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 >
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26 10:05:40
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梁永双    论文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各个学科都把它应用到学科教育中,数学教育也不例外。数学内容比较枯燥而又难于理解和掌握,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因此,数学课堂总是令人感到枯燥和无味,教学效果也总是令人不太乐观。而信息技术在数学学科中的应用,为数学教育带来了重大的转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比如,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扩充知识信息,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还可以让学生把纷繁复杂的运动图形或数据用计算机处理,学生直接动手操作,使实践能力、观察能力等都得到提高,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模型的建构能力,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那么,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呢?
【关键词】数学;信息技术;整合;
一、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事物的判断分析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抽象性和严密性是初中数学的特点之一,也是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发挥这些因素的作用,离不开大量的感性认识。因此在一些概念知识的学习上先列举大量的实例或者让学生亲身体验来获得感性知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在初中数学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中,我设计了一个教学活动——“丰富多彩的对称图形世界”。我采用了Powerpoint2003软件展示了生活中大量的轴对称图形,学生欣赏这些图片的同时让他们寻找这些图形的对称性,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有了感性认识。我选了一张蝴蝶的图片,并对它进行了形象的分解,引导学生得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这样就由感性认识转到了理性认识,学生经历了观察——分析——讨论——总结,逻辑思维也就得到了锻炼。
二、借助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思维,使思维“可视”。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使得数学对象可以图像、图表、动画等多种形式呈现,例如:在教学统计知识时,我用相机录下了一个路口在某一段时间内车辆通过情况,并利用信息技术处理成一个课件,模仿现场进行统计,还能通过回放对不确切的数据进行重新统计,让学生正确、准确的掌握统计的方法,这是任何一个现场统计不具备的优势。同时又解决了学生自己去路口统计的不安全因素。这充分说明了多媒体信息对学生的学又如探索“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以往需要画出许多三角形并画出三条角平分线。而教学时间的限制使得教师不得不缩减学生探索的时间,让学生对一两个三角形进行尝试之后就推测结论,结论的可靠性不强,学生对结论的体验也不多,导致了学生对定理的记忆不深。而使用几何画板或Z+Z智能平台可以只画一个三角形,分别做三条角平分线,这时三线交于一点。然后学生只需拖动三角形的顶点就可以将原三角形变成各种形状的三角形。在拖动中就可以发现无论如何改变三角形的形状,三条角平分线仍交于一点。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这充分说明了多媒体信息对学生的学习多么重要。由于可视了,死死板板的书本知识变得活灵活现了,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枯燥乏味,而对数学感兴趣了,也就激发他们学了其学习积极性。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此仍靠以往传统教学中的教科书等信息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是不够的。这充分说明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三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减少想象的困难。
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知识就越容易被理解和掌握。计算机可以根据教师的意愿,将教学内容变静为动或变动为静,并把声、像、文字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为学习者提供一种富于变化的学习环境,大大减少了学生想象的困难。
数学教学内容有时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计算机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进行动态展示,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样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克服的重点、难点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教学,教师可以用几何画板将解析式和图象的联系用动画演示,由点动到线动,让学生观察他们的内在关系,从而得出一次函数的性质,让学生加深对他们的认识与理解和应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只能在黑板上通过板书、作图来传递知识,而一些动态的数学知识教学,教师不得不借助口头语言、身体语言将动态画面说“动”,而这样抽象的知识学生仍只能够“感受”。
平面图形中的平移、翻折、旋转等位置变化,用多媒体能够发挥它们特有的优势,如抛物线的平移、旋转,可以通过动态演示,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
四、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利用 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可以使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特别是在几何图形课、应用题课的表现更加突出。在中学教学中,数学课本是静止的,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如在讲授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时把多种可能的情况展示出来,学生一目了然,突出了重点。又如在讲授勾股定理时,课前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寻找有关勾股定理的小故事及证明方法,网上的资源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学生在链接的引导下,就可以轻松自如地在信息海洋中冲浪,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为我们学习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资源,既体现了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也加大了课堂容量,让全体学生平等地享有了教育资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课堂上让每个人展示自己收集的故事及证明方法,通过大量的动画、图片等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五、关于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几点反思。
(一)学科本位,优势互补。
信息技术在数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我们有目共睹,然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课,就其实质而言,它首先是一堂数学课,只是适时地借助网络技术,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更好地在现实情境和生活经验中来体验数学、探索数学、发现真理。所以课程整合,必须以数学学科为本位,万不可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课的成功与否,不能看这节课中计算机用了多少时间,更不能依赖计算机课件的开发技巧如何,而是首先评价这节课是不是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其次再评价信息技术是否用得恰到好处。一堂成功的整合课,既能“承”传统教学的精髓,又能“扬”信息技术的优势,体现优势互补的教学策略,把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
(二)摈弃形式主义,注重教学实效。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实验教学,并不是每天必用、每课必用,我们要坚决摒弃那些浮华的形式主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实验教学,并不是不要抽象和证明,我们仍然需要思维的训练;需要学生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仍然需要教师的“授业”“解惑”。信息技术不是万能的,需要我们权衡把握。我们老师,也因此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地研究,只有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恰到好处地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万不可凉帽冬戴,弄巧成拙。
(三)辨证看待,正确评价。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不可能在短期内点石成金,很难一下子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因此遭到了一些质疑和责难。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明确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我们所期待的不是一个个捧着书袋子的两脚书柜。而是拥有缜密的思维推理,善于发现,勤于探索,勇于探究创新等综合实力的新型人才。
总之,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为数学教育带来了重大的变革,它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今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会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中来,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教学中灵活、合理地运用,发挥其最大功效。随着信息技术有效的使用,将为学生创设个性化和人文化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不断为学生创造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开放思维、乐于创新,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伊红、钟旭天等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3
2.王鹏远.北京市海淀区数学CAI课题组.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育
3.硕博网中华硕博网数学教育与培养创新精神.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_数学论文 20xx-5-3
4.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李克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9月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
下一篇:体育教学论文:让多媒体进入体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