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中数学论文:农村中学数学教学浅析 发布时间:2019-04-15 06:55:46
初中数学论文: 农村中学数学教学浅析
白水一中:张璐沧 初中数学教师
内容摘要:中学教育学中提出,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自觉学习的养成与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家庭辅导几乎为零,学生认为读好书也不一定有好工作,混个毕业证照样回家搞经济等等都是我们农村中学头疼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成因 学习 教学
在当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农村教育已经得到广泛的重视,但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相当又存在许多差距,在农村中学班级数学教学中后进生还存在一定的比例。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改善农村教学?这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热点问题。在28年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生涯中,我一直不断的探索积累,努力寻求解决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办法,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及亲身体会,作以下浅谈。
一、阻碍数学教学成绩提高的成因
1、家庭方面,在当前的农村中学中,一部分学生是留守学生,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一部分是由爷爷奶奶看管的,还有一部分是说也说不得,摸也摸不得。一种情况是他们的父母大都为经济在外奔波,更本就顾不上家中的儿女,在他们的眼中,只要给了足够的钱给子女,就是对他们的最好的教育,他们根本不知道家中的子女的在校情况,或者是到校没有。第二种情况是,家中只有公婆,或者是寄居在外婆、外公家里,在这种家里的孩子,他们的爷爷、奶奶要么管不住自己的孙子,要么就是对孙子太过于溺爱,要什么给什么,更严重的是,如果家中的爷爷、奶奶不给钱,就偷,或者威胁年长的老人。第三种在义务教育的大好形势下,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学校一方的事,孩子好了聪明孩子坏了学校全部责任。第四种家庭条件好,父母吃喝玩乐都要带上孩子为的是显摆,家长只要孩子去读不要啥成绩好与坏。
2、学生方面,在当前的经济条件下,部分学生报着一种书可读不读的念头,他们认为为,现在的社会,没有文化,照样可以挣到钱,同时又因大中专学生毕业后不包分配,读书花了几万元钱不能就业,导致社会上流行新的“读书无用论”。还有部分学生从自身家庭经济情况考虑,认为即使考得起,家里也送不起,只图混个毕业证可以外出打工。因此学习上缺乏动力,思想上产生厌学情绪,根本没有学习目标。
3、有75%以上的孩子在家里不能得到正确的辅导,家长大多都是小学毕业初中生有少数高中生但忙于农活也不会督促孩子学习,家长都说我们很累,孩子叫不动。当前的农村学生,从实行一费制后,教师不敢叫学生去买任何资料,学生手中的学习资料除了学校订购的一本练习册外根本没有其它资料,手中缺少一些精选题和重点题的训练,故掌握题型的灵活性及应试性技能低,对重点、难点知识掌握不牢,导致考试不理想。
4、家长学生的思想认识不高。大部分学生对数学这门基础学科认识不够,开始接触时表现学习不用心,贪玩,作业、练习拖迟不交,久而久之,从厌学到怕学,从怕学到辍学,形成恶性循环。我教的每一届学生都有20多人到中考了还没有一套完全的数学学习用具。
5、相当一部分学生升上中学继续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由于学习科目、内容、要求的明显变化,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大多数学生解题时不遵循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过程缺乏逻辑性,对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对方法不会归纳总结。
6、教师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借鉴,课改后许多教师对新理念的认识不够深刻、全面甚至出现偏差,要么教学方式两极分化,要么教学方法今天改明儿变,学生无法适从。一部分教师严格遵循教材,上课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课堂气氛沉闷;一部分教师敢于尝试,善于标新立异,但不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随意改换内容,想方设法迎合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课改理念,表面上课堂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学习漫无边际,课后一无所知。课堂教学低效是两者的共同结果。
7、学校师资问题,由于学校人数多班级大,教育教学成绩是学校管理的重点,中途换老师也是视空见惯,这也多少遏制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
8、我国教育从孔孟至今历经2500多年,历史源远流长。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关注结果,轻视过程,忽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间接造成教学活动重心的偏移,最终势必影响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数学教学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教学素养、教学环境及教学设施、周边社会环境等因素的直接影响。
二、改进数学学习提高教学水平的思考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数学教学与生活结合,让数学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提炼数学。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 学习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背熟,或草草听(看)一遍老师讲的例题后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 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去做题,试图通过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 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如果在学习中过于粗疏或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 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 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2、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一个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并非完全取决于其智力,特别是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也是提高农村初中数学作业实效性的一个基本保障。我们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入手:首先是规范书写,培养学生书写清洁的良好习惯;二是独立思考,提倡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与其他同学共同探讨;三是认真细致,特别是审题和运算上加以突出;四是培养学生画图思考的习惯,示意图不仅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更是帮助学生进行思考的一个很好的载体;五是培养验算(打草稿)的习惯,且要求保持草稿的整洁,并严格控制计算器的使用权限。
