值。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和宗旨是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一样的,只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加强对中学生的素质教育的,主要就是培养中学生在科学学习和科学自身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中学生在科学学习方面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科学学习方面,培养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主要包括六条目标。一是想知道,爱提问。这条目标反映了中学生“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方面的表现。一个保持着良好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学生,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什么都想知道,喜欢提各种各样的问题,问为什么,这是具有积极的科学情感态度的表现。二是喜欢大胆想象。大胆想象也是一种积极的科学态度。做科学虽然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离不开事实说话,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但也需要想象,尤其是对科学问题的假设与猜想,往往是科学探究中最关键的环节。缺乏想象力的科学家经常会在科学探究中表现出缺乏思路。因此,要通过编科学幻想故事,画科学想象画等途径,培养中学生的大胆想象,并达到喜欢的程度,这不仅培养了态度,更具有了情感的成分。三是尊重证据。严谨是科学的显著标志之一,严谨表现为科学的任何结论都需要有事实为依据,离开了事实的支撑,任何科学结论都无法存在。因此,要注意培养中学生具有尊重事实的态度。四是在科学学习活动中具有坚持性。毅力是科学家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之一。科学探究是一种非常艰巨的劳动,需要研究者具有不畏艰难,不怕失败,坚轫不拔,持之以恒的品质,这也是科学教育要对中学生进行培养的。五是愿意合作与交流。现代科学中最具有人文性的因素是团队精神。这是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单项的、个人能做的科学研究越来越少,大量的科学研究都需要科学家们的合作,包括不同学科与不同领域的合作。因此,相互合作与交流就成了现代科学家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培养中学生愿意与人合作、交流的情感、态度,对他们科学素养的形成十分关键。六是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这也是要对中学生进行培养的科学态度。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既反映了一个人对他人的尊重,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又说明了他懂得劳动的价值,知道科学研究成果的来自不易。
这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旦形成,会对中学生的科学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与习惯,促进他们科学学习质量的提高。
2、培养中学生在科学自身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待科学自身方面,培养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主要包括两条目标。
首先,要让中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都具有某一时代的特征,也必然带有这个时代的局限性。教师可以通过收集科学技术发展史中的各种史料,如人类衣、食、住、行的发展史,交通工具的发展史,通讯技术的发展史等,让小学生体验科学技术从古到今是在不断发展的。科学家已经能预测21世纪人类将会有哪些重大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也可以预计这些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将会对人类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虽然美好,但它的实现却要靠人的艰苦探索与研究。因此,让中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观点,可以激发他们爱好科学知识,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做贡献的志向
其次,不迷信权威。对尚处在他律发展阶段的中学生来说,对他们进行不迷信权威,大胆怀疑,大胆猜测的教育是很有意义的。怀疑一切是科学的核心价值观之一,科学所需要的就是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科学家一旦失去了这种精神,就会变的保守,故步自封,最终导致无所作为。科学要是失去了这种精神,也就失去了其不断发展的动力。因此,科学教育强调要对学生进行不迷信权威的教育。虽然中学生经过了六年的小学,对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他们还是处于发育阶段,容易迷失在权威中。教育中学生不迷信权威,首先要教育他们区分尊敬与迷信权威的区别。不迷信权威不等于说就可以不尊敬老师,而是可以对老师说的话提出问题,从是与非的角度讲,老师的话也不一定全对,凡是都应该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才是不迷信权威的真正含义。
3、培养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意义
培养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严谨认真的对待科学,使其对科学技术有一定的兴趣,这样就可以使他们自己去学习各个方面的知识,而不是像现在的大部分学生一样,只有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之下才会偶尔学习。而建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就可以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取向,明确什么是自己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不会在人生的大路上犯严重的错误。
建立了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会自觉利用科学知识对人类有力的一面,杜绝对人类有害的一面,从而使科学为人类所用。
三、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列宁就曾经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很多情况下,情感起着调节人行为和力量的作用。
情感是美术最重要的特性之一。美术中的形、色、质是人类情感的载体,是作用于人的感观的直观形象与符号,容易唤起人的情感体验,美术课程不仅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以释放和宣泄,恢复他们心理的平衡,而且有益于学生情感的不断升华。
