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 >
多媒体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    发布时间:2019-03-27 10:57:03
多媒体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
 
  当前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整合正朝着推进新课程改革方向发展,基于实现新课程改革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育理念,信息技术起到了显著的作用。特别是信息技术对中学物理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也是服务于学科教学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更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进行教育的工具。笔者就教学资源和不同信息化环境下相适应的教与学模式方面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 基于信息化环境寻找相适应的教与学模式
  1.对学习的进一步认识
  基于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方式大致有接受式学习和主动式学习两种。
  第一,接受式学习。学生看书和听教师讲解都属于接受式学习,但接受式学习并不是被动和消极的。教师的作用已不是牢牢地控制住学生,传授现成的书本知识,而是深入浅出地讲授,让学生进行预习、阅读、查资料等,这些都是积极而有意义的教与学行为。
  第二,主动式学习。它强调体验、感受,强调主动发现。在这里并不排除教师,教师可为学习者创造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主动式学习。主动式学习不可能像接受式那么快地接纳大量的知识,但它实实在在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般而言,相对于接受式学习,主动式学习比较费时,所以在课堂上过多地采用主动式学习会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应有所选择。
  第三,学习的方式是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也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异,主张有模式,但不模式化,要科学地设计符合学生特征和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并在教学实践中随时调整、优化,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随着物理教学资源的信息化、教育环境信息化的逐步实现,以后的物理教学将会得到丰富多样的媒体和网络支持,教与学的方式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因此,教师和学生必须加强自主、自觉运用信息的意识,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2.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划分
  由于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差距较大。教育信息化环境可从学校局域网络、课堂教学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教室、区域信息共享及教学支撑环境、家庭学习支撑环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境及互联网络等方面,对教育信息化环境进行分类。从学校的角度看,经常能够使用的信息化环境是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校园网络;从教师的教学角度看,使用率较高的是多媒体教室。因此,在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搞清楚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哪些环节可能用到什么样的信息化环境,基于教学需要如何寻找与不同信息化环境相适应的教与学模式,这些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3.探索不同信息化环境下相适应的教与学模式
  要寻找与不同信息化环境相适应的教与学模式,一方面应从学科入手,对学科教学内容按照教与学的规律进行分类,对每一类教学内容系统分析可能的教与学模式,以及常规教与学手段存在的困难。众所周知,教师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应发挥学科组的团队作用,开展教与学的协作研究,共同探索、系统分析每一类教与学的内容,设计出科学地教与学方案,共同进行教与学的实践。另一方面,应系统分析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可能营造的环境、每种环境的优缺点。系统研究每种环境,包括传统环境和信息化环境下能够解决的教与学困难类型,能够有效的支撑教与学方式,以及每种困难类型都适合在哪些环境中采取何种方式解决,从而形成不同环境下的教与学模式。
在实施不同环境下的教与学模式时,影响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是物理教师,还与教师本人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语言艺术、教学的调控以及和学生沟通的能力等有关,因而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系统深入地开展:一是比较适合的教与学内容;二是比较适合的教与学形式;三是能够有效支持的学习步骤;
四是需要的支持条件等。
  由于多媒体课件的广泛运用,许多教师把着力点更多地放在了教学手段的改革上,甚至某些教师误认为教法改革主要是手段改革。实际上就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关系来看,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处主导地位,所以在教学改革中应把着力点放在教与学方法的改革上。因此在进行教与学的过程时,教师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明白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何方,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二是系统研究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三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如何能够高效率地学,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安排给学生合适的学习内容,使之与学生的生存本能需要或好奇心相吻合;从生理学角度,营造有效的信息环境,使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
  二 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基础支撑条件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物理课程从过去的“物理教学大纲”转向现在“物理课程标准”。它对物理课程目标、课程基本理念、科学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都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当前高中物理课程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教材将科学探究和教学内容列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科学探究不仅是教学方式,也是教学内容,它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作为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物理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仔细分析和研究物理课程的编写理念,掌握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深入开展物理课程标准的研讨活动,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意图。
  教学资源是进行教与学的基础条件,教学模式或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而教学资源及不同信息环境则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因素,应服从和有效服务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因此,教与学是构成整个教学过程基本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对立统一,不可分割。那么如何寻找与不同信息环境相适合的教与学模式,仍是广大教师探索的方向。
三.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实现物理教学互动,扩大教师学生探究知识的层面
信息网络时代,网络提供了丰富的多元化知识库、资源库、信息库,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逐渐成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素质。网络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易互动、针对性强等特点,例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http://www.k12.com.cn )教育资源库物理学科、中国物理教育网(http://www.cpenet.org )等都可谓是一间完整的中小学数字资源库,它们很多能够提供在线同步教学、课堂教案、优秀课件等多种资源,且借助于网络论坛,可以实现参与者之间的互动,从而实现知识信息的交流共享。通过这种交流共享,可以实现知识信息的最优化,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物理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物理实验与网络整合的探究模式,在学生实验探囊取物研究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自己创建网页,将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的延伸拓展整合到网页上,通过教师对知识的分析、加工、整合,使教学内容变得更易于接受、兴趣性强、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理论与社会现实的结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解,从而检查学习效果,又能让学生关注社会上的一些实际问题,并提出建议,也把“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提升了物理课堂学习的品味。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就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网络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不但深化了物理学科教学、加大了学科信息容量,而且很好地提高了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率。
四、挖掘信息技术潜在优势,优化课堂教学
(一)了解物理学科发展时事形势、把握教学动态:
我们通过Internet在官方权威网站上查看有关物理发展动态,可以做到在时事政策上紧跟形势,在物理学科教学时作出及时调整。物理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大量的习题是必要的,但订购的习题集往往又存在着题型偏旧、信息过时的缺点,这对于学生习题更新、掌握中考的习题形势是不利的。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这一信息资源,从网络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http://www.k12.com.cn )上的物理试题中心、中国园丁网(http://www.teacher.net.cn )试题集锦栏目和其他一些重点中学网站试题库上下载最新的试卷、搜集物理相关试题,用来给学生作为测试题和平时练习。实际情况证明:这些题目题型新颖、信息准确,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增进学习交流、提高教学水平
网络的交互性给物理教师互相学习交流提供了机会。教师可以一方面利用电子邮件与有关专家进行交流,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获取名教师的经典教案;另一方面还可以参与网上的教师继续教育和参与一系列教育门户网站的教育论坛,如在中国名师教育网(http://www.cenre.com )我们可以与重点学校的名师专家探讨物理教育应培养怎样的人才,在中国园丁网(http://www.teacher.net.cn )、中国物理教育网(http://www.cpenet.org )的教育论坛我们可以与各地的同行探讨物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物理教学改革的看法,通过网上学习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五、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信息技术引进教育领域将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契机。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参与意识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较理想,尤其是实验教学,学生的实验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欣喜之余,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不能迷信信息技术,不能将过去的“人灌”改为“电灌”, 不能将计算机模拟代替学生的自主实验,将学生的学习过程,思考、获得知识的过程完全用课件来代替,必须能够科学合理的安排。只有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和物理学的学科特点,才能够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整合,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