3、培养学生及时修改错误的习惯。
及时反馈,及时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能激发起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兴趣。知道结果,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使学习的态度和手段得到加强,激起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同时通过反馈又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激起上进心,树立克服缺点的决心,继续前进。及时评价利用刚刚留下鲜明的记忆表象,使学生进一步产生改进他的学习的愿望;再配合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和集体主义感等等。如果学生没有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成功,他们就会逐渐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甚至开始放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给与评价,充分鼓励他们,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4、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作为和种无形的教学环境,通常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状态。根据学生在课堂皇上的表现出来的注意、情感、意志、定势与思维等状态水平,可以将课堂气氛分为三种: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积极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学,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达到与教师心意相通的教学效果,而消极的和对抗的课堂气氛会导致师生之间的许多不和谐,最终的结果是老师在新辛苦的教,但学生却对老师所讲,充耳不闻,最终是老师的讲成了白讲。中学心理学中所说,教学不应仅仅是教师的教,还应包括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不可分割。而且,在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总之,如果不能有良好的课堂氛围,不能把学生团结在教师的身边,那么这个教师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只能是天方夜谭。
5、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原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也认为,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对某一件事感兴趣时,他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参与,而不觉得是一种负担。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进其学习的效率。
1).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科学的学习数学习惯。
据了解,不少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成绩差,从而对数学产生畏惧或焦虑不安,甚至丧失信心。据湖南省抽样调查465名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结果表明:目前11.5%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力不从心,对学好数学缺乏信心。因此,在方法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源,掌握有效的记忆预习、听课和复习方法,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促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科学有效;在习惯上教师要强调学生的作业书写必须做到格式规范化、步骤完整化、条理清晰化、逻辑严谨化,并指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复习计划,督促鼓励其逐渐养成并长期保持良好科学的学习习惯。
2).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信心
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一个受到激励的人,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一90%,因此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效果等不同方面的进步,及时给予阶段性评价,通过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评价成为激励和引导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3)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带有情感色彩的意识倾向性。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中学时期是培养数学兴趣的关键时期,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一万多名学生中喜欢数学的占总数的32.5%,位居第一位,在喜欢数学这一科的原因中,其中认为是老师讲的好的占34.4%,同样位居各种原因的榜首。这项调查表明: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兴趣对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对一个人的生活和活动有巨大的作用,因而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具体注意下面几点:
(1)教师充分利用课堂,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需要。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在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了“心求通、口欲言”时才去启发。教师应该积极创造这种“愤”和“悱”的情境。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言语提示的方式,即由教师直接提出与教材有关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借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进行学习。另一种是活动的方式,即让学生参加一些活动而产生问题。比如从课外活动、实验活动、实践活动等提出问题,使学生感到有趣而又难以回答,学生从而产生了进一步了解有关知识的要求。这样学生颇感兴趣,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讨论、交流,最后得出正确结论。当然,每节课安排的内容不能繁杂,层次要清晰,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优势,也应该注意正确熟练使用多媒体,比如,不用时及时关闭,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总之,尽可能排除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学习知识的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
