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 >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高中英语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初探    发布时间:2019-04-11 14:19:41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高中英语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初探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家用电脑的普及以及校园网与internet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对教育者与学习者提出了进一步的挑战:如何通过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机整合来实现对于教育资源的最优化利用,使学习者的人力资源得到最优化开发。
毫无疑问,这个问题也摆在了我们这些英语学习者与教育者面前,而从一定意义与程度上来讲,对于我们这一问题的探究则显得更为重要与迫切:
(一)对于绝大多数的现代学习者来说,在他们的人生发展进程中,英语与信息技术都将是终生不可或缺的工具性学科。
(二)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与发展背景,作为高科技的信息技术长期以来一直以英语这门国际化了的语言为发展依托,而英语又因全球信息化的发展而得以不断扩张。学英语而不懂信息技术可以说是一种缺憾,运用信息技术而不会英语简直就是桎梏!
(三)随着申奥的成功,APEC 在上海的召开以及中国加入WTO等一系列国际化进展,有句话在各种媒体特别是在校园里及网络上不胫而走,越传越盛:“学好外语与微机,迎接挑战与机遇”。
面对这一契机,如何将高中英语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这两门课程有机地整合,既用好英语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又先人一步引领教育发展之先河呢?
  
先进的理念是指导课程整合的基础
要研究这一问题,首先就应该明白: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李克东先生(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由此衍生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应该是:1.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技术;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整合”的结果应该是“双赢”的——“整合”的结果既以信息技术优化了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智能水平的提高;又以课程教学传授了信息技术,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把课程教学和信息技术教育统一在了同一教学过程中。
由此看来,英语学科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就应该是将信息技术的学习运用与学科课程的学习探究整合在同一活动过程中。它应该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教师“教”的过程应该是一个赋予了课程整合策略在内的活动过程,而学生“学”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融入了课程整合目的在内的活动过程;
二、“课程整合”(或“被整合了的课程”)应该是一个载体,它既承担着实现学习者获取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和英语学科课程知识)的任务,又承担着培养学习者运用能力(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学科知识探究及借助英语来学习信息技术的双重能力)的任务。
 
恰当的策略是研究课程整合的关键
在讨论了“课程整合”及“英语学科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概念后,我们再来研究如何在高中阶段实现这一整合的策略。也就是如何将信息技术的学习运用与学科课程的学习探究有机地融合在同一活动过程中,并在这一过程中达到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所倡导的“同化”与“顺应”的目的。这是课程整合的主体,也是实现课程整合的途径。
有关专家把这一过程归纳为如下三种方式:
  1、L——ABOUT IT方式
L——ABOUT IT方式,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如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在课程教学中 引进其他学科内容。
  2、L——FROM IT方式
L——FROM IT方式,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
在这种方式中,常用的模式是“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拓展知识,引人入胜”(几何画板);“突破重点,设疑解难”(理化课件)。
  3、L——WITH IT方式
L——WITH IT方式,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作为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作为情景探究和学会学习的工具、作为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的工具、作为知识建构和创作实践的工具、作为自我评测和信息反馈的工具。常用的模式:利用资源——主题探究;网上合作学习;小组合作——远程协商等。
那么,就英语教学而言,应该如何通过以上三种方式的应用来实现课程整合呢?
策略一:基础层(Starting,亦可称之为Learning About Them。即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来实现这一层面上的双重目标:借助已有知识与能力来进入课程整合,从而强化较薄弱方面(英语或信息技术)的知识与能力。
鉴于当代高中学生学习特点,可以尝试如下两种操作方法:
1.将课堂所用电脑系统或部分常用媒体安装为英文版,让学习者在使用过程中实现“同化”;
2.提供(或由学生自己搜集)一定量的常用信息技术方面英语词汇,以量的积累与储备来保障学习的进行。
策略二:实践层(Practice,亦可称之为Learning From Them。通过教与学这一矛盾的统一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复再现、交互转化、螺旋上升来达成课程整合的融合目标。
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主要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课前准备阶段:教师活动为主。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学方案,寻找切入点;浏览相关网站及主页等以搜寻信息,捕捉结合点;整理主要信息建立链接,搭建教学平台;检测网络安全性及交互性,进行网络文明公德教育。
课堂实施阶段:强调师生互动。依据导学方案,进入学习过程:教师提出学习任务目标(包括必要的网络知识学习),及相应的学习方式(个别学习或小组学习);学生依据教师的导入问题,相对自主地决定学习方式(登录注册、进入网页或上网查询),尝试性地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利用BBS,NETMEETING等手段,展开生生讨论、师生讨论;教师对学习过程进行讲评、对共性认识予以总结、对个别问题给予关注。
课后拓展阶段:学生活动为主。大体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对网络知识的巩固应用;通过专题学习网站对课程知识的加深;通过应用网站等对课程知识进行拓宽;利用EMAIL等方式与教师、同学甚或其他网上学习者展开讨论。教师要做的主要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网站、网址、自己的EMAIL地址,并对学生加强网络文明、网络安全及学习目的的教育。
策略三:发展层(Development,亦可称之为Learning With Them。这是英语学科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理想境界,在这一层面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进一步突现,两个方面的能力均得到较大发展甚或是借助较强一方拉动了另一方的发展。
这一层面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在前一层面“课后拓展阶段”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而使学生(或是部分学生)对这两门课程的综合整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并进而迁移到他学科学习过程中。
1.可以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个人学习专辑”,挂靠到校园网、班级主页或其他适宜的中学生学习网站。专辑主要内容可由教师指定或学生自主决定,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通过网络搜集所需信息,能初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处理相关信息,并借助这一具体实践活动更好地促进学生学科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的同步提高。
2.可以组织学生建立“班级主页”,挂靠到校园网、城域网或其他适宜的学习网站。主页内容可以是英语单学科,也可以是多学科综合性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这一具体实践活动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到较高层次,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探索精神及交际意识。与“个人学习专辑”相比,“班级主页”应该具有更强的兼容性与互动性。
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时间与课业负担等具体问题,这两项活动可以利用平时做好搜集素材等准备工作,而利用寒暑假或“五一”“十一”长假来完成。
 能力的形成是实施课程整合的目的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能力,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课程整合”作为一种教与学的手段也概莫能外。
“能力形成” 指的是通过研究并积极实践“资源整合”和“过程整合”的这种课程整合形式,更有效地借助日益发达的教育技术,培养既具有较高信息素养又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不断学习的新世纪的学习者。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现在也有教育专家认为:“今天开设信息技术课,是为了以后不再开设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在于课程整合,要把信息技术手段应运于各学科教学中”。
如此说来,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其在整合学习过程中的示范功能及终身学习过程中的辅助功能应该是显而易见的。而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这种教与学方式的重大变革,我们应该使我们的受教育者(也应该包括教育者)逐步达到这样三个层次的能力目标:
    第一层次:有一种强烈的凭借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以及协作学习的意识;
    第二层次:有较好的凭借信息技术实现对单一学科课程探究学习的能力;
    第三层次:有一定的凭借信息技术实现对跨学科课程的整合学习能力。
   如此,才可以实现在前文提到的“学好外语与微机,迎接挑战与机遇”具体目标的同时,做一个现代型的学习者。