1.美术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人的兴趣,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和志趣的三个阶段,有趣是兴趣发展的低级水平,它往往是由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的直接兴趣。其特点是:隋生随灭,为时短暂。乐趣是兴趣发展的中级水平,它是在有趣的基础上逐步定向而形成起来的,其特点是:积极自觉,持续时间长。志趣是兴趣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爱好和情趣。一般来说,有趣是一种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现象,是兴趣发展过程的第一个阶段,由于它维持时间不长,而且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有限,因此,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从有趣逐渐趋于稳定、集中,向乐趣转化,乐趣虽与快乐的情感体验相结合,但它还不足以推动人们去为了某种目标而奋斗终身,故兴趣只有上升到了志趣阶段,才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但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忽视了激趣的方法,把“志趣”理解为“边玩边学”,在娱乐中学,那是低层次的乐趣和自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枯燥、无味,不能持久,从而走入了一个误区,某小学的一个“乐学课例”是十足的“胡闹”:课堂上游戏充斥,玩乐不止,拍手声、踏地声,哄笑声交织起伏,看看那幅由学生蒙着眼睛你一笔我一笔完成的集体创作──动物画,十足“涂鸦画”!教学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学生乐倒乐了,唯独并没乐出点绘画技法来。这是一种既有悖于传统,又违背“视觉造型艺术”学科特点的“蹦跳嘻哈”教学方法,用于幼儿园,或作别论。因此教师要摈弃那种无视学生的兴趣,一味追求认知的作法,要将情意与认知相结合,以轻松活泼多样的方式呈现课程的内容,进行教学,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兴趣,并使之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2.美术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施
(1)言传身教,以情激情
教师通过教学,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并且以其自身的示范激励作用,在学生的心灵上会唤起相应的情感反馈,起到爱屋及乌的作用。一些调查资料表明,学生喜爱美术的重要原因,往往是由于教师课上得好,师生感情融洽。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不仅要把自身的知识、才能倾注在学生身上,使学生学习获得最好的成果,而且还应进行学生品德、个性的关怀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品德修养,用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打动学生,引起学生思想的强烈共鸣,达到以“情”激“情”的目的。
(2)创设情景,以景激情
情感具有情景性,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教师一定要重视一堂课的导入,因为刚上课时,学生情绪难以稳定,而新颖的导入可以及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
(3)探讨交流,以情传情
学生需要交流,学生不仅是听,而且还要有机会说,有机会讨论他们所观察到的事物和他们的想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质疑问难,营造“情意共鸣,信息传递,思维活跃”的和谐融洽而紧张有序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4)审美教育,以美寓情
审美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应当遵循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要让学生接触大量高水平的美术作品,同时,也可以举办美术作品陈列展,经常陈列展示学生自己的作品,教师的作品等,有条件的地区或学校还可带领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
在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以人本的今天,倡导美术教育的新观念,适应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趋势,是近几年来美术教育所关注的重要课题。因此教师要注意美术课中,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三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维度之间相符相成,融为一体的辨证关系,使学生的天性、灵性、悟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四、结论
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建立和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并努力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方法被同学们接受,积极培养学生兴趣,言传身授,培养自主创新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逐步使教学内容积存在他们的心中,随着学习的进程,这种积存不断积累,从而产生从量变到质变,并逐渐领悟。培养并加强学生在科学学习和科学自身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其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邵瑞珍主编,皮连生、吴庆麟副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美]国家研究理事会著,蕺守志等译.美国科学教育标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3]科学与人文对话,中国文化报1998年9月17、24日,10月1、8日,另见新华文摘1999年版。
[4]董光壁.科学与我们的时代,科技日报1999年1月2日,另见新华文摘1999年第4期.
[5]杨东平.再说教育经费,中国青年报1998年11月4日,第5版.
[6]中国美术教育。
[7]新课程标准解读。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初中美术论文: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电脑绘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