(2)把握好教学难度,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难度,设置合适的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不同的学生,学习接受能力不同。一个思维灵活的学生,能够较好地处理新旧知识之间的差距,而思维僵化的学生面对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感到束手无策。但是如果从学生实际出发去学习新知识,那么任何问题都会令人感兴趣,达到预想的目标。一般来说,目标越具体,兴趣越浓厚,合适的学习目标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功的经验能使学生建立信心,提高兴趣。当然学习目标的设置还应该稍高于已有的学习水平,使他们产生适当的内部紧张状态,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目标太高”或者“目标太低”都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学习内容分层次要求。针对不同的学生分不同的层次要求,对优等生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对中等生加强知识的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暂差生”加强三基训练,使其跟上学习进度。总之,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共同发展,从而增强全体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多种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专心致力于一项工作可描述为“自我卷入”,当智能受到挑战的时候,自我卷入就达到它的顶点,也就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效率也就最高。如何才能促使学生卷入学习任务中呢?教师应设法使学生在卷入的学习过程中心情愉快,设法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技巧,促进学生学习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比如,学生学习数学定义,公式或定理,虽然他们都记住了结论,但不知道它们为什么是这样的,怎么样得来的,来龙去脉是什么?不能分清内涵和外延,因而看不出结论的实质,只能生搬硬套,在应用中漏洞百出。所以教师应当教给学生有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定理的本质,会分析定理与实际情况的联系。应该给予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指导,同时加强个别辅导。并在教学中优化数学习题,精讲精练,引导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掌握规律,使学生能轻松学习,愉快学习,高效率地学习。
6,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1)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互相取长补短。
目前,整个东莞新课改正处于尝试探索阶段,缺乏成熟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经验的借鉴。因此,组织教师集体备课的意义和作用重大。通过集中备课,教师之间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去认识和理解课改新理念,确保准确、全面的理解和领悟现代素质教育的本质。2004年初开始,我校把实行备课组集中备课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学习课改新理念,深刻理解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的要旨;通过学习教学大纲,正确审视教材的功能,合理的创造性使用教材;通过教学反思,转变教学理念,着力探究开展有效数学教学活动的途径和办法,把课堂教学改革推向新台阶。
(2)鼓励教师结合班级个性创造性开展教学活动,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一句至理名言,鼓励教师结合本班具体情况创造性开展教学活动是集中备课的最好补充。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曾经出现这样的一幕:开展探索实验活动前,学生由于好奇心大,急于动手,对教师的教学意图和操作要求不耐烦听,最终导致探索过程耗时低效甚至根本没法达到探索认知的目的。针对本班这种现象,经过反思,我在课堂上设计了听力训练,每个问题教师分析完后都要学生复述分析过程。对于学生本人而言,由于听过之后要复述,学生听课的时候不得不认真。这样一来,学生对教师的意图和方法相对清晰,大大提高课堂质量。
(3)现代素质教育的成败关键,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的交往状态。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而糟糕的师生关系也可能成为素质教育的绊脚石,甚至令教育寸步难行。“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关爱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使他们真正喜爱数学,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教师除了要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智商以外,更要注意开发和利用他们的情商,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的愉悦,在轻松舒畅的心境中学习并学好数学。
7.把师爱注入学生心田,互帮互学,转变学习态度观念方法。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等一无所知,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另外,家长多数都是文盲或半文盲,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样教育儿女,甚至还有家长教给儿女的是“学那么多干什么,会写字就行了”,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或是农村中知识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并不是自己和家长所想的一无是处。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总之,我们要确实让农村中学的学生爱学数学会学数学掌握数学,我们既要重视基础,又要注重能力培养,要切实提高农村中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我个人认为,从教师本身上说,要注重自我的素质的发展又要提高自我的教学亲和力;从教学方法上说,一要坚持“常规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好每一个数学概念,有了基础,就容易提高,在考试中就能拿分。二要注重“提优扶差”,要让学生掌握好各个章节的重要思想方法和手段,就必须对这些章节中的题目典型例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学生通过一题或几题的学习,就基本上掌握这些章节中的题目的基本解题方法和技巧,最后通过有效的练习与反馈,促使学生能够不断地进步。三要对学生施“爱”教师的爱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教师的素养会潜移默化。四要学习掌握适应自己班级中90%以上的学生能接受喜欢的教学方法手段。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教学器材,教学教具让学生乐学勤学,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数学教学中存的问题
[ 关于数学教学的理论思考
新课改对数学教学的影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