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初中美术论文 >
初中美术论文: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05-15 16:17:54
初中美术论文: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昆仑路小学   季玲燕
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教学中渗透造型、技巧、想象、创造等丰富的现代教学理念,在我们大力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如何去教、去引导,给我们提出了诸多的挑战。近年来美术教育越来越受重视,许多美术教师在物象造型能力上狠下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外国的美术教师曾评价我们的小学生“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创造能力差。”这一句评语真是一针见血,揭示了我国传统美术教育重临摹而轻创造的错误观念。
    创造力是人的特有品质。对于小学生而言,从小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实际是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一个步骤,通过创造力的培养,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像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这种教育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辅助者,以学习者的平等心态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协同和师生互动、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人们的传统美术观念约束着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是阻碍并扼杀小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原因:
1、孩子小的时侯喜欢到处乱画,这时家长往往会批评他们,打击了孩子绘画的积极性。
2、用成人的眼光去评价孩子的绘画,否定孩子绘制的作品,使孩子失去了信心和兴趣。
3、也有的孩子自尊心太强,怕画不好,形成了心理障碍,最后导致害怕。
     那么,我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力呢?下面浅谈一下我的观点:
一、激发兴趣,
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所以在学习中教师首先应激发学生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食物、各种题材的范画,也可以制作课件等,通过食物、范画、声音、图像、音乐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
1、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创作题材
  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当教师的导引做到了位,会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孩子们会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当平台为他们搭建好了,孩子们就有了发挥的起点,不同层次的孩子们就会大展他们个人的特长,因此,绘画题材的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2、用拟人化的语言激发他们的兴趣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因为他们常把生活和游戏连在一起。绘画也是他们的游戏之一,因此在活动中我们要用拟人化的语言来指导,既能满足孩子喜爱游戏、富于想像的特点,又有利于他们的直观理解和表现。
  小学生喜欢以故事的形式导入,高年级的一些欣赏课就可以利用历史故事来情感导入加深印象,引起爱国之情。
3、用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孩子的绘画
  孩子们是通过具体形象思维的方式来认识世界感受事物的。这是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多彩的活动不仅可为孩子提供直接经验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而且也是孩子们认知发展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同时更是孩子们绘画的内容。
二、调动感官,挖掘审美情趣
   调动感官,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视觉是心灵的窗户,我们要靠眼睛来提高观察力,所以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因为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思维、鉴别,然后完成自己独特的创造结果。小学生学画要学会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体会生活中的变化,并把观察到的东西加以联想,就能画出更有情趣的画。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贫乏,因此要尽可能地让他们去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让他们运用各种感官去了解周围的一切。感知力是一切领域的人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基本能力。视觉是一种主动性很强的感官形式,进行积极的选择是视觉的一种基本特征,要使小学生具有一双善于选择的眼睛,就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小学生能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
    指导学生创作,就要去发掘学生审美的奥妙。应引导学生对物体大胆地、合理地想象,用儿童的语言,手法,天真烂漫的童心来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尽管每个人最后得出的结果不同,作品的风格、表现手法不同,但只要是符合要求的作品,就应该给予肯定的鼓励,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达到发散思维的目的。
三、转变教学观念
 为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对于那些实践性,操作性比较强的知识,应当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以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但在小学阶段,我们可以以培养独特的个性为佳。作为小学美术老师的我们应该知道,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儿童美术是儿童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征,因而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成果。我们教儿童学美术并不是把他们培养成美术家,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多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思维表现特点。
在以往要求学生以“像”为准则的教学模式中,小学生的临摹能力强,基本功虽然扎实,但是创作能力比较差。要解决问题的关键性还是放在课堂教学上,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美术课跟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不一样,它是一种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它首先要求先学会欣赏美,才学会发现美。
四、加强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1、联想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也是最为宝贵的智力之一,是创造力发展的前提准备。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多安排一些联想练习,让学生多联想,甚至幻想,都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发展。
2、加强做添加、变形练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给基本型添加、变形成为另一事先不存在的形,这就是简单的创造。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要求学生给一些基本形,比如正方形、圆等进行添加,使之成为类似汽车、房子、钟、手帕、电视等事物,更应提倡学生进行夸张和变形,联想成鱼、大桥、火车等,这样的练习多了,就势必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生作画开始时都是凭印象来画,常常是别人怎么画,他也照着画,缺乏自己的独立性。正是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使小学生的作品多姿多样。实践证明,没有教师的示范,他们也能画出千姿百态、形象色彩各异、充满稚气和美好愿望的作品,那是小学生心灵真实的体现。多给孩子们一份属于自己的天空,请老师们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感受他们天真烂漫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们学会发现身边的美,会表现身边的美。去陶冶孩子们心灵,净化他们的心性,丰富他们的想象,开拓他们的视野,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又不增加他们的负担,让他们学得开心、愉快,是我们老师追求的目标,也是美育真正成为义务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