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初中数学论文 >
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04-09 12:00:57
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的结果或处理问题的方法具有新颖性,独特性。从思维的逻辑形式来看,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既有逻辑思维的成分,也有也有直觉思维的成分。创造性作为民族自主之本,人类最有活动的行为,科学研究的第一要务和生命线,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起到了灵魂的作用,且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表现。学校如何改革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改革?学校教育不仅应使学生继承前人已有的知识,而且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高素质、富有创造力,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中学生正处在知识积累和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重视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造就具有开创性的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下面谈一些肤浅的观点。
                        一、鼓励想象,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直觉思维是一种没有完整的分析过程,依靠灵感或顿悟快速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由于数学科自身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偏重于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大胆的猜测,忽视了对学生直观思维的培养。而直观思维恰恰是创造思维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科学上的许多发现都是先凭直觉作出猜想,而后才去加以证明或验证。如著名哥德巴赫猜想,费而马猜想,欧拉猜想等。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把“先猜想,后证明”作为一种数学教学模式,应用于实践之中,以切实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如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推论的证明,教师先让学生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作出斜边上的中线,量出斜边及斜边上中线的长度,比较两者的关系,进行猜想,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论证。又如初中数学教学中圆周角定理一节的教学,教师先让学生任意作一个圆心角,再作一个与它所对是同弧的圆周角,量出这两个角的度数,比较两者的关系,然后对“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进行猜想,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论证与书面分类证明。
  四、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求异是创造的先驱。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发展。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同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完成。如在解决希腊数学家丢番图墓碑上记载的问题时,首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列方程,当学生列出方程后,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给出答案!有一个同学给出了正确答案:84。他说:我认为,人的年龄应该是正整数,而且这个正整数肯定能被方程中每个分母整除,而方程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84。所以我认为是84。这样的练习很能刺激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解或表达。如在教授代数式的实际意义时,鼓励学生尽量列举与自己生活有关的或是自己身边的事例,但不少于3个,且不能是同一个事例。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而且能对代数式的实际意义更加领会。
  
  3 适当安排一些具有不确定答案的练习,如:现有A、B两名学生,A的六次测试成绩为:60、65、69、78、83、92;B的六次测试成绩为:85、83、89、91、87、94。问:你认为谁的成绩好?请说明你的理由。这样问题的设计,其目的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开展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
开展数学活动课,能够将学生所学的旧知识应用于实际,转化为技能。以及帮助他们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发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重要性及解决好问题后的成就感。活动课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脑能力,也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活动课上,学生手脑并用,发挥想象,各施其能,互相配合、互相比拼,在活动课中开展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增强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还能触发灵感。
要让学生在数学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主要取决于他们在研究知识的过程是否有思考,是否经过自己本身积极地探究发现了数学结论。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动脑去亲自体验结论得来的过程,现象发生的原因,定理证明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一道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这时,思维活跃的孩子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性格内向又不爱发言的孩子,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的数学结果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在交流的过程中那些不爱表现自己的孩子,也在小组内积极探讨,至少他是在思考同伴说得结果是否合理,这就留给了他思考的空间。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是幸福的,而且在小组这种宽松氛围下大家的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发展,这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注意培养发散思维
如果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那么发散思维就是创新的基石。一个新的理论的形成,大致都要经过这样的过程:   ——实验——联想(类比)——猜想——验证(实验)——论证(灵感)——实验——,数学理论的产生也是如此。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原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数学开放题型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思维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新的活力.
四、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通过研究发现,创造性思维除了与智力密切相关外,也与学生的个性品质密切相关。因为,高智商者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研究发现,中等以上的智力水平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说明,绝大多数人都具有创造力发展的潜质。学生的意志品质是制约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好胜心、情绪的稳定性及完成任务的坚毅精神等方面的个性品质,在创造性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及意志力。对于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思想和行为,即使有错误,也要加以鼓励和引导。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向老师挑战,敢于标新立异、逾越常规,敢于言别人所未言、别人所未做的事。尤其要培养学生具备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持之以恒的去解决疑难问题,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因此,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质疑,以及在思考过程中突发的奇想,教师应注意加以保护,不要轻易的加以扼杀。注意在提问、讲授、练习等各个环节中,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耐心的帮助和引导,才有可能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